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森林报(春美绘版)
分类 少儿童书-启蒙益智-科普百科
作者 (苏)维·比安基
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想知道森林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是什么花儿在春天第一个开放?是什么鸟儿喜欢用尾巴唱歌?是什么动物在冬天产下宝宝?《森林报》会告诉你答案。

《森林报》用童心讲述森林中发生的真实故事,让你由此爱上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成为一名小小自然科学家!

本书为《森林报》之春,用诗意的语言讲述科普故事,是一部生动活泼的“森林百科全书”。

内容推荐

《森林报》是苏联著名儿童科普作家维·比安基的代表作。是一部关于大自然四季变化的百科全书。其起源是《新鲁滨逊》杂志于1924—1925年间开辟的一个栏目,这个栏目专门刊载一些发生在森林里的故事。在此基础上,比安基独创性地以报刊分栏的形式编著了这部神奇而又有趣的书。他按春、夏、秋、冬四季的顺序,分12个月,以细致的笔法、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森林里发生的种种趣事。自1927年首次出版后,该书连续再版。深受少年读者的喜爱。经过数十年的不断修订、扩充。加入新的作者和内容,它最终成为了科普著作中的经典。

在本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译文准确优美。插图典雅细腻。在力图体现原书风貌的同时,考虑到文章的时代性和阅读的趣昧性。我们还对其中的部分篇章进行了一些增删,以便更加贴近本书所传达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目录

第一号 冬眠初醒月

●太阳诗篇

●林中要闻

森林里发来的第一封电报

雪地里的奶娃子

头一个蛋

头一拨花

春天的计谋

飞向北冰洋去的鸟

雪崩

潮湿的住宅

怪怪的茸毛

在常绿森林里

鹰和白嘴鸦

森林里发来的第二封电报

●城市新闻

屋顶上的音乐会

麻雀乱成一团

顶楼居民

石蝇

为椋鸟提供住宿

第一批蝴蝶

苍头燕雀

春花

春水里漂来了什么生物

款冬

空中传来的喇叭声

爱鸟节

森林里发来的第三封电报

●乡村消息

流窜的春水被扣留住了

把口粮分给挨饿的朋友

绿色新闻

猪圈里的新生儿

在暖和的新居里

●林野专稿

松鸡交尾的地方

森林剧场:黑琴鸡的决斗场

●八方呼叫

●竞技场

第二号 候鸟回乡月

●太阳诗篇

鸟类回乡大迁徙

戴脚环的鸟

●林中要闻

泥泞时期

雪底下的浆果

昆虫过节

蝰蛇沐浴阳光

蚂蚁窝微微动起来了

这时醒过来的还有谁

池塘里

森林保洁员

它们是春花吗

白寒鸦

会飞的小兽

●鸟邮员带来的快信

春水泛滥

树上的兔子

乘船的松鼠

春汛殃及鸟类

原来是狗鱼

最后的冰块

冬季里,鱼做什么

在小河里,在大河里,在湖里

●追踪报道

林国里的搏战

●乡村消息

欢腾的庄稼地上

马铃薯的节日

校园里的凹坑

农活开始了

奇怪的芽

●城市新闻

咕——咕

贮种箱

在果园里,在公园里

七鳃鳗

街头也闹腾起来了

催菇雪

飞到市区来的鸥鸟

●凯特来访

陌生的来访者

凯特的见闻

●林野专稿

天鹅之死

●竞技场

第三号 唱歌跳舞月

●太阳诗篇

欢乐在5月

●林中要闻

森林乐队

客人

田野里的声音

鱼的声音

花粉屋顶

嬉戏和舞蹈

最后飞落的一批鸟

长脚秧鸡徒步走来了

有笑的,有哭的

松鼠也吃肉

我们的兰花

找浆果去

胖甲虫

毛脚燕的窝

斑姬鹪的窝

●追踪报道

林国里的搏战

●乡村消息

绵羊脱大衣了

“谁是我的妈妈呀?”

欣欣向荣的日子到来了

给六脚小朋友帮忙

●城市新闻

驼鹿来到我们这里

鸟说人话

它们从深海里来

活云

谁在城边急急赶路

采蘑菇去

试飞

蝙蝠的超声波

鼹鼠

●林野专稿

把熊哄过来

●竞技场

●竞技场问题答案

●内文注解

●校订后记

●编后记

试读章节

头一个蛋

母老鸹在所有林鸟中,头一个生了蛋。高高的云杉,那繁密的枝桠上还堆着积雪呢,老鸹们的窝就筑在上面。老鸹妈妈从不离窝,这样窝里的蛋才不会冻坏,小老鸹才不会受寒。它的食物,是由公老鸹从外面衔回来的,它自己用不着操心。

头一拨花

头一拨花开了。不过别想在地面上找到它们——它们还被积雪藏着呢。只有在朝阳的林边,才能看到水在汩汩流淌。林边沟渠里的雪水差点儿溢上了岸。这不,就在这里,在褐色的春水水面上,光秃秃的榛子树的枝头,绽出了头一批花儿。

富有弹性的须绺,从细枝上一缕缕垂挂下来,灰不溜秋的,有人说它们是柔荑花序,不过看上去不太像。你只需轻轻摇晃摇晃那须绺,就会看见花粉从那上面纷纷撒落。

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就在几棵榛子树上,还有别样儿的花儿。这种花,有的成双成对蹲在一起,有的三朵三朵蹲在一起。你说这是花蕾也可以,但在每个花蕾的尖端处,伸出一对又像线又像小舌头的红色小东西。原来,这是雌花的柱头,它们在网罗从别的榛子树树枝上随风飘来的花粉。

风自由自在地在光秃的枝桠间游荡,没有稠枝密叶,没有任何东西阻挡它去摇晃那些柔荑花序式的须绺,也没有任何东西阻挡它去捕捉花粉。

榛子花终将凋谢,柔荑花序的须绺终将脱落,那些蓓蕾似的小花儿上的红线线也终将干枯,到那时,每一朵这样的小花,都将变成一颗榛子。

(生物学博士尼·帕甫洛娃)

春天的计谋

森林里,猛兽经常袭击温顺的动物。猛兽只要一见到小动物,就扑上去,将它们撕吃掉。

隆冬时节,猛兽不大容易在雪地上发现白色体貌的雪兔,也不容易捉住白色体貌的雷鸟。那么,现在冰正在化,雪正在消,好多地方已经露出了黑黝黝的地面,狼呀,狐狸呀,鹰呀,猫头鹰呀,甚至像小小的白鼬和伶鼬这类小食肉兽,隔着老远就能望见在裸露的黑士地上游走的白兽皮和白羽毛。

能随地面变色而变色的雪兔和雷鸟,于是施起了对策:它们开始脱毛,开始改变成别的颜色。雪兔变得通身一色的灰;雷鸟脱掉白羽毛,在原来长白羽毛的地方生出了许多灰褐色的、间杂黑条纹的新羽毛。现在,狐狸它们要捉住改了装的雪兔和雷鸟,就不那么容易了。

有些靠捕捉小动物为生的猛兽,也只好跟着改换衣装了。冬天伶鼬通身雪雪白;白鼬也是这样,只有尾巴尖尖是黑的。那是鼬们想借着自己通身的白皮毛,在雪地里偷偷爬近温驯的小动物。然而,现在两种鼬都换了毛,都变成了灰色:伶鼬浑身是灰的;白鼬也变成了灰色,只尾巴尖还跟原先一样是黑的。不过白鼬这点黑不打紧的,衣服上有个黑点儿,无论在哪个季节都不碍事——雪地上不是也有黑斑、黑点儿什么的吗?那是垃圾和枯枝凸露在雪面上。至于在田野和草地上,这种黑斑、黑点儿就更常见了。

飞向北冰洋去的鸟

在咱们州车辆川流不息的公路上,处处可见样子很像黄鸦的小白鸟。这些聚集在路上的鸟,是在咱们这儿过冬的客人——雪鸦。

它们的故乡在北冰洋沿岸和岛屿上的冻土带。在那些地方,土地开冻还要过许多日子呢!

雪崩

森林里,雪崩处处都可能发生。那积雪垮落的样子很是可怕。  松鼠蜷缩在大云杉枝杈上的窝里睡觉,窝里暖暖和和的。松鼠睡得很甜。

猛不丁,一团雪,沉甸甸的,从树枝梢头坠下,不左不右,恰恰掉在松鼠的窝顶上。松鼠飞蹿出来,而它那些嫩弱的松鼠婴儿还在窝里呢!

松鼠立即动爪把雪扒开,幸亏落雪只压住了树枝搭的窝顶,里面那个铺着干苔藓的柔软而又暖和的小窝,倒还没被砸坏。窝里的婴鼠甚至还没有醒呢!它们还小得很,跟小老鼠一般大,眼瞎耳聋,身上光溜溜的,连根胎毛都没有,这世上发生的事,它们还一点儿都不懂。

潮湿的住宅

融雪的日子,住在森林地窖里的动物居民,日子就很不好过了。鼹鼠啊,鼩鼱啊,老鼠啊,田鼠啊,狐狸啊,还有其他一些穴居的小兽,因为洞里湿漉漉的,觉得很难受。要是雪全都化成了水,这湿漉漉的窖屋可还怎么住啊?

怪怪的茸毛

湿地里的积雪化了,草墩和草墩之间都叫水漾满了。在草墩下面,一株株光滑的绿细杆子上,挺着些白色的小穗儿,在风中不停地摇曳。这毛茸茸的穗条儿莫非是上个秋天没来得及飞走的种子?它们在雪底下竞经受住了一冬的寒冷?不像,它们太干净了,太新鲜了,怎么也不能叫人相信是去年留下的。

倘若把这小穗儿摘下来,把茸毛拨开来一看,这个谜底就有了——原来这是花啊!在柔丝一般的茸毛里面,露出来的是黄生生的雄蕊和细线般的柱头。

这是羊胡子草。它就是这样开花的,花上的茸毛,是用来给花保暖的。要知道,这些日子夜里还很冷呢。

(尼·帕甫洛娃)

在常绿森林里

常绿植物,不只是在热带或地中海沿岸才可以看到。在我们北方,有些常绿的矮树林。3月间,我们到这种矮树林去走动,既看不见深褐色的烂叶片,也看不到让人看着不舒服的枯草,在这样的地方漫步,你的心情会感到特别舒爽。

灰绿灰绿的小松树,毛刺刺的,隔着老远就能吸引你注意的目光。在这样的小松树间待上一阵,会让人觉得特别心旷神怡!这儿一切都生气勃勃:有绿幽幽的苔藓,非常柔软;有越橘的叶子,闪闪地透着亮;有帚石南,样子十分优雅,那细枝上的叶子小得出奇,仿佛是盖着一片片小瓦片,枝头上还开着一朵朵紫颜色的小花儿呢。

在湿地边缘,还能看到一种常绿的矮树——青姬木。暗绿色的叶子,边儿向上卷起,叶子背面像刷上了一层白粉。不过,谁在这时候站在这青姬木跟前,一定不会先去注意那些叶子,因为他会看见一样更使人心神摇荡的东西:花!

这圆钟形的粉红色花朵,漂亮得简直让人心疼。在这样的早春季节,在森林里竟能找到好看的花,还不叫人喜出望外吗!你采上一束,带回家,谁也不会相信这是从野外采来的,而准会以为是从暖房里摘来的。

因为在这早春时节,人们很少到常绿树林里来走动!

(尼·帕甫洛娃)

P6-11

序言

在介绍这部作品之前,我想先说出一个心底的愿望:我希望年轻的朋友们都能从学校走出来,从城市走出去,走出钢筋水泥的森林,走向真实的大自然。

孩子们浑身总有使不完的劲儿。好啊!就让我们迈开有力的步伐,到森林去,到旷野去,到田间去;观察大自然,爱上大自然,让大自然成为我们的另一位老师。

大自然正是《森林报》作者比安基成才的摇篮。在他年纪还很小的时候,比安基的生物学家父亲就经常带着他往森林里钻。比安基曾回忆说:“父亲把每一种草,每一种鸟,每一种野兽的名称都告诉我,教我根据鸟的形状、叫声和飞行的姿势来判别各种鸟类。”(《作家自白·我为什么写森林》)家庭环境和父亲的引导使比安基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学会了观察森林世界。少年和青年时代对乌拉尔和阿尔泰一带的森林的考察记录,以及对山民的访问,为他描写大自然打下了雄厚扎实的基础。

比安基风格独特的“大自然文学”作品,起步于苏联儿童文学的伟大奠基人马尔夏克的引导。《林中小屋》、《戴脚环的大雁》、《头一次到森林里去打猎》、《这是谁的脚》、《谁用什么歌唱》、《谁的嘴好》等一批早期作品的成功,宣告了一位天才作家在欧洲东部的崛起。在后来长久的岁月里,比安基用上百部有关大自然的文学作品丰富了俄罗斯儿童文学的宝库,为世界动物文学增添了许多闪耀着智慧光芒的篇章。他把自己全部的情感都倾注于大自然。其作品数量之众、品位之高、流布空间之广、赢得读者之多,在欧洲,在世界上,可以与之比肩的,为数鲜少。

《森林报》是比安基于20世纪上半叶用几十年时间陆续完善的一部巨著,既有很高的对大自然的认知价值,又有情趣盎然地引导儿童探索大自然的科普文学价值。它是一部生动活泼的“森林百科全书”。

比安基独创性地以报纸分栏的形式来写四季物候:12个月,12个部分,每部分都有与这个季节特点相适应的名称,比如“冬眠初醒月”啊,“候鸟回乡月”啊,“林鸟筑巢月”啊,等等。作品以比安基居住的彼得堡(即列宁格勒,今圣彼得堡)为主要报道地,每月内容涉及跟大自然有关的各种体裁的报道,包括社论、通讯、消息、新闻、故事、特写、电报等,还穿插些来自苏联各地的林讯。书中的大多数内容都来自比安基的亲身观察与经历,但还有许多人也为这部作品作出了贡献,他们之中有作家,有林业工作者,有猎人,还有小学生。比安基健在时,《森林报》就出版了10版,每版都是增订版,其内容逐版扩展,把帕甫洛娃(比安基的学生,生物学博士、植物学家),斯拉德科夫(探险者、大自然文学作家)等人描写大自然的佳作也收在其中。因此,这部著作从一开始就融汇了多位热爱大自然、以大自然为写作内容的人们的智慧和经验。比安基作为《森林报》的总设计师,能最大限度地兼容相关成果,集智而广益。比安基在自白《森林报》的写作宗旨时说:“要想不为眼前的一时之利而给大自然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害和毁坏,就要先爱护大自然,了解祖国的大地,对在其中生活的动物和植物以及它们的习性,都一一了如指掌。”

《森林报》里的内容,如“什么鸟下蛋最早?”“雁群睡觉时由老雁放哨”“扇尾沙锥用尾巴唱歌”等等,都会激起读者强烈的阅读欲望。

后来有多位研究大自然文学作品的学者研究了比安基的著作,他们指出,比安基作品之所以对孩子们有持久的强大的诱惑力,是因为它们在孩子们的面前展现了充满神奇色彩的,洋溢诗意的,具有现实感的大自然广阔天地,并揭示了蕴藏于其中的种种秘密。作品中巧妙地借用飞禽走兽的故事培养孩子们做人的重要品性:勇敢、坚毅、扶助弱小,以及对目标的热烈追求。俄罗斯现代语言艺术大师普里什文曾说:“要知道,我笔下写的是大自然,我心中想的却是人。”这话自然也完全适用于比安基。比安基的一位杰出的学生希姆在普里什文这句话的基础上指出:“关于维塔利·比安基,我不妨说,他是出于种种聪明和黠慧的考虑来写飞禽走兽的。其实,他这也依然是在教导孩子们怎样成长为一个真正的人。”

对于我们年轻的读者来说,读《森林报》,能最好地激发好奇心、培养好奇心、满足好奇心。好奇心反过来又能促使大家去发现,去探索,去追寻,去与大自然更好地和谐共处。好奇心是创造的胚芽,而人类社会的希望,正在于人类有无限的创造力。

大家现在所看到的这本《森林报》,是根据1986年的俄语新版本译出的,在编译的过程中下了些增删和修订的功夫,例如,未选其中部分有关打猎的篇章,而选人了俄罗斯著名作家普里什文和斯克列比茨基的几篇作品。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能够让这部作品以更生动、更丰富的面貌呈现于读者面前,使其更具有开阔视野、添加情趣、广益智慧的效果。

2010年10月于浙江师范大学

后记

提到少儿科普作品,《森林报》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里程碑”;提到对孩子们认知自然、学习自然科学知识的贡献,目前也还没有一位作家能与比安基比肩。一本《森林报》,融合了众多自然爱好者、动植物学家的智慧,为无数少年开启了自然之门。

当今,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已成为人们热切关注的话题,对自然资源的无度索取、野蛮开发,成为法律和道德都加以严厉禁止和谴责的行为。在这种情形下,我们该如何从这部上世纪20年代就已广为流传的巨著中汲取力量,让孩子们继续通过它学会观察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从而以一颗真诚善意的心来对待我们的大自然母亲?

正是带着这样的想法,我们找到了对俄罗斯儿童文学和大自然文学都有着深入研究的韦苇先生。出于对这本书的喜爱以及对比安基先生的崇敬,韦苇先生欣然同意重译《森林报》,并特别撰写了导渎文章。

在这个译本中,韦苇先生不但体现出他精深的语言造诣,使《森林报》的文字呈现出一种充满诗意、优美而又简约的意境,而且,基于几十年的潜心研究,出于对俄罗斯儿童文学如同指掌般的了解,他还通过对原书中部分篇章的适当增删,融人了他对本书、对大自然文学的独到理解。

一个最明显的变化是,在这个译本中,那些残酷血腥的捕猎场面大大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人与动物站在平等的地位上,相互斗钳斗勇的有趣情节。这还要特别感谢俄罗斯文学大师普里什文等人的贡献。这样的变化,不但使原书的精髓和宗旨没有得到丝毫减损和破坏,而且更为符合当下的社会环境与所弘扬的价值观;同时,也使得原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大大增强。

在国内,《森林报》被认为是一部重要的儿童文学作品,其巾部分内容还人选了课本。然而,其作为一部科普名著的科学严谨性却一直被忽视。实际上,对照俄文原书就可以发现,《森林报》中所提及的大量动植物,都是以十分确切的学名来称呼的,所以,在将其译成中文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名称的正确性。为了使书中的森林世界能以其本来面目呈现于读者面前,避免对小读者的误导,我们特别咨询了数位相关专家,不断修正其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和疏漏。

值得一提的是,在编辑的关键阶段,中科院植物所的刘夙博士参与了进来,做了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他根据1986年的俄文原书逐一核对了其巾的生物名称,纠正了现有中文版本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错误,并撰写了书后的大量动植物词条。这些工作大大保证了此版《森林报》文图的正确性,提升了其作为一本“大自然百科全书’’的权威性、严谨性和参考价值。

因此,这个版本的《森林报》可以说是一个融合了文图的优美、科学的严谨以及童心童趣的版本。我们真诚地向不同年龄的自然爱好者推荐此书。

最后,我们想在此向所有为本书的出版付出过心力的专业人士和热心读者致谢!在出版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也得劲了很多人的大力帮助,其中包括中科院动物所的朱磊博士、微生物研究学者付强先生、北京观鸟会会员李明先生、博物学爱好者汪丁予先生等。值得欣慰的是,经过艰苦的努力,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向读者奉上此书,也谨此作为向比安基先生的一个遥远的致意。

编者

2010年12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3:4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