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那一年的枪响(辛亥革命)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元坤
出版社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1900年,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是一个门槛。人类告别了有史以来最动荡的一个世纪,迎来了下一个更为动荡的新世纪。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却在那个年代掀开了最为黑暗最为屈辱的一页。本书着重记述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至1912年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近代史,以略带激情和轻松幽默的笔触,演绎那段多姿多彩可歌可泣的故事……

内容推荐

为什么慈禧太后在砍掉了变法者的脑袋仅仅两年后,就提出了比戊戌变法更激进的变革?

为什么袁世凯能够在清廷和革命党间左右逢源两面讨好,在逼迫清帝退位后,又成功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为什么孙中山领导的起义一次次失败,而最后依然成为民国临时大总统?

为什么武昌起义的成功仅仅是一次偶然,而这次让人心惊肉跳的偶然最后却变成了星火燎原?

本书着重记述1900年戊戌变法失败后,至1912年辛亥革命取得成功的近代史,以略带激情和轻松幽默的笔触,演绎那段多姿多彩可歌可泣的故事……

历史可以写得很好看,比如本书。

目录

第一章 山雨欲来风满楼

 1.百日维新行色匆匆

 2.迟到的新政

 3.取经五大臣

第二章 少年强则国强

 1.翠亨村·童年

 2.改变命运的远行

 3.“四大寇”

 4.上书李鸿章

 5.兴中会的诞生

 6.第一次起义

 7.伦敦蒙难

第三章 中国同盟会

 1.固执的康有为

 2.惠州起义

 3.保皇党与革命者

 4.黄兴的华兴会

 5.创建中国同盟会

 6.倒孙风潮

第四章 神州处处起烽烟

 1.起义!起义!起义!

 2.革命英烈徐锡麟

 3.鉴湖女侠秋瑾

 4.悲壮黄花岗

 5.保路运动

第五章 武昌起义

 1.巨变之前

 2.出事了

 3.划破长空的枪响

 4.闻风而动

 5.傀儡黎元洪

 6.独立!独立!独立!

第六章 掀起新时代的大幕

 1.“君主立宪”——夕阳中最后的稻草

 2.袁世凯出山

 3.武汉战事

 4.打,还是谈,这是个问题

 5.临时大总统

 6.袁世凯逼宫

 7.清帝退位

试读章节

在1898年6月11日这一天,光绪皇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正式拉开了清朝维新的幕布。以光绪帝为首的维新派想以此革除积弊,挽住帝国的颓势。但是维新变法刚开始不久,慈禧太后就罢免了光绪皇帝的师傅翁同龠禾军机大臣等职务,把他赶回老家,同时任命荣禄为直隶总督。慈禧太后在这个时候任命自己的亲信荣禄,是为了确保她对京师的控制,而处理翁同稣是因为他是光绪帝的精神支柱,把他免职对于光绪帝的维新活动就是一个重大的打击。

维新活动刚一开始就被慈禧太后来个先下手为强,按说应该引起维新派们的强烈震憾才是,可是出乎人们的意料,康有为和梁启超等人却没有从中察觉到有多大的危险,他们还处于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而带来的喜悦之中。因此,康有为在翁同稣被罢黜职务的第二天觐见光绪皇帝时,并没有为翁同稣免职一事提出什么不同看法,相反却鼓动光绪皇帝要进一步把更多的陈腐守旧官员赶出朝廷。

据传说有一次康有为在等待光绪皇帝召见时,在朝房里正好碰到了刚就任直隶总督的荣禄。荣禄就试探着问康有为怎样才可以对目前的局势进行补救,康有为豪气冲天,说要想改变现在的势态,只是把那些陈腐守旧的官员免职是远远不够的,最好的做法是杀掉几个一品大员,这样才能够起到足够的震慑作用。

听者有心,荣禄听康有为这么一说就心中大震,马上就跑到慈禧太后那里告密。

不光是荣禄,那些反对维新变法的官员们觉得利益受到了威胁,也都跑到慈禧太后那里纷纷告状,他们请求慈禧太后回朝训政,不要任由一群维新派再胡闹下去了。慈禧太后在这些大臣面前并没有马上表态,只是笑而不答,因为在她的心里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只是当下还没有到下手的时候罢了。

这光绪皇帝在一众维新大臣的支持下,树起了高远的目标,他要奋发图强,扭转大清颓败的势头。在短短的三个月之中,光绪皇帝就发布了多达上百道的谕旨,宣告了“改革财政,编制预算”、“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删改则例,裁汰冗员”、“设立铁路,开采矿产”、“办理邮政,裁撤驿站”、“裁减旧军,改练洋操”和“设立学校,开办京师大学堂”等许多新的政策措施。

毫无疑问,这些改革措施的内容都是必要的,可是对于当时的时政来说,至关重要的并不只是改革内容本身,还在于改革政策如何实施,不然就算这些措施都是切中时弊的,但良好的设计却未必就能得到良好的结果,无法实施也是没有。维新派在设计改革措施时太过于简单了,所谓书生造反大概就是这个样子,他们没有对来自于反对派的阻挠作出充分的准备,只是想以光绪皇帝的权威让群臣表态参与维新,要是有谁不服从就给予重罚,杀鸡骇猴,反对者在带头人受到打击后必然就不会再坚持,这样就大事可定了。  P2-3

序言

1900年,对于当时的世界来说是一个门槛。人类告别了有史以来最动荡的一个世纪,迎来了下一个更为动荡的新世纪。

在这个兵荒马乱而又精彩纷呈的年代,上演着一幕幕弱肉强食的故事。谁的拳头最硬,谁的声音最大,谁的力量最强,谁就是掌控世界的霸主。在野蛮的丛林中,很多国家在铁蹄和枪炮声中销声匿迹,好多民族在硝烟和战火中俯身做了奴隶,但也有少数国家和民族在那个黑暗的年代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一跃而起成为全球一等强国。

而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却在那个年代掀开了最为黑暗最为屈辱的一页。

1900年8月,腐朽清王朝的首都北京迎来了八个国家的军队。这些军队的主人分别是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和奥匈帝国。它们万里迢迢来到北京,只做了一件事,这件事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烧杀抢掠。

而当时满清的统治者慈禧太后和傀儡皇帝,早就在八国联军进入北京之前就逃之夭夭了,这次逃跑后来被称为“庚子西狩”。只不过天下人全都知道,在这次声势浩大的“狩猎活动”中,满清帝国的统治者慈禧不再是猎人,而只是一个猎物。

当时的满清是一个弱国,但是绝对不是一个小国,这个国家拥有当时全球规模最大的人口和军队,拥有当时全球排名第二的国土和亚洲排名第二的舰队,当时的北京是全球最为浮华的城市之一,而慈禧太后的奢侈和权势,在全世界也是屈指可数的。

但是这一切,仅仅是表象。

因为在那个落后就要挨打的年代,那个极端落后、极端腐朽、极端保守的专制政府从来就没有认真考虑过它存在的理由,但是为这黑暗和屈辱买单者却是这个国家的亿万人民。

八个国家的军队占领一个庞大帝国的首都,这不是偶然事件,对于大清王朝来说就是必然。

八国联军烧杀一番,终于还是走了,打了几个月的猎,慈禧终于还是回到了北京。在回来的路上,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阴险最为恶毒的女人,终于决定了一件事,那就是变法,而作出这个决定时距离她上一次将变法者们杀掉还不到两年。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在形势比人弱的时候,妥协或许是唯一的选择。

慈禧是一个无耻的人,当变法会削弱她的权势的时候,她会毫不犹豫地将新政扼杀在摇篮里。可是如果不变法甚至会彻底剥夺她的权势的时候,她很快就将被她废弃的东西捡了回来。

在慈禧的眼里,没有国家、没有民族、没有人民,只有自己的利益。扼杀变法也好,扶持变法也好,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自己的权势和自己的利益。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卑鄙的人。

1900年的中国,局势可以说是内外交困,大厦将倾,大清帝国的内忧外患此起彼伏,统治了中国两百多年的帝国处于一片风雨飘摇之中。经过一次次的失败和打击,没有人知道,这部伤痕累累的帝国机器还能坚持多久,帝国车轮最终将会驶向何方。

在鸦片战争之前,帝国还是很强大的,可惜只是表面上的强大。经过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太平天国的冲击,帝国终于显露了虚弱的原型,走到了命运的黄昏。而持续几十年的洋务运动,仅仅为帝国破烂的躯壳涂了一层浮华金粉,号称全球第七的北洋舰队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证明了仅仅学习人家的器械和技术,根本不可能改变帝国落后的面貌。

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代表的知识分子要聪明得多,他们给帝国指明了一条道路:效仿日本,变法维新。变法得到了皇帝的支持,但是很遗憾,帝国的实际掌权者不是皇帝。慈禧太后过于敏感的神经在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变法一定会削弱她的权势。一边是国家的命运,一边是自己的权势,慈禧经过短暂的犹豫就做了决定——维护自己的权势。

后记

有人说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成功了,也有人说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这样一场复杂的社会运动结果怎么可以只是简单地用失败与胜利来衡量,就不能有别的选项了吗?

有的,当然一定会有的。只要我们从事相关研究的人真正用心了,就一定会找出一个更为合适一些的评价,这不难。

其实对于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来说,这倒是没有什么关系。你说失败就失败了,你说成功就成功了,人家只在于在那场浩荡的革命运动中挥洒了豪情,实现了自我价值。倒是慈禧可能会从墓中爬起来捂着嘴“哧、哧”地笑,她在笑话那些只会傻傻的单纯握着失败论和成功论的人。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评说辛亥革命这场波澜壮阔的历史大事件昵?很简单,那就是客观。

辛亥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算是一次空前伟大的转折,列宁把辛亥革命说成是“亚洲的觉醒”。但辛亥革命却不只是中国和亚洲范围的大事件,而是全世界范围的大事件,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中国对于世界的影响。

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廷和中国已经实行两千多年的封建皇权,还建立起来了亚洲的第一个民主共和体制国家——中华民国。要知道,在这之前我们中国的历次起义可都是用一个朝代来代替另一个朝代。但是,辛亥革命却是彻底地推翻了帝制,并且还要试图建立起来一个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尽管后来革命者们所提倡的民主共和体制受到了北洋军阀的破坏,甚至还曾经有过短暂的帝制复辟,但这并不能在根本上颠覆已经是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制。

由于当时已经取得了成功的中国革命党人并没有一个非常确切的治国方案,所以就按照美国的宪法和政治体制,实行了总统共和制。也由于当时现实的社会条件限制和各个封建统治者对于约法的蔑视,比如孙中山为了约束袁世凯还任意更改了《民国约法》,比如袁世凯在后来还因为称帝而中止了约法,在民国的初期真正的民主共和体制也没有得到切实的贯彻和实施。在辛亥革命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以内,实行了两千多年的帝制、专制思想都没有在中国完全消除掉,而且还一度具有相当的社会基础。但是,这毕竟是我们中国第一次在尝试实行民主共和国家政体,毕竟是在推动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让民主价值观在我们这里得以确立。从这方面来说,辛亥革命就是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的确就是现代民主思想的划时代大爆发。

在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还可以说是一场深刻的思想文化启蒙运动。

也许因为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制定了民主宪法,创立了中华民国,有了这么巨大的成就,所以反而掩盖住了它在文化方面上的意义,这就让公众把注意力放在政治意义上而忽视了革命的文化意义。

其实,这辛亥革命也是一次反对封建文化的革命。任何一次政治革命都不可能和思想文化分离,辛亥革命当然也是这样的。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的政治和经济进步的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思想文化的进步。辛亥革命的先驱者们把在中国已经是根深蒂固的专制神权一下子就捅出来了一个大窟窿,一下子就达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专制、帝制的覆灭意味着什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0: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