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男人,童年自卑,父母离异。18岁就读常春藤名校,却差点无法毕业;22岁走出校门即失业,曾经一度连牛奶都买不起,华尔街第一份工作是做信差;27岁和朋友创业;37岁开始玩兼并游戏,不断以小吞大,终于成为仅次于美林的全美第二大券商;48岁成为美国运通公司总裁,却众叛亲离,被排挤驱除;52岁重新创业,不甘就此沉默;65岁主导了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并购案,让世人震惊;最后独自掌握花旗集团的金色权杖!
他脾气暴躁,但仍能集精兵于麾下,受人拥戴,美国前财政部长鲁宾也甘愿做其副手;他擅长权谋,曾经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有人甚至说,在当今华尔街的历史中,没有人比他更热衷且善用权力。
他是传奇,他是王者,他的名字是——桑迪·韦尔!
由李娟编著的《让世界为你打工》将为您介绍他传奇的一生!
华尔街,是演绎过无数传奇的宏伟舞台,也是无数英雄豪杰的梦断之地。
在桑迪·韦尔的华尔街生涯中,他既见识了时事风云的变幻无常,也经历了金融世界的大风大浪;既留下了在黑暗中挣扎的苦涩回忆,也品尝了站在人生之巅的瞬间辉煌。他偏执地强调“忠诚”,却屡屡与曾经最亲密的战友杀个你死我活;他在吞并对手时像一只嗜血的鲨鱼,却也曾在最关键的时候陷入迷惘。他打破旧有体制,确立新的金融游戏规则,创建了前所未有的金融企业。或许比同时代的多数企业家犯了更多的错误,可他也获得了大多数人连做梦也不会想到的成功。
《战胜华尔街》的作者,超级明星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对他无比信赖,早在1986年,就把自己一手创办的麦哲伦基金(magellanFund)全盘托付给了桑迪·威尔。林奇说:“面对别人的指责,桑迪总是默不作声。他只是走出门去,继续做他要做的事。”
敌友难辨,利益至上,胜者称王败为寇,这就是生意,也是人行于世的生存法则。
《让世界为你打工》将为您介绍这位资本之王的传奇一生。
《让世界为你打工》由李娟编著。
1908年的一天清晨,纽约港似乎比平时更加繁忙,因为这一天预计将有23条船靠港。嘈杂声、脚夫的叫号声、汽船靠岸的鸣笛声混作一团,整整一天笼罩着这个西半球最大的港口。傍晚时分,一艘老旧的汽轮仿佛姗姗来迟的舞客,伴着落日的余晖,缓缓驶入港口。
这艘汽轮名叫安布里亚号,已经在这条航线上服役了数十年。它花了整整十天才横跨大西洋,从英国的利物浦港来到这里。船靠岸后,疲惫的乘客们强打精神,拎着行李缓慢而有序地从船上走下来。
在这群乘客之中,有个名叫莉薇·施瓦茨的犹太女人。她生于波兰,虽然很年轻,却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她拉扯着三个孩子,艰难地顺着梯子从甲板走上码头。这时,或许是因为过于疲惫,三岁的女儿埃塔摔了一跤,施瓦茨女士赶紧上前扶起女儿,温柔地亲吻着女儿的额头:“别哭,亲爱的,我们马上就要见到爸爸了。”
埃塔的爸爸名叫菲利普·卡利卡,也是来自波兰的犹太人。在那个时代,“波兰”只是个地区概念,并不是一个国家的名称,现在波兰领土的大部分在那时处于沙皇俄国的统治之下。卡利卡早年曾经在沙俄军队中服役,并在那时结识了施瓦茨女士。两人一见钟情,于是卡利卡不顾自己在家乡已经订婚,毅然和施瓦茨女士结为伉俪,两人在华沙西北方向不远的一个犹太人村庄中定居了下来。
新生活的开始令人憧憬,但当时的年景实在是不太平。1890年,铁血宰相奥托·冯·俾斯麦正式下野,他留下的政治魔方太复杂了,德意志帝国中再没人能玩得转。而德皇威廉二世被怀疑是个精神病人,其在政治、外交方面的才能显然让人不敢恭维,他不仅在“摩洛哥危机”中莽撞地引起了英国人的戒心,还在巴尔干问题上屡屡偏向奥匈帝国,导致本来与德国有几代姻亲关系的俄国相当不爽,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可能大打出手。如果两国开战,夹在中间的波兰将在一夜之间化为人间地狱,无论哪边获胜,生活在波兰的犹太人都将成为残酷战争的牺牲品,成为那些野蛮士兵的发泄工具。
与此同时,远东传来战报,俄国在亚洲被弹丸小国——日本打得丢盔弃甲,已经忍无可忍的俄国工人阶级开始暴动,剑锋直指腐朽残暴的罗曼诺夫王朝,红色革命的潮流似乎已经势不可当。但在当时,谁也搞不清卡尔·马克思的学说到底是上帝的箴言,还是撒旦的诅咒,也搞不清列宁到底是伟大的人类导师,还是龌龊的德国间谍,因此没人知道即将经历革命的俄国将何去何从,身为俄国公民的卡利卡夫妇,自然也为此忧心忡忡。
站在两大火药桶中间,想过太平日子是不大可能了。于是,卡利卡先生决定背井离乡,前往远离战乱的美国求生。经历一番打拼之后,他在美国站住了脚,这才把妻子和三个孩子一起接来。刚到美国的施瓦茨女士,虽然因旅途劳顿而身心俱疲,口袋里也只剩下可怜的1美元50美分,但是对于和平生活的憧憬和对丈夫坚贞不渝的爱情,支撑着她一路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这片和平的净土,来到深爱的丈夫身边。
白手起家的日子是艰苦的,但是犹太民族特有的勤劳、睿智与坚强在卡利卡夫妇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使得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一路从无到有、蒸蒸日上。1919年,他们在布鲁克林的本森赫斯特买下了一幢大房子。1926年,卡利卡先生建立了一家生产服装的企业,赚了不少钱,后来还投资了一家酒店和一座农场。每个子女高中毕业的时候,他都以资助其出国旅游作为奖励。
然而此后不久,一向和平繁荣的美国也笼上了厚厚的乌云。自1929年起,美国进入了不堪回首的“大萧条”(TheGreatDepression)时期,国民经济一片混乱,富人们辞退家仆,工厂主关门歇业,企业家撤回投资,流落街头的失业者在全美各地随处可见,平均每四个成年人中就有一个找不到工作。 对于这场危机,美联储在一战后为重建国际金融体系而长期实行的通胀政策难辞其咎,而就在危机爆发的前夜,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掌门人本杰明·斯特朗(BenjaminStrong)驾鹤归西,华盛顿的联邦储备委员会立即加紧抢班夺权,美国金融已经完全失控。
1929年10月29日星期二,股市崩溃了,此后不到一个月时间里,300亿美元的财富化为乌有。无数人开始疯狂抛售股票,许多银行家眼见一生的积蓄灰飞烟灭,纷纷跳楼自杀。各地的银行门前也成了战场,前来挤兑的人像疯子一样往银行里闯,不堪重负的银行纷纷破产。当时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
国家大事就先说到这,下面我们来看看卡利卡一家这几年的境况。说来奇怪,外界的萧条与混乱似乎对卡利卡一家毫无影响,服装厂的生意依旧红火(对了,公司的主要产品好像是黑色丧服,估计在当时销路不错)。1932年,家里还出了一件喜事,那就是女儿埃塔结婚了,男方名叫马克斯·韦尔,简称“迈克”,也是生于波兰的犹太人。这位迈克先生不仅人高马大,而且精力充沛,非常健谈。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出身贵族”,但还是掩盖不了“家里很穷”这个事实。然而不知他给卡利卡先生吃了什么迷魂药,居然颇讨这位老丈人欢心。为了迎接新女婿,卡利卡先生甚至将自己的公司更名为“卡利卡—韦尔公司”,瞧瞧,这叫什么?重视!倒插门儿的穷女婿能在老丈人面前混到这个份儿上,真够有水平的了。
埃塔与迈克结婚的转年年初,美国的处境还是没什么好转。胡佛总统不仅对危机应对不力,还频频在公众面前吹牛,后来武力镇压那些索要“补偿金”的一战老兵,更是臭到不能再臭的一步棋。很快,他玩不下去了,在焦头烂额中被一位残疾人抢走了位置。P006-008
让克林顿也吃惊的华尔街并购
1998年4月5日晚,华盛顿,白宫。
克林顿总统两天前才结束了对非洲六国为期11天的访问。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以“美国总统”的身份在非洲逗留过那么长时间。克林顿躺在沙发上,一边回味非洲人民的热情、友好,一边展望美国在非洲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的美好前景。
手边的电话突然响了。
克林顿拿起电话,一个声音传了过来:“晚上好,总统先生,我是桑迪·韦尔。很抱歉占用了您的休息时间。”
克林顿对这个名字并不陌生。早在几年前,这个旅行者集团的一号人物、华尔街的巨头之一曾和自己有过一面之缘,但彼此并不算很熟。在弄清对方的来意之前,克林顿保持着政治家们招牌式的平静与礼貌,温和地问:“晚上好,我的朋友。这么晚打电话,一定有很重要的事要说吧?”
“总统先生真是英明,那我就长话短说了。就在明天,华尔街将诞生一笔惊人的交易。您既然身为总统,我觉得您有权力提前获悉这件事。”
这是怎么回事?无论是公司兼并还是证券买卖,好像都用不着惊动总统吧?事情显然没那么简单。克林顿想听个究竟,所以没吱声,而对方似乎已经按捺不住,再度开口:“我们旅行者集团即将和花旗公司合并……”
桑迪·韦尔突然停了下来,克林顿也还是没吭声,电话两头都陷入了奇怪的沉默,时间大概只是几秒钟。很显然,见惯大场面的克林顿总统在听了这个消息之后,仍旧小小地吃了一惊。旅行者集团是美国保险业的龙头之一和全美第二大投行,而花旗更是全美最大的商业银行之一。这两个大家伙合并起来,那还得了!
克林顿马上回过神来:“这听上去真让人兴奋。感谢你乐于让我分享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我的朋友。”
“是的,总统先生。这对整个美国金融业都将是一件大事。”
“你说得对,朋友。你知道的,我刚刚从非洲回来,那里的人们善良、淳朴,但是在很多方面都急需帮助。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我认为我们有义务为他们做些什么。具备国际范围内强大竞争力的金融企业将成为我们的坚强后盾。”
“我很高兴我们的想法能够不谋而合,总统先生。我也认为,在冷战已经结束的今天,资本和技术将在全球范围内畅行无阻。我和约翰·里德(JohnReed,合并之前花旗的CEO)之所以一拍即合,就是希望我们的合并能够顺应这个国际大趋势。非洲国家迟早会成为我们的投资重点,凭借合并后的规模与实力,我们将有能力为这些国家提供更多的贷款和投资。”
克林顿总统耐心地聆听着这位金融枭雄的宏伟计划,并报以会心的微笑,虽然这个微笑对方不可能看见。
那边大人物们的电话会议正在热烈、友好的气氛中进行,这边旅行者和花旗的员工们还在为明天公布这个令人震惊的消息而埋头工作。旅行者的法律顾问查克·普林斯(ChuckPrince),正在审阅第二天准备提交备档的声明和代理陈述。在读到其中的一句话时,他的瞳孔放大了好几圈,血压一下子猛升:“什么?上面写着“合并成功后,桑迪·韦尔和约翰·里德将一起退休”?
“老大虽然已经65岁了,但以他的脾气不可能这个时候退休!”
在惊慌失措的喃喃自语中,他立即操起电话,打给花旗方面负责同样事务的杰克·罗奇。
“我们头儿从没说过要退休!”电话接通后,普林斯开门见山。
“但我们头儿是这样对我说的。”罗奇语气平静。
“这样不行,得把这句话删掉!” “没有我们头儿的指示,我可不能自作主张。”
在经过紧急的多方交涉之后,鉴于这句话对于代理人的陈述没有法律必要,花旗方面才同意把这句话删掉。第二天的新闻发布会和庆祝仪式进行得非常顺利,因为合并的最后一个不和谐音符被暂时抹掉了。
皆大欢喜的结果……好吧,我承认我隐瞒了事实,因为那天有些人的脸色确实不太好看。
三个月后,克林顿在白宫的办公室里暴跳如雷,因为埃塞俄比亚和厄立特里亚因为边境纠纷大动干戈。三个月前,他刚刚访问过这两个国家,这么快就打了起来,显然太不给总统大人面子了。克林顿对这些毫无自制力的国家失望透顶,随后的一系列非洲计划也随之不了了之。
没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界和平?算了吧您哪,这世界真要是消停了,有些人会无聊得天天挠墙皮。
关于这本书及一切
他们说,海蚌未经沙的刺痛就不能结出美丽的珍珠。
所以,如果我经了沙粒的刺痛,那么就是否就一定能结出珍珠?我不知道,只是但愿,希望在经历过近五个月的熬夜、思考、纠结、焦虑、疲累等磨砺之后,这本凝结着我们心血、汗水的书,能够不那么糟糕,能够让我们骄傲。
写作好似深夜在海上航行,注定孤独、单调,你知道对岸在哪里,却也需要经过黑暗、需要一步步地走才能到达。幸运的是,桑迪·韦尔的生活如此多彩,使我并未觉到寂寥。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一步步跟着他成长,从瑟缩的少年到华尔街一代枭雄,他的故事比很多电影都要精彩,所以一度我会觉得我们很熟悉,甚至觉得我们已经成为朋友,我想象他在地球另一面的生活以及事业,跟着他高兴或悲伤、低谷和高潮。也许我们此生也无缘谋面,但我曾经如此靠近过他的生命,并用尽心血谱写出我眼中的桑迪,在那个花旗帝国之外的人格闪耀、充满魅力的男人。这个秘密,我知道,每一个读完这本书的人们,我想你们也知道。
我们的生活注定不是那么精彩,但却并不阻碍我们去撰写他人精彩的人生。至少,在这样的过程中,我们得到洗练、触动,并一步步走进他们的人生,充实自己的生活。这样的机会,弥足珍贵。
我同样也必须感谢很多人,首先是本书的策划编辑——周炫,如果没有她热情的鼓励以及随时随地的答疑,就不会有这本书的诞生和出版,并且在这样日复一日的沟通和交流中,我们成为了无话不谈的闺中密友,这或者是写作这本书的另外一个意外的收获;其次我必须热烈感谢我的丈夫张希明,他陪着我一步步见证了这本书的完成,并给予了我无法言说的帮助。写作这本书的时候我们刚领证,写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举办了婚礼。与其说这本书见证了我们的婚姻和爱情,还不如说正是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一步步使得我们的爱情有了最圆满的结果。最后,必须感谢的是这本书,它给予了我太多东西,譬如自信、坚韧、执着以及纯真的友谊、真挚的爱情……
《让世界为你打工》,我2011年最美的收获。
2011年3月于北京
“桑迪是那种能用空气赚钱的人,他的经历如神话一般让人不可思议。”
——杰克·韦尔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