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性如明月,凡夫心如水;水静而月明,水动而月破。人我是非比风寒雪冻更难以忍受,若能磨练到人我之间无是非,则寒冷酷热都不成问题。”
证严法师是台湾著名僧人和社会慈善家,他于1966年创办了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四十多年来,证严法师与其弟子,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立清修的生活,并以出世的精神,积极投入入世的社会救助工作。
“净化人心”是证严法师一生的宏愿,其思想与著作,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法师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
佛性如明月,凡夫心如水;水静而月明,水动而月破。
法师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本书是为了便于大陆读者了解和研究证严法师及其思想所编写的,是“人生系列”丛书之一。
地震
地块活动若得均衡,就不会碰撞;
人的气若能够“和顺”,就不会互相)中突。
地震是地壳的热能向外散发所造成。地球是活动的,当地块互相碰撞便使地壳发生震动。换言之,地质的热能散发不均衡时就会震动,而“地震”就是它消散热能的方法。就地理学而言,“地动”是很正常的,但是震动时若超过了它的安全程度,就容易造成灾害了。
人世间若是“不动”,叫做“死质的形态”(死的形态);就像身体一样,有活动时才会不断地新陈代谢,体内的细胞时时刻刻在增殖,同时灭除旧细胞才能再生新的细胞;有新的细胞,才能维护健康的身体。每一个人身体内的细胞,分分秒秒都在生与灭,这种生与灭是无时无刻、让你无法感觉到的。就像地球一样,分秒运转不停,每一个时刻都在动,但是我们毫无感觉。这种没感觉的动叫做“调和”,有感觉动的速度时便是“不调和”。发生不调和时,就会造成灾害。
例如乘车,车不动则我们不会前进,不能到达目的地,但是车子在动时,若突然间失去控制,一碰撞就会酿成车祸,甚至造成前后车互相追撞的情况。所以说,人生本来就是动态的,若超过了“动”的程度,就会产生灾害,为什么会有超过程度的情形发生呢?就是欠缺一分“调和”。地块活动若得均衡——“调和”,就不会发生碰撞;人的气若能够“和顺”,就不会互相冲突。
【有感而发】
如遇大地震,人人都要保持镇静的态度。不可慌张,也不可为了表示英雄气概,而如如不动。
我们要依自己所处的环境,临机应变。譬如:在花莲有空旷的地方可以逃避,应该跑到空旷的地方,以策安全。若在台北就不能跑了,因为台北地区都是高楼大厦,整栋楼房摇摆时,下楼梯非常困难,慌张地往外跑,比坐在原地更不安全,因此,应该就地寻找掩护的物体。
苦难的起源
人间到处都是险恶与苦难,只要是较具常识的有心人,
绝对不会在人间醉生梦死,对世界的苦难视若无睹。
佛教教主释迦牟尼佛来人间施教,是为了救度娑婆世界的众生。“娑婆”二字,意为“堪忍”;也就是说,世界堪忍事多,要在人间生存下去,就必须忍受诸苦。
世间的苦难实在很多,有心者只要静下来分析这个世间的形象,从自己本身推及他人,从人生再推广到世间一切,就可知道人世间真是苦空无常、苦难偏多啊!
苦难何其多
看看现在的世界,观察家庭中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可发现许多父子为了财产问题,导致父不慈、子不孝。也有许多人为了家庭问题,闹得母女间的感情非常恶劣,这是一般家庭中,上下伦理的问题,真令人苦恼。
除了家庭问题之外,社会现象也非常严重,每天一翻开报纸,就会带给人一股惶恐不安的气氛,因为现在的社会普遍充斥杀、盗、淫……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陷阱。青少年一进入社会,若生起虚荣心与爱欲心,走错一步,往往很快就会掉落陷阱中,无法自拔。
此外,国际间也经常发生刀兵战乱,国与国互相争战,许多国家因此而牺牲无数的人民,毁掉很多家庭,造成灾难。这些人祸加上天灾,致使惨剧连连,死伤许多生命。
人间到处都是险恶与苦难,只要是较具常识的有心人,绝对不会在人间醉生梦死,毫不关心我们的生活与周围的环境,对世界的苦难更不会视若无睹。佛陀是一位大智慧者,他虽然生在印度的皇宫中,享尽荣华富贵,但是他具有超人的智慧,除了关心自己之外,更关心普天之下的众生。他深深体会到人间必须有圣教,才能够突破世间的苦难,救济人间的险恶与苦患,所以佛陀就是为了救度众生而示现于人间。
人世间,小自个人、家庭,大至世界,哪一天、哪一刻是安稳的呢?因此佛陀以“三界如火宅”来形容我们居住的地方,如同一个起火燃烧的处所,若不赶快寻找一条求生之路,就很容易被困在火宅中。我们若能走入佛教的殿堂里,就可以时时探究世间苦难的来源,了解苦因、透彻苦源后,便能脱离火宅苦海。
只因有五浊
我们现在所居住的世界,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中的“欲界”。欲是我们心中追求物质享受的欲念,众生的日常生活,无不耽恋于欲念,因为充满欲念烦恼,所以才会受尽苦难折磨。
有了欲念就有染污心,众生本来与佛有同等的佛性,佛陀具有清明的智慧,能够透彻人间的真理;凡夫因为有欲念,而染污了自己的心,所以什么事都不清楚,不但在糊涂中过曰子,还造了许多业。“污染”与“糊涂”,就是众生与佛之间的差别。污染有五类,谓之“五浊”。
浊是污秽肮脏的意思,反之则为清净,例如将沙石倒入清水中会混浊不清,等到土石沉淀之后又会呈现清净的水面;如果再将澄清的水翻搅摇动,又会再度变得污浊不清。因此,“浊”与“清”是两种对立的现象。
众生都生活在五浊中,因为长期的见解不一致,互相制造分歧的观念,而带来业报;因有生命的存在,所以造成许多烦恼,因有种种烦恼,致使众生互相残杀,而带来天灾、人祸,如此连续不断发生灾祸,最后就会完全破坏。
佛陀来到人间,首先探知问题的来源,再做诊断;诊断世界及众生的问题,然后治疗这些病源。
因此我们应该时时反省,好好学习佛陀的精神,奉持佛陀的教法,为救度众生而努力。
P3-8
证严法师是台湾著名僧人和社会慈善家,他于1966年创办了佛教慈济慈善事业基金会。四十多年来,证严法师与其弟子,奉行一日不做、一日不食、自立清修的生活,并以出世的精神,积极投入入世的社会救助工作。
1991年大陆华中、华东地区发生大水灾,证严法师发起了对受灾同胞的赈灾活动。从粮食、谷种、衣被、慰问金的援助到房屋、学校、敬老院、福利院、海堤、集水窖的援建,乃至文化交流、骨髓捐赠等等,只要力量所及,慈济人无不全力以赴,其慈悲的足迹已遍布安徽、江苏、河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河北、江西、辽宁、青海、福建、湖北、浙江、贵州、甘肃、宁夏、四川、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现在,援助工作仍在各地持续进行中,慈济人以“直接、重点、尊重、及时、务实”的原则,透过实践力行的力量,在一步一脚印中,深蕴着同为中国人的浓郁乡土情、同胞爱,亦传达出大爱的普世价值。
“净化人心”是证严法师一生的宏愿,其思想与著作,对世人有着深刻的影响,法师的“人生系列”丛书自1989年在台湾出版以来,以深入浅出的智慧话语,解除了无数烦恼心灵的苦痛与焦躁,深受读者的喜爱。为了便于大陆读者了解和研究证严法师及其思想,我社经静思文化志业公司授权,独家出版了这套书的中文简体字本。
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6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