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历史的真相,不仅要从官方的历史记载中去阅读,而且要从其他的一些文献中去寻找历史的脉络。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当中筛选、收录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根谭》、《梦溪笔谈》、《搜神记》、《红楼梦》、《水浒传》等36部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对其中映射出的中国历史脉络加以细细剖析,以求从阅读古籍的角度带领读者读透中国历史。
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换个方式看历史(影响中国文化进程的36本名著) |
分类 | |
作者 | 杨书铭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我们要全面地了解历史的真相,不仅要从官方的历史记载中去阅读,而且要从其他的一些文献中去寻找历史的脉络。本书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当中筛选、收录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根谭》、《梦溪笔谈》、《搜神记》、《红楼梦》、《水浒传》等36部中国古代经典名著,对其中映射出的中国历史脉络加以细细剖析,以求从阅读古籍的角度带领读者读透中国历史。 本书适合对中国历史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内容推荐 人常说,“一部《红楼梦》,映出清朝200年”,其实要想真正读透中国历史,最便捷的方法莫过于借助阅读去体验一下前人的生活。 作者从浩如烟海的历代典籍中筛选、收录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根谭》、《梦溪笔谈》、《搜神记》、《红楼梦》、《水浒传》等36部经典名著,对其中映射出的中国历史脉络加以仔细剖析,以求从阅读典籍的角度带领读者读透中国历史。 目录 一 《周易》 ——群经之首,百科之源 二 《山海经》 ——上古奇书,待解谜团 三 《道德经》 ——无为而无不为 四 《孙子兵法》 ——战争圣经,兵家宝典 五 《吕氏春秋》 ——集百家之长,寻治国之策 六 《论衡》 ——释物类同异,正时俗嫌疑 七 《文心雕龙》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八 《水经注》 ——览国之山川,记民之命脉 九 《齐民要术》 ——惠民之政,训农裕国之术 十 《颜氏家训》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十一 《搜神记》 ——搜民间之传奇,写鬼神之诡异 十二 《太平广记》 ——集中国古典小说之大成 十三 《汉宫秋》 ——爱江山更爱美人 十四 《梦溪笔谈》 ——中国科学史上的座标 十五 《菜根谭》 ——嚼得菜根者,百事可做 十六 《琵琶记》 ——自古忠孝难两全 十七 《窦娥冤》 ——曲尽人情,字字本色 十八 《西厢记》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十九 《水浒传》 ——奇书写忠义,铁笔叹悲歌 二十 《三国演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二十一 《西游记》 ——踏平坎坷成大道 二十二 《金瓶梅》 ——著此一家,即骂尽诸色 二十三 《本草纲目》 ——东方药学巨典 二十四 《牡丹亭》 ——家传户诵,才情不朽 二十五 《东周列国志》 ——羽翼信史而不违 二十六 《三言》 ——警醒世人,教化众生 二十七 《二拍》 ——古今来杂碎事,演而畅之 二十八 《徐霞客游记》 ——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二十九 《日知录》 ——日知其所亡 三十 《聊斋志异》 ——赏善罚淫之旨见矣 三十一 《儒林外史》 ——伟大也要有人懂 三十二 《红楼梦》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三十三 《海国图志》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十四 《雷峰塔》 ——百年修得共枕眠 三十五 《老残游记》 ——叙景状物时有可观,作者信仰并见于内 三十六 《官场现形记》 ——写尽官场黑暗事,做得天下好文章 试读章节 七 《文心雕龙》——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作者简介 刘勰(约465年~532年),南朝梁文学理论批评家,字彦和,东莞莒(今山东莒县)人,早年笃志好学,家贫不婚娶,依定林寺僧校定佛经;梁武帝时,任奉朝请、东宫通事舍人、步兵样尉等,为昭明太子萧统及文士沈约所重;晚年出家,改名慧地、寻卒;所撰《文心雕龙》50篇,发展了前人进步的文学理论批评,抨击当时创作界片面追求形式的风气,体系较为完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批评著作,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概要与历史价值 《文心雕龙》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年~502年)间。《文心雕龙》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全书内容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 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是全书理论的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对主要文体都作到“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个性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问题;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专门探讨;最后一篇《序志》说明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这部著作虽然分为4个方面,但其理论观点首尾一贯,各部分之间又互相照应。正如作者在《附会篇》中所说:“众理虽繁,而无倒置之乖;群言虽多,而无纷丝之乱。”其体大精思,在古代文学批评著作中是空前绝后的。 《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是反对当时文风的“浮诡”、“讹滥”,纠正过去文论的狭隘偏颇。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他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他在《时序》篇中说:“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并在《时序》、《通变》、《才略》诸篇里,从上古至两晋结合历代政治风尚的变化和时代特点来探索文学盛衰的原因,品评作家作品。比如他说建安文学“梗概而多气”的风貌,是由于“世积乱离,风衰俗怨”而形成;东晋玄言诗泛滥,是由于当时“贵玄”的社会风尚所决定的。注意到了社会政治对文学发展的决定性影响。不仅如此,他还注意到了文学演变的继承关系。并由此出发,反对当时“竞今疏古”的不良倾向。这些都是十分可贵的。 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张文质并重。在《风骨》篇里,他主张“风情骨峻”;在《情采》篇里,他强调情文并茂。但在两者之间,他更强调“风”、“情”的重要,他主张“为情而造文”,反对“为文而造情”,坚决反对片面追求形式的倾向。 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该避免的失败教训。他指出,在创作上,作家“神与物游”的重要,强调了情与景的相互影响和相互转化。他还指出,不同风格是由于作家先天的才情、气质与后天的学识、习染存在着差异的结果。针对当时“近附而远疏”、“驰骛新作”的风气,他提出了继承文学传统的必要,论述了文学创作中“新”、“故”的关系。此外,他对创作中诸如韵律、对偶、用典、比兴、夸张等手法的运用,也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 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在《知音》篇里,他批评了“贵古贱今”、“崇己抑人”、“信伪迷真”、“各执一隅之解”的不良风尚,要求批评家“无私于轻重,不偏于憎爱”。与此同时,他还提出了“六观”的批评方法:一观位体,看其内容与风格是否一致;二观置辞,看其文辞在表达情理上是否确切;三观通变,看其有否继承与变化;四观奇正,看其布局是否严谨妥当;五观事义,看其用典是否贴切;六观宫商,看其音韵声律是否完美。这在当时是最为全面和公允的品评标准。 《文心雕龙》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和文艺理论的发展史上具有巨大的奠基意义和深远的影响,是一份十分宝贵的遗产。阅读指导 《文心雕龙》就其本意来说,是一本写作指南,而不是文学概论。书名的意思,“文心”谓“为文之用心”,“雕龙”取战国时驺长于口辩、被称为“雕龙”典故,指精细如雕龙纹一般进行研讨。合起来,“文心雕龙”等于是“文章写作精义”。讨论的对象,是广义的文章,但偏重于文学。书的本意虽是写作指导,但立论从文章写作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出发,广泛涉及各种问题,结构严谨,论述周详,具有理论性质。它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是前所未有的。 全书共10卷,50篇,分为几个部分。开始《原道》、《征圣》、《宗经》、《正纬》、《辨骚》5篇为第一部分,讲“文之枢纽”,认为一切的本源在于“道”,是全书的总纲。从《明诗》到《书记》20篇,为第二部分,分述各种文体的源流、特点和写作应遵循的基本准则。其中又有“文”“笔”之分。自《明诗》至《谐隐》10篇为有韵之文(《杂文》、《谐隐》两篇文笔相杂),自《史传》至《书记》十篇为无韵之笔。从《神思》到《总术》为第三部分,统论文章写作中的各种问题,是创作论。第二部分以文体为单位,第三部分则打破文体之分,讨论一些共同性的东西,经纬交织。《时序》、《物色》、《才略》、《知音》、《程器》五篇为第四部分。这五篇相互之间没有密切的联系,但都是撇开具体的写作,单独探讨有关文学的某些重大问题,则主要是文学史论和批评鉴赏论。最后《序志》一篇是全书的总序,说明写作缘起与宗旨。 刘勰认为文学的发展变化,终归要受到时代及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时序》)。他强调文学创作上的继承和革新的关系。所谓“变则其久”,“通则不乏’’(《通变》)。对于物与我、情与景的关系有精彩的论述,所谓“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思》)。对于风格和风骨也有深入的论述。“风”是要求文学作品要有较强的思想艺术感染力,“骨”则是要求表现上的刚健清新。“风骨”之说,对唐代诗歌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刘勰继承并发扬了儒家的文学思想,把原道、征圣、宗经作为理论核心,贯穿全书的始终。认为儒家经典是一切文体的本源,如赋、颂、赞等都源于《诗经》;并从儒家经典的风格特色出发,提出关于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故文能宗经,体有六义,一则情深而不诡,二则风清而不杂,三则事信而不诞,四则义直而不回,五则体约而不芜,六则文丽而不淫。”每一则又都指出了合乎经与不合乎经的两个方面,来作为他品评文章优劣的重要标准。从而给他的理论蒙上了一层经学色彩。 《文心雕龙》提出了相当系统而富于创新的意见,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上一次空前的总结,其成就十分重大,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历代都有学者研究《文心雕龙》,如今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学理论专家也越来越重视《文心雕龙》,以至有“龙学”之称。 P34-37 序言 历史是很迷人的,她只有一个,因为已经过去的人和事,都是不可改变的;但是她又有无数个,因为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在不同人的眼睛里,历史又是各不相同的。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因为这样,才有越来越多的人对那些发生过的事隋,曾经存在的人和物,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中华文明,悠悠五千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一些名著、典籍也数不胜数,从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周易》到先秦的百家争鸣;从上古奇书《山海经》到东方药学巨典《本草纲目》;从四大古典小说到十大古典戏剧…… 这些传世经典除了其自身在各自领域的巨大价值以外,也从中影射出了当时的历史风貌,对我们研究历史、解读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在研究历史,探询历史的时候,总喜欢把眼光放在那些正史上。诚然,与其他史料相比,正史有其无可比拟的权威性。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但凡正史都是官修,所以难免有其局限性和其必然的缺陷。哈佛大学教授张光直曾说:“历史未必隐藏在历史书中”。可见,我们要全面、客观地了解历史的真相,除阅读正史之外,还要从其他的一些文献中去探寻。 任何一部传世经典,都会烙有作者生活的那个时代的印记,只要有心发现、善于发现,我们完全可以像考古学家那样“从一只鞋子里发现一座城市”。 我们从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当中筛选、收录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菜根谭》、《梦溪笔谈》、《搜神记》、《红楼梦》、《水浒传》等36部经典,并对其中映射出的历史脉络加以剖析,以求用解读经典的方式带领读者去领略更为生动、鲜活的中国历史。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