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卫的《那些伤过痛过的往事》所记是中国最后一位晚清秀才家庭中的女性,用回忆录和书信,展现三代妇女从封建时代向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迈进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经历。它的出版,对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变有着特殊的价值。
妇女解放,是紧跟着资本主义的长子继承权后提出的人类生产力彻底解放的任务。在先进国家已有近二百年的奋斗历史,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也可从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的通信部分,选用的是抗战胜利后1946年到1956年的近千封家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那些伤过痛过的往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鲁卫 |
出版社 | 上海三联书店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鲁卫的《那些伤过痛过的往事》所记是中国最后一位晚清秀才家庭中的女性,用回忆录和书信,展现三代妇女从封建时代向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迈进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经历。它的出版,对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变有着特殊的价值。 妇女解放,是紧跟着资本主义的长子继承权后提出的人类生产力彻底解放的任务。在先进国家已有近二百年的奋斗历史,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也可从本书中找到答案。本书的通信部分,选用的是抗战胜利后1946年到1956年的近千封家信。 内容推荐 《那些伤过痛过的往事》作者鲁卫的父亲鲁望岩经《光明日报》《新民晚报》确认,为我国最后一位过世的秀才,其人生历经晚清、北洋军阀、民国和共和国四朝,见证了中国史上最为跌宕起伏的一百年。鲁望岩少时经李鸿章长子李伯行提携,后发奋读书而为北大教授,一生坚持教育救国和实业救国,无奈时事艰险,空有一身抱负才能却无处施展。所育六子女亦四散祖国各地:今其次子鲁卫集结了家族于1946~1956年这共和国成立前后十年的往来通信,著成《那些伤过痛过的往事》,既是为了纪念父辈祖辈,也为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史料,得以管窥当时的社会万象。 目录 开篇 革命风云 女子扛鼎 “元老三朝尽,神仙一代中” 时事波诡,溯流而上 乍见气象更新,不想辛酸伊始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写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46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写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47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48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49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50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51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52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53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54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55年 中国最后一位秀才家庭 1946—1956年母亲及儿女们给父亲的千封家信 1956年 附录 后记 试读章节 这时祠堂已满院荒芜,地上长满了野菜、青草。那些野菜中,有一种是三瓣叶子的“草头”,也叫“金花菜”。这种草头,是江苏人最喜欢的菜。味极鲜美。我看到这么多鲜嫩的草头,禁不住摘下它的嫩头,用手帕包了,带回宿舍,徐婊婊看见了也很高兴,亲自将“草头”炒了一盘。老师见了都来尝尝味道,大家赞不绝口。从此,吃“草头”在安庆盛行一时了。 我在附小读了一年,本来要再读一年,才小学毕业,谁知女师把我选进师范预科。我那时还是梳着两个小辫子的女孩,身体瘦小,现在要我梳起双髻,穿起裙子,真是怪样子,硬赖着不肯去。学校里老师再三劝我,我提出“不盘髻,不穿裙”的要求,学校也答应了。就这样我成了女师预科一年级的学生。 上海博文女学 当我升入安庆女师预科二年级时,徐婊婊忽接到电报说:母亲病重,要我速回沪。徐婊婊立即给我买好船票,并送我上船,她很不放心,拜托同舱旅客一路照顾我。一方面去电上海,叫派人在码头接我。谁知到达上海,轮船靠近码头时,我左望右望,看不到一个熟人,心里很是着急,幸而同舱的旅客,带我上了码头,替我雇好黄包车,不一会儿就到了我的家。 我一进弄堂,就看见我家门口,挂着“博文女学”四个大字的牌子。那天正是星期天,楼下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我走到楼梯旁边时,忽然从厨房里走出一个老人,他轻声地叫我:“二小姐回来了!”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我们搬来新居后请的厨师,他也是和我们一样的逃难者,可是他家境贫困,无处谋生,就和我们一起生活,母亲正需要人帮忙,就请他当厨师,他也乐于接受这项工作。我们待他,像对自家人一样。这时他告诉我:“原来要去码头接你的,因为你妈病很危险,我去请了两个医生,又要忙着搞饭,所以没有去成。” 我上了楼,走进母亲的卧室,只见母亲气息奄奄地躺在床上,身体瘦得只剩一把骨头,脸上腊黄,嘴唇发黑,床边坐着一位老太太,我一看,原来是我的外祖母。自从在南京分别后,就一直没有见过。听说母亲从安庆回沪后,就把外祖母接来奉养了。她老人家现在为母亲的病,愁容满面,没有以前那样健康了。这时房里还有黄绍兰婊婊和我的大表姐等人。不知她们在忙什么,我一见母亲,就扑到她身上,刚喊了一声“姆妈!”,眼泪忍不住滚下来了。母亲睁开眼睛看到我,脸上露出了笑容,但她没有气力说出声来。 我找了一张小凳子,坐在母亲的床头边。一面抓住母亲的手,一边讲我在安庆女师学习和生活的情况,母亲听了很满意,她费劲地用手摸着我的两个小辫子,大概是听了我不肯梳双髻的事,觉得我还是个小姑娘呢! 这时,大表姐捧了一碗较稀的米粥,用汤匙喂给母亲吃,一面又拿了些糕点给我。这位大表姐就是我大舅舅前妻生的女儿,名叫钟寿芝,大舅母在我母亲还未出嫁时,就病逝了。在她临终前,嘱咐大表姐:把姑姑当作自己的亲娘,因此大表姐跟我们,比任何人都更亲近。母亲一直很疼爱她,她在南京女子师范读书,母亲办起了博文女学,正好她在南京女师毕业,母亲就要她来校任教。 大表姐钟寿芝性格豪爽,待人诚恳,也擅长文学,读书孜孜不倦。她比我大八岁,她把我当作自己的亲妹妹,自从我回上海后,她处处关心我、帮助我、教育我。她为博文女学,也付出了很大的精力。这次母亲生病,学校里的一切事务都落在黄婊孃和表姐身上。她们每天都要上课,又要服侍病人。现在由我服侍母亲,同时有外祖母指点,她们可以安心工作了。P12-13 后记 本书所记是中国最后一位晚清秀才家庭中的女性,用回忆录和书信,展现三代妇女从封建时代向现代(社会主义)社会迈进过程中的个人感受和经历。它的出版,对研究中国近现代社会的巨变有着特殊的价值。 妇女解放,是紧跟着资本主义的长子继承权后提出的人类生产力彻底解放的任务。在先进国家已有近二百年的奋斗历史,而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妇女解放运动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也可从本书中找到答案。 本书的通信部分,选用的是抗战胜利后1946年到1956年的近千封家信。 我们知道,1946年到1956年是整个中国迈入新社会的一个转折拐点,在这个拐点存在着新世界观与旧社会发展条件之间巨大差距,存在着新希望与现实的矛盾。在本书,通过这些通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新时代的妇女,是怎样地接受改造,进而改造社会的光辉过程。同时,也确凿地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社会进步源泉和动力。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一个旧知识分子家庭在旧社会,由于政府腐败无能,他们只能背井离乡,漂泊四海,在新社会里,知识分子家庭的儿女们,却已经自觉地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任务,四海为家。 星转斗移、日月轮回,本书的出版也是对晚清秀才家庭晚辈们一份交代,以铭记其前辈不显赫但曾经有过的奋斗和牺牲。不忘使命,振兴祖国。 本书的出版既为是纪念我的母亲,并献给人世间所有为妇女解放作出贡献的人们。母亲之伟大,不仅仅是母亲们抚育子女付出辛劳和爱心,不仅仅是母亲们的言传身教,更体现在母亲们的无私、无畏、自立和坚强!这就是人世间所有母亲们的高尚品德和默默无闻的奉献! 我的父母亲都在1993年逝世,信中六位青春少年,现在也仅存3位,而且都已是耄耋老人,在他们各自完成《逝去年华的回忆》《闪光的人生路》《年年获奖的证书》的个人记实和大姐的《供给制记者的忙碌》、二姐的《新时代大学生的校园生活》、兄长的《共青团干部的烦恼》初稿完成后,决定把父母兄弟姐妹亲友近三千封书信全部公开出来,是想以此奉献给民族的后代,完成他们对祖国和人类的最后祝福!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有其必然的时间限度,在有限的生命限度中,真实地记录下人生的历程,是文字所承担的使命。从文字中辨别出文化的理性和情感,使人类文化不迷失方向,从而把人类文明推向更光辉的高度,这是人类开辟新时代的使命,也是人类后来者的神圣责任。文明大道的每个曲折迂回的拐点上都存在着其特殊的参照物,以至回顾人类文明走过的历程,她才显现出灿烂与黯淡,历史在其无限视野上积淀起的文明,为每个后来者的生命空间提供着人生的新舞台。唯有勇敢而智慧的攀登者,才有希望为人类文明开辟出新的里程界碑。 老五鲁卫2011.5.8.于上海徐家汇锦汇苑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