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宗礼文集》是洪宗礼五十年来的教育研究成果的结晶,涵盖了教育教学、教材编写、教育科研三大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本册该文集第一卷《语文教育链》,书中收录了《开拓新领域,天地更广阔》、《提倡写“豆腐干”文章》、《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重读叶圣陶推进新课程》等文章。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洪宗礼文集(1语文教育链)(精) |
分类 | |
作者 | 洪宗礼 |
出版社 | 江苏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洪宗礼文集》是洪宗礼五十年来的教育研究成果的结晶,涵盖了教育教学、教材编写、教育科研三大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本册该文集第一卷《语文教育链》,书中收录了《开拓新领域,天地更广阔》、《提倡写“豆腐干”文章》、《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重读叶圣陶推进新课程》等文章。 内容推荐 《洪宗礼文集》是洪宗礼五十年来的教育研究成果的结晶,涵盖了教育教学、教材编写、教育科研三大领域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成果。 该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包括卷一《语文教育“语文教育“链”》、卷二《引导的艺术》、卷三《语文教材编制创新》、卷四《中外母语教材研究》、卷五《思维训练教材建设》、卷六《虔诚的教育者》。 本册为卷一《语文教育链》。 目录 序一——根植沃土繁茂参天 序二——脚踏实地仰望天空 序三——奇迹的启示 我的语文教育观 目标:构建语文教育“链” 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从整体上改革语文教学 论语文是基础工具 论语文教学的知行统一观 语文教学必须有鲜明的个性 漫话语文教学改革 论叶圣陶语文教学的创新思想 “用课本教”的艺术 语言思维同步发展刍议 论阅读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论写作教学中的思维训练 想,是一个总开关 选准写作与思维训练的结合点 语文课重在“引读” 引而不发,跃如也 引读十法 珍惜每堂课的分分秒秒 阅读方法纵横谈 置单篇教学于单元教学之中 参读法略说 说“默读” 思想内容分析题与语文能力训练 “理想语文课”的再思考 字词教学略说 段落教学略说 朗读教学略说 说复述 记叙文教学略说 说明文教学略说 议论文教学略说 视听结合,助读促写 重点落实,双边落实 紧扣课文,重在应用 开拓新领域,天地更广阔 引你走进绿色的伊甸园 让作文教学活起来 探索有效的作文批改方法 评改一篇作文 “预则立,不预则废” 给学生一双“鹰眼” “我”,也是生活的主人 让学生在写作中乐思勤思善思 既练“笔力”,又练“目力” 提倡写“豆腐干”文章 探索合乎科学要求的“更新一代”的中学语文教材编排体系 我的“双引”教学论与“三一”教材观 论汉语文教材的优选、组合和延展 提高教材编写质量是教材建设的根本 润物无声,点滴渗透 构建面向21世纪中国语文教材创新体系的探索 中小学教科书不宜城乡分编 引你走进“自我提高的学校” 谈语文教师的三项基本功 教研组要组织教师既教又研 教学语言要炉火纯青 备好课也是一种艺术 架起读写结合的“桥梁” 略论高师生的基本素质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重读叶圣陶推进新课程 我与苏教社 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是维系海峡两岸人心的纽带 吟泰中 试读章节 我国现代语文教育从上世纪初算起已逾百年,它始终在曲折中前进。然而,有许多问题,如语文的性质、功能、地位,语文教学的效率,语文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等,尽管讨论得沸沸扬扬,似乎还是若明若暗,甚至处于浑沌初开阶段。为了解开语文教育之“谜”,揭示语文教育之“链”,求证语文教育之“真”,还需要诸多有识之士不懈实践,不断探索,不辍研究。 我在语文教育改革的园圃里,耕耘了近五十个春秋,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到教学内容的改革,从教材编写到课题研究,从局部的改革到整体的改革,从零散的经验总结到系统的理论概括,走过了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数十年孜孜以求,目标是要探求语文教育的规律,改变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微的低效状况,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具有全面语文素养的人才,寻找一条“捷径”。我在实践中深切地感到: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树立科学的语文教学观念,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从整体上改革语文教学。 钟启泉教授说:“语言同人类的客体认识和关系认识(情感、意志、态度等)密切相关”,“语言同人类认识的一切作用密不可分”。钟教授精辟地概括了语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人们从事工作和学习,进行人际交流,储存、传递信息以及参与一切社会活动无不需要借助语言,语言无疑是人类生存发展不可或缺的交际工具。 语言承载文化,传播文化,弘扬文化,语言可以表达人文文化、历史文化、科技文化等一切文化,因此它又是传承人类文化的工具。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即使是在识字教学中的辨字形、字义、字音,亦为传承先民的造字文化;有了造字文化,人类文明才有了升华。可以说语言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因此,以大文化观而言,语言是诸多文化中的一枝独秀;以语文观而言,其本身则蕴含深厚的文化,是创造艺术的文化。 语言还是表达艺术、创造艺术魅力的基础与手段之一;在社会发展中只有借助语言才能进行科学研究,享受科研成果。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没有艺术,没有科学,甚至一切社会交流都会无法进行。在语文教育中,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共同体,语文课程文化只有借助语言才能表达出来;学习者也只有在语言研习的过程中才能培育、感受、涵泳语言文化之美,获得文化熏陶。 研究语言就是研究文化。母语教育、母语课程教材建设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更好地弘扬祖国的文化、人类的文化。所有母语课程教材改革者都必须直面母语课程教材的文化价值,务必致力于加强民族优秀文化的理解和吸收、创造和发展。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符号系统,它反映了一个民族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方式,蕴含着民族精神的深厚积淀;它是维系民族精神和民族感情的心理纽带,是民族生命的组成部分。当然,认同语言的文化价值,并不意味着否定、淡化语言文字作为载体、工具的基本功能和个性特质。母语教育和课程教材改革,就是要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塑造母语课程教材文化。 母语的地位、价值是母语的性质功能决定的,我们必须全面而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母语的功能性质及母语教育的目标。 世界上有六七千种语言,各民族一般都有自己民族的语言,不同民族有不同的语言。语言的多样化是文化多元性的基础。 关于母语的含义,各类权威文献表述不尽相同。一般认为,母语指一个人最初学会的本民族的通用语。这个定义的核心要素是“本民族”。然而随着世界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的迅速发展,国际交流的增多,各国的历史、政治、文化等生态有了发展变化。一种民族语言,往往为许多国家所使用,如许多国家都用英语作为本国交际语;使用西班牙语的也有十多个国家、两亿多人口。对于诸多国家共用一种语言的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多国一语”。虽然多国同用一种语言,但其中有些国家因语言的同化与异化作用,自然地渗透了“本土语”,或对外来语进行改造而逐步形成自己的语言体系,如美国英语就是从英国英语中“独立”出来的。美国人把美国英语作为自己的母语。“本民族语”这个概念在这类国家就显得模糊而狭窄。另一方面,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尤其是移民国家、多民族国家或原来的殖民国家)鲜有自己的民族语,或自己的民族语衰退,而被其他强势民族的语言(即外来语)取代。其中一些国家采用多种他民族的语言,作为官方语或多数国民使用的大众语。这种“一国多语”的现象在东西方国家均不乏其例。如欧洲的瑞士、奥地利等国并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为官方或大众交际语;亚洲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并用华语、英语、马来语为官方语或大众语。在欧盟的《欧洲新语言标准》中甚至要求欧盟国家同时使用两种官方语言。 民族语与外来语的渗透,大众语与官方语的交叉,古代语与现代语的关联,导致了“多国一语”、“一国多语”的世界语言多元、复杂的格局形成。这个变化发展,使人们对母语作为“一个人最初学习的民族语”的含义产生了新的困惑,也让我们认识到世界母语发展形势的严峻。为了保护人类的多元文化,必须尊重、保护和包容世界民族语言的多样化。 鉴于世界语言发展的格局和“多国一语”、“一国多语”的现状,以及多彩的语言、多彩的文化、多彩的经济构成的多彩世界,因语言同化异化而形成的语言文化彼此渗透的格局,使语言在国际交流中的功能地位凸现出来。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也是屹立于世界多样语言之中的使用历史最悠久且最优美丰富的语言之一。P1-3 序言 洪宗礼老师是我尊敬的老师。1972年至1976年在泰州中学学习时,就知道洪老师是一位才华横溢、作风严谨、妙趣横生的老师。后来不断看到他关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文章,听到他编写教材成功的故事;特别是近十年来,他在语文教学、教材研究方面取得巨大的成就,产生广泛影响,蔚成大家风范,更使我敬意倍增。现在,洪老师的教学经验、研究成果、心路历程汇聚在《洪宗礼文集》之中,有了深入学习、了解洪宗礼语文教育思想的宝贵资料。读完这部文集的样稿,我深为洪老师的成就,为母校,为家乡而自豪,为我国语文教育思想、母语教材理论的发展创新而欢呼。 认识洪老师的人,无不对他的认真、严谨,对他的激情、执着,留下深刻的印象。细读洪老师的文集,品味洪老师的人生,陡然从心底里跳出八个字来:脚踏实地,仰望天空。 洪老师从一名普通中学语文教师,成长为一位令人景仰的语文教育家,其问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漫长岁月。前20年,他致力于语文教学实践;后30年,他致力于语文教材编写;其中最近10多年,他致力于中外母语课程教材的比较研究。他在每个阶段,.对每个领域的研究,都不是肤浅的,而是实在的、深人的。他脚踏实地,一步步走过来的历程,显现出一条“教学实验——教材编写——理论研究”的独特轨迹。 作为语文教师,他脚踏语文教学的实地。初为人师,为了“站好讲台”,他写下“情操高,教艺精,教风实,知识博,基本功硬”十六字箴言,边教学边修业,写札记写论文。从教数十年,始终以饱满的激情,不间断地投身于中学语文教学实践,进行教学改革试验,成功探索了“双引”教学法,提出了构建语文教育“链”的思想,确立了“一本书、一串珠、一条线”的“单元合成,整体训练”的教材体系。 作为教材主编,他脚踏语文教材编写的实地。从亲身经历的教改实践中,他强烈地感觉到,教法学法改革,无不受制于教材。教材不改革,再好的教法也不能奏效,正确的教育思想、内容也难以得到体现。从1983年起,他就以精编、精改、精研的“三精”精神和严肃、严格、严谨的“三严”态度,积极探索语文教材新体系,主编了三套经国家审定通过的、广受一线师生欢迎的初中语文教材,并旁及写作教材和思维训练教材,构成读、写、思三者并驾齐驱的系列教材。 作为课题主持人,他脚踏教育科研的实地。从20世纪90年代起,他先后主持了国家教育科学规划“九五”“十五”重点课题“中外母语教材比较研究”,从古今比较、中外比较的双重维度,纵观历史,立足现实,放眼世界,努力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语文教育改革之路。这项研究贯穿中国110年、涉及世界四十五个国家和地区,集合了国内外数十所高校、科研院所的二百多位专家,以“立诚”、“忘我”、“唯实”、“团结”的精神,完成了十卷本的《母语教材研究》皇皇巨著。 洪老师之所以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就,关键是因为,他脚踏实地,但却不困于脚下。他是一个仰望天空的人。这使我自然想起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的演讲:“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洪老师就是这样一个胸有大志,怀有大爱,当仁不让,贡献社会的仰望天空的人。也就是继承中国人文精神中的宝贵精华:立志、立德、立言、立功。 立志。在洪老师身上,始终涌动着旺盛的生命激情和心无旁骛只有教材的痴情。这种激情和痴情都源于同一个原因:对传承、弘扬祖国语言文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对培养好下一代的责任感和幸福感。这种崇高的使命感、强烈的责任感是他战胜一切困难的永久动力。 立德。这个德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热爱学生,热爱语文教育事业的大德。洪老师始终怀着一颗对祖国的“热爱之心”、对莘莘学子的“赤诚之心”、对语文教育事业的“痴迷之心”、对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之心”,从事和审视自己的语文教学实践、教材编写和研究工作。这种爱,使得他可以抛弃功名,可以放弃利益,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愉悦和幸福。 立言。儒家讲究述而不作,洪老师既述又作,而且,述而不止,作而不止。为什么?因为他搞研究,不是为了自我欣赏,其目的是为社会、为人民作奉献。这与他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是一脉相承的。这种追求和这种精神的自然结果就是治学态度的极其严谨,对工作的极其认真,甚至到了苛刻的程度。 立功。迄今洪老师已连续成功地编写了三套初中语文教材,均顺利通过国家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列入国家教材书目,推荐各地选用。最新的一套国家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实验面覆盖了26个省市自治区的600多个县市区,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和推行素质教育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洪氏教材对形成“一纲多本”的教科书编制新格局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他主持完成的十卷本《母语教材研究》,“范围之广,内容之深,规模之大,参与人数之多,模式之新,成果之卓著都是前所未有的”;这项研究,“将作为里程碑载人中国语文教育的史册”。 实地,是基础,是具象;天空,是理想,是抽象。脚踏实地的努力是通往理想的桥梁。正是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执着的追求和不懈的努力,驱使他进入痴迷着魔的忘我境界;正是脚踏实地的孜孜探求,成就了一位教育家。这6卷本的《洪宗礼文集》,是洪老师一生辉煌的生动写照,也是启迪后人的宝鉴。 袁振国 2008年9月25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