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神奇的猫,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越过几十年的光阴,从外婆的童年,来到我的童年,还带着,那谜一样的传奇……
《神猫宝石儿》为长篇童话。书中描写看上去这是一只普普通通的猫咪,可是它却非常神秘,在人们不经意间,它已经干了一系列神秘莫测的事情。加上美丽独特的画面,很快就把小朋友带向一个有趣神秘的故事里……。本书由孙悦著。
《神猫宝石儿》写了有一只神奇的猫,仿佛坐上了时光机,穿越过几十年的光阴,从外婆的童年,来到我的童年,还带着,那谜一样的传奇……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来期待《神猫宝石儿》中的精彩故事吧!本书由孙悦著。
我从十岁起就帮外婆买菜烧饭了。她自打那年冬天摔了一跤,把一只手摔坏后,就不大做家务了。我每天总是把饭菜做好了再去上课,中午外婆只要热一热就能吃了。倒不是我有多么勤劳,而是我对炒菜烧饭,特别是做面食,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癖好。
外婆是苏州人,本来不爱吃面食,后来在我的馒头、面条、饼子的狂轰滥炸下,乖乖地举手投降了。现在她总是一面吃,一面赞不绝口地说我做的点心有模有样又鲜美,完全可以和一流饭店的一流点心相媲美。
要我外婆说这话并不容易,她可是烹饪方面的大虾级高手,最拿手的绝活是山帮菜。她曾经给我做过几次山帮菜,但每次都只做一道菜,我印象最深的是“虾饼子”。
外婆把活蹦乱跳的河虾剥去壳,放在一只石臼内,加些葱段,用雷柱缓缓捶成虾泥。接着又敲了几个鸡蛋进去拌和,放盐和黄酒。等虾蛋糊慢慢涨起来后,她就在铁锅里放些猪油烧热,用汤匙舀起虾蛋糊,一匙一只地放入油锅内煎至两面发黄。然后将煎好的虾饼子再放到用虾壳熬成的清汤内,加冬笋片、黑木耳、盐、糖、酒等调料,烧滚几分钟就好了。
那天晚饭我简直吃痴了,从来没有吃过这么鲜美的菜肴,我一口气吃了十个虾饼子,两碗米饭再加两碗汤,吃得外婆抚掌大笑,说:“你个小东西简直像头猪!吃这么多东西下去居然没把肚皮撑破,你外婆我后继有人哪!”
可外婆是极少做山帮菜的,她总是说山帮菜对原料的要求很高,如果用代用品,就会失去它的原汁原味,那还不如不烧。再说,做一个山帮菜的钱,好抵我们几天的菜金,这才是最关键的。
外婆的食欲永远旺盛,她就是病得歪歪扭扭,该吃的还是要吃,该喝的还是要喝。
她手刚摔坏那阵子,老跟我唠叨嘴巴淡,想吃肉。我想手摔坏了,买猪手烧给她吃吧,不是说吃啥补啥嘛。再说,相比其他鱼肉,猪手要便宜些,唯一的缺点是毛多。
第一次拾掇猪手,我不知道怎么才能去掉那上边的黑毛,只好洗洗干净,放砂锅里加水和葱姜酒一起炖。
外婆闻到香味,也顾不得手痛,爬起来守在砂锅旁。还未等猪手煮烂,她就迫不及待地开吃起来,一眨眼工夫,两只肥猪手便只剩下几块骨头了。她一面咂着嘴巴,一面教我以后烧猪手要先放在火上烤—烤,把毛烧掉,然后再炖。
一连几天我都煲猪手汤给她喝。在猪手汤的营养下,外婆的手好多了,精神也大振,然而我却犯愁了,我们的菜金全给她买猪手吃了。
外婆说船到桥头自会直,你小小年纪愁不得。结果我们做了将近半个月的“汤司令”。
春天还好过,各种各样的蔬菜都上市了,价格又便宜,而且野地里的荠菜、马兰头、椿芽菜等都可以做菜肴,我就变着法子做包子,做馄饨。
比如我把挑来的野荠菜洗净后用开水焯—焯,细细地剁成菜泥,然后加盐、糖和猪油,这样做出来的包子,味道极鲜美。我外婆曾一口气吃过十个荠菜馅的包子,撑得她动也不会动了。
夏秋季果蔬多也好对付,就是冬天难熬。蔬菜少,且贵,我就只好在面食上多动脑筋,做饼啦、面条啦、馒头啦。
外婆最喜欢吃我做的二面馒头了。所谓二面馒头就是把面粉和玉米粉按一定比例掺在一起做的馒头,我做的时候还在里面拌上糖精水,将面团搓成细长条,用刀切成竹节状的小段,然后上笼蒸熟。我给它取名叫“竹节小馒头”。
外婆还喜欢吃我做的薄饼。我摊的薄饼可不像人家做春卷皮子那样在铁板上倒一勺面浆,然后用竹签子一刮就成,这个水平也太低了。我是在铁镬子里用手去摊的,镬烫,浆稀,要摊得又薄又匀,想想吧,有多难,可我就摊得又快又好。
如果家里正好有凉拌豆芽、炒土豆丝或者豆腐干什么的,就把它们卷在薄饼里一起吃。如果恰巧什么菜也没有,那就把薄饼切成细丝,做成炒饼吃。当然,最简单也是最常吃的是面疙瘩汤。
我不喜欢把面疙瘩做成疙瘩状,而是用筷子将面糊糊细细地挑到开水里,烧熟之后放盐、味精和一小勺猪油,最后再撒一把切得细细的香葱,那吃起来的滋味简直比吃一碗鳝丝面或虾仁面还要鲜美。
外婆常摩挲着我的脑袋说:“‘要吃’啊,你可把外婆撑胖了,瞧这条裤子,又要放两寸腰身了。想不到你小小年纪竟做得一手好面食,我看你将来去做大菜师傅最合适。”
“好啊,那你就教我烧山帮菜吧。”我说,“光会做面食怎么行,离大菜师傅还差十万八千里了!”我太想让外婆把她的山帮特色菜的厨艺传给我了,可是外婆总不答应,问得紧了,她就用“山帮菜对原料的要求很高”来搪塞我。P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