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月红楼,谁为情种?
九九“八十二问”,为您揭开《红楼梦》的奇门遁甲之谜。《情僧录》历史真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对和尚皇帝,武则天与朱元璋,金玉良缘,倾情推背,梦幻演绎中华龙凤情……
本书文史哲三位一体,介绍了《红楼梦》的思想结构、历史结构和文学结构,观点独特,前所未闻,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一独特视角。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天坛故宫梦红楼(揭开红楼梦的奇门遁甲之谜) |
分类 | |
作者 | 廖文修 |
出版社 | 故宫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风月红楼,谁为情种? 九九“八十二问”,为您揭开《红楼梦》的奇门遁甲之谜。《情僧录》历史真人,中国历史上唯一一对和尚皇帝,武则天与朱元璋,金玉良缘,倾情推背,梦幻演绎中华龙凤情…… 本书文史哲三位一体,介绍了《红楼梦》的思想结构、历史结构和文学结构,观点独特,前所未闻,为《红楼梦》研究提供一独特视角。 内容推荐 祈年殿是葫芦庙的原型,是一个可以旋转的周易风水罗盘,圜丘坛天心太极石是红楼奇门遁去的甲,是华表;皇穹宇是红楼哲学的阴阳交易点,是宇宙万物的太极生点。 祈谷坛龙凤呈祥石是补天遗的原型,是红楼的情种百,朱元璋和武则天是红楼隐去的历史太极神;紫禁城交泰殿是红楼历史的阴阳交易点,是五千年中华历史的太极生点。 紫禁城中轴线是红楼真假有无中轴的原型,宁国府秦氏卧室是红楼文学的阴阳交易点,是太虚幻境金陵十二钗的太极生点。 紫禁城中轴线上的九重皇门是红楼空空道的原型。红楼的文化中轴是空空辅。儒、道、佛,三教一轴。立竿见影,立起传承万年的中华文化体系,面阳是儒,背阴是道,立中是佛。 天安门是红楼的朱雀门,是中华文化的南大门。 目录 自序:我是一个孤独流浪的石僧 开篇 风月鉴天坛照风月 天坛祈年殿是红楼的天地庙 天坛的鸟瞰是一面风月宝鉴 祈年殿是立体的周易风水罗盘 祈谷坛的三幅龙凤呈样图是红楼文化的寻宝图 第—章 朱元璋龙隐葫芦官 红楼葫芦来源盘古 朱元璋是红楼历史的大明神 绛云轩冒出来的是朱元璋的瑞云 贾芸与小红的相思是朱元璋的木石前盟 贾宝玉的衔玉而生是朱元璋的金龙含宝 朱元璋名副其实是绛洞花王 小沙弥的护官符是朱明天下的官僚社会网 紫禁城和金陵是红楼的阳宅 红楼的假戏是历史的真戏 贾雨村与娇杏的怀秀是朱元璋的金玉良缘 贾雨村和朱元璋是葫芦庙跃出的混世魔王 甄士隐是葫芦奇门遁去的甲 智通寺是红楼文化隐去的太极源 红楼葫芦梦是通过朱元璋的智通眼做成的 贾雨村的咏月诗照出太和殿轩辕镜的另一面 红楼癞头僧是朱元璋的真面目 金陵钗的故事取象朱元璋的离奇传说 红楼空空道上的僧道儒,隐含中华神奇的历史轴 红楼龙凤出入取象葫芦天盘的龙雀星象 第二章 武则天情变风月鉴 金陵十二钗环绕的是凤凰太极神武则天 红楼史湘云是武则天头上的一朵瑞云 宁府和荣府是武则天的娘家 林黛玉映出武则天袅娜风流长下泪的另一面 鲜艳妩媚的薛宝钗是武媚娘的再生 妙玉是槛外人,武则天是槛内人 馒头庵是红楼文化的立极之处 智通尼是武则天的智通眼 秦氏的情海是武则天的情天 秦氏的“兼美”是武则天的少女情 王熙凤的“中情”是武则天的尼僧情 史记的红楼情是神奇的中华情 红楼历史泰神是洛神 秦氏的去脉是武则天的来龙 武则天与唐太宗是“神瑛”与“侍者”的关系 红楼的“爬灰”案是武则天的风月案 “得趣馒头庵”是武则天的感业情 王熙凤的三段人生再现武则天的人生三段 王熙凤铁槛寺弄权照出武则天的借刀杀人 王熙凤的五凤钗隐含红楼创作的绝密太极密码 凤凰的浴火重生使武则天实现了历史人生的华丽变身 红楼的修齐治平是武则天的家国天下 武则天与唐高宗的乾陵是红楼的阴宅 红楼“馒头庵”是乾陵的奶头山 红楼“铁槛寺”是乾陵玄阙的铁槛 红楼补天遗与武则天的洛水瑞石同属一个神 《石头记》与武则天的无字碑正好是有无的一对 红楼的闺阁闲情是武则天的母仪天下 第三章 千红窟珍藏家国宝 红楼洞房的文化三宝来自周易风水罗盘的三阳开泰 天坛皇穹宇祭的是宇宙泰神 日食月食是天宝《易》玺 天坛回音壁的建筑形制取象日食 红楼太极神是大明神与夜明神的合二为一 龙凤图腾源自伏羲女娲的日月家族 伏羲女娲交媾图是红楼的情种图 双龙戏珠,戏的是日全食中的天宝珥珠 红楼历史太极镜叫真镜 紫禁城的天心降鉴说明北京的建筑形制是罗盘形 中国历史上的太极国号及其跟红楼的关系 秦氏卧室的武镜是奢侈摆设吗?它隐含什么样的历史玄机? 贾瑞的风月宝鉴照出朱元璋的历史真面目 红楼的国交是情僧镜交,红楼的国宝是佛珠 红楼的空空盘是中华文化的聚宝盘 中国的传国宝玺和氏璧是什么样的稀世之宝? 两千多年,和氏璧拥有怎样离奇的历史传奇? 通灵宝玉是红楼的“和氏壁” 索隐家在红楼“和氏壁”通灵宝玉上附会了什么样的历史? 红楼的家镜叫假镜,红楼悬挂三合魔镜有何作用? 贾宝玉的梦交是贾府龙凤呈祥的家宝 红楼家宝通灵宝玉是一块怎么样的珠宝? 为什么说红楼家宝是一块六和之宝? 补天遗也是一块太极印章 木石前盟在天代表东方木帝 木石在地表示感情的天然性 木石文化上代表民间文化 通灵宝玉也是一块太极印章 金玉良缘在天是西方金帝 金玉在地隐寓传国玺 金玉在社会隐寓君臣官印 金玉文化上隐寓历史 金玉在红楼“甄贾”府隐寓玉德 金玉在家族隐寓作者祖先 为什么要说作者曹雪芹的家宝? 曹家世代引以为豪的是什么? 曹家诗礼之族的来龙去脉是怎样的? 曹家五代的名字号与家宝有何关联? 康熙皇帝与曹“玺”之名是怎样的关系? “甄贾”之宝有怎样的文化渊源? 作者是如何通过家宝以家话国的? 第四章 天坛石遁甲演红楼 红楼有一只呼风唤雨的宇宙魔手 女娲炼石补天隐去了一本伏羲的万年历 天安门华表是红楼隐去的天皇氏甲干 罗盘心的甲是天坛心的太极石 天坛神道是周易罗盘的指南针 红楼真假是“甲”“是”神道的立竿见影 祈年殿是可以旋转的奇门遁甲式楼 旋转的奇门遁甲式楼在红楼又叫葫芦庙,它有四个盘 形而下的罗盘太极是器,是天竿 形而上的罗盘太极是气,罗盘的太极气分为几种? 天坛南北坛的罗盘太极图是立竿见影实测图 风月镜骷髅是人表周髀测影 周髀伏羲,天坛太极石创立六龙历 女娲的补天太极石是历法补天,是风历 周髀“甄贾”宝玉,补天遗太极石是闰石,它与历法的四分历有关 紫禁城的端门是补天遗的历法建筑 周髀伏羲女娲,龙风呈祥石是阴阳合历的象征 红楼的诗礼命名与礼天文化的关系 补天遗的阴阳动静是红楼宇宙历钟在转动 “赤霞宫神瑛侍者”中的赤霞是针对什么而言? 天坛龙风呈祥石与补天遗的木石雨露情的关系 什么叫宇宙?什么是六合? 伏羲的先天八卦与罗盘的时间太极是什么关系? 衔玉而生与历律的关系 三统卦历,祈年殿是周易的泰卦 祈年殿是三统明堂 什么是十二律?为什么说红楼是黄钟宝鼎? 什么是河洛三“甲”“历”贯? 为什么说红楼囊括了汉学三大显学? 洛书的鸡蛋结构,红楼的太极魔方 第五章 太虚天星罗十二钗 天似穹庐笼罩四野 璇玑玉衡、管窥蠡测,祈年殿是天文望远镜 置身祈年殿的天罗藻井实是坐在红楼井里观天 上井,北斗星盘,中枢建极在什么地方? 北斗七星与二十八宿的关系 中井,五星星盘,黄帝的星历 风水学上的五星归垣指的是什么? 下井,二十八宿和周天星盘,中星观测是怎样进行的? 什么是外窥?什么是青图黄图? 如何旋转青黄贯图?什么是笠以写天? 如何回推历史?如何预测未来? 什么是岁差?什么是罗盘人盘中针? 为什么北京城设计成三衡星盘? 外衡以五服为边,什么是五服? 中衡以城墙和城门为垣,元明清的城廓与城门是如何演变的? 内衡以五坛为方,五方与先后天太极八卦的关系 三衡以太和殿为心,太和殿为什么叫太极殿? 紫禁城的北斗宝顶指的是中轴线上的哪些建筑? 为什么说北京城是一个普天的伞? 为什么说贾宝玉在太虚幻境中看见了红楼的三衡星盘? 红楼星空的红北斗具体指哪七颗? 第六章 大荒地棋布山海图 红楼大荒山其太极山是北京的景山 红楼的灌愁海是北京三海的倒影 红楼的放春山谴香洞等同北海的湖心岛石洞 红楼大观园与紫禁城的御花园能同日而语 山海图是如何画出来的?三环山海图具体指什么? 大禹规天划地制九州 什么是勾股影差?地网依据什么画出来? 什么是山海轴?为什么昆仑山叫葫芦山? 昆仑天柱里的回屋九府与祈年殿的结构是一样的 山海青峰是红楼文化的极点 地网和山海盘会移动变迁吗? 第七章 梦中人立极紫禁城 人道立极,北京城与红楼都是同心方礼制建筑 红楼与故宫都是太极双龙建制 紫禁城是罗盘天池中的一个方城,中轴是罗盘的指南针 紫禁城的中轴是中国地理历史的中轴 雨中双龙戏珠是北京中轴的镇国之宝 皇帝办公的地方是明堂建筑 太和殿的金龙藻井为何悬挂轩辕宝镜? 儒家政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为什么镇国之宝必储交泰殿? 红楼人道的臣民极立在什么地方? 红楼中轴也是九门建制吗? 为何其中轴镇宝出现在家祭的烛光里? 紫禁城双龙戏珠与红楼双龙戏珠的关系 红楼的明堂在那里? 为什么贾做甄时甄亦贾是红楼的地理中轴? 为什么无为有时有还无是红楼文化的中轴? 秦氏卧室是红楼镇家之宝的藏宝地 第八章 太虚楼华表立皇极 为何红楼哲学两百几十年没有搞清楚? 中国的哲学可以概括为红楼的一副对联 “宋学士秦太虚”隐含怎样的哲学玄机? 为什么说周敦颐的太极图旋转起来是葫芦型的? 北京城和红楼是邵雍皇极经世的典范 邵雍的“元会运世”太极术数具体指哪些? 红楼和西游都使用了邵雍的太极宇宙生成理论 为什么说邵雍的反观才是阅读红楼的正确方法? 张载的太虚哲学用日食解释就变得很直观 伏羲太极八卦和周易六十四卦的关系 为什么说先天太极八卦与后天太极八卦是体用美学? 为什么说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是轮转美学? 为何说前八十回与后四十回是自然社会美学? 为何说红楼的三极建制与三大主线是皇极经世美学? 紫禁城的太极图是从十三陵地宫中挖出来的 红楼太极图是从王夫人的“金井”中挖出来的 故宫红楼的设计美学来源于井田制 故宫红楼的布局美学来源于围棋 六合对称是立体美学 天坛、紫禁城、红楼都是周易泰卦 分合循环是历史的宇宙节律 第九章 石头书奇名传八卦 《情僧录》书名因朱元璋和武则天而起 《金陵十二钗》书名因乾陵八卦而起 《石头记》书名因中华宝玺而起 《风月宝鉴》书名因天文日环食而起 《红楼梦》书名因海市蜃楼而起 结尾 北京城谁解其中味? 葫芦庙里的葫芦味 红楼南天门天安门成为新中国的象征 附录:参考书目 后记:赤子中华说通灵 试读章节 智通尼是武则天的智通眼 武则天的日月镜与朱元章的葫芦镜一样,有上下左右前后六个方位,构成红楼风月宝鉴的六合空间方位。空空道是镜盘中立体的华表,是天地轴。空空道人是立体的龙凤神仙,是六合中上下两方的神,是上下的神龙神凤。人间仁义礼智信五德,智居太极的中央,也居住空空道的太极中央。智通在风月宝鉴的镜心,是红楼龙凤神仙的太极眼,是红楼历史的真凤凰武则天的太极眼。在朱元璋的葫芦庙中,有一个寺庙的名称叫智通寺,出现在贾雨村与甄士隐兴衰故事之间。智通是朱元璋神龙的太极眼。在武则天的馒头庵中,有个智通尼,智通尼就是武则天的智眼。馒头庵和葫芦庙空空的智通眼合二为一,构成红楼周易罗盘的龙凤天地太极智通眼。红楼文化的太极轴是智轴,红楼文化的五行由智生成,智生仁义礼信。智轴生仁轴义轴礼轴信轴。红楼文化的轴,看得见的是无轴和有轴,是礼轴和诗轴,是儒轴和道轴,其实,红楼文化的轴,看不见的是空轴是释轴是僧轴。太极僧轴隐而不见,智轴遁去,我们看到的是儒轴和道轴。武则天隐去,王熙凤在红楼里转动儒轴家轴。我们看到红楼立体的龙风呈祥华表轴,上盘六龙和六凤。其中六凤:林黛玉、薛宝钗、秦氏、王熙凤、馒头尼和马道婆。红楼的六凤是时间和方位的太极神仙。林黛玉是东方的风神、薛宝钗是西方的凤神、秦氏是北方的凤神、王熙凤是南方的风神、馒头尼和马道婆是天地上下的凤神。神仙的龙风代表是伏羲女娲,历史的龙凤代表是朱元璋和武则天,艺术的龙凤代表则是红楼的“甄贾”龙凤。红楼的龙风神仙是六合的,六龙六风,六合为三,三极一贯,在天是补天遗龙凤呈祥石,在地是通灵龙风呈祥玉。 现在说说历史上的一僧一道。先从马道婆说起。马道婆是朱元璋的结发夫妻,明朝的开国皇后。马道婆年轻时候的形象,是甄士隐家丫鬟娇杏的形象。这丫鬟在掐花回头时看见了虎背熊腰的穷儒贾雨村。贾雨村因其一回顾心中狂喜,将其视为红尘的知己。历史的身份是郭子兴夫妇收养的义女马姑娘,后来嫁给了朱元璋。明建国后封为皇后。那个穷儒就是寄居在葫芦庙里的小沙弥,历史上的朱元璋。红楼里的贾雨村,生得雄壮,骨格不凡,丰神迥异。贾雨村飞黄腾达后,甄家丫鬟因为一回顾,几两银子被贾雨村买去做了二房。想不到的是,这丫鬟命运两济,大老婆死,被扶了正,又生了儿子,从此变成了人上人。当年在郭子兴夫妇家,被收养为义女的马姑娘只因回头一顾朱元璋,变成了人上之人的明朝皇后和风凰。只因一回顾,便为人上人。 马道婆是马皇后的历史幻影。马道婆是武则天风月镜中的一道,也是历史影像中的道人。武则天则是一僧。武则天与马道婆构成武周王朝和明王朝凤凰太极的一僧一道。 马道婆,是贾宝玉的寄名干娘,她勾结赵姨娘,用魇魔法差点害死宝玉和风姐。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政老爷的小妾赵姨娘通过马道婆施魔法,致使王熙凤和贾宝玉逢五鬼,病得死去活来,连棺材都准备好了。这时,忽听见空中隐隐有木鱼声,念了一句“南无解冤解结菩萨!——一有那人口不利、家宅不安、中邪祟、逢凶险的,找我们医治。”贾母王夫人都听见了,便命人向街上找寻去。原来是一个癞和尚同一个跛道士。贾政因命人请进来,问他二人:“在何山修道?”那僧笑道:“长官不消多说,因知府上人口欠安,特来医治的。”贾政道:“有两个人中了邪,不知有何仙方可治?”那道人笑道:“你家现有稀世之宝,可治此病,何需问方!”贾政心中便动了,因道:“小儿生时虽带了一块玉来,上面刻着‘能除凶邪’,然未见灵效。”那僧道:“长官有所不知。那‘宝玉’原是灵的,只因为声色货利所迷,故此不灵了。今将此宝取来,待我持诵持诵,自然依旧灵了。”贾政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块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托在掌上,念念有词,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槛上,除自己的亲人外,不可令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好了。”贾政忙命人让茶,那二人已经走了,只得依言而行。凤姐宝玉果真一日好似一日。 在历史的幻影中,王熙凤是武则天的化身,同时又是清朝真凤凰庄妃的替身。为什么要咒宝玉和风姐死呢?这是朝代兴衰,历史更替的一种写法。前后的历史是传承的同时也是水火不相容的是相克的,古往今来,莫不如此。明白这层道理,《红楼梦》的历史内涵就好懂了,《红楼梦》的情节也好理解了。马道婆是朱元璋的皇后,王熙凤和武则天的出现,明朝的马皇后和武周时的武则天,清朝的王熙凤和明朝的马皇后,历史中的朝代更替,水火不相容,同性相妒,异性相吸,马道婆能不仇恨吗? 孝庄与马道婆,构成清王朝和明王朝凤凰太极的一僧一道。孝庄与武则天,构成清王朝与武周王朝凤凰太极的一僧一道。马道婆与武则天,构成明王朝和武周王朝凤凰太极的一僧一道。 P87-89 序言 我是一个孤独流浪的石僧 毛泽东在会见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时,说他自己是一个带着一把破伞漫游世界的孤独僧侣。其实,毛泽东是将自己喻为《红楼梦》里的和尚朱元璋。 与毛泽东一样,我也是一个孤独流浪的红游僧。毛泽东从山里来,从湖南的韶山冲里来。我也是从山里来,从广西的大山中来。毛泽东生逢乱世,需要流浪。我生逢盛世,却为了生计不得不流浪。80年代,我参加高考,清华理工的材料,考上了北大文科。毕业后在国家企业工作了19年。之后,企业改革,自谋职业。我象朱元璋走出皇觉寺一样,走进了社会,流浪人生。我一边流浪,一边卖石,成了名副其实的流浪石僧。 朱元璋的流浪,建立了明帝国;毛泽东的流浪,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太平盛世的流浪,我一无所获。六年时光,走遍中国十二个省份几十个城市。白天卖石为生,晚上研读文史哲。成为英雄豪杰没有机会。颠沛流离在所难免。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命运在关上一扇门的同时,也同时打开另一扇门。流浪中无意回首,在封建迷信垃圾的灯火阑珊处,在周易风水罗盘,在北京天坛,在祈谷坛,在祈年殿,在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指南针,我找到了红楼文化的黄钟宝鼎。 感谢流浪,如果不是社会的变迁让我有了流浪人生的机会,机会之神不会来敲我的门。也许是因为我的流浪感动了朱元璋的在天之灵;感动了武则天的在天之灵;感动了红楼作者曹芹的在天之灵,同时感动了酷爱红楼的毛泽东的在天之灵。是他们在我的流浪生涯中,冥冥之中不断地给我激励和启示,让我悟出了红楼的历史真谛,让我获得了解读红楼写作这本书的全部灵感。六年辛苦不寻常,象红楼作者写作《石头记》一样,本书数易其稿,不断地误入周易的谜魂阵,又不断地破解历史的迷魂阵,一步一层楼,一稿一境界,直到解开周易罗盘的全部历史秘密,抓到了红楼文化的魔手。字字写来都是血。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没米下锅不妨我胸怀远大,困难艰辛,不值去提。全力以赴,志在将红楼神奇的黄钟宝鼎打开,让万年的中华仙乐飘荡五洲四海,让普天宾朋天涯此时同享。红楼的黄钟宝鼎属于天下共有,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我所能及,仅是将红楼,将紫禁城、将天坛、将乾陵、将朱元璋、将武则天、将中国的天文学、中国的历史、中国的文学推向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华悠久灿烂的伟大文化,让每一个中国人都为自己的历史和文化而自豪。中国现在还不是世界强国,但早晚会实现伟大的复兴。一万年的文化给我们信心。 中华民族的龙子龙孙必须谨记这样的世界历史事实:西方所谓的现当代文明,是在中华民族的四大伟大发明的基础演变而来。如果没有中国周易罗盘上的指南针,就没有欧洲人的跨洋航海探险,就没有哥仑布的所谓世界地理大发现。如果没有中国发明的火药,就没有后来西方对非洲,亚洲的殖民乃至全世界的殖民,就没有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在全世界的建立,也就没有现在所谓的西方文明。是中国发明的火药,给西方的殖民侵略插上了翅膀。是中国发明的印刷术,让西方的文明进程加快了速度。如果没有北宋先进科技成就的外流,西方的科技进步要缓慢许多。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北宋苏颂和韩公廉创造的水运天文仪器水运仪象台,即宋朝的水钟。这种水钟既是观测浑象的天文仪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苏颂和韩公廉创造的擒纵器,是后世钟表的关键部件,是钟表的祖先。元朝是中国一个少数民族执政的政权,元统治者采取重用色目人的民族歧视政策,这加快了中国科技外传的速度。 说起历史的这些往事,旨在提醒我们的子孙后代,我们拥有伟大复兴的文化传统和根基。这才是最为关键和重要的。英国有学者提出,世界的未来只能从中华文化寻找出路。我们知道,英国曾经是世界的日不落帝国。东方的香港,中国的这一块领土,曾经成为英国本土西方太阳落下之后在东方生起的太阳。英国是当时的大赢家,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受尽了屈辱。可是,英国自己的文化精英,得出世界未来要在中华文化中寻找出路的结论。这是因为这些文化精英太知己知彼了。他们既了解自己民族文化的底细,同时他们更了解中华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两相比较,他们得出上述结论。 毋须讨论中国的历史文化与西方的历史文化孰优孰劣。我们只需正视这样的历史事实:中国有几千年的文明记载,有丰富的治理国家的经验。西方现在盛行也是世界通行的文官制度,其实就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就是选拔最优秀的民族精英来治理和管理国家,中国的这种传统已经存在千年以上。身为中国人,我们要了解自己的历史和文化,没有必要在西方发达国家面前妄自菲薄。世界的未来不可能从大炮火药和西方的所谓科学技术里面去寻找,这些仅仅是国家发展的手段。世界的未来需要更为高尚的政治文化理念作指导。需要从中华文化的传统去寻找,去创新。这不是中国人自吹。旁观者清,是局外的外国人看出来的。 在汗牛充栋的书海,我的书肯定独一无二与众不同,这无须置疑,能否一枝独秀,要看中国文化回归传统的进程,要看时人的文化心态,要看时运。我的红楼奇石会否因为红楼文化成为收藏传奇,只有天才知道,顺其自然吧。补天遗唱出的《红楼梦》,已经传唱了两百几十年。国富民安,盛世收藏,我们对中国的文化艺术市场充满信心。也许我的人生会因为我的流浪,我的红学,我的书,我的藏石成为另一个传奇。但对于我而言,这已经不是最重要。 幸运此生,我曾经是一个孤独流浪的石僧,我曾经一无所有,我曾经一贫如洗,我曾经是精神的神仙,我曾经是艺术的贵族,我曾经是文化的富豪。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 廖文修 2010年4月6日 后记 赤子中华说通灵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历经周折,几易其稿,即将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此时此刻,抚今追昔,心潮起伏,浮想联翩。回想与此书有关的人和事,心中感慨,无法言表。在此一一写下,谨表谢意。 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母亲。我母亲离我而去已近两年,她没有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十分遗憾。我母亲四十三岁才生下我,我四十岁才离开单位。当我流浪社会之时,我母亲已经八十多岁。离开单位就没有任何经济来源,卖石生意还没有走上轨道,母亲的晚年正是我经济最为拮据的时光。为了生活,我全国各地,四处奔波。母亲唯一的和我们生活在一起的愿望,因为我的远游终成泡影。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出差回来,赶回老家去看望她。母亲虽然八十多岁,但却一直自食其力,每当辞旧迎新之际,还经常给我资助。每年元旦新春,因为资金没有回笼,正是我最为艰难的时光。经常是为了水费电费党费书费差费生活费,费尽心思。我母亲的资助每每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当我写完这本书,清理堆放在我母亲床上的三排长龙一样的书籍,我数了数,总共三百多本,全是与写作这本书有关的书籍。其中,有很多书是用母亲的资助卖回的。我母亲目不识丁,但她晚年的这些资助,无疑对这本书的写作起了很大的作用。写下这些文字,旨在告慰我母亲的在天之灵,对她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要感谢的是我的祖先。与红楼的作者一样,我曾经仰受天恩祖德。敬天法祖,在此对我家族的祖先表示敬意。我这本红楼书,是一本周易文化书。周易的单位是家庭,扩而大之是国,缩而小之是家。写完这本书,我才发现,我的家族,与红楼的“甄贾”家一样,也是周易之家,这一发现让我惊叹不已。我爷爷的父亲叫孝和,孝和有四兄弟,分别叫孝顺、孝和、孝忠、孝明。孝忠未成家立业,孝明下落不明。四兄弟仅孝和成人。我们是孝和这一支的。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广西武鸣宁武长安。我爷爷的父亲有两个儿子,一个叫镇朝,另一个即是我爷爷,叫镇京。我爷爷有三个儿子,我父亲叫庭选,我叔叔叫案选、学选。钦选则是镇京爷爷生的。到了我这一辈,是崇字辈,我的一个哥哥,九岁而亡,未曾谋面。名叫崇代。我应该属于崇字辈。后因为历史的缘故,我父亲另起修字辈,我叫文修,我大哥叫瑜修,我四叔学选的孩子叫敏修、元修、全修、权修。我三叔案选的儿子从崇字辈叫崇辉,二叔钦选的儿子也从崇字辈叫崇智、崇修。 孝字辈中的孝和源自周易的日月合璧,与紫禁城太和殿之名对应,其中的和就是日月合璧的和。镇京镇朝与天坛的太极石相对应,太极石是京城的镇石,是朝代的镇石。廖氏家族,家国同构,同归天坛同一块太极石。按照周易,单位为家,每家都有一块太极石镇家。选字辈则与红楼的贾府相当。崇代、崇明、崇辉则来自日月的光明。 廖氏家族还有很多支。一支是孝香。孝香迁到了邕宁双定,现直属南宁市西乡塘区。候选、英选是孝香的后代。中间镇字辈待考。候选生:崇文、崇棉、崇荣、崇华、崇超。英选生:崇民、崇凡、崇志。 一支是居住武鸣宁武长安的镇利。镇利上辈孝字辈待考。镇利生庆选、家选,是陆其年的继父。庆选生崇威、崇标。家选生崇德。 一支是居住武鸣宁武长安的丕清。丕清上一辈镇字辈和镇字辈的上一辈孝字辈待考。丕清生崇明。崇明生庆华、任华。 我发现我的家族,其世代的命名,也是来源于周易文化。如果不是写作这本书,家族与周易文化的渊源也就深深埋藏在历史的烟雾中,不为子孙所知。为什么我们家会与周易文化结缘,根据我母亲的传说,孝顺曾经是一个算命先生。我恍然大悟,算命依据的就是周易文化啊。怪不得名字起得有点文化的根基。通过这本书的写作,我对家族的文化有了新的认识。我的家族和中华千百万家同属红楼的中华家族,我们都是红楼梦中人。 第三,这里需要感谢的是我的领导余昌文先生,同时感谢我单位的党组织。没有领导和组织的帮助,这本书的面世是不可能的。我虽然离开了单位,走进了社会,自食其力,但组织让我记住了我的共产党员身份,不能普济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是信仰和信念给予我力量,是我的领导,给予帮助,才渡过了难关。我永远不能忘记,去年,是我的领导余昌文先生,借给了路费,我才能够从广西出发,到广东去卖石头。这一次,我带上了这本书的书稿,就是《天坛故宫梦红楼》这一稿。当时稿件跟石头装在车厢的货箱里。半夜下大雨,到广东后,才发现轮胎甩上来的雨水将稿件打湿了。所幸,字没有湿。在广东的展销会结束后,我又耗时两个月,经过江西南昌、安徽马鞍山、河北的宣化,最终到达北京。这一路的生意不好,不赚反赔,在河北临走前还被偷去了石头。也就是说为了将这本书稿送到北京,我赔进了一万六千五百元。原本是到广东就可以归还的这笔路费,终于因资金周转不灵至今仍然没能归还。去年到今年,是我生意的最低谷,但却是这本书多次修改获得重大进展的美好时光。天无绝人之路,有山东石友相邀,今年开春我有了山东之行,随之而来又有了北京之行。我最终与紫禁城出版社签署了这本书的出版合同。对于我的领导余昌文先生,我既十分感谢又感到十分的惭愧。 最后,我深深感谢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紫禁城出版社社长王亚民、总编辑赵国英和副总编辑陈连营诸先生。素昧平生,因书结缘。如果不是他们慧眼识珠,这本书将难见天日。之前,我曾经接触京城多家出版社。但是,因种种的原因,比如市场原因、认识原因,等等等等,终究没有共识。我最直接最强烈的感受是,我们的所谓主流文化,其实已经离传统文化十分遥远。我必须对京城的出版社进行全方位的考量。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我将书稿锁定在紫禁城出版社。我意识到,紫禁城才是当今传统文化的至高点,那里的专家有可能读懂我的书。正是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我将稿件送到了紫禁城出版社。两个月后,我接到陈连营博士的电话,陈博士将书定位为学术著作,而且是一部很有创见的学术著作。这让我感到欣慰也感到惶恐不安。他发现了这本书的学术价值。这本书几经修改,成了读者面前的这个样子。陈连营先生是历史学博士,作为责任编辑,他本身是一个标竿,我的修改因为这一标竿获得升华和跃进,进入了新的境界。另外,我衷心感谢本书装帧设计李猛先生及其助手燕军君先生,是他们的精心设计为本书带来了全新的面貌。同时,衷心感谢出版社的全体同仁,是他们的通力合作,才使这本书获得了最终的面世。 廖文修 2010年5月5日南宁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