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罗马军团/未名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
分类 人文社科-政治军事-军事理论
作者 魏凤莲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他们的铁骑曾踏过不列颠的白雪、小亚细亚的青草、阿拉伯半岛的黄沙;他们曾同高卢人、迦太基人、日耳曼人等众多强悍的名族进行过激烈的争锋;他们为世界带来了战争和杀戮,也播撒了古罗马文明的火种。

本书将为您讲述罗马军团的故事,讲述古罗马士兵的军旅生活!

内容推荐

罗马军团在历史上纵横驰骋千年之久,曾留下过无数辉煌的战绩,其中包括与伊庇鲁斯国王皮洛士的战争、布匿战争、征服高卢的战争、征服埃及的战争、征服大不列颠的战争等等,可以说,罗马军团的历史就是罗马国家不断扩张和征服的历史。本书用生动的笔法记录了罗马军团风云激荡的恢弘历史,探讨了罗马军团的队列组织、武器装备、战略战术以及严格的组织纪律,还联系古罗马帝国的兴衰分析罗马军团的起源、发展和衰落的过程,是一部有深度的普及作品。

目录

引子

第一章 意大利的雄鹰

 从散兵游勇到公民兵军队

 卡米卢斯——“第二位祖国之父”

 “轭门之辱”

 中队战术

 与皮洛士的较量

 忠勇卫国之师

第二章 争霸地中海

 两强相遇

 迦太基出了个汉尼拔

 罗马连遭败绩

 卡普亚之围和罗马的转机

 扎玛会战和迦太基的灭亡

 罗马军团VS马其顿方阵

第三章 内战

 马略改革

 意大利人起义

 苏拉的军事独裁

 前三头的秘密结盟

 恺撒在高卢

 跨过卢比孔河

 共和国的覆灭

第四章 帝国军团

 裁军和改制

 未遂的谋杀和近卫军的建立

 可独立作战的辅助部队

 战友情和军旅生活

 等级森严的军官体系

 罗马军团的武器装备

 作为建筑师的罗马军团

 帝国军团的荣誉

第五章 称雄世界

 消失了的军团

 征服不列颠

 与帕提亚的战争

 镇压犹太人

 图拉真及其后皇帝的征战

 罗马文化的传播者

第六章 军队干政和帝位的承继

 “猎手和狼”

 近卫军废立皇帝

 “四帝之争”

 五贤帝治军

 拍卖帝位

 塞维鲁的改革

 皇太后摄政

第七章 帝国残阳

 一年内死了五位皇帝

 危机中的军事变革

 斯特拉斯堡大捷

 罗马军团的蛮族化

 亚德里亚堡战役

 罗马城的陷落

 “最后的罗马人”

参考文献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维爱——这座埃特鲁里亚地区最富庶的城市,这座已经繁荣了数百年的城市,在被围困十年之后,终于落入了罗马人的手里。城内的居民大多数沦为奴隶,他们的土地、财富也成为罗马军团的战利品。维爱之战的胜利使罗马的领土扩大了一倍还多,丰厚的战利品及时补充了罗马人在战争中的消耗。更为重要的是,这次胜利对其他城市和地区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当卡米卢斯率领军队乘胜深入埃特鲁里亚腹地时,几乎没有遇到任何阻挡,可谓是所向披靡,迅速取得了对埃特鲁里亚人的战争胜利,也因此树立了在拉丁同盟中的领袖地位。

维爱的陷落为卡米卢斯赢得了巨大的荣誉。据李维记载,返回罗马后,卡米卢斯乘坐四匹马拉的战车游行,举国欢庆了四日之久。但是很快,加在卡米卢斯头上的种种荣誉被一场流放所取代,由于反对把半数罗马人移民至维爱城的平民计划,卡米卢斯遭到了流放,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罗马前往阿迪亚。

此后不久,罗马受到了高卢人的侵扰。

高卢人即克尔特人,他们是剽悍蛮勇的游牧民族。早在公元前5世纪,高卢人就已经掌握了冶铁技术,因此在武器和装备方面占尽了优势:他们的战马蹄子上钉有铁掌,步兵配有锋利的剑。公元前4世纪初,高卢人越过阿尔卑斯山大批涌入意大利,占领了波河平原的大部分地区。大约在公元前390年,高卢人在他们的首领布雷努斯的率领下,继续沿波河南下,向埃特鲁里亚的城市克鲁西乌姆逼进。

克鲁西乌姆立刻向罗马求救,罗马于是派出了三名使者劝说高卢人退兵。但是,高卢人并不听劝,他们不仅没有退兵,相反却直逼罗马城。仓惶之中,罗马与拉丁同盟组织了1万余人的军队在阿里亚河畔(台伯河的上游支流)迎敌。当时,高卢人最多只有3000人,罗马占据着兵力优势。但是,面对行动迅速的高卢骑兵,罗马的重装步兵方阵却显得异常笨重和被动。他们的方阵被冲散了队形,有的士兵死在高卢人的剑下,有的被逼到河里淹死,死伤无数。

三天后,高卢军队长驱直入,洗劫了罗马城。在民族存亡的关头,元老院毅然决定,为了保存民族的元气,青壮年男子全部撤退到易守难攻的卡匹托山上。因为卡比托山上建有朱庇特和朱诺等几个罗马主神的神殿,是罗马人的圣地,如果这里失守的话,罗马人也就从精神上垮掉了。

古罗马历史学家李维在《自建城以来史》里,描绘了高卢人夜袭卡匹托山的战役。在一个星光之夜,高卢人沿着峭壁,借助搭人梯、相互提拉等方法,登上了山颠。其间没有发出一点声响,不仅哨兵没有发现,连听觉特别灵敏的狗也没被惊动。但是,一群献给朱诺神的鹅却成了全体守卫者的救星,它们嘎嘎的叫声和拍打翅膀的声音惊醒了战士们,他们跑过来一起用投枪和石块痛击敌人,及时击溃了高卢人的进攻。这个故事很有点神佑罗马人的意味,却反映了他们坚持到底的决心和韧劲。

高卢人很快达到了卡米卢斯的流放地——阿迪亚,在这里,卡米卢斯凭借自己的威望,迅速召集了一支军队进行抵抗。为了激发军队誓死抵抗的决心,他刻意宣扬高卢人的残忍,告诫人们投降只有死路一条。在详细侦查敌情后,他发现高卢人大意轻敌,在得到战利品后,往往会聚在营帐里暴饮狂欢。于是,在一个风高月黑之夜,卡米卢斯率领军队偷袭了高卢人的营地,取得了重大胜利。

卡米卢斯胜利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卡匹托山上,元老院再次任命卡米卢斯为独裁官,对抗高卢人。卡米卢斯领导军队以维爱城为基地,不断壮大队伍,成为威慑高卢人的重要力量。此时,卡匹托山上的坚守已持续了七个月,由于粮食短缺,维持下去的可能性越来越小。而与此同时,罗马城内的高卢人也面临着很多困难。他们不习惯城市生活,不懂得保护水源、处理垃圾,致使城内出现了瘟疫,染病死去的高卢人每天都有。高卢人暗示,只要罗马人肯拿出一笔适度的赎金,他们就会撤离。公元前386年,卡米卢斯与高卢人的领袖经过会谈达成了协议,商定以一千镑黄金作为高卢人撤离罗马的赎金。

对罗马人来说,交纳赎金本身就是耻辱,而在交纳赎金时,高卢人又施与罗马人更深的耻辱。他们使用了不公正的秤砣,当罗马人提出抗议时,傲慢的高卢人竟然用剑锋直逼秤盘,吼叫道:“被征服者就该倒霉!”P16-18

序言

世界历史在今天的中国占据什么位置?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从理论上说,中国属于世界,中国历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部分;中国要了解世界,也应该了解世界的历史。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对中国更显得重要。世界历史对中国人来说,是他们了解和理解世界的一扇窗,也是他们走向世界的一个指路牌。然而在现实中,世界历史并没有起这样的作用,中国人对世界的了解还不够,对世界历史的了解更加贫乏,这已经影响到改革开放、影响到中国发挥世界性的作用了。其中的原因当然很多,但不重视历史,尤其是不重视世界史,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改革开放后,中国在许多方面取得进步,但在重视历史这一点上,却是退步了。中国本来有极好的历史传统,中国文化也可以说是一种历史文化,历史在中国话语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这几十年里,历史却突然受到冷落,被很多人淡忘了,其中世界史尤其受到冷落,当人们知道一个人以世界史为专业方向时,其惊讶的程度,就仿佛他来自一千年以前的天外星球!

不过这两年情况又有变化,人们重新发现了历史。人们发现历史并不是百无聊赖中可以拿出来偶尔打发一下时间的调味剂,也不是傻头傻脑的书呆子找错门路自讨苦吃坐上去的冷板凳。人们意识到:历史是记忆,是智慧,是训诫,是指引;历史指引国家,也指引个人。人们意识到:历史其实是现实的老师,昨天其实是今天的镜子。有历史素养的人,比他的同行更富有理解力,也更具备处理问题的创造性。以历史为借鉴的国家,也会比其他国家走得更稳,发展得更好。

然而在当今时代,历史借鉴远超出了本国的历史,因为中国已经是世界的中国。中国人必须面对这个现实:在他们眼前是一个世界。世界的概念在中国人的脑子里一向不强,而世界历史在中国人的记忆中则更加淡薄。但这种情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了:时代已经把我们推进了世界,我们如何能不融进世界历史的记忆中?所以,加强对国人的世界史教育,已经是不可回避的责任,这是一个时代的话题。在许多国家,包括我们的近邻,世界历史的教育已经超过了本国历史的教育,外国历史课程占百分之六十甚至更多,本国历史课程只占百分之四十或更少。外国史教育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教育,中国的公民也应该是世界的公民。

遗憾的是,目前的学校教育离这个要求还很远,所以我们有必要在社会大众中普及世界历史知识。我们编写这套书,就是希望它为更多的人打开一扇窗,让他们看到更多的世界,从而了解更多的世界。我们希望这套书是生动的,可读的,真实地讲述世界的历史,让读者思索人类的足迹;我们希望这套书是清新的,震撼的,指点人间的正义与邪恶,让读者体验历史的力量。

大约半个世纪前,商务印书馆曾推出过一套“外国历史小丛书”,其中每一本篇幅都很小,一般是两三万字。那套书曾经有过很大的影响,至今还会有很多人说:那是他们世界史知识的来源。“文化大革命”中,“小丛书”受到无端的批判,许多作者受株连,主编吴晗则因为更复杂的原因而遭遇不测。但这套书没有被人忘记,“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吴晗被平反,“小丛书”又继续出版,人们仍旧如饥似渴地阅读它,直至它出版近五百种之多。

又是三十年过去了,时至今日,时代发展了,知识也发展了,“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时代使命已经完成,它不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今天,人们需要更多的世界历史知识和更多的世界历史思考,“小丛书”终究小了一点,而且有一点陈旧。我们编辑这一套“未名轻松阅读·外国史丛书”是希望它能继承“外国历史小丛书”的思想精髓,把传播世界历史知识的工作继续向前推进。

2008年12月于北京

后记

2003年4、5月间,正是北大出版社“人文社会科学是什么丛书”热销阶段,一位著名的大学社社长问我,现在你最想做的书是什么?当时,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历史系列丛书。”这位社长眼睛一亮,然后又接着问我,“你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我几乎不假思索地说:“历史大部分是人物,是事件,可以说历史就是故事(内在地说,历史就是人生),所以历史系列丛书具有天然的大众性。另一方面,同个人要进步、要发展一定要吸取自己走过的路的经验教训,同时要借鉴他人的经验教训一样,我们的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发展一定要反省自己的历史,一定要睁眼看世界;消除我们封闭的民族心理和缺乏自省的国民性,有赖于读史。”记得当时他赞同地点了点头。

北大出版社年轻的一代领导者,摒弃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以出版家的眼光和文化担当意识,于2005年决定成立综合室,于学术著作、教材出版之外,确定学术普及的出版新路向,以期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中尽北大出版人的一点力量。这样,我的这个想法有了实现的可能性。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其时,社长任命我为综合室的主任,制定综合室的市场战略、十年规划、规章制度,带队伍,日常管理,催稿、看稿、复审等等事务,使我无暇去实现这个选题设想。综合室的编辑都是非常敬业、积极上进的。闵艳芸是其中的一位,作为新编辑,她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不成熟的地方,但是我欣赏她的出版理念和勇于开拓的精神。于是,我把“历史系列丛书”的执行任务交给她,她从选定编委会主任、组织编委会议到与作者沟通、编辑书稿,做了大量的工作,可以说没有她的辛勤工作,这套选题计划不可能如期实现。

钱乘旦老师是外国史领域的著名专家,让我惊异的是他对出版业又是那样的内行,他为我们选择了一批如他一样有着文化情怀及历史责任感的优秀学者作为编委,并与编委一起确定了具体选题及作者,同时他还依照出版规律对编委和作者提出要求。钱老师不愧是整个编委会的灵魂。

各位编委及作者在教学、科研、组织和参加会议等大量的工作之外,又挤时间指导和写作这套旨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小书,并且在短短的一年中就推出了首批图书,效率之高令我惊异,尤令我感动。

编辑出版“未名外国史丛书”是愉快、激动的心路历程。我想这是一批理想主义者自我实现的一次实践,相信丛书带给国民的是清凉的甘泉,会滋润这个古老民族的久已干涸的心田……

杨书澜

2008年12月7日于学思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8:4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