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有关美国股市的经典之作。所记载的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操作经历。书中包括跌宕起伏的投资故事,经纪人的操作内幕,屡试不爽而且值得信赖的方法,《时代》杂志对作者的专访以及作者与读者间的机智问答。这也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书中讲述了股票历史上一则最不同寻常的成功的投资故事。相信你能发现本书对你有所帮助,并能给你带来利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我如何从股市赚了200万(珍藏版) |
分类 | 经济金融-金融会计-金融 |
作者 | (美)尼古拉斯·达瓦斯 |
出版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这是一本有关美国股市的经典之作。所记载的都是二十多年前的操作经历。书中包括跌宕起伏的投资故事,经纪人的操作内幕,屡试不爽而且值得信赖的方法,《时代》杂志对作者的专访以及作者与读者间的机智问答。这也是一本很特别的书,书中讲述了股票历史上一则最不同寻常的成功的投资故事。相信你能发现本书对你有所帮助,并能给你带来利润。 内容推荐 他是舞蹈家,和舞伴常年在全球巡回演出,所以可别指望他整天盯着大盘涨跌。 他用跳舞赚来的3000美元开始了第一笔股票投资。 他在18个月的时间里净赚200万美元 他在股市赚了大钱的消息不胫而走,《时代》杂志对他做了特别专访。 他根据亲身经历写成的《我如何从股市赚了200万》一出版,就在8周内销售了20万册。 迄今已有几百万名读者看过这本书。因为本书的影响太大,美国股票交易所不得不修改有关止损卖单的规则。 他的第二本书《华尔街:另一个拉斯维加斯》也获得了读者的好评,却遭到了财经媒体的封杀,因为这本书揭露了经纪人和股市黑嘴的内幕。 他所赚的财富并非来自“运气”,而是来自不断从错误中学习,最终发展出自己的投资方法。 目录 译者序 推荐序 自序 第一部分 赌徒 第1章 初入股市 第二部分 基本面分析 第2章 走进华尔街 第3章 第一次危机 第三部分 技术分析 第4章 发展箱体理论 第5章 环球电报 第6章 小熊市 第7章 理论开始奏效 第8章 第一个50万美元 第9章 第二次危机 第10章 200万美元 后记 接受《时代》杂志的采访 附录 读者问答 试读章节 那是在1952年的11月,当我的经纪人给我打电话时,我正在纽约曼哈顿的“拉丁区”演出。他替我和我的舞伴朱莉娅接下一份去多伦多夜总会演出的差事。这家夜总会归阿尔·史密斯和哈里·史密斯所有,他俩是一对双胞胎兄弟,很推崇我。兄弟俩提出要付给我股票而不是现金作为酬劳,在演出生涯中我也曾遇到一些奇怪的事,但以股票付酬还是头一回。 进一步沟通后我才了解到史密斯兄弟准备付给我6000股布里伦德公司(Brilund)的股票。这是一家加拿大矿业公司,史密斯兄弟拥有这家公司的股权,当时这家公司的股价是每股50美分。 我知道股价有涨有落——这也是我所知道的有关股票的全部知识一于是我向史密斯兄弟提出了接受股票的条件,即如果布里伦德公司的股价在6个月内跌破每股50美分,由他俩向我补付差价。史密斯兄弟同意了。 凑巧的是后来我没能去多伦多演出。因为不忍心让史密斯兄弟失望,所以我主动提出,要从他俩手中购买6 000股布里伦德公司的股票以示友好。随后我给了他俩3000美元的支票,并收到了6000股布里伦德公司的股票。 股票收到后我就把这事忘了,直到两个月后的一天,我无意间在报纸上瞟了一眼这只股票的股价。这一瞟让我大吃一惊,我原来以每股50美分买入的布里伦德公司的股票,现在涨到每股1.90美元。我立刻卖掉了所有布里伦德公司的股粟,并从这次交易中获利8000美元。 P3-4 序言 这是一本有趣的书。虽说作者一再强调自己用的是技术分析一基本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但书中既没有堆砌大量的专业术语,也没有罗列许多技术指标,既没有复杂难懂最终也没有定论的基本面分析,也没有变幻莫测叫人难以把握的技术分析。作者只是以散户的身份,讲述了一名普通投资者跌宕起伏的炒股经历。作者所取得的成功或许我们可望而不可即,毕竟那是在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正值美国经济蓬勃发展之际,也是后来称为新技术革命基石的电子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初期。但作者一些独特的投资技巧和投资理念仍值得我们广大投资者学习借鉴。 作者的投资理念可以大致概括为:不听消息、不听谣言、只买成长性行业中的强势股。选股是每一个投资者遇到的首要问题,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对应的也就是不同的操作手法和投资收益。作者像大多数普通投资者一样,经历过听消息、用纯粹的技术指标选股等阶段,但效果都不理想。经过反复摸索,作者领悟到靠消息炒股就好比是赌博,纯粹靠技术分析炒股赚少赔多,只有选择成长性行业中的强势股中线持有才能少赔多赚。 投资理念解决的是选股的大方向,具体到究竟买哪只股票以及买卖时机的确定还需要一些技巧,作者经过反复实践,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大致概括为:感性选股、理性操作、突破买入、止损保护。作者认为对于处于信息劣势的普通投资者来说无法预知未来,也没有必要浪费时间去预测未来,我们不知道股票的顶和底在何处。在此前提下,只有通过仔细观察股票的走势才能对股票有感觉,因此是感性选股。很多投资大师都说投资是一门艺术,其根源在于市场参与者众多,并非所有的人都是理性的,而股价的高低点正是这些理性与非理性的投资者买、卖出来的,因此需要感觉。一说到艺术和感觉,大家可能就会觉得很神圣,不可捉摸,其实感觉是可以培养的,这种培养就是通过对一只股票的长期观察来实现。作者是一位顶级舞蹈艺术家,或许在培养感觉方面有优势。但即便感觉错了也没有关系,可以先试探性买入,然后存优汰劣,这样总能保证少赔多赚。有了信心有了方法,自然就可以理性操作,坐享胜利果实了。 衷心希望这本没有任何门槛的经典投资之作能给你带来投资新思路! 后记 我接受《时代》杂志的采访是在1959年5月,这时我炒股已有6年半,当时正是史密斯兄弟提出用在加拿大上市的布里伦德矿业公司的股票作为我的演出报酬,使我很偶然接触并进入了股市,这才有了后面的故事。现在我又像当初一样出现在纽约的“拉丁区”,似乎正好走了一个轮回。 不知怎么,我在股市的交易已经成为华尔街的谈资。我成功的消息被泄露出去了,而且逐渐流传开来。 让我吃惊的是,有一天我接到《时代》杂志财经栏目打来的电话。他们说他们听说了一些我在股市成功的故事,问我愿不愿意接受栏目记者的采访。 第二天财经栏目的记者就来了,我把所有的操作资料都拿给了他,包括我的账户记录、交易清单和电报。他仔细检查了这些材料,走的时候说他被我的投资故事深深打动。 第三天他又来了,跟我说栏目的财经专家十分怀疑我的故事的真实性,他们认为这不可能是真的。 我对此一点也不感到吃惊,又带着他仔细核对了一遍资料。他又研究了好几个小时,最后走时似乎已经相信这些资料都是准确的。 但事后我发现,这件事才刚刚开始。第四天早上他又打来电话问我,是否可以与他见一面一起吃顿午餐。离午饭时间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他再一次打来电话说,要带一位高级编辑一同前往,这位编辑想亲自核实我的投资故事。 他们是在1:00的时候过来吃午饭的。吃饭期间我又把所有的财务资料展示了一遍。这位高级编辑对这些资料太感兴趣了,根本就没顾上吃饭,以致他的午饭放在桌上原封未动。 一直到4:00,他听完了整个经过后才吃了一块三明治。5:00他与那位记者一起离开,没有做任何评论,但我的投资故事显然已经打动了他,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一个人对一件事这么有兴趣。 那天晚上6:00杂志社又打来一个电话。这次是《时代》杂志的一位华尔街专家打来的。他说只有等杂志社的三位负责人一起见到我,并检查证实所有资料后,责任编辑才会同意刊发有关我的采访报道。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