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草莽,平定了纷乱的东北,雄霸一方,混成东北王。他野心重重,摆平了混乱的军阀斗争,问鼎中原,坐上大元帅。他心胸大度、胆识过人,实有真性情,他知人善任、权谋天下,乃有大智慧;他是可爱土匪,他是可恶军阀,也是可敬的英雄。他就是张作霖。
那么,历史上的张作霖究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还是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时至今日,恐怕我们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因为历史人物就是这样,很难用一两个词语就概括其一生,尤其是在那段黑暗混乱的北洋时期,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合纵连横,生在那个时代,能活下去已经不易,还能活得风生水起叱咤风云的,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元坤编著的《威震东北张作霖》不敢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只能在史海中拾取历史的碎片,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至于评价,留待后人吧!
张作霖在其辉煌时期,曾一度控制了大半个中国,有人说他出卖东北,穷兵黩武,反对革命,有人说他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在那段黑暗混乱的北洋时期,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合纵连横,生在那个时代的张作霖,能活下去已经不容易了,还能活得风生水起,真是一个奇迹呀。
《威震东北张作霖》由元坤编著。
说到北洋军阀,最有名的当数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人。《威震东北张作霖》主人公张作霖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其辉煌时期,曾一度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历史上关于张作霖的说法很多,但几乎都是负面的,譬如出卖东北、穷兵黩武、反对革命等。但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东北权益并没有被他出卖。
目标:东北王
奉天将军张作霖正式上任了,但他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安抚百姓、整顿军事、发展经济。他要干的事情我们很难猜想,但当你看到结果后就会明白,原来就这么简单:更高的权力。
奉天已经在自己手中了,接下来该从哪里下手呢?张作霖思来想去,目标渐渐明晰起来,那就是东三省的全部地盘。
第一个目标:黑龙江。主要障碍:朱庆澜。
黑龙江将军是朱庆澜,字子桥,浙江绍兴人。1875年生。曾任职奉天督练公所巡警总局,第17镇镇统。1912年,任黑龙江督署参谋长。1914年升任黑龙江将军,是黑龙江的最高统治者。
张作霖要想弄走朱庆澜并不容易,因为他可是袁世凯的心腹,很得袁世凯器重和信任。但张作霖是有办法的人,他相信一个道理: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可这世上就没有一个没有缝的蛋。这个缝是什么,那就是当时任黑龙江陆军第一师师长的许兰洲。
许兰洲一直在觊觎黑龙江督军的位置,他当然不愿意朱庆澜老待在这个地方。张作霖就向他许愿,只要弄走朱庆澜,他一定保举许兰洲当这个黑龙江督军。各取所需,皆大欢喜,许兰洲一口答应下来。
1916年3月17日晚间,许兰洲怂恿齐齐哈尔的少数旗人到处散发传单,通知所有旗人到八旗工厂开会,说是要讨论旗人生计问题。按规定,开会事先要呈请警察局批准的,而他们并没有请示。巡逻的警察看到满地传单和密集的人群,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便派人来了解情况。开会的人看见有警察来,便大声高呼:“警察干涉开会,还要野蛮执法!”大家怕受到警察的殴打,就近跑到许兰洲的师部躲藏起来。
许兰洲一面假意出面调解,一面又鼓动旗人代表联名电告北京政府,攻击朱庆澜左右的八个人,揭发他们的种种罪行,这实质是在攻击朱庆澜。朱庆澜便派人电告袁世凯,说是许兰洲阴谋挑动旗人闹事。袁世凯马上命令许兰洲立即停止自己的行为,维持地方秩序。许兰洲不敢违命,却也不甘心就这么算了,双方就在大街上拉锯一样的对峙,而两个人一个是行政长官、一个是军事首脑,两个人如此闹别扭,政局是没法维持的。相持了一段时间后,袁世凯看事情没有转圜的余地,只好调走了朱庆澜,让他做了广东省省长。同时命令许兰洲暂时代理朱庆澜的督军职务。许兰洲高兴了没几天,袁世凯的新命令就到了,任命毕桂芳任黑龙江将军兼巡阅使。因为袁世凯还是比较了解许兰洲的,他知道这个人的能力才干无论如何做不了边疆大吏。
许兰洲没办法,便找到张作霖,希望他继续保举他为黑龙江督军。但张作霖时过境迁,早将这事放一边了,他也知道,许兰洲肚子里这点水,不足以管辖偌大个黑龙江,于是他渐渐开始冷淡许兰洲。后来,张作霖得到机会,便向北京政府保举他的亲家鲍贵卿任黑龙江督军。
张作霖在东北的势力已经相当大,他的要求,如果不是特别出格,北京政府是不会反对的,张作霖有这个自信。果然,1917年7月,北京政府任命鲍贵卿为黑龙江督军,暂行兼署省长,加陆军上将衔。
在保举鲍贵卿的同时,张作霖还给北京政府发去了一个请求。这个请求别人都不知道,可是你看看结果就明白了:任命鲍贵卿的同时,北京政府命令许兰洲的第一师移师奉天,隶属奉天省管辖。
看见了吧,那都是有用意的。许兰洲多次要求得到黑龙江,现在他的愿望落空,难免不会闹事,所以干脆将他调到张作霖的身边,让张作霖紧紧看着他,黑龙江也就平安无事了。就这样,张作霖终于顺利地控制了黑龙江省。
多少懂一点中国地理的人也该知道,东北大地上,除了奉天、黑龙江,还有什么地方?答案还用说吗,吉林。
张作霖得到了奉天,控制了黑龙江,下一个目标毫无疑问就是吉林了,这是个小学生都能回答出来的问题,但就是有人连这个问题都答不上来。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张作霖的下一个目标孟恩远。
孟恩远,字曙春,天津人,1859年生。在天津小站入新建陆军。1907年任吉林巡防营翼长,1912年,任陆军第23师师长,1914年,升任镇安左将军督理吉林军务,1916年7月改任吉林督军。从他的简历看,这个人不折不扣是个老吉林,在吉林经营有年,根深蒂固。
张作霖策划了几次针对孟恩远的行动,但第一次计划没有成功。他向北京政府密告孟恩远在张勋复辟时,曾接受巡抚任命,与复辟有染,担当巡抚不称职。此时北京政府主事者是段祺瑞,他一向对张作霖没有好感,边就坡下驴,任命田中玉为吉林督军,孟恩远改为诚威将军。大家要知道,当时将军只是一个空头衔,没有什么实权的。孟恩远决不交权,张作霖曾想用武力对付,但政治气候让他又停止了行动。
1918年9月4日,徐世昌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随即任命张作霖为东三省巡阅使。东三省巡阅使比省督军高一级,形同清朝的东三省总督,但比总督有更大的实权,这就使张作霖有权建议中央安排东三省的人选。1919年6月,张作霖认为驱逐孟恩远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张作霖电请徐世昌将孟恩远调走,让黑龙江督军鲍贵卿继任。那空出来的黑龙江督军谁来干?好办,张作霖自有主意,让孙烈臣担任。孙烈臣一直是张作霖的部下,对张忠心耿耿,值得信任。因此,张作霖把黑龙江的军政大权交给了他。
当然,孟恩远还是拒绝交权,张作霖就派孙烈臣为吉林讨伐军总司令,调兵向吉林进发。大兵压境,孟恩远知道自己不是张作霖的对手,便带着自己的金银细软离开了黑龙江,跑到天津做寓公去了。
一切障碍尽皆扫除,张作霖心满意足,东北王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P27-30
中国的落伍始于鸦片战争。近代中国的转型,最早应该从推翻满清后的民国说起。辛亥革命一声枪响,在中国存在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王制度寿终正寝,中国人第一次迎来了没有帝王的时代。
然而,刚刚翻身的老百姓还没有来得及品尝民主共和的滋味,中国就再一次陷入了历史的怪圈: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皇上是走了,可军阀们又来了。军阀连年征战,中国政局动荡不安。那时候的北京就是这样,今天赵打钱,明天孙打李,胜者王侯败者寇,城头变幻大王旗。中国进入了十几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说到北洋军阀,最有名的当数段祺瑞、冯国璋、曹锟、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人。本书主人公张作霖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在其辉煌时期,曾一度控制了大半个中国。历史上关于张作霖的说法很多,但几乎都是负面的,譬如出卖东北、穷兵黩武、反对革命等。但也有人说他其实是一位爱国的政治家,东北权益并没有被他出卖。
那么,历史上的张作霖究竟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棍,还是一个大义凛然的爱国将领?时至今日,恐怕我们都难以给出一个准确的评价!因为历史人物就是这样,很难用一两个词语就概括其一生,尤其是在那段黑暗混乱的北洋时期,外有列强虎视眈眈,内有大大小小的军阀合纵连横,生在那个时代,能活下去已经不易,还能活得风生水起叱咤风云的,简直就是一个奇迹。笔者不敢以己之昏昏,而欲使人之昭昭,只能在史海中拾取历史的碎片,尽量还原真实的历史,至于评价,留待后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