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至今的中国投资巾场,绝对堪比一场战争。每个参与这场战争的人,都满心希望会成为最终的胜者。但悲剧却在于,绝大多数人从能沦为这场战争的牺牲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财富像流水般漂去……
然而,80年前,在同样一次惨烈的投资战争里,却有一个伟大的投资者成功地颅吉了最终的结局,并轻盈地从最后的屠宰场上脱身而去。由此,他赢得了“20世纪最伟人的证券交易者”的美名;而他的著作——也就是你刚刚翻开的这本《投资生存战争》则获得了迄今为止“全球10大投资经典”的美誉。
站在投资巨人的户上,你或许能看得比他更远,做得比他更好!
《投资生存战争》一书提出了许多关于投资的、前所未有的观点。在这个被投资大师们描述为“拉锯战”式的、起伏不定的市场中,该书的作者,以切身的经验,用简单易懂的言语告诉投资者如何获利,如何避免损失。它是以作者从事投资行业多年的积累经验和观点出发,详尽描绘出长期熊市如何影响股民,如何影响其心理行为习惯,让人受益匪浅。
1 知识、经验和天赋必不可少
天下最难的事情莫过于在华尔街上持续赢利了。不过我深信,比它还困难的是学会如何持续赢利的方法。别太相信学院和教科书上教的那些东西,那只不过是一些理论知识罢了。尽管我们经常能听到这样的消息——一些个人、合伙人和少数机构投资者已经通过股市获得了巨大成功,但据我所知,谁也不能为广大投资者提供一个可供复制的成功模式。
那些股市菜鸟炒股的目的多半是为了轻松、快速地获取高额利润,或者只是想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那么,当他们抱有这样的目的时,他们在投资时就会更偏重于行动,而往往把“思考”丢在一边,并且常常对来自他人及合作者的友善建议置若罔闻。并且,他们通常无法辨别自己的获利究竟是来自机遇,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这些将会导致一个结果:他们经常是在“卖出”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决策来买人,并且往往会成为欺诈手段的受害者。
为何有些人能在股市上大获成功?答案就是:“实践出真知。”
缺少实践,就会导致失败。在股市上,知识往往意味着信息和解读市场预期的能力。但除此之外,要想在股市中获利,还需要更多的“天赋”和“眼光”。如果一个投资者具备投资天赋的话,即便他没有进行过太多的研究和实践,也会在资本市场上取得成功。
在大学里,老师会教给一个工程学专业的大学生关于压力和张力的理论。当学生毕业之后,他们在解决土作中的问题时总会用到这些理论——因为这是工程学的基本理论。虽然,他们也许会掌握许多更简单、快捷、巧妙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那些巧妙的方法也往往都是源于大学时学到的最基本的理论。
但对于股市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股市中没有这样一个普适的真理。每位专家都有自己不同的看法,有多少专家就有多少不同的结论。而且,假如市场行情发生了变化,他们的观点也将随之改变。
另外,现实中存在许多影响股票市场价值的因素。要知道,股票市场价值只有一小部分由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所决定,而更多的则是受到股民的期望值和担忧的心理所影响。比如:股民的贪欲和野心、上帝的安排、创造和发现、财政上的压力和形势、经济大环境、流行趋势及不计其数的其他因素——_这些都会影响股票的市场价值。
甚至,一只股票在某个时刻的价格能够影响它未来的价格走势。比如,股票在某一时刻的价格处于低点,那将可能使得持股人纷纷抛售它,并吓退那些购买者,但也有可能引来贪便宜的抄底者。同样,股票在某一时刻价格位于高点,也将有可能改变未来的行情。
有哪个机构能够确保投资永远成功呢?又有多少人能够在投资中保持不败金身呢?面对物价长期上涨的趋势,放弃当前的购买力转而进行投资,谁又能担保:在经过相当漫长而且形势复杂多变的若干年后一定就能获得高额的回报呢?固然,总会有少数投资者所向披靡、无往不利,但这就好像运动守恒定律一样,少数的成功者是建立在大量的失利者之上的,因此这些成功的例子往往可以忽略不计。
问题是,许多投资者只不过是一些普通人,既不是什么先知圣贤,又不具有超人的智商,他们只是和股票经纪人聊了几分钟,或者接待了债券销售人员的拜访并向其咨询,甚至只向那些所谓的“咨询机构”交了一点儿咨询费,他们就认为自己已经窥破了在股市上创富的密码,开始雄心勃勃地决定自己买入或让别人替他买入股票了。这些人如果在第一次交易中尝到了点甜头,他们也许就会心想:。原来在华尔街上获利这样简单!”或者“看来我也有足够的智商玩股票啊!”,于是他们就想第二次、第三次继续获利;可如果在第一次交易赔了钱,他们就会心想:“既然能这么快把钱赔进去,也一定可以以同样快的速度把钱赚回来!”。这些冒冒失失的投资者通常对股票经纪人、债券推销人员和咨询师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对他们的从业经验、操盘业绩,以及未来可能会发生的无数种可能性,都只是了解了一个大概。而关键在于,上述任何一个因素都能够导致投资失败。
综上所述,没有什么事情比在华尔街上获得成功更困难。那些准备不够充分,或者把事情想得太简单的投资者都注定会血本无归。
既然现实如此,那么我们的对策是什么呢?如果这样一幅悲观、黯淡的画面还有光明的一面的话,那么如何才能寻找到光明呢?去华尔街投资又有什么优点呢?这些话题还值得我们去研究吗?
其实,在华尔街投资还是有许多优点的。在华尔街每天都有持续稳定的交易量,其股票流动性也令人满意。
也许有人会问:“难道投资房地产不能替代证券投资吗?”当然不能!因为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证券投资相对便捷,而且成本低廉,其流动性也较高,并且证券投资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投资者免受欺诈行为的影响,交易相对安全。这是房地产等投资方式不能比拟的。
因此,我的建议是:不要一味排斥华尔街,而要争取在华尔街上做到最好。要学会甄别什么是投资良机,什么是投资陷阱,不要抱着“希望天上掉馅饼”的心态去投资。
股市上有一些基本原则,投资者一定要遵守。比如,我首选购买的股票是那种每天都开盘,并能够正常买卖的股票。因为一只股票的市场越大、成交量越大,那么它的价格也就相对越接近它的合理市价,这对于投资者了解某只股票究竟是赢利还是亏损非常重要。同时,这也有助于投资者在感到风向不对时,能够迅速缩减损失。要知道,这是世界上最好的保护措施,当投资者受到小额损失的时候,能够迅速转移资金,扭转投资方向。很多投资者可能都有过股市赚钱的经历,但是要知道,在股市里赚钱是很不规律的,往往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问题是,有些投资者一旦在股市中获利,无论数量多少,都会受其诱惑而不愿回头,他们宁愿相信前面仍是满地的真金白银。我在这里想告诉人们的是,股市中有风险和陷阱,如何才能尽量地避开它。
我认为,如果在你还没有更多了解市场并做好充分准备的话,最好不要盲目投资股票,否则,你可能会陷入无法逃避的危险旋涡之中,甚至难以自拔。在股市上,不排除有的证券经纪人为了自身利益,会对投资者采取不负责任的做法——以一个错误的价格主动购买股票,来赚取手续费或是其中的差价。如果你准备充分、头脑清醒的话,就能大大减少这种损失的机会,甚至让那些证券经纪人无法隐瞒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事实,或者能够及早地发现隐患。
当然,我说这些并不是要人们“谈股色变”,假如事先考虑到减少股市投资风险的各种措施后,投资股市还是不失为一种让闲置资金保值和增值的最好方式。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往往有这样一种现象:当某个人对一种情形了解得越多时,他心中的顾虑也就随之增加,唯恐反复思虑还有不周之处,对股市的了解和判断也是这样。在现实中,我们应当认清这样一个问题: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并为其整日奔波忙碌,但最终能够成为真正称职的专业人士的,能够成就自己一番事业的,或者是能够积蓄数量不菲财富的人,只是极少数,而绝大多数人却与自己理想中的目标相去甚远。说句人们可能难以接受的话,那就是这绝大多数人其实都是终日陷于日常琐碎的事物之中,碌碌无为罢了。
P1-4
本次《投资生存战争》再版增印,主要缘于两个方面:首先是第一版精装本发行后,售出了20余万本,这表明读者对该书的稳定需求;其次是该书受到了各类读者的普遍欢迎,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愿望,也促使我们决定再版。
《投资生存战争》发行以来,也曾引起过很多讨论。记得曾有一位读者问过我:“书中提出的这些投资理念您自己都实践过吗?”我当时的回答是:“没错!这些理念并不是凭空臆想,而是我亲身实践的总结。”我希望人们不要把投资看得很神秘。对每个人而言,不管你是否愿意或者是否意识到,只要你是努力去赚取用于基本支出以外的钱,那就可以被看做是投资者。换言之,就是不管采取什么方式,只要是储存当前购买力以备将来使用的就是投资,包括现金、银行储蓄、政府债券、不动产、大宗商品、各种有价证券,以及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合法投资的钻石、黄金等。
其实,投资的真正目的就是为了将来之需,而把自己当前过剩的购买力储存起来。听起来很简单吧!举个例子:有个人在建筑工地劳动,他砌一天砖能赚到16美元,如果他将这16美元存下来,作为投资用,那么后来有一天,他给自己建房子需要雇一个瓦工时,就可以拿出他存下的16美元付给对方当工钱。关于投资的大概意思就是这样。
当然我说的这只是一种理想状况,现实中会有很多情况出现,比如赁市的购买力会上下波动问题。同样还是前面说的那个人,当几年后他盖房子雇瓦工时的工钱恐怕就不会是16美元了,也可能比这要少,也可能会高出很多。所以我们也不能把这16美元完全当做标准,因为每一时期的市场购买力决定着该时期的价格。从我开始写这本书到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劳动力的价格一直都在上涨。
前面我们说过,投资是为了将来之需而储存当前购买力。事实上,人们投资的首要原因恐怕还是考虑到未来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而为之,比如抵御通货膨胀、生活成本的提高及货币贬值等。一般来说,如果把用于未来的物资先行储存,那么是需要支付存储费和保险费的。但问题是人们很乐意有储存的地方,而付费时却表现得很不情愿,他们希望别人最好是先使用这些储存的物资(现金),并因此付给自己利息或红利,这才是双赢的结果。假如还有的人担心会有亏本的风险,那他就希望能得到更高的收益比例,或者是潜在的资金回报,总之是想得到额外的利润。在这一点上人们显得很吝啬,总是期望远远大于付出。
综上所述,围绕人们所关心的究竟是投资的回报高,还是现金储蓄的回报高的问题,我的看法是,必须以你的实际购买力来衡量。因为你只有赚回足够多的钱,才能弥补因物价上涨而损失的购买力;或者在物价下跌时能保持较高的现金比例。现实中比较普遍的情况是,当物价上涨时往往会获利(当然并不是必然的);当价格下跌时往往会出现亏损。
我开始尝试投资是在1921年,当时的股市还比较平静。然而过了20多年之后,到了1943年,股市简直就像一个战场,很多人都在这里“战斗”,有的胜利了,有的则落荒而逃。实际上这种类似战斗的情形,早在1929一1932年期间就让很多人体验过了。再往后到了1957年,股市已经成了一场硝烟弥漫的“战争”,不仅惊心动魄,而且荆棘丛生。我看到过股市中的很多人,那些半路出家的仓促入市者往往败得很惨;而只有那些在投资前就已经从各个角度仔细研究过种种股市风险和机会的投资人,才能获得成功。
每个投资人都希望自己是股市上的赢家,但不管你信不信,这样的人实在是凤毛麟角。为了让众多投资者有所借鉴,我在书中对这些成功者的范例都有描述。事实上,一个成功的投资者能得到什么,最终将取决于他们个人能力的高低、拥有本金的多少、投入时间的长短、能够承受风险的大小、市场环境的好坏。我相信,根据我多年来投资实践的经验总结和专业分析,体现在本书中的想法、经验、原则、方案、指导和案例,都会对投资者有所启迪,并且肯定是会帮助他们增加投资收益的。
在先前几个版本中所阐述的观点,现今仍然适用。另外,结合近年来投资领域的发展变化,我又充实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新观点、新方法。目前关于日趋复杂的投资形势的讨论也很多,我在书中也选其要点补充进去了,因为我的投资行为正是受这些理念所支配的。
在该书的前几版中,一些读者就曾对书中关于投资多样化的观点提出过异议,他们认为在阐述投资多样化这一主要前提上自相矛盾,并且一直关注着这一问题。我在这里想说明一下,实际上并不存在矛盾。对于刚入行的投资者来说,多元化的投资非常必要,因为这样可以分散风险;但是另一方面,投资的真谛在于专注。投资者的经验越丰富,就越能抵御风险,也就越能够进行独立的决策,进而,在投资上也就更少地依赖多样化。
杰拉尔德·勒伯
1957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