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曾国藩与胡雪岩的智慧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诸葛瑾
出版社 吉林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把握命运:立志做第一流的人、广结人缘:借力而发,生意越做越大!   名誉价值:情意带来更多利益!

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潘。

本书深刻剖析了胡雪岩出手必胜的商战奇谋,曾国潘招招成功的超常智慧。

内容推荐

经商要学胡雪岩,做官要学曾国潘。胡雪岩,清末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第一大富商,他虽未熟读诗书,却能既富又贵,名满天下,被后人封为“红顶商圣”,“商贾奇才”;曾国潘,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被称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本书深刻剖析了胡雪岩出手必胜的商战奇谋,曾国潘招招成功的超常智慧。

目录

曾国潘的智慧

第一章 立身之本:修炼自身,进德修业

 1 淡泊人生,律己以严

 2 慎独处世,以求务实

 3 立人之前,先立志向

 4 持之以恒,奋发进取

 5 人需四忌,方能立足 

 6 为人处世,刚中有柔 

 7 激流勇退,明哲保身 

 8 人以机巧,我以诚愚 

 9 谦谨虚心,力除傲气 

 10 会师结友,待以诚恕

第二章 善用人才:知人善任,发挥才能

 1 求贤若渴,惜才如金 

 2 培养人才,言传身教 

 3 分才任用,各显其能 

 4 求材纳贤,不拘一格 

 5 主动吃亏,慎加防备 

 6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 

 7 量才用人,知人善任 

 8 选才严格,培养有方 

 9 识人以明,用人以诚 

 10 善用偏才,扬长避短

 11 慧眼识才,眼光独到

 12 言语观人,识其特征

 13 情态识人,判断才能

第三章 善于处事:精妙的处世之道

 1 胸有成竹,方可行事

 2 克己之学,反省自新

 3 自强自立,奋发进取

 4 勤俭持家,兴旺长久

 5 以和为贵,福气自生

 6 家兴于才,读书上进

 7 恪守孝道,家庭和睦

 8 善待他人,不可骄横

 9 赤诚忠心,器成远大

 10 处事谨慎,巧用智慧

第四章 官场智慧:为官之道,以求长久 

 1 以身作则,居官严明 

 2 能进能退,留有余地 

 3 勇于自律,谦虚谨慎 

 4 举贤任能,不拘一格 

 5 国家主权,据理力争 

 6 明哲保身,功成身退 

 7 礼法结合,以法为主 

 8 洋务之识,挽救国难 

 9 隐忍自胜,徐图自强

 10 立志有恒,勇于进取

 11 处世圆融,能进能退

 12 权高位重,如履薄冰

 13 治国之策,以民为本

 14 委婉抗君,磨练心智

 15 待人平和,立身之本

 16 内圣外王,儒家仁人

胡雪岩的智慧

第一章 把握命运:立志做笫一流的人

 1 坚忍励志,终成大器

 2 欲擒故纵,长袖善舞

 3 巧借东风,无本生利

 4 雄心壮志,成就大事

 5 谋划周密,敢于冒险

 6 逆境迎刃,沉着而上

 7 处处留心,处处商机

 8 卓尔不群,乱世称雄

 9 助人利己,业上青云

 10 摸透人心,投其所好

 11 巧思经营,依附能臣

 12 借官升势,猛虎添翼

 13 大厦将倾,其言至真

第二章 广结人缘:借力而发,生意越做越大 

 1 篱笆三桩,好汉三帮

 2 广交朋友,招天下财

 3 用人察人,量才成事

 4 利益为先,莫树仇敌

 5 广结善缘,如鱼得水

 6 识别小人,慎重交往

 7 互惠互利,切莫拆台

 8 能用人者,无敌天下

 9 考察人才,谋略独到

 10 不计人短,人尽其用

 11 栽培良才,远见卓识

 12 曲线收才,攻心为上

 13 量材施用,不拘一格

第三章 名誉价值:情义带来更多利益

 1 交友之道,情义为重

 2 言行一致,以信立人

 3 维护信用,讲究诚信

 4 恩威并施,降人有术

 5 事无巨细,仁义当头

 6 信用事大,绝不轻侮

 7 笃诚守信,顺逆如一

 8 十年兑诺,言出如山

 9 行仁举义,善名远扬

 10 仁义为根,人我双赢

 11 善于忍让,大局为重

第四章 灵活经营:掌握从商谋略之道

 1 借鸡生蛋,以钱生钱

 2 审时度势,应时而变

 3 酒香巷深,广告助阵

 4 静观时变,囤积居奇

 5 把准时局,维持市面

 6 顾客至上,服务优质

 7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8 强龙联手,合作制胜 

 9 香饵诱鱼,鱼自上钩 

 10 大做场面,展示实力

 11 以名搏利,一石二鸟

 12 场面收放,慎之又慎

 13 借势经营,帮人任势

 14 驾驭时势,助人助己

 15 诚一专注,致富有经

 16 移花接木,善用资金

第五章 眼光精明:独到精准,有胆有识

 1 处处留心,眼光长远

 2 觅己之长,果敢投资 

 3 统筹全局,进退从容 

 4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5 把握时局,未雨绸缪 

 6 顺势而行,更易成事

 7 随机应变,应时而动

 8 不失时机,险中求胜

 9 多行好事,力争前程

 10 多元相济,其利倍生

 11 施惠于众,所费有得

 12 自奉俭约,嗜欲能忍

 13 逆势经营,长远打算

 14 无为而治,不争得利

 15 精识时务,审时度势

 16 风骨义气,长留青史

附录一 曾国藩的升迁轨迹 

附录二 胡雪岩的商道传奇

试读章节

凡是律己以严的人,都是有坚定志向的人。曾国藩一生都遵循修身自律的规范。在曾国藩的自律中,淡泊名利是一个重要内容。

曾国藩很多年内心无法清静,超脱不了,是由于思虑过多,无一天可坦荡于天地之间。庄子日:“淡然无极”、“淡而无为”。诸葛亮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曾国藩看到了这一点,然而其自身的两个毛病让其心灵难得安宁。一是名利心太切,二是俗见太重。他曾说,近来苦闷常郁集于心间,感觉不到生的快乐,因此思考如何在世间寻找欢乐,思来想去约有三种:每日辛苦劳作后能有安静的休息,这是人生一大快乐;淡然面对乃至消除内心中毫无节制的贪婪、没有限度的苛求,是人生第二大快乐;读书的声音有如金石铿锵有力,这是人生第三大快乐也。第一大快乐和第三大快乐,是他在咸丰八年曾经想要努力践行的,已将它们记入日记。第二大快乐是近日找到活着而不快乐的缘由,现在还未能将其从心中消除,在未死之前必须拔除干净,这样自己的心灵才能稍得安宁,才能让自己的心灵自由自在。

淡泊是一种大情趣,人生失却了它同样会失去很多的快乐,它或许没有理智作用,像是天然生成的一种倾向,它凭借的是人的直觉和对生活的感悟。它存在,无言,且无理由。

然而一般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达到这种境界,其原因就在于将自身陷进了世间的名利场中,在其中沉溺太深,不能自拔,只能看到名利对人的好处,没有看到或极少能看到名利对人性的摧残,更不用说如何理解人生存于世的理由与目的;人赤条条地来,必将赤条条地去,这世间迷惑人的本性的东西没有一丝一毫属于你。

人之所以执著,是因为对某些东西有一个固定的看法,常常又没有机会或能力去改变这种看法,最根本之处还在于他对自身的执著缺乏怀疑与审视的目光,在他心里永远产生不了这种理念:原来他如此执著的东西,是可怀疑的。

从古到今,圣贤豪杰或许志趣不同,然而他们在淡泊上是大体相同的,像陶渊明、孟浩然、白居易等人诗中言志,淡泊之心可明示世人。

曾国藩一生名利心重,至死也未能解脱。名利心切,自古是中国文人的一个通病,原因在于他们从小受到如此教诲:“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而以“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视为人生最大耻辱,直到今天这种观念依然存在。人们无法忍受一个人为非作歹,为娼为妓,但由衷赞赏一个人功成名就。世人只知为非作歹之害,岂知功成名就之害呢?

求名心切的人,其俗见必然很重。我们从很小就知道做人要努力,一定要成功、成名、成才,诸如此类,这让我们产生了一种广泛的、普遍的心理效应,使我们对任何事情都抱有同样的心理期待,期待人生尽善尽美,期待世事如人所愿,这一切都是俗见,自然就对人生无常、世事变幻格外看重。思虑过多,人的一生被其所束缚,终日不得安宁,一天到晚处于一种患得患失状态,然而这种无休止的思虑何处是个尽头呢?

曾国藩已经意识到,人的一生淡泊名利必将得到心灵最大的自由。他曾送给其弟一枚印章,叫“劳谦君子”,有一层意思是说,对处于名利场中的人,要像农夫那样费心耕种,像商人那样努力追求财富,像撑船的篙工在河滩上奋勇搏击,要从辛苦劳作中把淡泊体现出来。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保留淡泊的心志,也就是在忘我劳作中达到淡泊。

曾国藩中年时期位居高官,家人并非因他而富足。在同治元年五月二十七日。曾国藩曾写信给儿子纪鸿,说:“我虽位居将相,但所有衣物不值三百两银子。愿你们能维持俭朴的作风,也是珍惜幸福的方法。”咸丰八年五月初五,曾国藩写给其弟一封信,尤为恳切地说道:“我在外面做官没往家中寄去银两,实在是因为在出仕之初,默立下此誓言。”他又在发给州县的信里,用“不要钱,不怕死”表明志向,“我不想破坏自己的志向。但是父亲在家,贫困窘迫,没法生活,我至今都感到痛心”。  由此可见,曾国藩为官应属清廉,在军中享受甚少,的确能做到大公无私,以国家利益为重。与历代那些贪图享受,公饱私囊注重个人生活的舒适和享受的人相比,曾公不知要高出多少倍。

曾国藩一生推崇节俭,深知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曾写对联一副“陪衣惜食,不惟惜时兼惜福;求名求利,但知求己不求人”。并且教育其子孙把朱子的《治家格言》作为必读的课本。

曾国藩作为将相,每天吃饭,每顿饭只有一种蔬菜,绝不多设。节省饮食的情形达到常人难以想像的地步。这一切与他幼时贫寒,经历了许多艰辛,深知一粥一饭来之不易是分不开的。他在京师做官时,俸禄不多,每年靠节省下来的钱伺奉高堂,数量很少。到官位显赫之时,其父已死,更不给家中寄钱。到了任直隶总督时,才有了二万金的俸银,到他死时,惠敏按照他的遗愿,谢绝赠送,仅收下门座。故吏募集的用来谕刻《曾文正公全集》的钱,剩余的加上一些俸银,才得以修缮田宅。

从这些可以看出,曾国藩非贪婪之人,并未凭借手中权力追逐自身的利禄,这种品德是应为世人所称道的。

曾国藩一生持俭有恒,终身不渝,让人看到了他不为利禄所累的一面。他教训子孙后代也是如此,曾说:“所有的人都希望子孙做大官,我不希望你们做大官,只希望你们成为读书明理的正人君子。勤俭持家,学会劳动,学会吃苦,便可以从中寻找乐趣,且可约束自己,这样方能称为君子。我做官20年,不敢沾染官场奢侈糜烂的风气。吃饭居室,依然保持本来的家风;异常节约也可,稍有盈余也行,太过丰盛我不敢过。但凡官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你们年纪尚轻,一切都不可贪慕奢华,不可养成懒惰的习惯。无论国家还是小家。如果士、农、工、商都勤劳苦干,俭朴节约,没有不兴旺的;反之,如果骄养奢侈,懒惰不思进取,则没有不败的。”

曾国藩说:“能够做到慎独,就可以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可以泰然处之,可以快乐、满足、欣慰、平静。”滇独就是真诚。

慎独是宋明理学家最重要的修养方法。曾国藩一生推崇理学,在他的道德修养中,慎独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他早期的政治生涯中,他对慎独是身体力行的。P3-6

序言

没有谁能轻易被世人奉为圭臬,也没有谁能轻易在历史上刻下名字,而他和他做到了。他们的成功在于他们各有一套为人处世的绝学,这些绝学、对于今天想要获得成功、赢得财富的你来说,不可不掌握。

毛泽东对前者的评论是: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左宗棠对后者的评价是:旷世不遇的商贾奇才!

前者是“中兴名臣”曾国藩,后者是“红顶商人”胡雪岩。

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异数。由科举入仕途,遂至青云直上,出将入相,成为大清的一根柱石。他在满清排汉的背景下能官居三品,穿黄马褂,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后来者更是推崇其为“千古完人”、“官场楷模”。

曾国藩的功业无人可以效仿,他的著作和思想却影响深远、泽泣后人。二十世界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两个巨人,也是半个多世纪的一对宿敌——毛泽东和蒋介石,都不约而同地将曾氏学问作为自己枕旁必备之书。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竟能办成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朽伟业,即使100多年过去,仍令人回想无穷。

曾国藩制胜的兵法、治军行政的方针,他独特的人生观、处世哲9,他的文化素养和人格品位,包括曾国藩如何借助时代变局,营造自我发展舞台;如何集中众人智慧成就大事;如何对待上司、同僚与下属:如何保持居官不败,晚场善收等等典型事例,总结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有益养份,以使今天的领导者能够“可戒可法”。

胡雪岩,清末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富豪,是一个儒商加权术发迹的红顶商人。十余年间迅速暴富,积累了全国近半财富,又在短短数月间荡尽家产,沦为赤贫。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他虽未熟读诗书、满腹经伦,却能既富又贵,名满天下,成为中国晚清的第一大富商;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与外国银行开展金融业务往来的人;成为第一个获清廷特赐二品顶戴,赏黄马褂,准紫禁城骑马殊荣之人。

胡雪岩的过人之处在于,一是有眼光,能够识人,因人成事,先结交王有龄,后依附左宗堂,在左宗棠和李鸿章的夹缝之中踢打出一个世界,一方天地,其处世哲学:“多个朋友多条路,多个仇人多堵墙”。二是为人诚信,重信誉,一诺千金。匆庸置疑,对于商人,对于企业,信誉就是金钱,甚至信誉比金钱还要重要得多,更广的意义上来说,信誉就是声誉,与同仁堂南北辉映的百年老店胡庆余堂的经营宗旨就是人们塾知的“修合虽无人见,存心自有天知”,其用料之精,用工之细。享誉海内外。三是有政治头脑,深谙官场之道,恪守官场的潜规则。他每次见官,善拉交情,好交朋友,其用尽心机,自然是能由钱庄起家,设典当,倒生丝,以金融为龙头;贩军火、筹军饷、借洋款、办船厂。层层托靠,坐收渔利;周旋于官府势力,江湖漕帮、洋商买办、三教九流之间;他虽生逢乱世,却结缘权贵,纳粟助赈,左右逢源,抬头见喜,既平步青云,又日近斗金,胡雪岩的飞黄腾达与其塾谙、利用市场潜规则和依附官员之路分不开。“花花轿子人抬人,你好我好大家好”,最终达到双赢或多赢的目的。

胡雪岩处世经商得法,眼光长远,灵活多变,仗义疏财,取舍巧当,被左宗棠视为“旷世不遇的商贾奇才”,世人更是将他当作经商典范。

世人共同的认识:

读曾国藩,察为官之道;品曾国藩,悟处世之精;学曾国藩,轻松游刃官场!

读胡雪岩,察经商之道;品胡雪岩,悟为人之精;学胡雪岩,从容扬游商海!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3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