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任保平主编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是《以质量看待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0》的后续研究成果,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的成果,也是陕西省重点学科——西方经济学建设项目的成果。《以质量看待增长:对新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评价与反思》是以经济增长质量基本理论研究为主,并结合新中国60年的发展历程展开分析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报告2010》是以改革开放30多年为时间跨度,分析效率提高、结构优化、稳定性提高、福利分配改善、国民经济素质、创新能力提高这些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关键维度之后,对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其他方面进行研究而形成的研究报告。
1.导论:从经济增长质量到包容性增长
1.1 从数量型增长到质量型增长
1.2 从质量型增长到包容性增长
1.3 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原则
第一篇 包容性增长的基本问题及评价
2.包容性增长的理论阐释
2.1 包容性增长的内涵
2.2 包容性增长的理论维度
2.3 包容性增长的特征
2.4 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取向和实践取向
3.对中国包容性增长的综合评价
3.1 包容性增长的界定
3.2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测度方法以及指标体系的建立
3.3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测度的过程及结果
3.4 对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基本判断
3.5 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的制约因素分析
3.6 结论与政策建议
4.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的区域差异性分析
4.1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区域差异的分析框架
4.2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区域差距的评价及特征分析
4.3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性区域差距的成因
4.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二篇 对增长过程前提条件的包容
5.经济增长对公平与权利的包容
5.1 文献综述
5.2 经济增长与公平、权利的关系
5.3 经济增长包容性的评价
5.4 结论与政策建议
6.经济增长对和谐的包容
6.1 中国的分权式改革:增长与和谐的基本命题
6.2 从排斥性增长到包容性增长
6.3 中国经济增长包容和谐的路径
7.经济增长对经济安全的包容
7.1 文献综述
7.2 当前中国经济安全面临的主要问题
7.3 经济安全与包容性增长关系的机理分析
7.4 对中国经济安全的评价
7.5 政策建议
第三篇 对增长过程基本要素的包容
8.经济增长对创新的包容
8.1 文献综述
8.2 中国的创新困局:技术效率与技术水平的双低现实
8.3 中国现有经济增长方式与创新困局的形成
8.4 包容性增长“包容”创新的内在机制与实施路径
9.经济增长对劳动要素的包容
9.1 文献综述
9.2 经济增长对劳动要素的包容
9.3 从就业到价值提升
9.4 政策建议
10.经济增长对文化的包容
10.1 文献综述
10.2 经济增长与文化之间的关系
10.3 经济增长对文化包容的特征及其衡量指标
10.4 中国经济增长对文化的非包容性分析
10.5 实现经济增长对文化包容的路径分析
11.经济增长对人的发展的包容
11.1 文献综述
11.2 经济增长对人的发展包容性的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1.3 经济增长对人的发展包容性的评价模型
11.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四篇 对经济增长结果的包容
12.经济增长对民生民富的包容
12.1 文献综述
12.2 经济增长包容民生民富的国外经验与教训
12.3 中国经济增长对民生民富包容状况的评价
12.4 政策建议
13.经济增长对经济可持续的包容
13.1 文献综述
13.2 经济增长对可持续的包容的理论解释
13.3 经济增长对可持续的包容的评价方法
13.4 中国经济增长对可持续的包容的评价2
13.5 结论与政策建议
14.经济增长对道德伦理的包容
14.1 经济增长对道德伦理包容的理论基础
14.2 包容性增长中道德伦理的内涵
14.3 道德伦理对经济增长包容性的作用
14.4 中国经济增长对道德伦理包容性的测度
14.5 构建包容性增长中的道德伦理体系
14.6 结论
15.经济增长对幸福的包容
15.1 文献综述
15.2 幸福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
15.3 转型期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幸福感的历史考察
15.4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五篇 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实现
16.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战略转型
16.1 文献综述
16.2 包容性增长对经济增长提出的新要求
16.3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战略转型
16.4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路径转型
17.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量的制度安排
17.1 包容性增长与制度安排的关系
17.2 基于合作的制度安排是包容性增长的实现机制
17.3 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所需要的制度安排
17.4 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制度安排的路径选择
18.中国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制度创新
18.1 制度创新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18.2 包容性增长的制度创新
18.3 包容性增长的制度供给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