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三国小全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柳春藩
出版社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下载
简介
试读章节

第二年,青州黄巾军人兖州,先攻下任城(今山东济宁市),杀死任城相郑遂,接着向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东)进军。兖州刺史刘岱截击黄巾军,被黄巾军杀死。这时曹操正准备以东郡为基地,扩充势力。当刘岱死后兖州“州中无主”的消息传来,东郡人陈官为了使曹操占据兖州,去做说客。他对兖州的大小官员说:

现在全国处于动乱之中,州中又处于无主的状态。曹东郡有治世之才,如果由他出任本州牧,一定能够负起阻击黄巾军的任务,并且可以保护本州百姓,使地方得以安宁。①

这时曹操的故友鲍信,也竭力说服大家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鲍信和兖州治中万潜亲自赶到东郡,把曹操迎到兖州,做了兖州牧。曹操时年三十八岁。

兖州东接青州、徐州,西部南部连豫州,北通冀州、幽州,南下江淮,属下有八个郡,辖区包括今山东西南部、河南东部的广大地区。

曹操得到了兖州地盘,而且得到了兖州军队,还得到了兖州有名的谋士程昱(字仲德)。原来刘岱推荐程昱为骑都尉,程昱以有病推辞不就。曹操与程昱长谈后,二人很是投合,曹操任命他为寿张令,他欣然接受了。当程昱准备上任时,乡亲中有人问他说:“你前后的态度为什么相反呀?”他笑而不答。

接着,曹操与鲍信进击黄巾军于寿张(今山东东平县西南),被黄巾军打败,鲍信被杀死。后来曹操“明设赏罚,承间设奇,昼夜会战”,青州军遭受损失,不得不向济北(今山东济南市长青区南)方向撤退。曹操纵兵追击。青州军给曹操写信说:“你过去在济南,毁坏神坛,这个精神和我们黄巾军之道相同。你似乎是个懂道理的人,但现在怎么迷惑了。汉行已尽,黄家当立,新的天下就要出现,不是你的才力所能阻止得了的……”幻想取得曹操的合作。但曹操是统治阶级的代表,不可能放弃对农民起义军的镇压。他采用武装镇压和诱降相结合的手段,迫使青州军三十万向他投降。曹操从其中挑选精锐五六万人组成一支战斗力很强的队伍,号为“青州兵”。

这期间曹操的武装力量有了很大的发展。曹操出任东郡太守以后,山阳巨野(今山东巨野县)的豪强地主李乾纠合数千家宾客和曹操联军。李乾及其子李整死后,其侄李典就率领宗族、部曲归附曹操。勇将典韦也投到曹操所部夏侯悖的帐下。曹操领兖州牧后,任城地主吕虔也率领一批家兵归附。泰山巨平(今山东泰安市南)人于禁,原为鲍信手下的普通兵士,前来投奔曹操。曹操根据他的才干,提拔他为军司马。

这样一来,曹操手下的战将多了,军队增加了,又有了精锐的“青州兵”,他的武装力量便进一步壮大了。这是曹操在兖州建立根据地的重要凭借。

曹操在兖州刚立住脚,就遭到袁术的进攻。兖州在袁术占据的南阳和袁绍占据的冀州的中间,袁术要向北发展势力,必须首先占领兖州。192年冬,曹操刚击降青州黄巾军不久,袁术和公孙瓒就南北配合,同时向曹操和袁绍进攻。公孙瓒还派部将刘备为平原相,帮助青州刺史田楷、徐州牧陶谦,从东面威胁兖州。这时,曹操表面上继续保持对袁绍的依附关系。年底,袁绍在龙凑(今山东平原县附近)击溃公孙瓒的主力,迫使他逃回幽州。第二年(193年),曹操在封丘(今河南封丘县西南)等地打败袁术,逼使他离开南阳(这和荆州牧刘表的进逼也有关),退居九江(郡治寿春,今安徽寿县)。

曹操大败袁术,解除南面的威胁之后,开始向东面的徐州发展势力。

这时徐州牧是陶谦。陶谦(字恭祖)是丹阳人,因参加镇压徐州黄巾军有功,被东汉政府任为徐州刺史。董卓专权时,他没参加关东联军讨伐董卓,被董卓提升为徐州牧。董卓被杀后,陶谦同袁术、公孙瓒联合,与曹操为敌。193年夏,曹操派人到琅玡(今山东临沂市北)接父亲曹嵩来兖州,在途中被陶谦部将张闽截击,曹嵩被杀,一百多车财物被抢。这样,曹操同陶谦的仇恨就更深了。

同年秋,曹操亲率大军,东征陶谦,连下徐州十多个城池,进抵彭城(今江苏徐州市)。陶谦领兵前来会战,被曹操打败,退保郯县(徐州治所,今山东郯城县西南)。曹操攻郯不下,引兵向南攻陷取虑(今江苏睢宁县西南)、夏丘(今安徽泗县)等地。这时,曹操军队的纪律还很差,曹操的复仇心理也很强,“所过多所残戮”。陶谦急忙向青州刺史田楷求救。田楷派平原相刘备率数千人去支援。陶谦推刘备为豫州刺史,给他四千人,命他屯小沛(即沛县,今江苏沛县东),抵抗曹军。这时曹操“军食亦尽”,便领兵退回兖州。

兴平元年(194年)四月,曹操第二次东征陶谦,大军进入徐州后,连下五城,一直扫荡到琅玡、东海两郡,“所过残灭”。曹操前后“凡杀男女数十万口”,曹操想拿下徐州治所郯县。陶谦和刘备合军在郯县东郊堵击,被曹军打败,陶谦准备逃向丹阳。正在这时,兖州境内发生了反对曹操的叛乱。曹操闻讯,急忙撤军,赶回兖州。

这次叛乱是陈留太守张邈(字孟卓)发动的。张邈本来和曹操的关系很好,曾支持曹操在陈留起兵。关东联军讨伐董卓时,曹操实际上是张邈的部将。曹操代刘岱出任兖州牧以后,地位居于张邈之上,张邈内心便有些不服。虽然曹操对张邈表示充分信任,在第一次东征陶谦时曾对自己家属说:“我如果战死了,你们就去投靠孟卓。”但张邈害怕终有一天会为曹操所灭,“心不自安”。这时张邈手下的陈宫由于曹操将兖州名士边让杀了(因“讥议”曹操),也产生疑惧,便劝说张邈乘曹操领兵东征内部空虚的时机,迎接在河内的吕布来一起统治兖州。张邈同意了陈宫的计划,派兵劝迎吕布到濮阳来,并推吕布为兖州牧。

张邈和陈宫在兖州统治已十多年,尤其是在陈留郡和东郡,有深厚的潜在势力,因此他们一起来反对曹操,立刻“郡县皆应”。只有兖州治所鄄(音绢,juan)城(今山东鄄城县北)以及东郡的两个属县范和东阿,还在曹操手中。同时,鄄城城内不少将吏也与张邈通谋,形势对曹操来说的确是危险的。这时留守鄄城的苟或,沉着冷静,他一方面派人将张邈叛变的消息通知曹操,一方面派人把驻扎在东郡的大将夏侯悖调回鄄城。在夏侯悖率领本部人马回到鄄城的当夜,就把在城内通敌的将吏数十人杀掉,安定了军心。荀或还派程昱到范和东阿,鼓励当地官兵“拒城坚守”,等待曹操回军。P28-31

目录

略说三国

第一章 封建兼并战争和曹操统一北方

 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

——黄巾起义和东汉统治的崩溃

 二、逐鹿中原的开始

——关东诸军讨伐董卓

 三、“五色棒”

——曹操初露头角

 四、兖州的争夺

——曹操建立根据地

 五、“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

——曹操战胜对手的重要方针

 六、荡平徐淮

——吕布和袁术的覆灭

 七、“四世三公”到大将军

——袁绍势力的兴起和发展

 八、声东击西,后发制人

——曹操与袁绍的官渡之战

 九、抑制豪强,以法治军

——曹操稳定统治秩序的措施

 十、“东临碣石有遗篇”

——曹操消灭袁氏残余势力

第二章 赤壁之战和三分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猁儿难与争锋”

——孙策占据江东

 二、“保江东,观成败”

——孙权的守成固基

 三、“三顾茅庐”

——刘备荆州访求人才

 四、《隆中对策》

——诸葛亮统一全国的战略规划

 五、战与降的辩论

——孙权、刘备结盟抗曹

 六、诈降和火攻

——以少胜多的赤壁之战

 七、占四郡和“借”南郡

——刘备占据荆州

 八、“智能之士,思得明君”

——刘备取得益州

 九、渭南大捷和削平国中之国

——曹操占据关西

 十、“唯才是举”

——曹操的用人方针

 十一、“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孙权、曹操的淮南之争

 十二、“得陇”不“望蜀”

——曹操、刘备的汉中之争

 十三、“威震华夏”

——关羽围攻襄、樊-一

 十四、白衣渡江

——吕蒙偷袭荆州

第三章 曹魏前期的统治和司马懿同曹爽的斗争

 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曹魏代汉

 二、尊孔崇儒,限宦人任官

——曹丕的作为

 三、抗吴军,禁浮华

——曹觳的断识

 四、屯田和水排

——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五、“百日殄公孙”

——司马懿辽东平叛

 六、明帝托孤

——司马懿再任辅臣

 七、六人帮

——曹爽一伙的专权营私

 八、装聋卖傻

——司马懿的韬光养晦

 九、洛阳政变

——司马懿剪除曹爽

 十、变起淮南

——司马懿平定王凌反叛

第四章 诸葛亮治蜀和北伐

 一、继承汉统,争夺失地

——刘备的称帝和征吴

 二、永安托孤

——诸葛亮受托辅政

 三、“任人唯贤”

——诸葛亮的用人方针

 四、“科教严明,赏罚必信”

——诸葛亮厉行法治

 五、“国事唯和”

——诸葛亮致力人和

 六、集思广益,严于律己

——诸葛亮的工作作风

 七、“神刀”和蜀锦

——西蜀经济的进步

 八、邓芝使吴

——吴蜀联盟的恢复

 九、“七擒孟获”

——诸葛亮的“和夷”政策

 十、“五出祁山”

——诸葛亮北伐曹魏

 十一、治军有素,讲求阵法

——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第五章 孙权治吴和南方的开发

 一、称臣受封

——孙权为王

 二、犹亭之战

——陆逊的指挥才能

 三、石亭之战

——吴魏间的重大战役

 四、暨艳事件

——孙权清理官僚队伍

 五、“并尊二帝”,“中分天下”

——吴蜀联盟的发展

 六、封公孙渊为王

——孙权的经略辽东

 七、夷洲、直洲和珠崖洲

——孙权的开拓疆土

 八、诚信待下,协调群下

——孙权的用人特色

 九、牛耕和造船

——东吴经济的进步

 十、吕壹之死,立嗣之争

——孙权晚年的失误

第六章 晋代魏和三国的统一

 一、任用贤能,镇压反叛

——司马师巩固统治

 二、“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

——司马氏代魏

 三、“萧规曹随”

——蒋琬、费袆守成

 四、“乐不思蜀”

——阿斗丧国

 五、孙氏内斗和残暴

——东吴统治的动摇

 六、“一片降幡出石头”

——晋灭吴

附录 三国大事年表

序言

这本《三国小全史》是在拙作《三国史话》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

《三国史话》是在1981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其单行本不到三年时间就发行了十四万册(1992年收入《中国历代史话》)。1986年,由台北木铎出版社私自翻印出版竖排本。2007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大讲堂》,将此书收入其中(当时只是对内容略作修改补充)。

《三国史话》出版不久,北京大学周一良教授在《文史知识》杂志(见1982年第7期)上发表了《怎样研究魏晋南北朝史》的文章,在介绍参考书目时,将《三国史话》推荐列入其中。此后有的相关著作,也将此书列为参考书目。

老一辈专家和同行们以及社会上对《三国史话》的肯定,是对我的支持和鼓励,使我感到很欣慰,兴奋之余也深感此书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很想找机会修订再版。

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今天再回头审视此书,越发觉得缺点和不足之处很多,特别是书中对三国分立时期的内容写得偏少,对孙权、司马懿事迹的评介不够多,很有必要增添纠正。幸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给了我弥补这一缺憾的机会,十分感激。

《三国史话》修订本《三国小全史》对章节做了调整,对内容做了补充。之所以称之为《三国小全史》,为的是郑重向读者表明:这是一本以史实为依据的较为全面介绍和评论三国时期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历史书,与艺术作品的小说、演义、戏说之类的著作不同,没做任何虚构渲染。书中对家喻户晓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一些不符合历史的虚构渲染之处,做了必要的交代和说明;对文史界有关的一些不同观点和论述,也进行了一定评说,将近些年来自己的研究体会和同行及读者们进行交流。

本书对所引用的难懂的古文作了今译,对难懂的字词作了注音注释,还加进不少历史地图和图片,列出年表,争取做到图文并茂,雅俗共赏。

目标如此,做得如何,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内容推荐

《三国小全史》是三国史专家为广大三国史爱好者柳春藩撰写的三国史通俗读本。全面介绍了自公元190年军阀混战至280年晋灭吴统一南方这一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使读者快速对三国时期有一个系统全面的了解。尊重历史真实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没有任何虚构、夸张和戏说,还原历史人物曹操、孙权、诸葛亮、司马懿等的真实面貌、思想作风,总结三国时期统治者内部政治军事斗争的谋略经验教训,以为后人借鉴。

编辑推荐

公元208年魏、蜀、吴三国鼎立,乱世纷争,赤壁之战、官渡之战、七擒孟获、五出祁山,以智取胜、以谋为本。历史博大精深,史学专家柳春藩以大手笔撰写小文章,《三国小全史》图文并茂,雅俗共赏,通俗易懂且不失历史真实。尊重历史真实是本书的一大特色,没有任何虚构、夸张和戏说,还原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思想作风,总结三国时期统治者内部政治军事斗争的谋略经验教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2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