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这个天国不太平(2彩色插图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陶短房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有人热捧有人臭骂的太平天国,到底是什么样子?民间史学巨著《天国志》作者陶短房从历史的细节剖析这个天国的各类人物与事件,揭露光怪陆离的天国表象之后的真相。本书为陶短房力作《这个天国不太平》之续篇。除了延续第一部讲述人物之风格,描述了太平天国另两位重量级人物杨秀清和李秀成的种种谜团外,还详细解答了诸如太平天国的宝藏都到哪里去了、洪秀全及其将领的印章下落、天历是怎么回事、太平军会不会种地等一系列引人入胜的问题,并重点分析了太平军及其遗绪——刘疙瘩起义的几场重要战役的成败得失,给人带来启迪性的历史思考。

内容推荐

《这个天国不太平》1和2是第一套剖析太平天国历史细节的图书,从细节看历史,真实深刻。

作者陶短房为太平天国历史权威罗尔纲先生私淑弟子,精研太平天国历史十余年,考证严谨,文笔细腻。作者个人博客以及他2002年参与创办的流觞亭社区文化网站在网络空间颇具知名度,为天国史发烧友汇聚之地。

《这个天国不太平》2收录10面精美彩色插图,引领读者回味历史。

目录

 看历史,从细节开始

第一部

 杨秀清的人缘

孤儿杨秀清和“政治病”

耳目、嘴巴、心腹和头脑

人情、宽严、公私

精明与笨拙,超前与落后

他是矛盾的混合体

1856年的那些事

从东孽到东升

 李秀成素描

他的履历表有没有问题

革职、违令和自行其是

用人、练兵与爱民

他真的投降了吗

第二部

 洪秀全,谁认识

 洪秀全印玺知多少

 “长毛埋金”归何处

 “有钱同不使”真相

 金印银印何处去

 太平天国的“通天术”

 太平天国的改名癖

 太平军的“军”

 黄旗花旗杂色旗

 走进“新火器时代”

 太平天国有几级爵位

 太平天国官印上的名字

 没有大哥的王国

 太平天国和客家

 太平军中的“花面人”

 不阴不阳说天历

 太平天国和酒

 太平军种地吗

 太平天国的城市管理

第三部

 虎兕出于柙——清军—太平军永安之战始末

一 太平军新圩突围及袭占永安

二 前期永安之围

三 没有硝烟的战线

四 向荣复出与清方攻势

五 清方围困缩紧和太平军的困境

六 太平军突围和清军追击

七 永安之战双方优劣

 战上海——太平军三攻上海之役述略

前言

第一次进攻上海之役

第二次、第三次攻打上海之役经过

 上海之役的影响

 可怜画饼误耕耘——太平军第二次西征真相浅析

 迟来的王国——1899年刘疙瘩起义战事始末

一 起义背景及起事前双方力量对比

二 其兴也勃

三 其败也促

四 见微知著,战后总结

试读章节

历史学家曾断言,冯云山被捕和洪秀全出走造成拜上帝会混乱,全靠杨秀清、萧朝贵下凡才稳住局面,但《天兄圣旨》中记载表明,萧朝贵首次下凡时洪秀全就在身边,而冯云山虽然入狱,却并非“被捕”,而是主动去应传。所谓“混乱”,其实恰是杨秀清等人“下凡”闹出来的。不过不管怎么说,杨秀清、萧朝贵这两个在江湖上人脉广泛的广西本地人成为主心骨,让金田起义从空想一步步走向现实。

不过在金田起义准备期间,杨秀清的作用很有限。按照太平天国官方记载,他在这时生病了,甚至一度生命垂危,起义筹备大事不得不交给萧朝贵、韦昌辉等人。有一种说法称,他是得了“政治病”,目的是通过这种手段观察有利时机,进一步攘夺洪秀全、冯云山的权力。这种说法指出,杨秀清在1849年4月8日托天父下凡,说“高老山山令,遵正十字有一笔祈祈”(高老即上帝,“山山”合在一起是“出”,“十字有一笔”是千,这句话的意思是“上帝出令,千祈遵正”),这被认为是起义的动员令;第二年5月,他“忽又口哑耳聋,耳孔出脓,眼内流水,几成病废”,被许多会众认为是“不祥之兆”,但如此重病的他却在6个月之后,洪秀全、冯云山在平南县鹏化里花洲山人村被清军无意中围困,胡以咣屡次突围未果,聚集在金田团营的各地会众手足无措之际,忽然“不医自愈”,而且“耳聪目明,心性灵敏”,给人一种强烈的“做戏”感。

从后来发现的一些记载,如《天兄圣旨》等看,杨秀清的病恐怕未必是装出来的。他何时能病愈,甚至连亲密盟友萧朝贵也全无把握,以至于安排洪秀全回广东时,指示的从广东花县回广西的日期,弹性竟长达半年之久。定都天京后,许多亲眼见过杨秀清的人都说他瞎了一只眼睛,而且体弱多病。虽然他们将之归咎于杨秀清“好色”、“肾亏”,但较为严谨翔实的《贼情汇纂》却指出,杨秀清的病是早就有的,这种病和“眼内流水”正相吻合。

倒是他的“不医自愈”有些故弄玄虚:后来封为补天侯的李俊昌(即李俊良)通晓眼科,在金田起义前夕一直在杨秀清身边,当不会袖手旁观。从1850年夏天之后,萧朝贵主持的团营节奏突然加快可以推断,杨秀清的病在那时已经好了。之所以要保密,的确是为了选择时机显示神奇,从而慑服会众,独揽大权。洪秀全本人也懂医术,杨秀清在这段时间故意避开他,甚至不肯同住一个村子,恐怕正是怕被其识破。这位李俊昌大夫在金田起义后不久就被封为“内军帅”。要知道整个广西转战期间,太平军的正式军帅只有10个,这个“内军帅”是不折不扣的高干,倘无特别功劳,别说李俊昌,就算李时珍再世,怕也当不上这么大的官。

无论如何,耳聪目明、“大显权能”的杨秀清指挥若定,轻而易举地给洪秀全解围,又趁势打败了闻讯赶来围剿的官军,太平天国的大旗就此轰轰烈烈地竖起,他也成了太平天国这个马背上政权的“军师、王爷”和中军主将。

不过,这个时候他的地位也只略高于萧朝贵、冯云山,名义上发号施令的还是洪秀全。1851年8月15日,太平军从桂平茶地出发,进军莫村,下达进军命令的是洪秀全本人,杨秀清和另外4位主将则分别被派往前、中、后三路军。

杨秀清此时感到孤儿的孤单无奈:在5个主将中,萧朝贵、韦昌辉、石达开都是大家族,拥有数百甚至上千的子弟兵,冯云山虽然孤身一人,但上帝会是他一手缔造,只有自己势单力孤,一旦萧朝贵出现意外或者反目,后果不堪设想。

这时他昔日烧炭结下的好人缘派上了用场,许多杨姓的好汉被他招入门下,认作“清”字辈兄弟,成为他的嫡系。《金陵癸甲纪事略》中有大国宗杨元清、三国宗杨永清、七国宗杨德清,其中杨元清、杨德清都是广东嘉应州人,本来是天地会的江湖好汉;后来大名鼎鼎的辅王杨辅清也被称作七国宗(一说八国宗),本名杨金生,是广西桂平人;除他们之外,还有杨润清(也许就是永清)、杨恒清、杨宜清、杨雄清、杨英清、杨友清等,杨秀清并未将他们“下放”到一线部队,而是留在身边保护自己。

这并不是说他不重视耳目,恰相反,许多记载都表明,在这段相对低调的时间里,他笼络、安排了许多耳目,遍布各军各营,对大小官员、将领的能力、心态甚至隐私都竭力掌握。对他而言,这些闲棋冷子,最终都会派上大用场。

1851年12月17日,进驻太平军占领的第一座城市——广西永安州(今蒙山)的洪秀全下诏封王,并规定各王“俱受东王节制”。尽管此后一段时间,天王还对全军发号施令,如次年4月4日永安突围前夕,他发过著名的“突围诏”,但随着东王威信的提高,天王的诏书也变得越来越稀少了。

P8-10

序言

看历史,从细节开始

从网易历史频道开始一篇篇看起的老朋友都知道,《这个天国不太平》原本是该频道的系列连载,本名是《太平天国人物谱》,因此虽改了名,内容却还是不折不扣的“人物谱”,所有文章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

然而历史研究,本就是从无数细节开始的:人物、事件、制度、风俗、战事、民情、人物、典章……单讲一个人物,固然可窥一斑,知全豹,但挂一漏万的遗憾,却终究是难免的。

感谢中华书局和读者们的厚爱,让《这个天国不太平》的续集得以在这么短的间隔里推出,也让我有机会真正去认真“攒”一本总括太平天国各类历史细节、“杂碎”的书,而不仅仅去写人物。

说是“攒”,并无半点对历史、或对读者不敬的言辞。曾有朋友夸赞我是写时评的快笔,我当时曾说“您是没看见我写得慢的时候”,这个“写得慢”的,便是历史文章了。历史文章需要搜寻故典、史实,训诂、比较、辨识,并从尽可能丰富而多层面的素材中,寻找历史的规律,从看似寻常的材料里,摸索不寻常、却很容易被人忽视的节点,这是决计快不来的,因此,这部续书中约2/5的内容,包括几篇长文,是自2001-2010年,我的一系列旧作。

当然,一方面水平有限,另一方面,其中一些作品创作于我生活中最动荡的岁月,其中好几年我远在非洲,资料检索不便(尽管为背资料我甚至牺牲了换洗裤子,以节省宝贵的航班托运行李限重),写作条件也相对恶劣,粗疏之处是难免的,此次出版前,对这批文章我也进行了重新校对、修改,有些甚至作了伤筋动骨的“大手术”。

另一些文章、尤其是涉及太平天国各方面细节的短文,则多是近1年来的新作,许多都是本不应被忽视,但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更多重视的太平天国研究冷门、死角。近年来史学普及作品大流行,加上中国人对“说古道今”的习惯性热衷,喜欢谈论几句“长毛事”的朋友明显多起来,希望这些看起来不算累的文章能给这部分朋友以一定帮助,毕竟,固然一个人持怎样的历史观,是每个人自己的自由,但任何严肃的历史观,都理应建立在对那段历史更多的了解、尤其是更多细节的了解上。

不少读过前一部书的朋友都质疑甚至抱怨,何以不写杨秀清、李秀成,并相当公允地指出,这两个人物,是“太平天国人物谱”不能、也不应回避的。我前次之所以未写这两个人物,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人的历史实在太复杂,前者的个人历史几乎就是太平天国前期的政治、军事史,而后者则留下洋洋数万言、百年来已被用放大镜、显微镜照射无数遍的供词,要在有限篇幅内勾勒出这样两个人,又不落俗套,实在是太难了,受当时连载媒体的篇幅限制,则根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使命。但缺了这两人,毕竟是篇章之憾,因此在这本续书中,补上了杨秀清、李秀成两段,但并非“通传”,而仍然是细节的剪裁,当然,希望这种剪裁能多少塞责,也多少给读者一些助益。

太平天国是靠武力立国的,没有军事上的胜利,他们不可能从小山沟里钻出来,纵横18年,先后占据全国800多个府州县;没有军事上的失败,他们也不会销声匿迹,曾经“汗牛充栋”、随处可见的太平天国印书、文书,也不会在此后的30年近乎荡然无存,以至于后来的研究者不得不跑到日本、英国和法国去泡图书馆,翻故纸堆,因此,新书中收录了关于几个重要战役的较长篇叙述,希望有助于了解当时那种“阵而后战”的冷热兵器混用时代独特的作战模式,以及围绕战事,敌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和外交举措。当然,既然是叙述文性质,这几篇文字的笔触,较那些短文更“重”一些,这对于某些具有一定太平天国史基础、对前部书有“笔触太轻”抱怨的朋友,想来是受欢迎的,但那些喜欢看有趣文章的朋友,会不会稍觉得有些闷?

书中还收录了一篇关于皖北刘疙瘩起事的文章《迟来的王国》,看似与太平天国无关,但太平天国的最后一幕大戏,是在1868年8月,随着西捻张宗禹部的溃灭,在山东徒骇河边落幕的,最后一个打出太平天国旗号的袁大魁,也是西捻的旧人,捻、太的历史原本难以分辨,刘疙瘩是皖捻余波,一切制度照搬当年捻军盟主、太平天国沃王张乐行的定规,且他这个只有几十天寿命的、乌托邦般的王国,也隐约可视作太平天国这个规模、影响和持久都大得不可同日而语的大乌托邦王国的纪念版缩微模型,是颇值得玩味的。当然,还有一个私人的原因,则是笔者虽出生在南京,祖籍却是皖北,祖辈则直接卷入捻事(只不过是作为对立面卷入,先高祖当年是武举,创办了一支反捻的团练),而最早的太平天国史迹实地考察、采风,也是在皖北凤阳、颖州地区迈出的第一步,这篇文章对我个人,也有一定的纪念意义。

古人云“厚积而薄发”,希望我这些年的积累,能给读者们一些助益和快乐,也希望通过新书的发行,及与朋友们的交流,可以对我下一步的“厚积”和“薄发”,提供更多、更新的启迪。

陶短房

2011-4-2

书评(媒体评论)

RT@人大张鸣:初见陶短房写的历史随笔,感觉非常不同。他的文字,若非在史海里浸润多年,无论笔下如何生花,都办不来的。

RT@历史长河:有理有据,读史佳篇!

RT@张永久:太平天国像是笼罩在一团迷雾中,经常让人感觉是神神鬼鬼的,难得你梳理得这般清晰,其中花费的坐冷板凳的功夫,怕是难与人言,佩服佩服。

RT@雁小驴:看这些文章,尤其是其中一些颠覆性的文章,真让我感到异常惊喜。

RT@潘采夫:陶短房这本书,也是严肃的祛魅,是对普通读者的历史科普,其中对洪秀全的描述,是令人捧腹的喜剧,那真是一个极品皇帝。

RT@加里波第:这本书说的是太平天国旧事,可内容却相当八卦,各种闻所未闻的趣事,信手拈来——简直要让人怀疑作者是否当年在天京做过小报记者,不然怎么能挖出如此之多的东西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7:5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