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孤独的心灵(我为什么不愿与人交往)/森田疗法在中国系列丛书
分类 经济金融-管理-公共关系
作者 施旺红
出版社 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繁荣、稳定与发展的前提,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几千年来的经验之谈,也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社交恐怖症,又称社交焦虑、对人恐怖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恐怖症患者精神极度痛苦,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严重者往往闭门不出,有更高的患抑郁症及自杀的危险性。本书是作者经过五年多的临床探索,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及患者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完成的。本书附有许多真实案例和患者体会,读者当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内容推荐

森田疗法是由日本东京慈惠会医科大学教授森田正马在1920年创立的。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不是出自某种理论的延伸或实验室的结论,而是来自森田先生自身的神经症体验和他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的总结。森田疗法经过几代日本学者的不断发展,其价值已被充分证明,并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系列丛书旨在展示森田疗法在中国的运用及其理论上的进展与突破。近年来,经我国的临床验证,森田疗法是治疗神经症理想的方法,它使众多为神经症所苦恼的人获得了新生。为此,本系列丛书拟推出抑郁症的森田养生法(即《轻松告别抑郁症》,已出版)、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强迫症的森田疗法等专著。本系列丛书是作者在诊治大量患者的基础上撰写而成,附有许多真实案例和患者体会,读者当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目录

引子:人是群居动物

宝宝为什么不和我说话

孩子为什么不愿上幼儿园

太多的爱我承受不起

我恨老师

我为什么不愿见同学

我是个“坏”孩子

我想有个家

我不想回宿舍

我为什么自卑

我为什么交不到朋友

我为什么害怕异性

谁杀了马加爵?

嫉妒是魔鬼

宅男宅女

职场“菜鸟”如何变“老鸟”

为什么惧怕上司

剩男剩女

三年阵痛七年之痒

婆媳过招

我为什么无法与孩子沟通

朋友是背着刺的刺猬

钱和情

迷途的羔羊

退休后不想与人交往

我为什么恐惧与人交往?

附录

 人际关系心理效应

试读章节

过度的保护,带来孩子的无能

不管我们作为父母的多么想保护孩子,他们一旦融人集体生活,就有一种强烈的独立意识,他们会把这种“过分的关心”看成是很没面子的事。现在我们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父母恨不得天天待在孩子的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伤害天天都在发生!这一切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过度保护下的孩子,更易受到伤害。真正关心孩子的父母,应放手让孩子出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把孩子“锁”在身边。

过分的溺爱,带来孩子的无情

一位妈妈说,平时我对儿子关心得无微不至,可儿子对我却非常冷淡。我过生日那天,朋友往家打电话,恰巧我不在家,儿子接的电话。朋友告诉他:“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冷冷地说:“我妈妈生日关我什么事!”听了这话,我的心都伤透了,每次他过生日,我给他买这买那,他怎么都忘了?

一位下岗女工,知道孩子喜欢吃虾,咬咬牙从菜市场买来虾,做好后端上桌,看着孩子津津有味地吃着,自己舍不得动一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饭,妈妈忍不住想去尝一下剩下的虾。“别动!”她13岁的孩子说,“那是我的!”这位母亲在讲述这件事时,眼含泪水。

一个贫困学生回家找父母要零花钱,父母说:“咱家哪有富余的钱,你上学的钱还是和别人借的。”孩子不领情地说:“你没钱干吗要生我!”

是孩子生下来就不会爱别人吗?不!那么,“爱丢失症”的根源在哪里?是父母的极度关爱、过分溺爱、无限纵容滋长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其中的道理正如专家所说:深度的爱比极大的恨对个性造就的扭曲更大,因为前者很难被溺爱的对象反抗,而这恰恰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特点。

天下的父母都爱孩子,却未必会爱孩子。过分的关心溺爱,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遭受适当挫折、困难和学习爱护别人的权利。这样的孩子从小只会享受,不知奉献,心中只有自己,没有他人,情感世界中只关注自己,不知体谅别人。

人生下来就有两种基本需求:一是物质需求,二是精神需求。不少父母。对孩子的物质需求可以无限满足,对孩子的精神需求却很漠然,结果不仅给自己带来情感的折磨与痛苦,而且造成孩子心灵世界的荒芜。甚至形成人格方面的缺失,走上社会后与周围的人格格不入,有的甚至会走向反面。

过多的干涉,带来孩子的无奈

今天的孩子渴望被大人读懂。从物质世界看,他们的家庭收入已达到“小康”,但从精神世界看,他们的心灵却处在“饥饿”状态。他们需要被理解、信任、肯定。他们缺少的不是教育,而是缺少人文关怀,他们需要的不是物质的享受,而是能够抚慰他们心灵的沟通。

一位母亲对我说:“儿子上初中了,一放学,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出来。我刚走进去,孩子瞪着两眼说:‘你给我出去!你不出去,我就出去!’”这位母亲怎么也不理解,自己从小带大的孩子怎么变得这样陌生?

这种现象极为普遍。父母与孩子交流方面的冲突日渐突出。

随着孩子的长大,成人对孩子的担心,慢慢转变为不放心和不信任。一些父母还偷听电话,偷看日记,甚至雇佣私人侦探跟踪孩子的生活,孩子们对此很有意见。

现在父母最不能接受的是孩子与异性交往,一旦发现马上如临大敌。一味压制、批评甚至责骂。青春期的孩子有秘密,需要尊重,需要好好维护他们的隐私权,给他们自由的空间。如果你不信任他,就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反感,激化他们的逆反心理。对于青春期有逆反心理的孩子,这种粗鲁的干涉不仅无济于事,相反还会将他们推向早恋。父母对孩子与异性交往的压制和打击,还会扭曲孩子对美好情感的认识。在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心中,对异性的朦胧的感觉是非常美好的,他们会非常珍惜那种感觉。可是父母的态度会让他们误认为自己心中美好的、甚至可以用生命去换取的情感,竟然是肮脏、丑陋、被人嘲笑、受到诅咒的东西,这种对情感的错误引导,会影响孩子成年以后对爱情、对异性情感的信任,甚至会影响他的整个婚姻和家庭生活。

P40-42

序言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社会繁荣、稳定与发展的前提,人际关系的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俗话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是几千年来的经验之谈,也充分说明了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小到家庭,大到社会,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小则会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大则影响到社会的健康发展。

在长期的心理咨询中,我们发现,社交障碍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尤其是青少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导致当今社会人们心理痛苦的主要原因。调查发现,在“90后”大学生常用的交流方式中,发短信、聊QQ分别以74.1%和63.7%的比例高居前位:而传统聚会联谊和信件交流等沟通方式则不被青睐,仅有17.4%和13.8%的大学生愿以这种方式交朋友。同时,77.4%的大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自己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又称社交焦虑、对人恐怖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社交恐怖症患者精神极度痛苦,严重影响社会功能。严重者往往闭门不出,有更高的患抑郁症及自杀的危险性。美国调查发现其患病率为10%~13%。日本社交恐怖症的发病率占神经症的30%,青少年发病率尤其高。

在我国,社交恐怖症尚未引起足够重视。对中国科技鞋刊数据库1979-2007年论文检索发现,有关社交恐怖症的论文仅为200余篇,而抑郁症的论文为12500余篇,前者仅是后者1.6%。

2001年我去日本九州大学从事对人恐怖症及森田疗法的学习研究。回国后发现,国内有很多的社交恐怖症,由于症状的多变性及复杂性,医生往往无法进行准确诊断。常常被误诊为精神分裂或其他精神障碍,许多患者求医无门,饱受社交恐怖症的折磨。我为国人对社交恐怖症的知识了解得少之又少的现状而深深忧虑,从日本归国后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写一本有关社交恐怖症的书。经过五年多的临床探索,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及患者的临床经验的基础上,终于于2008年完成了专著《社交恐怖症的森田疗法》。但由于这本书比较专业化,被摆放在精神病学专业书籍里,不能被众多的人发现,也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社交障碍的人越来越多,故总结各种案例,撰写了这本通俗易懂的科普版,期望让更多的人受益。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