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密宗成佛心要(即身成就的修行心要)/中华禅密乘宝海系列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作者 洪启嵩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密宗成佛心要(即身成就的修行心要)》(作者洪启嵩)以六大为体,四种曼陀罗为相,依真言、手印观想的妙用,安住于三密瑜伽的妙行时,即为大口如来的加持力所摄受,启动我们本具的善功德力。《密宗成佛心要(即身成就的修行心要》详细说明了密宗即身成就的真义与心要。

内容推荐

《密宗成佛心要(即身成就的修行心要》(作者洪启嵩)旨在帮助我们迅疾地掌握密宗即身成就的心要,通过如实的体悟,生起圆满的见地,依真言、手印、观想的妙用,引导我们速疾领受如来的加持,得到即身现证成就。

《密宗成佛心要(即身成就的修行心要》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目录

缘起

序言

第一章 即身成佛的真言密教

证悟自身的实相

即身成佛义

即身成佛与大乘菩萨行

三种即身成佛

第二章 宇宙万物的体性——六大为体

六大的体性

六大无碍

转识成智——五方佛灌顶

第三章 法界的实相——四曼为相

四种曼荼罗

四曼相即不离

第四章 六大法性的作用——真言、手印、观想的妙用

依现前因缘观照实相

身、语、意三密的意义

身密:手印的真相

语密:真言为大悲愿力所成

意密:观想的作用

三密相应的口诀

第五章 六大、四曼、三密的展现——金胎两部曼茶罗

金刚界曼荼罗

胎藏界曼荼罗

两部诸尊的分类

诸佛的本誓三昧耶

五种三昧耶

第六章 菩提道的增上妙缘

善知识

上师为加持的根本

皈依金刚上师的根本意义

皈依金刚上师的因缘

选择金刚上师的条件

第七章 密教祖师大德

印度密教祖师

中国汉地密教祖师

日本密教祖师

中国藏地密教祖师

试读章节

什么是“成佛”?成佛即是成为如佛陀一般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者。

据《大日经·住心品》所说明:“云何菩提?谓如实知自心。”这虽可视为仅显示身、口、意三密中“意密”的一种,然而如实理解自己的身业,亦已体解自己口业的实相,这身、口、意三业从外观上来看,会以为有三种作用,然而实则是一如一体的。

身业之外,不起口业;心意所念,直现为身业,爰至宣泄为口业,故身、口、意三业,具有一体不可分离的关系。修行以三密一相平等为要件,所谓“成佛”则是“证悟自心的实相”。

这自心实相的净菩提心指的就是我们修证的根本,也是我们心识内本具的无漏种子,即自心中无垢清净的智体,能如实了悟净菩提心,就能够现前成就圆满佛果。

“即身成佛”为现身成佛之义,即以此凡夫之身,直接现前成为佛陀之义,所以有时亦称为“现身成佛”。

佛法以成佛为主旨,其教法虽然有千差万别,但其旨趣,则是以说明成佛的方法为要点。

在大乘佛法中成佛的方法,设立有种种修行的阶位,经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四十二种阶位或是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妙觉等五十二种阶位,方能成就毗卢遮那佛圆满境界。

凡夫从一念发起菩提心志求佛果开始修行,一般而言,修行的期间须经过长达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在其问死生无数次,诚然不可思议,而经此生生世世的长期修行,方始成佛,这是大乘佛教的通说。

密教认为这样的修持历程太过迂回,不能切合实际的要求,所以很重视即身成佛,因而在下三部中提出“对生本尊”的修行方法;在无上瑜伽部则提出“自生本尊”的修法。“对生本尊”是观想在自身对面有一个本尊的修法,“自生本尊”是观想自己成为本尊的修法。 即身成佛义 在东密瑜伽部的成佛之中,我们可以引用日本空海大师关于即身成佛所著的《即身成佛义》来讨论。

从《即身成佛义》中可以了解中国早期密宗的修证理念,这二颂八句乃是疏释“即身成佛”之意。而此二颂八句中,对于由印度、中国而传至日本的东密教理包容无余,无论自真言密教的根本原理,悉行包涵在内,可称为是真言密教之精髓秘要。其文日:

六大无碍常瑜伽(体),四种曼荼各不离(相),

三密加持速疾显(用),重重帝网佛即身(无碍)。

法然具足萨般若,心数心王过刹尘,

各具五智无际智,圆镜力故实觉智(成佛)。

此二颂八句中,第一颂四句,在说明“即身”二字,第二颂四句,在说明“成佛”二字。又若阐述第一颂的大意,则为:一切有情本然具备此六大(体大)、四曼(相大)、三密(用大)的妙德。而法身大日如来也不外于六大、四曼、三密的三大功德。所以,真言行菩萨安住于三密瑜伽的妙行时,即为大日如来的加持威力所摄受被护,然亦为行者发动了自身本具的善功德力。

因此行者的六大(地、水、火、风、空、识)、四曼(大曼荼罗、三昧耶曼荼罗、法曼荼罗、羯摩曼荼罗)、三密(身、语、意),为大日如来的六大、四曼、三密所加持相应、融摄互入,而于真言行行者自身上显现出圆满大日如来的庄严法相。以此真言行者自身为大日如来的功德所示现,所以名为“即身”。

第二颂的大意是:凡夫虽然与大日如来一样,法然同具一切智(通达一切法相的智慧)、五智(法界体性智、大圆镜智、妙观察智、平等性智、成所作智)、无际智,但由于凡夫为客尘烦恼妄想所遮蔽,而不能自觉,唯有借由修习三密瑜伽的殊妙观法时,依于大日如来的三密加持力故,就如佛在一大圆镜中,一切森罗万象都明白映现,映现出诸法万有的真实相貌,使我们也能现证如同诸佛一样的功德,此时则名为“成佛”。

二颂八句的内意,是认为一切众生皆具备与佛陀本然一同的知见,只因无始以来为烦恼罪业所翳障,所以此种自性本然的佛智不能显现。若修行三密瑜伽的妙行,行者依于大日如来的加持力,则行者能现前自证本然佛智。

如果是上根胜慧的行者,如同仪轨法则所示,以自性清净修持,则于此现世之中,得证直显佛的知见,名为即身成佛。

此二颂八句,为弘法大师所显明的宗义,同时也包含了《大日经》(明胎藏界)及《金刚顶经》(明金刚界)金胎两部的妙旨。

而就藏传密教宗喀巴大师所著的《密宗道次第论》所谈的:密教的殊胜之处,在于融合天瑜伽与般若空性这两者,而能成就即身成佛。但是他认为般若乘若只修空性,不修天瑜伽,所以不能够即身现起佛身。其中天瑜伽就是指本尊瑜伽,这是宗喀巴大师所谈的重要观点。P1-4

序言

中国佛教的特质在禅,中华文化的特质也在禅。印度佛学与中华文化融合而形成了“中华禅”。“中华禅”是中华文化的精华,也是东方文化的精华。

中华佛教包括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三个系统,因此广义的“中华禅”应包括这三个系统的禅法。中华佛教包括大小乘佛教、显密乘佛教、南北传佛教、教下与宗门四个方面,因此广义的“中华禅”也应含容这四个方面的禅法。

一方面“以禅出教”,由于究竟的禅修实践开展出各类的佛教经典;另一方面“以教印禅”,各种禅法也需要依据圆满的佛教经典来予以印证。我们应依据各种佛教经典,包括小乘经典、大乘经典,显教经典、密教经典,南传经典、北传经典,教下经典、宗门经典,等等,来深入挖掘“中华禅”丰富的内涵。同时各种禅法也需要以上各类的佛教经典来予以印证。

“中华禅”既要重视禅修理论,还要重视禅修实践。我们在总结汉传佛教中丰富的禅法内容的同时,还应该特别重视挖掘藏传密教禅法与南传内观禅法的丰富内容。

“中华禅”不仅包括教下的各种禅法(如来禅),而且包括宗门的各类禅法(祖师禅)。没有前者的基础,后者将成为文字禅、口头禅。没有后者的深修实证,前者将失去活力与精神。

“中华禅”应致力于构建符合时代的汉传佛教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应致力于构建适宜社会大众修学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应致力于构建面向国际的世界佛教并具详细次第与具体法门的禅学体系。

“中华禅”不仅是出家僧众必须的专修法门,而且也是当代社会在家各界人士必要的修学内容。适应不同的群体对象,比如企业管理人员、职场行政人员、退休人员、疾病人员、女性人员等等,应该构建不同特色的禅法。“中华禅”应该成为未来社会各界人士的生活与生命中的一项重要内涵。

“中华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不仅是理解中华文化的一把钥匙,同时更是中华文化中最重要内容;也是中华文化将“走出去”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文化贡献给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中华禅”虽然产生于宗教,却超越了宗教,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就是我们出版这套“中华禅”系列的主要心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5:5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