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裸泳者(20位政商巨子的时代切片)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戎明迈//郑捷华
出版社 南方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金融危机猝不及防地到来,一切固有秩序骤然发生改变,包括那些主宰财富世界的人们,自身也被改变着。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改变将去向何方?当危机的潜流还在翻腾,这本书的出版显得尤为及时。

本书把奥巴马、伯南克、周小川、史蒂芬·罗奇、郎咸平、刘永好、梁信军、克鲁格曼、黄亚生、沈南鹏、黄光裕、荣智健、麦道夫、巴菲特、马云、王石、柳传志、任志强、杨百万、陈光标……20位政商巨子,他们在狂风暴雨中的种种遭遇,汇聚成时代的切片。

内容推荐

谁欺骗了我们?对我们背信弃义,让我们陷入困境?格林斯潘含混的声音掩饰不了他的罪行,伯南克道貌岸然但雷曼兄弟倒台他背后也插了一刀。甚至我们的周小川同志,一年前6次加息,一年后疯狂放贷,我们不知道一头白发的他将要把我们带向何处?

那些昨日的谎言,那些赤裸的身躯,那些贴在你耳边的呢喃,那些娇艳在悬崖边的野百合,原来姹紫嫣红开遍,如今都付与断井颓垣,一切都是自欺欺人、害人害己。

2009年,浪潮退去,黄光裕浮出水面、柳传志疲态尽显、王石闭口不谈、马云誓言旦旦,谁又知道谁笑到最后?

是时候秋后算账,是时候盘点一年。奥巴马、伯南克、周小川、史蒂芬·罗奇、郎咸平、刘永好、梁信军、克鲁格曼、黄亚生、沈南鹏、黄光裕、荣智健、麦道夫、巴菲特、马云、王石、柳传志、任志强、杨百万、陈光标……20位政商巨子,他们在狂风暴雨中的种种遭遇,汇聚成时代的切片。忘记意味着背叛,我们将过去一年他们的所作所为钉在历史的十字架上。还有太多的人需要清算,还有太多的故事想要诉说。如果纪录现在是最真实的形态,我们应该一起看清他们的嘴脸、学习他们的应变之道。

目录

序一 经世致用人为本(曹轲)

序二 中国增长之谜(何东霞)

前言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第一部分 秩序重构

奥巴马:在新资本主义浪潮中裸泳

 2000万人失业奥巴马的烂摊子

 一个人的力量 “我们相信变革”

 泥泞的美国梦奥巴马在裸泳

 姓“资”还是姓“社” 资本主义的迷惑

 帝国的衰落 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

伯南克:背上格林斯潘的十字架

 “直升本”伯南克 3月18日史上最无耻救市

 40年前就这样搞垮布雷顿森林体系

 货币战争已经打响 伯南克成为美国的罪人?

 无力挽回的衰败

周小川:中国不高兴

 周小川一夜白发

 为人民币崛起而战

 全球失衡的“美元陷阱”

 信贷埋下的又一个地雷

史蒂芬·罗奇:中美共生模式可能为高度紧张的局势替代

 全球失衡 除了促进消费中国别无选择

 失败的不是资本主义,而是治理体制

 复苏现在看来几乎是一个噩梦

 不要指望共生 紧张局势与日俱增

第二部分 经济转轨

郎咸平:在“国进民退”的盛筵中狂欢

 郎成平:你所想到的都错了

 “国进民退”东星航空之殇

 产业振兴之外的民营资本困境

刘永好:民营企业说垮了就垮了

 更多的农民工向往城市不愿回去

 民企逐步规范 原罪要辩证地看

梁信军:经济过快恢复不是好事情

 我们都不了解黄光裕犯了什么错误

 民企难从4万亿中受益

 不存在亚洲模式破产的问题

 内需见效传媒产业就会发展

 圈地运动还是取决于公司实力和市场

克鲁格曼:中国应该再进步一些

 克鲁格曼的脚步难以跟上中国速度

 第一次看到这个陌生的国度

 对话克鲁格曼:中国发展速度不能太快

 克鲁格曼给奥巴马的一封信(节选)

黄亚生:印度明年超越中国大象也会跳舞

 南韩北朝最大的差别在体制

 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比印度更大

 中国金融体制还停留在计划时代

沈南鹏:风险投资这十年我们还是个孩子

 风险投资三四年贡献一个500强

 太年轻的孩子对行业是个挑战

第三部分 企业浮沉

黄光裕:“潮汕帮”老实终久在

 黄光裕的最后一面

 老实终久在,铜钱出苦坑

 黄光裕的光荣与梦想

 李嘉诚赚的钱每一毛都可以公开

荣智健:红色资本黯然褪色

 祖训抵挡不了蛊惑I kill you later

 吃人的协议和待宰的羔羊

 荣智健辉煌历史黯然失色

 “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

 荣明杰、荣明方红色资本的终结?

麦道夫:社保也是个庞氏骗局

 从身边的人开始行骗

 南瓜南瓜,谁敢说话?麦道夫的秘密

 无所不在的庞氏骗局

 巴菲特:下一个麦道夫?

 对冲基金的灭顶之灾

 社保:最大的庞氏骗局?

马云:企业教父继续“忽悠”

 带头大哥马云的麦加圣地

 失去梦想的企业行尸走肉

 机会在未来十年内真正开始

第四部分 物是人非

王石:难以逾越的珠穆朗玛峰

 王石的灵魂也跟不上脚步

 楼市的下一个拐点谁告诉我?

 万科归零,王石归零

柳传志:联想站在悬崖边上

 企业应对危机就像人应对疾病

 今天我站在悬崖边上

巴菲特:滚雪球引起一场雪崩

 巴菲特“廉颇老矣”股票大幅缩水

 这或许不是沃伦的错

 巴菲特拒绝了华尔街的弃儿

 你最喜欢哪只股票?

 危机中的战役,一位老人的滑铁卢?

第五部分 民间故事

任志强:我不是人民公敌

 被唾沫淹没的任志强

 谁让房价成为不能承受之重?

 开发商还是不要犯众怒

杨百万:我不是江湖骗子

 精明的上海老男人

 运气只占一分

 要“善败”

 留给儿子一套本领

 对话杨百万:我的“发家史”

陈光标:汶川地震中背出208具遗体

 一个民营企业家的“5·12”

 我的慈善恨不得让全世界知道

 对话陈光标:愿意做雷锋让大家学习

后记

试读章节

2009年1月20日,当年仅48岁的首位美国黑人总统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把左手放在林肯当年所用的《圣经》上宣誓就职时,全球有15亿人在关注着他。人们回想起76年前的罗斯福,不知道眼前这个瘦小的甚至尚未完成第一届参议员任期的政界“菜鸟”,能不能带领美国甚至全球经济复苏。

“奥巴马新政,从现在开始,美国进入奥巴马时间。”作为冷战结束之后的另一极,俄罗斯总理普京说,不要对奥巴马期望过高。

“全球金融平衡可能会发生巨变,就像1941至1945年间大英帝国和美国之间那样。”《大国的兴衰》一书作者保罗·肯尼迪这样写道。而目前美国对外国投资者的依赖越来越像历史上西班牙国王菲利普二世和法国国王路易十四四处举债的情况——这些做法都是起初令人向往,慢慢却会失去魅力。

或许会有一场战争,改变世界秩序。在2009年的今天,几乎每个夜晚在世界的某个角落都有枪声响起。美国国防部长盖茨6月18日在国防部新闻发布会上说:“我们已经身陷伊拉克和阿富汗。如果再有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类似战争呢?”五角大楼的官员们表示,世界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同时打赢两场战争”的战略已经不再适合美军。

但更为可能的是,贸易战争和货币战争,毕竟这是个依靠经济实力决定势力版图的新生代。

“CHANGE”(改变),这个用词汇麻醉了美国人的世界新领导人奥巴马,在他华丽的新装底下,诺言还是谎言?救世主还是欺世盗名?

2000万人失业 奥巴马的烂摊子

击败了已不能算是美女的希拉里,击败了老态龙钟的麦凯恩,2009年1月20日,美利坚合众国第44届总统奥巴马接管了一个令人恐怖的烂摊子。

此时国家正陷入两场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而经济更是陷入了大萧条以来最艰难的时期,成千上万历史悠久的企业倒闭,大批工人失业,数以万亿美元的资金砸入这个看不到底的泥潭,复苏似乎遥遥无期。

作为奥巴马的支持者,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克鲁格曼在给刚上任的奥巴马的信中写道:现在经济的前景有多糟糕?它几乎比任何人想的都恶劣。

因为准确预见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而名噪一时的克鲁格曼这样总结:“布什执政的经济成长,就像它所表现出来的一样,是由私人贷款的膨胀所激发出来的。现在信用市场呈现出一片纷乱,商业和消费者都裹足不前,经济一泻千里。

所面临的问题说穿了就是失业。美国的经济每年应该创造100万个工作机会,才跟得上它的人口成长。危机前,布什当局每年只有80万个工作机会。但就在2008年,我们不但没有创造百万的工作机会,反而减少了200万个。我们现在继续着每个月50万个工作机会的丢失。从现有资料和既有状况来看,就业前景的持续恶化没有逐渐缓和的迹象。也就是说,2009年年底时我们可能有1000万以上的工作缺口。换句话说,美国的失业率可能会高达9%。如果把那些干最低工资以下工作的人和那些只找到零工的人计算在内,真正的失业率应该高达15%,超过2000万的人苦于失业。”

全世界60亿人都在关注奥巴马,这个最发达国家的新领袖,能否扭转世界经济下滑的趋势?

“历史的重任在我们的肩头。”奥巴马说,“几个关键时刻往往能决定人的一生,新世纪伊始,我们正面临着自己的关键时刻。”

1933年,历史的关键时刻,富兰克林·罗斯福取代焦头烂额的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那是一个让美国人民怀想的年代,虽然满目疮痍却潜伏着盎然生机。罗斯福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历史上称为“罗斯福新政”,即复兴(Recover)、救济(Relief)和改革(Re—form)。

奥巴马可以吗?不管奥巴马能不能做到,身处历史漩涡的奥巴马都将代表一个时代。

“我们的经济形势不断恶化,数以百万的美国家庭失去了住宅、工作以及对美国基本承诺的信任。”奥巴马的坦白让人心情沉重。曾几何时,美国精神意味着在这个包容的国度,无论出身、肤色或者家庭背景,只要努力,就可能获得成功。奥巴马本身就是一个证明。如果连这种美国人引以为傲的精神都不复存在,美国对于很多人来说,只剩下底特律冷冰冰的钢铁工厂。著  名投资人巴菲特表示,美国正面临二战以来未曾面临过的“经济珍珠港战役”。巴菲特预测,奥巴马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将有所帮助,但不会立刻发挥效用,需要时间来以实际力量治疗美国经济。

一个人的力量“我们相信变革”

“看起来你挺不错,为什么要趟政治这摊浑水?”从哈佛法学院毕业之后,35岁的奥巴马尝试竞选伊利诺伊州立法委员会成员时经常会被问到。那时候的奥巴马如果见到街角有两个交谈的人,就会穿过马路递给他们竞选宣传册。这个有着典型“美国梦”的年轻人,声称自己拥有“无畏的希望”。

巴拉克·侯赛因·奥巴马二世(Barack Hussein Obama II)1961年出生于夏威夷。父亲是肯尼亚的黑人经济学家,母亲是美国的白人女教师。父母在奥巴马两岁的时候分手,在听说父亲1982年在肯尼亚死于车祸前,奥巴马只见过父亲一次,奥巴马跟着母亲和外公、外婆长大。

奥巴马的历程非常顺畅。1988年,奥巴马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1991年奥巴马在哈佛获得了“极优等”法学士的学位。回到芝加哥后,奥巴马主持了一次选民登记运动,且为民权律师事务所工作。后来,自1993年至2005年竞选联邦参议员的12年中,奥巴马一直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担任宪法讲师。

唯一的一次挫折发生在2000年,那是他当选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后的第四年,奥巴马竞选美国众议院席位失败了。

“一想到2000年竞选的惨败,我便有一阵揪心的感觉。那次竞选中,能出错的都出了错,悲剧和闹剧构成了我自己的错误。”奥巴马在自传中尽力掩饰当年失败的经历,甚至抬出年幼孩子生病的理由。奥巴马说,很多人失败之后,可以私下里舔舐自己的伤口,但政治家可不一样,他们没有这个特权,他们的失败将被公之于众。你必须面对空了一半座位的大厅诚心诚意发表演说,承认失败。你必须故作坚强,宽慰你的竞选伙伴和支持者。你必须给帮助过你的人打电话表示感谢,还得尴尬地请求他们在你退出竞选、偿债时进一步提供帮助。

这次失败让一直顺风顺水的奥巴马有机会舔舐自己的伤口,随后他将主要精力放在本州的参议工作,且于2002年获得连任。

而后,奥巴马却是因为一次演讲获得了全国知名度,一举将他推向了历史的舞台。2004年,奥巴马在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发表主题演讲。他说:“政治评论员们喜欢把我们的国家切割分开成‘红色州和蓝色州’,红色州代表支持共和党人,蓝色州代表支持民主党人。但我向他们带来了新的消息:我们崇敬蓝色州里伟大的主;我们不喜欢红色州里的联邦探员在图书馆里闲逛;我们在蓝色州里指导小联盟的训练,是的,我们在红色州里也有一些同性恋朋友。然而有爱国者反对伊拉克战争,有爱国者支持伊拉克战争。我们是一体的,我们都宣誓效忠星条旗,我们都在保卫美利坚合众国!”

这场演讲让美国许多政要和民间闻人都注意到了奥巴马,2004年11月,奥巴马以70%的选票当选联邦参议员。

接下来奥巴马的运气好得让人妒忌。就是这一次演讲,使人们预料他最终将参与美国总统的竞选。而他的对手就是那个前第一夫人、美貌与智慧完美结合的希拉里。2006年12月底出版的《新闻周刊》封面故事设问:美国为希拉里或奥巴马做好准备了吗?

或许是无法承受一个美丽的女人在你面前衰老的事实,2008年6月3日,最后两场预选在南达科他州和蒙大拿州举行,希拉里确定在党代表票数上落后,奥巴马初定成为民主党总统提名人,这是美国历史上首次有主要政党提名参与总统大选的黑人。2008年8月23目的民主党全国大会上,他被正式提名,并且选择了参议员乔·拜登为副总统候选人。

在与希拉里竞逐候选人资格的时间里,这两个最具冲击力的提名者已经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没有人再关心共和党谁是候选人,在赚足眼球的一波三折的民主党角逐中,奥巴马已经提前击败了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位非洲裔总统。

“这一刻等得太久了。今晚,在本次大选的决定性时刻,因为我们今天所做的决定,变革已经在美国发生。”2008年11月4日,奥巴马在胜选之夜大声说,“我们相信变革。”P3-6

序言

左手托着腮帮,半夜一人发呆。猜猜这个人在干什么?在思考吗。在思念吧。还有一种可能,牙痛发作了。第一个答案是论文,第二个答案是散文,第三个答案,可能是新闻。

在疼痛的感觉中思念,在思念的疼痛中思考,这种思念一定刻骨铭心,这种思考一定痛彻心肺。把论文、散文和新闻的范式打通融合,把经济、社会和人性的东西贯通融会,这样的文本必定产生丰满深刻的张力,带来痛快淋漓的活力。

所以,看到这本书的读者有福了,因为你可以在轻松阅读中了解严肃的经济话题。所以,写这本书的作者有心了,因为他把复杂的经济现象转换成有血有肉的个体命运、人物沉浮。这种转换式写作,很考综合功力,也很有标本价值。

转换式写作,理当是一名好记者必备的功夫。要把专业领域的东西,写得让读者爱看容易看,就必须转换成吸弓』人的故事,要说人话,而不是官话套话。比如说公检法的报道,如果记者照抄起诉书判断书,抄完第一段必定得抄第二段、第三段,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必然生硬无趣。比如说官方会议和政策的报道,如果照搬领导的讲话和文件报告,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必然面目可憎。比如说经济现象和话题的报道,如果从数据到数据,从论据到论证,写出来的新闻报道必然枯燥无味。

转换式写作,理当是一名好记者追求的境界。要把专业行业的东西写得让非专业的人爱看容易看,拥有娴熟的专业能力和转换技巧很重要,但也是远远不够的。在技巧和能力背后,一分高下的是作者的人文关怀、人本思想、人性思索。否则,通俗化的转换就成了庸俗化的表述,人本化的呈现就成了空心化的热闹。

以人为本,有两层含义。一是取经济领域有代表性的人物为标本,二是写出这些代表人物的人本意义。很多大牌的经济学专家,不愿写也写不来这种以人为“本”的作品。很多优秀的记者,可能写出了一个个零散的人本故事,却无心或者无力做出全面系统的梳理。可以说,本书的作者积极尝试了,而且做到了。

读这样的故事,不亦快哉!有这样的同事,不亦快哉!

(作者系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后记

下一个30年的隐喻

每天起床我都不敢照镜子,以免看到自己丑陋的身影徒增伤感。一百多年的西学东渐,一百多年来中国在屈辱、反思、学习中逐渐体味到自信的感觉。就在2008年,一场史无前例的金融海啸爆发了,它颠覆了很多中国人心目中“以美国为纲”的潜在意识,就像做了一个梦,恍然大悟:原来镜子里面的我长得也还可以。

温家宝总理说,一个危机的时代或许可以带来科技革命。比科技革命更为重要的是,危机将带来中华民族复兴的信心源泉:并不是凡是美国的观点就是对的;并不是凡是美国的标准我们都要学习。改革开放30年,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我们看到了,中国扔掉美国这根拐杖,学会自己走路。

在这场注定要成就一个伟大国度的新变革当中,有很多的“裸泳者”与“终结者”,他们的言行举止推动或阻碍着变革的进行,但改变不了前进的方向。华尔街的神像已经被推倒,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一股前所未有的淡定正在凝聚,多难兴邦,中国终究要以这样的形式实行大国的和平崛起。

记录这个时代的故事,他们的沉浮折射历史的分野,向左还是向右?自由还是保守?市场还是政府?中国还是美国?他们拥有下一个30年发展的隐喻。

遗憾与致谢

这本书不是我个人学力与观察的呈现,更多的是书中那些影响时代进程人物的探索思考。就像一条线,我尝试把一颗一颗的珍珠串起来,做成项链挂在那些美丽姑娘的脖子上。固然学力不逮,但聊以做引玉之砖,亦幸甚。从构思到写作持续了半年时间,我更愿意将它视为南方都市报从业5年的总结,视为广东商学院赋予我经济学观察纬度9年来的课堂作业,献给自己即将到来的30岁。

比较遗憾,现在各位面前的作品仍显“青涩”与粗糙,但这已是我在半年繁重的日常工作之余所能尽的最大努力。其间本人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经常出差中断写作,每个月还有将近六万字的新闻报道。

要感谢的是,那些一直给我力量的人。广东商学院何东霞教授引领我走进经济学的殿堂,在亚当·斯密的扣针制造工厂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欣然为本书作序,深入浅出地剖析增长之谜,堪称点睛之笔。广东商学院刘红红教授带我拜访那些迷失在经济史中的大佬,原来布里丹饥饿的驴也很痛苦:面对两堆同样诱惑的干草,完全理性的驴子无法选择。

要感谢的是,那些一直给我帮助的人们。南方报业是一个具有良好工作氛围的报业集团,从我踏入广州大道中289号的大门,我的身边就没有缺少帮助、支撑、鼓励我的人们。书中的很多思路,都是直接来自报社领导、同事的洞察,他们将经济事件庖丁解牛,我在一旁偷师学艺。更要感谢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南方都市报总编辑曹轲老师,凌晨4点还在为我写序,对后辈的提携没齿难忘,是鼓励也是鞭策。

还要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阮清钰,没有他的敦促和帮助,本书的出版可能遥遥无期。本书的部分资料引白公开报道及传记材料,其中包括奥巴马自传、巴菲特自传、黄光裕传记、摩根斯坦利《关于资本主义未来的辩论》(2009年3月26日),以及克鲁格曼、黄亚生、沈南鹏、马云、柳传志、陈光标的演讲内容,刘永好、梁信军等对话,感谢《环球企业家》的安排,另有少量材料引自本人发表在《南方都市报》上面的文章。由于时间仓促,部分书稿没有经过当事人审核,如有错漏责任归我,并借此表示歉意!

欢迎提出宝贵意见并建立联系,本人的MSN为rongmingmail981@hotmail.com,谢谢!  戎明迈

2009年8月1日

书评(媒体评论)

金融危机猝不及防地到来,一切固有秩序骤然发生改变,包括那些主宰财富世界的人们,自身也被改变着。改变是如何发生的?改变将去向何方?当危机的潜流还在翻腾,这本书的出版显得尤为及时。

——江艺平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副总编辑

在疼痛的感觉中思念,在思念的疼痛中思考,这种思念一定刻骨铭心,这种思考一定痛彻心肺。把论文、散文和新闻的范式打通融合,把经济、社会和人性的东西贯通融会,这样的文本必定产生丰满深刻的张力,带来痛快淋漓的活力。

——曹轲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社委、南方都市报总编辑

中国增长之谜——如果它是一个“谜”,它也是集新自由主义之大成的“华盛顿共识”意义上的谜。实际上,东亚国家和中国的香港台湾被称为“裙带资本主义”、“儒家资本主义”、“关系网络资本主义”,就已经给“资本主义”嵌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因子。

——何东霞 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所所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9: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