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医病因学史论
分类 科学技术-医学-中医
作者 王磊
出版社 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着眼于整个中医学术发展历史,由远古时代直至现今,充分发掘、整理和分析现有文献,力图对中医病因学发展脉络做出全面梳理,纵向着眼历程,总体体现其发展过程及发展特点;横向着眼各个历史时期病因学成就及发展阶段,并穿插其他民族医学病因学发展特点对比,通过中外医学比较对中医病因学自身提高认识,进而突出中医学术特点,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自我。

目录

上编 中医病因学认识的历史发展与演变

1.虚幻的病因认识为主的时期(远古-春秋)

 1.1 原始社会时期的疾病发生与认识

1.1.1 最早的“鬼神致病观”

1.1.2 原始人独特的自然崇拜及其对病因现形成的影响

1.1.3 原始社会疫病发生情况及对疫病的认识

1.1.4 如何看待研究原始思维的人类学及其成果

 1.2 夏商周春秋时期中医病因认识的发展

1.2.1 夏商时期“鬼神致病观”的升级

1.2.2 西周一春秋时期病因思想的演进

1.2.3 “六气致病说”的出现及中医病因学的泛化趋势

1.2.4 西周至春秋时期医学自然哲学理论的萌芽

1.2.5 “十三经”中的病因史料

2.中医病因学体系的初步确立时期(战国-秦汉)

 2.1 诸汉墓出土医书

 2.2 四大经典

 2.3 秦汉其他医籍中的病因认识

 2.4 秦汉哲、史、文书籍中透露出的病因思想

 2.5 约同时代西方医学病因发展及特点

3.中医病因学认识的自由探索时期(魏晋隋唐)

 3.1 晋唐医家及著述中的病因认识

 3.2 晋唐温病病因领域的“伏气说”

 3.3 唐宋运气学说的兴起

 3.4 晋唐道教对“生”的追求及对中医病因学的影响

 3.5 晋唐佛教对“无生”的追求及与中医的交流

 3.6 唐代文人的病因观

 3.7 约同时期西方医学病因学发展情况

4.中医病因学认识的进一步理论化时期(宋元)

 4.1 宋元医籍中的病因学史料

 4.2 宋元温病与伤寒之争

 4.3 《宋史》中的病因学史料

5.中医病因学的理论创新时期(明清)

 5.1 明清传统病因理论的继续发展和完善

 5.2 吴有性《温疫论》在温病病因上的大胆创新

 5.3 温病学派的兴起

 5.4 人痘接种术的发明和传播

 5.5 约同时代西方病因学的突飞猛进

下编 中医病因学理论特点及文化成因

1.中医病因的理论演变特点

2.中医病因的理论问题及历史整合

 2.1 中医病因的分类

 2.2 各类病因的理论问题

2.2.1 不能实证的类比外因“六淫”

2.2.2 近于实证的内因“七情”

2.2.3 不能被理论化的“不内外因”

 2.3 中医对各类病因的逻辑整合

2.3.1 春秋之前“鬼神致病观”的主导地位

2.3.2 《內经》以后对“三因学说”的归类趋势

3.中国哲学本体论对病因理论形成的影响

 3.1 探究自然本体的阻碍导致中医病因认识的泛化

 3.2 不能解析的元气本体论

4.“天人合一”与中医病因

 4.1 物我一致的“天人合一”思想

 4.2 求同与求异的取舍引导“取类比象”的产生

4.2.1 “表面有限”的比较

4.2.2 “求同略异”的类比

4.2.3 归类与分类的方法学特点

 4.3 “天人合一”规范下的格式化病因——五运六气

4.3.1 何为运气

4.3.2 预测的病因学

5.求因与释果的偏重引导“由果定因”的形成

6.求解与求证的矛盾决定了中医病因的“释义”性

7.求真与务实的价值分离限定了中医病因发展的方向

8.中医病因学的未来发展

结语

参考文献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7:3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