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也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刘少奇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
本书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专著。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懂刘少奇/读懂领袖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王相坤 |
出版社 | 四川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也是我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卓越功勋。刘少奇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 本书是关于介绍其生平事迹的专著。 内容推荐 《读懂领袖丛书》取名“读懂”,意思是说,它不像过去出版过的一些读物,是对一些历史背景、名词概念、文章内容等进行诠释,而是力图从经典作家的革命实践和理论活动的结合上来阐述他们各自在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观点,撰写的著作,以及这些观点、著作对实践和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为其中之一的《读懂刘少奇》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工人运动著名领袖、卓越军事领导人等。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工人运动著名领袖 学生时代:与毛泽东近似的成长环境与经历 入党之初:志在从事工人、青年运动 供职全总:提出一系列工人运动的思想理论 第二章 白区工作正确路线杰出代表 提出党在白区工作的正确路线与“左”倾错误路线进行坚决斗争 第一次系统总结白区工作历史经验 第三章 卓越军事领导人 创建华北抗日根据地和山西新军,打开华北抗日局面 临危受命,出色完成“发展华中”的战略任务 指挥全党军事斗争,奠定东北决战的胜利基础 第四章 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创立者之一 受毛泽东委托设计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 为新民主主义中国发展道路描绘蓝图 以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任务为己任 第五章 主持中共中央一线工作 求教斯大林:确定社会主义改造方针 领导八大政治报告起草:制定社会主义建设路线 主持国民经济调整:奠定社会主义改革基础 第六章 共和国主席之死 与毛泽东裂痕的开始 从个人意见分歧到被打成“叛徒、内奸、工贼” 最后的日子 第七章 千秋功过有评说 历史为刘少奇正名 中共中央为其彻底平反 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后记 试读章节 1915年,“得知袁世凯接受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的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非常愤恨。玉潭学校举行讨袁游行,刘少奇和几个同学胸前挂着‘毋忘国耻’的牌子,手持‘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的小旗,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面,带头高呼‘严惩卖国贼’、‘不当亡国奴’、‘坚决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为表达保卫炎黄子孙的决心,将字‘渭璜’改为‘卫黄”’。 1916年,“受武力救国思想的影响,报考谭延■在长沙开办的陆军讲武堂,以第一名的成绩被录取”。 1919年,刘少奇来到北京。“这时,五四运动已近尾声,但街上仍有游行活动。天津的学生代表接连许多天与北京学生代表一起,在新华门、天安门前举行声势很大的请愿示威活动,要求北洋军阀政府惩办镇压爱国学生运动、杀害爱国人士的山东戒严司令马良,并释放在这次请愿活动中遭军警拘捕的天津学生代表马骏等人。这使刘少奇真切感受到五四运动的影响。” 刘少奇在走上革命道路前的这些经历,与毛泽东几近相似。 毛泽东比刘少奇年长5岁,1893年12月26日诞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两家相距近30公里,同是生活在老实厚道的农民家庭,同是接受6年私塾、7年洋学堂的学校教育,都有从军以报国的经历,都是从北京接受进步思想的影响,而走上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1912年,在刘少奇读到辛亥革命始末小册子时,毛泽东已于一年前的10月,响应辛亥革命,投笔从戎,成为湖南新军的一名列兵。这是程潜的部队,后来毛泽东称程潜为“老上司”即源于此。这段从军经历只有半年,比刘少奇进陆军讲武堂早了6年。 毛泽东同刘少奇一样,也是受孙中山影响而剪掉长辫子的。那是1911年在湘乡驻省中学读书期间,他在长沙第一次看到同盟会办的《民立报》,那里有反对清朝统治的言论,还载有广州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故事,这使毛泽东极为兴奋,撰文表示拥护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并毅然剪掉了清王朝提倡的长辫子。 两家的父辈都曾尝试用婚姻来阻止他们的个人追求。在毛泽东13岁那年,父母给他“娶”了一个19岁的女子,名叫杨翠花,遭到毛泽东的坚决反对。他后来谈到自己的早年生活时说:“我14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20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我并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这时也许并没有想到她。”刘少奇也有一次类似的婚姻。1916年,18岁时,他被兄长谎称母病从长沙骗回,由母亲做主,强迫与邻村麻雀塘周氏结婚。刘少奇坚决不同意这桩婚事。不久,当即即向周氏提出断绝婚姻关系。 刘少奇与毛泽东都说过,他们不是天然的马克思主义者。刘少奇在1951年11月4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学习座谈会作报告,谈到共产党人的思想改造问题时,说道:“以我个人为例,在年幼时,是随着母亲求神拜佛的,在读了孔孟之书以后,也深信中国的封建制度和封建道德是最好的东西。后来进了所谓洋学堂,又深受达尔文学说的影响……直到五四运动以后,我们才接受了社会主义的影响。”后来,毛泽东回顾自己在1918年的思想状况时曾说:“在这个时候,我的思想是自由主义、民主改良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等思想的大杂烩。”毛泽东与刘少奇在经过异乎寻常的艰苦探索之后,才找到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 毛泽东与刘少奇最终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都是在北京之行之后。1918年夏,毛泽东为组织留法勤工俭学第一次来到北京,最初住在豆腐池9号杨昌济家里。在那里,他认识了当时任北大图书馆主任的李大钊,并经李大钊安排到图书馆当了一名助理员。这使毛泽东有机会接触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陈独秀、蔡元培、胡适等。11月,毛泽东到天安门广场亲耳听了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的演说。李大钊的这篇演说和他的另一篇文章《布尔什维克主义的胜利》不久刊登在《新青年》杂志上。毛泽东开始具体地了解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作为湖南青年赴法的组织者,毛泽东自己却没有迈出国门。北京之行使他眼界大开,他于1919年3月12日五四运动爆发前夕离开北京,回到长沙,成为湖南五四运动的领导者。在度过27岁生日的时候,毛泽东复信蔡和森,鲜明地表达了他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说这是“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最后选择。对蔡和森主张“明目张胆正式成立一个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则回答说:“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你这一封信见地极当,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P14-16 序言 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2001年1月1日,我曾为《读懂领袖丛书》写过总序。弹指一挥间,不觉过了九个年头,四川人民出版社又让我为即将面世的《读懂领袖丛书》续篇写几句话,作为本套系列丛书的《读懂周恩来》、《读懂刘少奇》、《读懂朱德》、《读懂陈云》的前言。 …… 《读懂周恩来》、《读懂刘少奇》、《读懂朱德》、《读懂陈云》即将与大家见面了。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云都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成员,同毛泽东、邓小平一起,在长期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长河中,艰苦创业,拥有崇高威信、丰富经验和卓越才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因此,我相信广大读者会从这四本书中学到许多东西,来不断充实自己,以适应工作实践与自我修养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这85年里,我们党干了三件大事:建立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85年来,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事业取得的一切成就,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此时此刻,我们要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了丰功伟绩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已故的老一辈革命家。我们一定要以他们为榜样,不断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伟大道路上奋勇前进。 2009年3月 (作者系中共中央党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党校原副校长,《求是》杂志原总编辑、教授) 后记 《读懂领袖丛书》之一——《读懂刘少奇》是我的第二部读懂领袖专著。在本书即将出版之际,我想将写作过程中的有关情况作一交代,以利于读者的阅读和思考。 刘少奇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他的思想理论教育培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革命精神影响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人,他几十年前提出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的重要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在13亿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仍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怀着对革命领袖无比崇敬的心情,近几年来,我积极加入学习、研究刘少奇生平思想的理论队伍中。热情关注我的研究工作的《读懂领袖丛书》常务副主编林建公同志,在2008年岁末的一个上午打来电话,通报编辑委员会关于出版《读懂刘少奇》一书的计划,并决定由我执笔完成这部书。这是一项十分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为编辑委员会的信任充满喜悦,同时也为时间紧、任务重,能否在几个月的八小时之外业余时间里保证质量地完成这一光荣使命而感受压力。经不住前辈的盛邀,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 我是这样理解和把握《读懂刘少奇》一书的写作基调的: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他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工作了几十多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刘少奇是全党公认的毛泽东的接班人,他的一生,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缩影。因此,我认为写刘少奇,不能离开中国共产党这一时期的历史,而应把二者结合起来,讲清楚他在实现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任务中所起的重要历史作用。写读懂刘少奇,当然解读他的思想、理论是重要的、必须的;但同样需要清晰地再现他的重要的革命经历、重要革命实践活动,需要读懂他的整个人生.,包括他的世界观、思维方法、领导风格、人际关系、性格喜好以及他的缺点错误等。《读懂刘少奇》不是学术专著,而是一部通俗的理论读物,做到文笔流畅、语言活泼、引人人胜,是写作的一项重要要求。基于这些考虑,我以刘少奇的重要革命实践活动和重大历史贡献为线索,以“6个重要文件”《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邓小平《在刘少奇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江泽民《在刘少奇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胡锦涛《在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为基本依据,设计出“工人运动著名领袖”、“白区工作正确路线杰出代表”、“卓越军事领导人”、“新中国政治经济制度创立者之一”、“主持中共中央一线工作”、“共和国主席之死”、“千秋功过有评说”等7章写作提纲。写作过程中,我力求以最新发掘的史料、最具权威的研究成果,以及广大读者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来反映刘少奇同志光辉的一生。坚持以解读思想理论观点为主,兼顾他的重要革命实践活动;笔墨侧‘重于反映刘少奇在各个历史阶段、有关重大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回答人们普遍关注的有关刘少奇的一些重大问题,至于具体细节则采取详略结合的方法,同时不回避重大敏感问题。 《读懂刘少奇》一书的写作,得到了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主编邢贲思、常务副主编林建公两位老师,不仅对本书框架的形成,提出了重要指导性意见,而且对整个书稿认真把关,令我十分感动。中央党史研究室的有关领导、专家给我提供了重要的史料,共同探讨了一些理论问题。写作期间,不幸慈父辞世。在万分悲痛之时,家人给我极大的精神鼓励,并无怨无悔地给写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必须指出的是,本书引用的大量史料和研究成果,除了个人平时的研究、积累之外,还借鉴了党史工作同人有关专著中收集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在此一并致谢。限于本人学识,加之时间仓促,本书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王相坤 2009年3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