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张国强博士较好地应用了经济学原理来分析交通运输问题,将交通运输发展的问题置于经济发展的总体结构中,从经济效率和机会成本的角度,思考运输资源配置和运输投资的效率问题,提出了基于制度效率实现比较优势乃是交通运输发展效率的源泉的学术观点,并界定了交通运输发展效率及其效率结构和微观机制。全书概念清晰,推理严谨,既有理论创新,又有实例分析,融理论、方法和政策分析于一体,读来令人耳目一新。
本书提出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即运输系统的经济贡献与运输生产的资源消耗在边际上的权衡,实现运输资源最优配置的关键之所在则是提高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效率。围绕此问题,本书在从经济效率和机会成本的界面上回答了什么是交通运输系统,什么是运输生产的经济贡献机制,什么是交通运输发展效率及其微观经济机制,制度安排如何决定运输系统的发展效率,以及在交通运输发展过程中应该如何系统性地做出决策,以平衡短期的应急措施与长期的发展政策等理论问题;阐明了制度或管制的效率对交通运输系统优化技术结构和提高发展效率的决定性意义;从而为交通运输发展的宏观政策决策建构了微观基础和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
导论
交通运输与资源配置
分析框架
研究结构
第一篇 文献研究
1 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1.1 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问题
1.2 交通运输发展的经济适应性问题
1.3 运输化与运输结构变迁问题
1.4 结语
2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从斯密到克鲁格曼的理论评述
2.1 从分工与市场发展看运输的经济角色
2.2 运输成本还是运输距离?“依水而居”的工业逻辑
2.3 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还是充分条件
2.4 运输成本与产业区位的决定
2.5 运输成本、报酬递增与地区差异
2.6 结语
第二篇 理论研究
3 经济效率与协调的逻辑:理论背景
3.1 什么是效率?为什么产生效率问题
3.2 如何理解效率的帕累托条件
3.3 “看不见的手”:自由市场的竞争与效率
3.4 交易成本与作为资源配置机制的企业
3.5 市场失灵、企业的局限与政府的经济干预
3.6 经济效率的制度治理
3.7 结语
4 从经济发展的观点看交通运输系统
4.1 运输系统是运输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集
4.2 为什么运输基础设施要先行发展
4.3 运输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经验证据
4.4 如何认识运输系统对经济发展的适应机制
4.5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运输政策战略
4.6 结语
5 交通运输发展效率:机会成本的透镜
5.1 运输产品的时空效用
5.2 运输成本的边际替代
5.3 运输交易费用与运输资源配置的权衡
5.4 什么是运输发展效率
5.5 运输系统的静态效率与动态效率
5.6 结语
6 运输生产与区域分工:比较优势的观点
6.1 引言
6.2 比较优势、自给自足、运输交易费用与地区经济分工
6.3 运输资源成本与运输比较优势
6.4 释例:运输比较优势与电视机和鲜花生产的经济区位问题
6.5 结语
7 交通运输发展:制度为什么重要
7.1 引言
7.2 嵌入制度因素的运输资源成本
7.3 运输系统的制度权衡、比较优势与发展效率
7.4 结语
第三篇 实例研究
8 交易成本与比较优势逆转:中国电煤运输效率问题
8.1 一个燃煤电厂的真实故事
8.2 电煤供应链上的企业制度
8.3 价格机制扭曲的问题
8.4 铁路比较优势逆转的经济逻辑
8.5 结语
9 比较优势、制度效率与交通运输发展: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