本文集是日本东京海上日动保险株式会社资助的,是北京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共同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公开课——“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第三年课件的集结。第三年的课程内容主要是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高度对社会发展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重要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理性思考。这些思考都是专家们多年研究心得的积淀与升华,相信会给读者提供启发。
本文集的内容包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问题、“三农”问题、城市化与城乡统筹问题、企业社会责任与环境经营问题、经济学批判与创新问题、金融问题、环境NGO与公众参与问题、国际合作问题等。
20世纪,工业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创造出了无与伦比的物质财富。与此同时,世界又面临着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等一系列新的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被提出。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遍的认同。它既是一种思想、一种文化,也是一种战略,其实施取决于人类社会的价值观、财富观、发展观乃至科学观的转变,意味着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的深刻转变,意味着人类文明阶段的转折与跨越。真正的町持续发展绝不是工业文明的延续,而是建立在“和谐”与“公正”的基础上的人类全新的生存方式,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和与时俱进的。
为此,多年从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与实践的中外专家、学者就“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展开了一系列的演讲与讨论,力图使町持续发展思想不断地被深化和丰富。结集出版则是力图引起更多的人在理念、方向和行为上对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和如何转向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本书是2007年9~12月在北京大学举办的“可持续发展的新进展”公开课第三期的精彩记录,以供广大读者参考。
序言
讲座一 践行民间20年的行动与反思
讲座二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思考
讲座三 金融与环境(案例)
讲座四 中国当前农村形势和农村可持续发展
讲座五 企业制度与可持续发展
讲座六 可持续发展与“三农”问题的解决
讲座七 东芝集团的环境经营(案例)
讲座八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基础
讲座九 中国新型城市化与统筹城乡发展
讲座十 主流经济学理论批判——清除新发展模式探索的理论羁绊
讲座十一 文明演替与经济学创新
讲座十二 通过环境问题看中日关系——从形式到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