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1.2 基础设施的概念界定及其特征
1.3 其他重要概念说明
1.4 文章的结构、创新与不足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基础设施与居民福利关系的理论分析
2.2 基础设施对经济增长作用力的实证分析
2.3 基础设施供给主体的选择
2.4 有关平等和均等的理论评述
第3章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理论分析
3.1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目标
3.2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内涵及衡量指标
3.3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前提及已有经验
3.4 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政策的敏感性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的非均等状况分析
4.1 新中国成立后城乡基础设施非均等发展史回顾
4.2 直接边际福利非均等状况分析
4.3 间接边际福利非均等状况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非均等的成因
5.1 成因I:基础设施投资的城乡差距
5.2 成因Ⅱ:基础设施建造效率的城乡差距
5.3 成因Ⅲ:基础设施维护力度的城乡差距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非均等的经济效应分析
6.1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经济效应
6.2 城乡基础设施差距的因素分析
6.3 空间面板数据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影响基础设施提升农民福利的多因素分析
7.1 研究设计与计量方法的选择
7.2 基于SEM模型的实证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实现
8.1 实现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的基本原则
8.2 总体视角下的城乡基础设施均等化途径
8.3 各种基础设施的城乡均等化途径简析
8.4 本章小结
附录1
附录2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