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中国远征军20万将士的浴血奋战,同盟国是不能遏制德、意、日轴心国妄图瓜分世界的迅猛攻势的,世界将会是另外一种格局!1939年9月,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冬天,日本在中国西南的广西钦州、防城登陆1941年春天,英国邀请中国派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考察1941年12月11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印由此开始……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中国远征军(上)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方知今 |
出版社 | 江西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没有中国远征军20万将士的浴血奋战,同盟国是不能遏制德、意、日轴心国妄图瓜分世界的迅猛攻势的,世界将会是另外一种格局!1939年9月,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冬天,日本在中国西南的广西钦州、防城登陆1941年春天,英国邀请中国派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考察1941年12月11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血战滇缅印由此开始…… 内容推荐 《中国远征军(上)》作者方知今作为国民党高级将领后裔(其父方靖毕业于黄埔四期,曾任国民党第七十九军中将军长并兼任宜宾、内江、泸州、自流井四个专区的警备司令),从小与国民党高级将领有大量接触。在此基础上,他又采访了中国远征军将士的亲属子女,取得大量第一手资料,写成此书,生动再现了六十多年前太平洋战场中南半岛那段悲怆而激昂的历史。 目录 第一章 卫立煌奉召去重庆 第二章 蒋介石召见卫立煌 第三章 戴笠给蒋介石打小报告 第四章 “老子屁股洗洗比他们脸还干净 第五章 成功虽无把握,成仁却有决心 第六章 报告:前哨部队已与日寇接火 第七章 首战鄂克春 第八章 黄景升殉国 第九章 日寇夜袭同古 第十章 第二百师完师撤离同古 第十一章 杜聿明与史迪威针锋相对 第十二章 孙立人驰援仁安羌 第十三章 罗卓英继任远征军司令长官 第十四章 蒋介石的野心 第十五章 英国人的伎俩 第十六章 罗卓英错误判断局势 第十七章 克棠吉 第十八章 凌则鸣牺牲,罗衣考失守 第十九章 “硬是跟老子‘涮坛子’ 第二十章 向各军下令总撤退 第二十一章 杜聿明和孙立人分道扬镳 第二十二章 蒙巴顿:黄祸比任何病毒都可怕 第二十三章 杜聿明,野人山 第二十四章 余韶率部绝处逢生 第二十五章 戴安澜手指北方,壮烈殉国 第二十六章 萧毅肃下令炸毁惠通桥 第二十七章 宋希濂初整防线 第二十八章 蒋介石盲目下令反攻 第二十九章 “游击司令”打“游击司令” 试读章节 一九四○年,欧洲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六月四日,英、法军在敦刻尔克丢盔弃甲,大败输亏,英伦三岛岌岌可危。在此同时,日寇攻入我国西南门户重镇:宜昌;另一方面,又于一九三九年冬在广西钦州、防城登陆,侵占南宁,截断我通向越南海防的国际交通线,完成其“封锁海口,闭塞谷口,以战养战”的所谓“广田三原则”。在如此严峻形势下,英国希图借助中国抗日力量,挽救其远东大后方的危机,中国则必须确保滇缅路这条最后的国际交通运输线。因此,中、英两国有了共同对日作战的理由。于是两国酝酿军事同盟。 一九四一年春,英国邀请中国派遣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以及东南亚考察。 众所周知,英国是个老牌帝国主义,十分自高自大,对于倍受其欺凌的中国,原本是很瞧不起的,即便在敦刻尔克大败以后,仍旧坚持其“绥靖”政策,幻想用两面手法讨好日本,以保全其远东殖民地大后方。一九四。年七月十八日,英、日签订封锁滇缅路三个月的协定,以阻断援助中国抗日的物资运往中国。然而,侵略成性的日寇对英帝国主义助纣为虐的讨好并不领情,同年九月便入侵越南,并与泰国签订友好条约,直接威胁东南亚新加坡、缅甸等英帝国的殖民地。真所谓“不见棺材不流泪”。一九四。年十月,重开滇缅路,英国接着又派了一些在敦刻尔克丢盔弃甲的残兵败将来中国学习游击战术。 一九四一年一月,英国政府任命丹尼斯少将为驻重庆武官,几经协商,“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终于组成。团长商震,副团长林蔚,团员以陆、海、空三方面将领组成。但是,因为当时中国无海军可言,空军也十分弱小,所以团员以陆军为主:陆军——杜聿明、侯腾、冯衍、唐保黄、刘方矩;空军——王可赞;海军——周应聪;外交——郑康祺;秘书——刘耀汉。 考察团于一九四一年二月出发,到缅甸、印度、马来西亚进行为期三个月的考察,收集有关缅、印、马经济、政治、军事资料,编成三十万言考察报告书。其中主要是中、缅、印共同防御计划草案。 按照当时的情况,在考察团作出详细报告后,中英军事同盟即应形成,以便中国军队及早进入缅甸布防,打有准备之仗。如果是这样,尔后的战局将对双方都十分有利,不至于出现一次次惨败和后来反攻时那么大惨烈牺牲。但是,英国人始终心怀鬼胎,既想借助中国军队当保镖,又怕中国军队染指其殖民地。所以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直到一九四二年二月,日寇占领仰光四天后,才被迫同意成立“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司令部”,指挥三军在缅甸与英缅军并肩作战。 “中国远征军”是笼统的称呼,实际上当时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和三种不同任务、不同作战地区的组织。 前一阶段,即自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军队动员入缅作战开始,至一九四二年八月。作战地点:同古(东瓜)、叶达西、斯瓦、仁安羌(彦南阳)、克遥克柏当、棠吉(东枝)、腊戍、曼德勒(瓦城)、惠通桥。参战部队:司令长官卫立煌(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继任罗卓英;副司令长官杜聿明;参谋团长林蔚,参谋长萧毅肃。第五军军长杜聿明,所辖第二百师师长戴安澜,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第九十六师师长余韶,游击司令黄翔。第六军军长甘丽初,所辖第四十九师师长彭璧生,第九十三师师长吕国铨,暂编暂五十五师师长陈勉吾。第六十六军军长张轸,所辖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新二十八师师长刘伯龙,新第二十九师师长马维骥。 后一阶段即反攻及打通中印公路(亦称“史迪威公路”)时期,此一阶段分为中、印两方面。 在印度方面,主要是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及新二十二师、新三十八师在缅甸作战失败后,退入印度的部队及后续部队。时间是一九四二年八月至一九四五年日寇无条件投降。地点包括中、缅、印边境孟拱、八莫至畹町会师。此一阶段改称为“中国驻印军总指挥部”,简称“中国驻印军”。 中国驻印军总指挥是美国将军史迪威,副总指挥罗卓英,继任郑洞国。部队有:新一军,军长郑洞国,继任孙立人。所辖新三十师,师长胡素,继任唐守治;新三十八师,师长孙立人,继任李鸿;第五十师,师长潘裕昆。新六军,军长廖耀湘。所辖新二十二师,师长廖耀湘,继任李涛;第十四师,师长龙天武。 在滇缅方面,一九四三年春重新成立“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司令部”,司令长官陈诚,继任卫立煌。部队有:第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继任黄杰。所辖第七十一军,军长钟彬;第五军二百师,师长高吉人。第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霍揆彰。所辖第五十三军,军长周福成;第五十四军,军长阙汉骞。直属部队第八军,军长何绍周等。作战地点为滇缅的松山、高黎贡山、腾冲、龙陵至畹町会师。 史迪威在中国前后待了十来年,是所谓“中国通”。他曾任美国驻华使馆中校武官,是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向罗斯福总统推荐来任中国战区总司令蒋介石参谋长的,后来居然扶摇直上,最后升为三星上将。当然,他的提升并非他来中国战区后有什么战绩,而是美国用破格提级他来达到控制中国军队的目的。史迪威也想干出“一鸣惊人”的成绩,以便回国后在军界有一席之地。但他无实战经验,又不熟悉中国军队的情况,更重要的是他的野心太大,企图把中国远征军变为他的殖民军。当新二十二师和新三十八师退入印度后,他不承认“中国远征军”这个称号,逼走罗卓英,甚至企图以美国军官取代中国军队团以上军官、将领,公然宣称只承认“A、B、C”(即美英中联军),任命大量美国军官为各级部队长的“联络官”,实际上是控制部队。他用美国租借法案的援华物资分配权讹诈蒋介石,甚至在中国将领面前公开称蒋介石为“baldhead”(光头)!最使蒋介石不能容忍的是:史迪威派“观察小组”去延安,并公开声称要用援华物资援助中国共产党率领的抗日军队。蒋介石一再抗议,罗斯福因马歇尔支持史迪威,所以一味抹稀泥。不料史迪威变本加厉,甚至与英国元帅蒙巴顿勋爵闹矛盾,最后,在蒋介石和丘吉尔“夹击”下,史迪威在取得反攻胜利前夕被召回国。 缅甸战场的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在于英帝国主义心怀叵测,同意中国军队入缅时为时已晚,第二百师开到同古几乎是以遭遇战拉开序幕,第二百师在同古坚守十二昼夜,急需主力增援集中歼灭日寇,但英国人不但不予配合,而且在运输方面百般刁难,又以假军情搅乱部署,使同古、平满纳、曼德勒多个会战计划不能实现。最后,英缅军在新三十八师掩护下安全撤退到印度,却把中国远征军抛弃在缅甸战场,陷入日寇重重包围之中。缅甸地形复杂,多原始森林,气候也于作战不利。远征军败退时,正值五月,缅甸雨季开始,终日降雨,几乎没有间隙。十万远征军在撤退中失去了统一指挥,各自为政。杜聿明率长官部部分直属部队及新二十二师败走野人山,走上了凶险异常的绝路,在原始森林中转了三个月,最后退到印度,仅剩两干余人,其余皆死无葬身之地。其他各部队几乎溃散,最后退到滇西集中,万人之师也仅剩下两三千人,至少十分之七牺牲在缅甸。孙立人的新三十八师退入印度,应是保存实力最完整的部队,也只剩七千人,损失十分之三。 美国为减轻西方战场的压力,一再要求蒋介石反攻,蒋介石接受了入缅部队惨重损失的教训,坚持必须有英国陆、海、空军的配合,但是,蒙巴顿认为,反攻仅是中国运输物资的需要,与英国无关,因而拒绝配合。但真实原因是他们不愿中国军队进入缅甸,因为中国是“同盟国”,“请神容易送神难”。他们宁愿让日寇占领缅甸,这样,只要在别的战场打败法西斯,日寇会自动退出缅甸,是“不战而退”。 反攻拖了两年之久,中、美、英三方拉锯谈判中,日寇在滇西松山、高黎贡山、腾冲、龙陵、芒市等战略要地构筑成永久性工事,几乎坚不可摧,并扬言“中国军队要反攻,拿十万人头来!”最后中国远征军虽与中国驻印军胜利会师,但在反攻中伤亡人数也接近十万。 会师后,中国军队计划继续追击溃败残敌,痛歼务尽!但是,英国人阻止中国军队深入,甚至迫使美国人出动大量飞机把中国军队运回国内。 P1-4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