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学慧编著的《李鸿章》尤其是在人物解读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史学评价,而是以开放的思想和文学的眼光,赋予人物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打破了标签化、脸谱化的模式,不是简单的非白即黑,读来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也更真实、更可信。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李鸿章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刘学慧 |
出版社 | 安徽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刘学慧编著的《李鸿章》尤其是在人物解读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史学评价,而是以开放的思想和文学的眼光,赋予人物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打破了标签化、脸谱化的模式,不是简单的非白即黑,读来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也更真实、更可信。 内容推荐 由刘学慧编著的《李鸿章》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叙写,再现了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显示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揭示了人性之弱点,展现了晚清衰亡画卷,对末世重臣无奈的心路历程作了深入而细腻的刻画。所以,《李鸿章》在对历史进行了烛隐见微的关照之外,也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的人生档案,读来给人以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目录 第一章 庐州李氏 耕读之家 李氏家族的故事 为识文墨入家塾 昔日儿童今弱冠 父兄进京求功名 人生唯有青春好 第二章 初入京师 遍访名士 外面的世界 拜师曾国藩 读书但愿登科第 金田跃出一条龙 曾氏墨经出山 第三章 书生从戎 一路搏杀 人生转折第一步 投笔从戎搏一回 四年戎马走风尘 入湘军幕府 宫闱血雨飞 组建淮军 第四章 纵横南北 兴办洋务 就任苏州察吏整军 血染顶戴耀眼红 署理两江谋求自强 入京觐见裁兵自敛 四处堵漏洞 第五章 移督直隶 千秋功过 海防省防集一身 同治归天新帝进宫 多事之秋筹办海防 中法战争甲申易枢 甲午海战北洋覆灭 忍诟言和丧权辱国 尾声 至死愚忠 创深痛巨 主要参考文献 试读章节 美丽而广袤的江淮大地,物产丰富、民风淳朴。烟波浩渺的巢湖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 就在巢湖的西北岸,有一个名叫磨店的地方,它隶属安徽庐州府(今合肥)。就在这个叫磨店的地方,流传着李氏家族的故事。 道光三年正月初五(1823年2月15日)早晨五六点,庐州府磨店乡李文安的妻子又生了个男孩。李文安高兴得合不拢嘴,抱着刚满两岁的大儿子,三脚两步跨人父母的房里,喜滋滋地说:“爹爹,是个男孩。我娘说,孩子的胳膊腿特别长,白白胖胖的,比瀚章出生时还大。” 被唤作爹爹的叫李殿华。他六十多岁,虽然一看就知道是个庄稼汉子,但眼神里分明透露出几分读书人的文气。他放下手中的活计,接过小瀚章,那脸上也是掩饰不住的喜悦,说:“李家人丁兴旺,儿孙发达,我知足了。” “我们弟兄四人,三个哥哥,家家儿女成群,我成亲才三年多就有了两个孩子,爹爹说的‘人丁兴旺’的确不错。说到‘儿孙发达’,可就叫我们弟兄惭愧了。” “老四,你今年才二十一岁,很年轻。希望你能向老大那样潜心学习,将来若能考取个功名,子侄们不就跟着都发达了吗?” “爹爹教训的是。儿子一定跟着大哥继续发奋读书。” 说着,他走到父亲的身边,拉着小瀚章的手,引逗小儿,说:“小瀚章,你说我们给小弟弟起个什么名字好呢?” 小瀚章咿咿呀呀,哪里懂得年轻父亲的心?李文安不但希望自己早日金榜题名,也希望儿子将来出人头地。他深信:起名字是有学问的。 “瀚章本名‘章锐’,这个孩子就叫‘章铜’吧!”李殿华说。 “您是按辈分给孩子起的名字,固然很好。但儿子以为叫‘李鸿章’更好。瀚章、瀚章,学问浩瀚如海;鸿章、鸿章,鸿鹄之志也。既有大展宏图之意,又有‘文章经国’辈分中的‘章’字,不更好吗?” “‘鸿章’——这个名字不错!志向远大,叫起来也响亮。男孩子的名字里带‘水’好,就叫鸿章吧!但愿小瀚章、小鸿章将来一帆风顺,你们父子几人都能成就一番事业。” 刚刚添了个小生命,本来是来报喜的,这父子二人怎么又提起功名前程了呢?这故事呀,还得从头说起。 这户李姓人家本姓许。为了躲避战争,明崇祯年问许迎溪(李鸿章的八世祖)带着全家从江西湖口来到庐州府东乡投奔亲戚。许迎溪的二儿子叫许慎,少年俊美又精明,深得当地殷实户李心庄的欢心。李心庄乃许迎溪的大姐夫,这样一来,许慎经常到姑姑家玩耍,许、李两家关系十分密切。 有一年春天,许迎溪与李心庄聊起家常来,许迎溪甚是向往李家的小康生活,而李心庄又羡慕许家儿女成行。两位年过半百的汉子酒后都吐了真言。 “老弟呀,你多有福气!四个儿子,没遗憾了。” 李心安最大的隐痛就是没儿子,眼见着自己和妻子许氏都五十多岁了,恐怕生不出儿子了。 许迎溪叹着气,说:“什么福气?儿子女儿七八个,从外乡来,也没个田地。靠我们爷儿几个给人家帮工,养活一大家子人,吃了上顿没下顿。” “有儿子就有希望。别说我不算富裕,即使有几十亩田,将来又留给谁?” “起码此生你能填饱肚子。我就不行了,一大群孩子,跟着我受苦哇!” “一大群孩子,嫌多,给我一个!” 李心安可是早就想提出来的:只是没瞅准机会。 “不嫌多,再生几个也不多。但是,既然姐夫提出来了,就给你一个。” 李心安喜出望外,赶紧追问:“说出来的话,可不准反悔。给我哪个小子?” “小子,可不给。就给你个丫头吧!” “丫头?你姐姐生了九个,够多的了。不要不要!”李心安的头摇得像个拨浪鼓。 许迎溪笑了:“逗你玩儿的,能给你丫头吗?姐夫,我从外乡来到磨店村,你们没少照顾,我心存感激。如果你不嫌弃那二小子,就把他过继给你吧!只是他都十五六岁了,改口叫不太容易。” “小慎子好,就他!那孩子,机灵劲儿,叫人喜欢。如果改口叫难为他,就叫你‘爹爹’,叫我‘大大’好了。你要不要问问孩子,他乐意吗?” “不要问,他乐还乐不过来呢!那孩子每次回家都说姑父姑姑对他好,原来就喊你大姑父,以后改口叫‘大大’,不难。” 就这样,两家选了个良辰吉日,李心安请来族长及亲朋好友,又摆上三桌酒席,许慎正式过继到李家。 却说许慎改名叫李慎,四年后娶妻生子,从此立下家规:许、李二姓不通婚,与他族李姓能结亲。 李慎继承了家业,十几亩水田养活他的五六个子女,日子过得还不错。他十分孝敬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四位老人都含笑九泉。当他也做了太爷爷的时候,这一支李姓人家已经是个大家庭了,共有子孙后代三十八人。他离开人世前,主持几个孙子分了家。这样一来,每个小家庭只分到一两亩田。后来,每一支发展规模不尽相同,富的有几十亩地,穷的也有吃不饱肚子的。 到了清嘉庆年问,李慎的重孙李椿(李鸿章的曾祖)这一户人家已经拥有水田、旱田几十亩,耕牛四五头,鱼塘两三个,房屋十几问,可谓乡间殷实户。李椿将这些家产又分给了三个儿子,其中小儿子李殿华分得十二亩水田、一个鱼塘、两头牛和六问房屋。 李殿华有四个儿子,分别叫李文煜、李文瑜、李文球、李文安。个个以“文”为名,一来班辈是“文”,二来他希望儿子都能学业有成,考取个功名,做文人,做官人。P1-3 序言 刘学慧女士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晚清历。史人物的小说创作,结下了累累硕果,先后出版了《曾国藩》、《翁同龢》、《成丰皇帝》、《左宗棠》等一系列历史小说,受到读者和文学界的广泛赞誉。如今,经过两年多的潜心创作,她的新著《李鸿章》又要面世了,实在可喜可贺! 李鸿章是晚清第一重臣,安徽合肥人氏。以他的话来说,“少年科第,壮年戎马,中年封疆,晚年洋务”。在其鼎盛时期,更是“坐镇北洋,遥执朝廷”,被西方国家称为“东方俾斯麦”。梁启超先生曾有言:“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并以挽联悼念之:“太息斯人去,萧条徐泗空,莽莽长淮,起陆龙蛇安在也?回首山河非,只有夕阳好,哀哀浩劫,归辽神鹤竟何之。” 然而,李鸿章一生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作为所谓的“中兴名臣”,他曾力图挽救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积极参加镇压太平军和捻军的活动,后主张“自强”与“求富”、改革吏治、兴办新学、推进洋务、创建海军,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可是,他所处的时代,朝廷腐败、社会动荡、列强环伺、国势危殆,以其个人能力无法达到理想境地,尤其是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后党”专制腐朽,朝廷上下一片黑暗。面对无法挽回的败局,李鸿章徒唤无奈。有人称之为“救国有术,回天无力”,倒也不无道理。 李鸿章一生最为人诟病者乃外交。所谓成也外交,败也外交是也。在他当政期间,先后签署了《中法新约》、《马关条约》、《中俄密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丧权辱国。作为大清外交第一人,李鸿章由此身败名裂,留下骂名。然则弱国无外交,如把责任全部归咎于李,却有失公允。晚年李鸿章回顾一生,曾留下诗句:“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三百年来伤国步,八千里外吊民残。秋风宝剑孤臣泪,落日旌旗大将坛。海外尘氛犹未息,请君莫作等闲看。”并有切肤之痛语:“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虽明知为纸片糊裱,然究竟决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其哀叹和无奈由此不难见出一斑。 综上所述,可见李鸿章不好写,这不仅因为他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更因为他是一个具有复杂性、多面性的人物。但刘学慧女士却通过自己的研究和努力,费时两年,写出了这部作品。该书通过对李鸿章一生的叙写,再现了错综复杂的历史背景,显示了厚重的文化内涵,揭示了人性之弱点,展现了晚清衰亡画卷,对末世重臣无奈的心路历程作了深入而细腻的刻画。所以,整部小说在对历史进行了烛隐见微的关照之外,也同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特殊的生命个体的人生档案,读来给人以无尽的回味与思考。 历史小说说好写也好写,说难写也难写。如果罗列资料,或胡编乱造,自然是“好写”,然要做到史料扎实,文学性强,却是极为不易之事。因为后者除了惯常的对文思、文笔的要求之外,还需要有史料的蓄积与积淀,即要求写作者一身兼小说家与史学家二任。从这个角度说,历史小说有时要求更高。刘学慧女士多年来潜心晚清历史小说创作,把这两方面结合得很好。她的作品具有较好的史料功底,文笔亦流畅生动。尤其是在人物解读上,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并不拘泥于传统的史学评价,而是以开放的思想和文学的眼光,赋予人物丰富性和多样性。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打破了标签化、脸谱化的模式,不是简单的非白即黑,读来血肉丰满、栩栩如生,也更真实、更可信。 最后,祝贺本书的出版,祝愿作者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 季宇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