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一路走来一路读(增补本)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林达
出版社 三联书店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路走来一路读》是林达最新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

作者延续一贯的创作风格,对美国及欧洲几十个著名的城市与乡村、人物与事件作了贯穿历史的透视,以轻松的阅读来深刻理解欧美的历史和社会。

林达的写作本身就是一个风光无限的旅程——知识与思考、智慧与大度造就了善于观察和阅读的眼睛。通过作者犀利的目光和委婉的笔触,一个个发生在异国的故事透射出了历史文化、战乱风云、文明发展和社会演变的信息。

内容推荐

行驶在路上,轮流开车。不开车时,就翻看书,也不时抬起头,望着迎面而来、又消失在身后的村庄和小镇。晚上,找个便宜的乡村旅馆住下,入睡之前。也看一段随手抓到的书。看到好玩的,就聊聊天。有时,也自然就会生出一些感想来。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逛得多了,觉得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我们随着他们留下的足迹,在朴素的土地上行走,阅读他们留下的纸页发黄的字迹,也把看来读来的一些体会,试着与大家分享。

就这样,边走边读,阅读是一大乐事,旅程也还在继续之中。

《一路走来一路读》是林达最新的一本关于美国、欧洲的风土人情、历史、文明和社会的书。

随着《一路走来一路读》的引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新境界徐徐展开。

目录

走路

 上帝安排的通信

 国家重新联合之地——阿波马托克斯

 将军归葬之地——访弗吉尼亚的一个小镇莱克辛顿

 最后一次内阁会议的缺席者——访佐治亚州的华盛顿小镇

 战争不知道浪漫——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一

 南北战争的最后一个受难者——美国国家战俘博物馆记之二

 一个医生的故事

 眼泪之路的起点——访切诺基国首都“新艾乔塔”

 “石头城”的故事

 洗不掉的血迹——塞勒姆小镇和审巫案

 美国的摇篮——访殖民时代成廉斯堡

 寻访高迪

 斯密森的神秘礼物

 当沃尔玛来到小镇

 费镇的重生

 老家的歌——那切兹镇法院地下室的新发现

 栗子树的故事

 居所

 重新审视猴子审判案

 弗利梅森——自由的石匠

读书

 瞬间华彩

 国王, 清恪守你的诺言

 英国下议院议会厅随想

 美国的镇国之柱——联邦最高法院

 劳动节春秋

 九十年前的今天

 会少规矩多

 对罪恶的集体汜忆

 面对生命和信仰的两难处境

 美国政府和大卫教派的较量

 为你的敌人争取他应有的权利

 大法官的思路

 读一本禁书

 真理和事实——漫谈翻译与文化

 历史无禁区

 基督徒读《古兰经》

 关起门来, 民主就死了

 “在上帝之下”还是“和上帝无关”

 极右派——民主体制下的必要邪恶

 坦白从宽也要言而有信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一件检辩交易案的裁定

 佐治亚州的希望工程

后记

试读章节

千钧一念

南北战争后期,南北实力的差距越来越明显,南军败局渐明。这时候,林肯总统和他的将领们最担心的,是南军虽然在军事上失利,南方人的战斗意志仍在,他们担心南方将做出战略上的转变,把军队化整为零,隐人南方广袤的山林,展开游击战。

南方在战争失利的情况下,转入游击战几乎是顺理成章的选择。山不转水转,东方不亮西方亮,南方地广林深,有的是回旋余地。一旦南军分散转入民间,和拥有武器的民众合为一体,为保卫家园而战,那么,不经过旷日持久的战争,不打到双方鲜血浸透南方的土壤,打到精疲力竭两败俱伤,北军要在南方的土地上彻底征服南方,是难以想象的。

这时候的南方“邦联”政府已经看到了这种前景,也做了这一战略转变的精神准备。林肯总统和北军也看到了这一点。北军认为,唯一的办法是摧毁南方人的战斗意志。为此,北军的谢尔曼将军在占领亚特兰大以后,下令焚烧这一南方重镇,并且在向海边挺进的路上,下令一路焚烧所有民房,一直烧到南卡罗来纳州的查尔斯顿。载入史册的“谢尔曼大火”,已经没有什么军事战略和战术上的意义,纯粹是军队为了打垮对方的反抗意志而转向对平民的恫吓。与此同时,在被北军占领的南方城镇里,出现了南方民众对北军的攻击和骚扰。亦兵亦民、兵民不分的游击战已经初现端倪。受到攻击骚扰的北军,做出的反应必然是加倍的报复和反击,也不再顾忌对方是不是穿制服的军人。就这样,四年南北战争到最后的时刻,第一次出现了军队对平民的杀戮。这种情况一旦失控,伤及无辜将不可避免,战争的伦理将直线下滑。

1865年那春寒料峭的日子里,处于北军强劲攻势下的李将军,面临的就是这样的抉择。如果不转人山林,那么还有什么路可走?他手下的参谋们,催促他们的司令下令军队转入山林,展开长期游击战,直到把北军拖垮。一百三十多年前的那个春天,如果李将军发出了这个命令,那么,“人民战争”这一法宝,就会提早几十年出现在美国南方这片土地上。

李将军曾经是合众国军队数得上的出色将军。他不是一个缺乏战斗意志的人。可是,对于李将军来说,军人是一个崇高的称呼,战争必须是一种道德高尚的事业。在是否做出游击战的战略抉择之际,李将军内心有一个不可逾越的道德障碍:游击战的战略,将打破军人和平民在战争中的角色区别,不可避免地出现军人对平民的战争暴力,这是平民遭受最大死亡、伤害、疾病、饥馑的战争形式。战争的剑会降临到老人、妇女、儿童甚至婴孩的头上,那将是这块土地上从来没有过的最悲惨最苦难的战争。这种伤害到平民的残酷和苦难,将在所有的人中间——不分军人和平民,积累仇怨和报复,将造成整个民族的道德滑坡,正义将离开这个民族。这是一种民族灾难,无人能幸免。

采用这样的战略,南方有可能避免失败的命运,却会迫使你的敌人把剑指向无辜的平民,这超出了李将军这样的老派军人的道德底线,是将军不能接受的。

李将军面前只有一条路了:交出他的剑,向格兰特将军投降。这就是1865年4月李将军所面对的命运。对于李将军,投降是什么分量,无人能够想象。对于他来说,做出这一选择的时候,个人生死已微不足道。自古成者为王、败者为寇,一旦投降,他作为叛乱首领的身份就将盖棺论定。当他前去会见北军格兰特将军的时候,他甚至不知道自己是否会作为叛国者而被吊死在绞刑架上。不止一个现场目击者后来记载说,当李将军在投降协议上签字后,向对手格兰特将军告辞,将离开阿波马托克斯那栋二层砖房的时候,他的坐骑、那匹陪伴他多年的名叫“旅行者”的白马,突然表现得暴躁不安,嘶叫着原地打转,不愿让将军上马。连战马也知道投降的屈辱。将军威严地轻声喝令:“安静!安静!”待到白马安静下来,李将军手扶马鞍,突然长叹一声。这一声叹,令全场所有的人肃然!

李将军的投降,标志着美国走出了内战的炼狱。林肯总统得知这一消息,立即在白宫庆祝南北战争的胜利,他要乐队演奏南方的歌曲,他说,南方人又是我们的兄弟了。

就这样,由于李将军的勇气,美国南方躲过了一场灾难。看看以往的人类历史,到了战争后期,战胜一方无不使用过度的暴力,滥开杀戒、滥杀平民,用鲜血和死亡来粉碎对方残存的战斗意志,再用杀戮和恐怖来维持胜利。几乎所有的内战,都会滑向军人对平民、平民对军人、平民对平民的混战。仇怨和愤怒,拌和着血污一层层地渗人大地。经历过一场内战的国家,要多少年才能将血污冲洗干净,才能把仇怨化解?人类自相残杀的血腥,无不化成不祥的怨恨阴云,笼罩在被战争摧残的民族头上,要多少年才能够消散?美国的南北战争却是一个特例。它结束得突然、平静、尊严。今日的美国人,回首一百多年前的那个春天,怎能不深深庆幸,上帝给了他们一个李将军!

不幸的是,李将军投降仅仅五天,林肯总统被刺杀。当时的副总统安德鲁·约翰逊接替了总统的位置。他坚定地推行林肯生前对南方的战后温和政策。南方参加过叛军和叛乱政府的人,只要在联邦政府印发的一纸宽恕请求上签字,获得政府的赦免令,就一概既往不咎,还能够继续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一切公民权利。

可是,很多战败的南方人还是不愿意向联邦政府请求宽恕,自尊使他们被排斥在战后正常生活之外。李将军知道,南方人仍然注视着他。明知自己是最不可能得到政府赦免的叛乱首领,为了让这个国家能顺利越过这条由战争划出的鸿沟,李将军带头向联邦政府申请宽恕。国会的强硬派反对约翰逊总统的温和政策,南北关系进入紧张而不和睦的“重建时期”。有了林肯总统处理战后问题的思路,几乎所有南方人都得到了政府的赦免,南方的代表又重新进入美国国会。在许多国家发生过的战后报复,没有在这里发生。但是,由于强硬派的坚持,李将军本人却至死也没有获得赦免。他就在莱克辛顿隐居,默默咽下一个战败的降将的耻辱。

P30-34

后记

感恩节和圣诞节是美国人的两大节日,那是祖孙几代阖家共欢的日子,就像是中国的农历新年。我们的亲人大多在中国,因此常常趁这个时候开车出门,在美国本土旅行。走在清冷的路上,驶过一个个暖暖的窗口,也驶过一片片冬日的风景。现在回想旅途,脸上还有冰刺刺的感觉,心里却觉得平和、安稳。

行驶在路上,轮流开车。不开车时,就翻看书,也不时抬起头,望着迎面而来、又消失在身后的村庄和小镇。晚上,找个便宜的乡村旅馆住下,入睡之前,也看一段随手抓到的书。看到好玩的,就聊聊天儿。有时,也自然就会生出一些感想来。

美国是一个历史很短的国家,开拓初期的日子里,又唯求能够速速安顿,因而村镇都因陋就简,也就始终少有东方和欧洲的巍峨古迹。可是,逛得多了,觉得美国也有它特别的韵味。它的开拓者中有一批来自欧洲的思想者。他们从欧洲传承的思想,到了北美的荒原上,褪尽精美修饰,却有了实实在在的精神。我们随着他们留下的足迹,在朴素的土地上行走,阅读他们留下的纸页发黄的字迹,也把看来读来的一些体会,试着与大家分享。

美国也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并不生来就是今天的模样。从历史中一步步走来,它也是险象环生。在立国之前的北美英国殖民地时期,这块土地就滋生了奴隶制的恶疾。很多年里,它还一直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家,是一个大乡村。后来,随着欧洲工业革命的脚步,美国突然迅速地改换了自己的面貌。在此期间,面对历史的遗留问题,也面对猛烈变革而发生的新问题,他们也曾一样缺乏经验,一样应对维艰。回望它的来路,常常会想,这些先行变革的国家,也一样是在暗中摸索着向前走的,非常可能在磕磕碰碰中,因迈不过众多沟坎中的某一个,在那里翻了车。今天的变革者们,虽有诸多属于自己的特殊问题,但是毕竟也有一些教训可以借鉴。也许就因此可以少走一些弯路。所以,看到、读到这样的故事,也就随手记录下来了。当然,随手记下的还有一些感想。

就这样,边走边读,阅读是一大乐事,旅程也还在继续之中。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17: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