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读者准确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本书精心辑录了三百余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从“释义”、“出处”、“故事”、“用典”四个方面进行翔实的解释及引证,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使读者朋友们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同时也能更加贴切地运用成语,使其变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相对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成语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因含有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成败经验和教训,它具有了解历史、启迪智慧的作用,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哲理小故事更将激发起每一位读者朋友的阅读兴趣。
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与完整性,每则成语独立成篇、含义深刻,为了便于查阅,全文按照字母排序。读者朋友既可将其视为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可以当做故事书来阅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是生活和学业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
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典籍中,保存和记载着无数的成语,这些成语成为了中华文化最为灿烂的结晶。如果说汉语是浩瀚的人海,成语就像大海中璀璨的珍珠,经过岁月的“打磨”,熠熠生辉。而阅读成语最原始的故事,了解成语的来龙去脉,不仅可以培养、提高我们阅读的能力,也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
然而,经过数千年的演变,许多成语流传到今天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意思,成为另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并蕴含历史掌故的固定词语,其中的涵义已远非字面意思所能传达或代替。它们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从政治、经济,到军事、科学:从民俗艺术到历史、哲学,无一缺漏,全部囊括。其内容也极为丰富,有的勉励勤学上进,有的针砭社会时弊,有的是成功典范,有的是辩理论道,有的是颂廉,有的是讽贪,还有的则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
由于成语包罗万象、数量极多,很多人难以通晓其意,极易从字面意思产生误解。为了能让读者准确了解并正确使用,本书辑录了三百余则常见成语,从“释义”、“出处”、“故事”、“用典”四方面进行解释及引证,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使读者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同时也能更加贴切地运用成语,使其变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
盲人摸象
【释义】
本指盲人来摸大象,比喻看问题总是以点代面、以偏概全。
【出处】
南朝·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洪进禅师》:“有僧问:‘众盲摸象,各说异端,忽遇明眼人又作幺生?’”
故事
从前,有个非常信奉佛法真理的国王,因为臣民不像他一样虔诚信佛而苦恼,总想找个办法来教育臣民,使他们舍弃邪恶,回归到正确的道路上。一天,国王召集臣子说:“你们去把国内所有天生的盲人找来!”几天后,盲人都聚集在国王的宫殿里。国王又对臣子说:“你们再去找头大象来!”大家都很疑惑,但还是按照吩咐牵来一头大象。
国王把大象牵到盲人面前,让他们说大象是什么样的。盲人们都没见过大象,只好用手去摸大象,想感觉一下大象的样子。可大象太大了,他们只能摸到大象身体的一部分。摸着象脚的说大象好像柱子一样,摸着象尾的说大象像扫把,摸着象耳朵的说大象明明就像扇子,摸着大象身子的说大象很像一面大鼓……众盲人都以为自己摸到的是大象的真实样子,便争论不休。
这时,国王笑着对大家说:“何必要争论是非呢?你们从没见过象的全身,只是摸到它身体的一部分,就自以为得到了象的全貌。这就好比没有听过佛法的人,自以为获得了真理一样。臣民们啊!你们宁愿相信浅薄的邪论,也不去研究切实整体的佛法真理,和那些盲人摸象,有什么两样呢?”此后,这个国家的臣民都开始虔诚地信奉佛教了。
毛遂自荐
【释义】
原意指毛遂自我推荐,后用来比喻自告奋勇或自我推荐去做某事。
【出处】
汉‘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于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于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入偕,不外索。合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
故事
战国时期,赵国的平原君善养门客,在各诸侯国中都有贤名。公元前260年,赵军在长平一战中大败,秦军主将白起包围了赵国都城邯郸,情势十分危急。于是,赵王派平原君去楚国求兵解围。 平原君接到命令后,回府召集所有门客,准备挑选20个有才能的人一起去楚国。他挑了又挑,选了又选,最后还缺一个人。这时,有位门客站出来说:“我叫毛遂,听说公子要到楚国请援,随从20人还差一名,希望公子就以毛遂凑足人数出发吧!”
平原君看他其貌不扬,就问:“先生到我门下有几年了?”毛遂答道:“已满三年。”平原君说:“贤能的人好比锥子放在囊中,它的尖梢会立即显现出来。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我没有听到对您的任何赞语,所以不能答应先生。”毛遂听了他的话,坦然地答道:“我只不过是今天才请求进到囊中罢了。如果我早处在囊中,就会像禾穗的尖芒那样整个挺露出来。”平原君只好将信将疑地答应了他。
到了楚国后,楚王只接见平原君一人。两人坐在殿上,从早晨谈到中午还没有结果。这时,在殿下站着的毛遂大踏步走到殿上,喊道:“出兵的事非利即害,简单而明白,为什么迟迟还没有决定?”楚王喝道:“我与你家公子说话,还轮不到你来此说教!”毛遂不但没退下,反而更上前一步,手按宝剑说道:“如今十步之内,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见他手按宝剑,怒目圆瞪,没敢再呵斥他。毛遂便趁机讲述出兵援赵对楚国的利益。楚王这才答应出兵。回到赵国后,平原君敬毛遂为上宾,并对门客们说:“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赵国了。”
P144-145
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而意义精辟的定型词组或短语,多出自于古代典籍、寓言、诗词歌赋等。它与中国历代人们的社会生活紧密相连,是历史事迹片断的缩影,处处折射出社会进程的每一步发展;也是前人生活经验的总结与积淀,处处闪耀着华夏民族的智慧之光。
成语之所以能够让语言大放光彩,是因为它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情色彩。它是久远故事中的精灵,沉淀了那个故事中最直接的情感。当人们提到“草木皆兵”、“如履薄冰”时,便会想到那个人小心翼翼、胆小害怕的样子。相反,当人们看到“大义灭亲”、“房谋杜断”时,也会深切地感受到那份正直与谋略,这就是成语的魅力。
然而,经过不断的传承和发展,许多成语流传到今天已经突破了原来的意思,成为另一种具有特定意义并蕴含历史掌故的固定词语,其中内涵已远非字面意思所能传达或代替。如“百步穿杨”、“不为五斗米折腰”等。
为了让读者准确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本书精心辑录了三百余人们常用、常见的成语,从“释义”、“出处”、“故事”、“用典”四个方面进行翔实的解释及引证,将当时的社会背景与历史故事融入其中,使读者朋友们不仅能够加深理解,增长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同时也能更加贴切地运用成语,使其变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相对于博大精深的语言文化,成语虽然只是沧海一粟,但因含有历史变迁过程中的成败经验和教训,它具有了解历史、启迪智慧的作用,尤其是其中涉及的哲理小故事更将激发起每一位读者朋友的阅读兴趣。
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趣味性与完整性,每则成语独立成篇、含义深刻,为了便于查阅,全文按照字母排序。读者朋友既可将其视为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可以当做故事书来阅读,从而培养和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加深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增强学习的趣味,是生活和学业上一位不可多得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