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按照最简单的旅游系统构建,即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通道——旅游交通三大块的思路。主体体现在旅游人口与市场,客体是中国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连接二者的是旅游交通。重点部分是旅游资源,按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路将我国划分为九大旅游资源区,依次按行政划分为次旅游区和景区景点。本书的特点有:第一,收集最新的数据,分析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增加教材的专业性和科研特色;第二,制作旅游资源区的区域位置图和旅游资源分布图,增加旅游地理的空间概念;第三,景区景点介绍图文并茂,增加感性认识;第四,各个区域均有景点成因分析,让读者“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第五,各区域有旅游线路设计,有利于对章节知识的巩固和建立区域大旅游的概念。
本书共分十五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介绍了旅游地理学和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发展,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征;第三章在收集了较新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全球旅游市场,国内旅游市场、入境和出境旅游市场状况;第四章分析了我国旅游交通状况和未来发展趋势;第五章详细地介绍了当前信息系统在旅游业中的广泛应用;第六章系统地对中国旅游资源进行地域空间研究;第七章到第十五章依次是东北旅游资源区、华北旅游资源区、内蒙古旅游资源区、西北旅游资源区、华中旅游资源区、华东旅游资源区、东南旅游资源区、西南旅游资源区和青藏旅游资源区,每个资源区分为三部分:区域环境与经济发展概况、主要旅游资源与旅游目的地和典型的旅游线路设计。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实时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从实时性角度出发,书中涉及的数据和内容绝大部分截止到2008年,有少部分数据的获取难度较大,截止到2007年,部分查获到2009年,数据来源和出处真实可靠,个别章节做了数据分析和统计用来说明和分析问题。从实用性角度出发,重点放在九大旅游资源区的阐述上,强调地域空间概念,每个旅游资源区有位置图和旅游资源分布图;每个区主要的旅游资源特征介绍配以精美的景观图片,并作科学详细的成因分析;每个旅游资源区的最后一部分有典型的线路设计供读者参考。
本书是面向全国高等院校旅游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旅游专业研究生的参考用书,以及酷爱旅游的各界朋友的读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