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兰:第一个倒下的多米诺骨牌;捷克斯洛伐克:从“布拉格之春”到“天鹅绒革命”;瞬间丧失政权的罗马尼亚共产党;政权稳定的保加利亚出现突变;匈牙利:改革夭折与主动放弃执政权几乎同时发生……本书以东欧八国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教训为主题,对中国驻上述国家大使进行访谈。
本书以东欧八国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教训为主题,对中国驻上述国家大使进行访谈。被访者在所驻国学习工作都超过20年,是东欧剧变的亲历人。在对东欧剧变进行全景式回忆的同时。大使们还深入分析了这些国家共产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和教训。这些回忆和分析鞭辟入里,有强烈的现场感。总结这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与教训。对加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刘彦顺(以下简称“刘”):这是一个需要历史学家深人研究的问题,我现在只能谈几点粗浅的印象和看法。
波兰统一工人党在议会选举失利后,前政府总理、波兰统_工人党最后一任第一书记拉科夫斯基曾形象地说,波兰统—工人党是步履维艰地参加此次大选,是“背着石头爬山”。拉科夫斯基认为“过去几十年所犯的错误”,是波兰统—工人党背上的一块沉重的巨石。我认为,拉科夫斯基的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这就是波兰统_工人党执政能力的削弱,绝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过去几十年所犯的错误”长期积累的结果。
说到过去的“错误”,人们自然而然地会想到1948年波兰工人党内反对右倾民族主义的斗争,想到1956年“波兹南事件”和“十月事件”、想到1970年“十二月事件”。这些被称为“政治和经济危机”和“信任危机”的事件,长期以来在波兰统_工人党领导和人民群众之间掘开了一道鸿沟,播下了不信任的种子。对于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这是一种致命的内伤。
1980年7月,波兰爆发了战后规模最大、持续最久的罢工浪潮。政府在不可抗拒的经济压力下宣布大幅度提高肉和肉制品价格,成为此次罢工的直接导火线。这几乎是重新上演了一幕十年前的“十二月事件”,也真是重蹈覆辙了c但其结果却与“十二月事件”截然不同,在1980年工潮的声浪中,团结工会运动应运而起。自此之后,在波兰的政治舞台上形成了团结工会和波兰统—工人党两军对垒之势,双方展开了_一场持续近十年之久的夺权和反夺权的斗争。双方之间攻守态势的变化和力量对比的消长,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波兰国家的命运和前途。
团结工会兴起后,波兰统—工人党也随之改朝换代。盖莱克退出舞台,卡尼亚在国防部长雅鲁泽尔斯基的支持下出任波党第一书记。1981年2月,雅鲁泽尔斯基兼任政府总理,形成卡、雅联手执政的局面。不久,是年10月,卡尼亚辞职,雅鲁泽尔斯基继任,并集党中央第一书记、政府总理、国防部长党政军三权于一身。
从团结工会兴起到波兰统—工人党终止活动,双方斗争的发展变化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1980年明至1981年12月,团结工会运动迅猛发展阶段。波兰统—工人党提出“革新与和解”主张,团结工会则无视波兰统_工人党的呼吁,准备通过全国总罢工夺取政权。第二阶段为1981年12月至1983年7月,“战时状态”(即军管)阶段。当局对团结工会“动外科手术”,团结工会转入地下,濒于消亡。第三阶段为1983年7月至1987年11月,相对稳定阶段。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