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已经成为中国理论界和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的领域。作为首都,北京的社会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其经验对全国其他地区的社会建设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陆学艺、唐军、张荆主编的《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调研和思考,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未来五年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北京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对北京未来社会建设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本书对研究社会建设的学者、从事社会建设实践的工作者、政府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关心北京社会建设的普通读者,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陆学艺、唐军、张荆主编的《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是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课题组2011年年度分析报告。
《2011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主要利用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发布的权威数据,结合课题组成员的观察和调研,全面总结了“十一五”期间特别是2010年北京社会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分析了未来五年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北京市政府的“十二五”规划,对北京未来社会建设的趋势进行了展望。
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快速发展,2010年北京人均GDP超过10000美元,第三产业的比重达到75%,城市化率超过70%,这些指标标志着北京达到世界中上等国家、地区的城市发展水平。
“十一五”期间,北京在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交通等民生事业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社会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一体化建设快速推进;结合北京实际,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在社会体制改革方面,随着北京市社会工作委员会(简称社工委)的成立,北京逐渐探寻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中国特色、首都特点的社会建设新路子。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是北京市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也标志着首都社会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十二五”期间北京将进入社会矛盾的多发期,社会建设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其中人口问题是北京社会建设面临的关键问题,是引发其他社会问题的总根源;社会公平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需要在体制上实现突破以进行疏导和化解;老百姓最关心的民生问题,例如交通、住房、物价上涨等,解决的难度加大;随着北京提出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现有的社会管理手段难以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复杂性,亟须进行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等等。
“十二五”期间,北京对人口总量调控将更加严格,管理手段趋向多样化;随着一系列调控政策的出台,交通拥堵和住房难的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社会管理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大量现代管理手段将进入城市和农村社区;北京市政府将对现有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行调整,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和共享发展成果;城乡一体化工作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向更深层次逐步推进。
Ⅰ 总报告
1 北京进入以社会建设为重点的新阶段——北京社会建设“十一五”回顾与“十二五”展望
Ⅱ 社会结构篇
2 北京流动人口科学管理的战略思考
3 北京市50个重点村城乡一体化建设新进展
4 北京市社会组织发展状况研究
5 “十一五”期间北京、上海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比较
Ⅲ 社会事业篇
6 “十一五”北京住房政策分析报告
7 北京市延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8 首“堵”之困:2010年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分析
9 北京市社会救助实施状况分析报告
10 北京市家政服务员就业状况分析
11 2010年北京社区居家养老:进展、困境及对策
Ⅳ 社会管理篇
12 完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社会建设体系不断推动首都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发展
13 社会矛盾中利益受损人群的群体界限特征及其行为选择分析——基于北京市公众的社会矛盾调查
14 “十一五”期间北京信访工作的新理念与新发展
15 2010年北京维稳状况分析
16 2010年北京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
17 2010年北京郊区县社会建设评估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