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著述于两千多年前,不少字句冷僻艰涩,不少句段平铺雷同,不少文意索然无味,甚至有些内容显然有悖于现代精神,但瑕不掩瑜。为了不失原文风貌,又便于今人一睹为快,本书从《左传》中摘录出近七十个故事情节相对完整、有一定借鉴价值的文段,加以编译疏解,并从教育的角度借题发挥,以飨读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读左传悟人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
作者 | 高坊清 |
出版社 | 四川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左传》著述于两千多年前,不少字句冷僻艰涩,不少句段平铺雷同,不少文意索然无味,甚至有些内容显然有悖于现代精神,但瑕不掩瑜。为了不失原文风貌,又便于今人一睹为快,本书从《左传》中摘录出近七十个故事情节相对完整、有一定借鉴价值的文段,加以编译疏解,并从教育的角度借题发挥,以飨读者。 内容推荐 《左传》是历史画卷,是文学鼻祖。是道德全书,是智慧宝库,是治国箴典。本书从《左传》中精选出近七十个对现实人生有较强启迪教育意义的故事文段,进行了较通俗的编译和较中肯的析解,并结合当今社会有关社会人生教育的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感悟),从而把经典文化传承与现实生活观照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求实精神。另外还撷取了《左传》中的大部分警言佳句以飨读者。是书以其较强的思想性、学术性、趣味性、鉴赏性和针对性。为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思考现实人生问题开辟了另一片天地,是一部构思新颖、可读性强的国学新作。 目录 第一部分 隐公·桓公·庄公 一、家庭悲剧社稷祸乱——读《郑伯克段于鄢》 二、诚实守信立身之本——读《周郑交质》与《穆公还政》 三、娇宠奢逸邪祸之胎——读《石碏谏宠州吁》 四、执政形象百姓榜样——读《臧僖伯谏观鱼》 五、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读《郑伯请成于陈》 六、量力而行相时而动——读《庄公戒饬守臣》 七、国家之败由官邪也——读《臧哀伯谏纳郜鼎》 八、以民为本和谐发展——读《季梁谏追楚师》 九、脚踏实地责任如山——读《斗伯比断莫敖必败》 十、政治统帅三鼓而竭——读《曹刿论战》 十一、俭以养德侈以养恶——读《御孙谏刻桓宫桷》 第二部分 闵公·僖公 十二、以德绥人不战而屈——读《齐伐楚盟召陵》 十三、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读《宫之奇谏假道》 十四、施恩益善感恩竭诚——读《秦伯伐晋归侯》 十五、千古笑柄终生遗憾——读《僖公卑邾》与《子鱼论战》 十六、天降大任磨砺骨志——读《晋公子重耳及于难》 十七、母仪足式 臣节可嘉——读《赵姬请逆》与《介之推不言禄》 十八、文明涵养礼仪之邦——读《展喜犒师》 十九、循序渐进 从长计议——读《一战而霸,文之教也》 二十、爱国至上大义安邦——读《烛之武退秦师》 廿一、轻纵为患智者自责——读《晋败秦师于崤》 第三部分 文公·宣公·成公 廿二、生而彪炳死而无憾——读《秦伯伐晋》与《秦伯任好卒》 廿三、昏君无道 义士抗暴——读《晋灵公不君》 廿四、德为政上事以民先—一读《楚子问鼎》与《邾文公迁绎》 廿五、勇者必胜骄兵必败——读《齐晋鞌之战》 廿六、言诳必失孝行天下——读《齐佐不辱使命》 廿七、十年患难一朝报国——读《知嫠对楚子》 廿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读《晋侯使吕相绝秦》 廿九、为官以德人才强国——读《晋侯复霸》与《祁奚举善》 第四部分 襄公 三十、令行禁止执法必严——读《晋侯之弟扬干乱行》 卅一、学礼以立品美自高——读《宁武子来聘》与《穆叔报知武子之聘》 卅二、审时度势独立创新——读《郑子侵蔡》 卅三、谦让为先 和睦团结——读《晋侯苋于绵上以治兵》 卅四、先天下忧后天下乐——读《晋侯以乐赐魏绛》与《楚子命谥》 卅五、养民如子民爱如母——读《师旷侍于晋侯》 卅六、言行一致不贪为宝——读《邾庶其来奔》与《宋人得玉献子罕》 卅七、死而不朽有德则乐——读《范宣子问不朽》与《子产劝轻币》 卅八、淫乱者戒为国而死——读《晏子不死君难》 卅九、诗可以观诗可以群——读《季札观周乐》 四十、能言善辩 民之协矣——读《子产坏晋馆垣》 四十一、导谏如川 知人善任——读《子产不毁乡校》与《子产论尹何为邑》 四十二、谨慎威仪令闻长世——读《北宫文子见令尹围之威仪》 第五部分 昭公 四十三、荒淫无度 良医无救——读《晋侯有疾求医》 四十四、以静制动 潜修德政——读《椒举如晋求诸侯》 四十五、克己复礼励志进取——读《子革对楚灵王》 四十六、数典忘祖大逆不道——读《荀跞如周》 四十七、不唯名利取之有道——读《韩宣子有环》 四十八、谤胜于祝 民大于天——读《晏子论祝史荐神》 四十九、和而不同 同而不和——读《晏子论梁丘据》 五十、宽猛相济布政优优——读《子产论政宽猛》 五十一、以气制胜 义薄云天——读《华登以吴师救华氏》 五十二、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读《简子问揖让周旋之礼》 五十三、天道唯公 厚施民归——读《齐侯与晏子坐于路寝》 五十四、不党不朋唯善是举——读《魏献子为政》 五十五、惩恶扬善正义之根——读《邾黑肱以滥来奔》 第六部分 定公·哀公 五十六、小人当道臣义而行——读《吴楚伯举之战》 五十七、大忠大义千古一哭——读《楚子涉睢济江》 五十八、行仁知礼大勇宏谋——读《公会齐侯于夹谷》 五十九、守成不易创业维艰——读《伍员谏许越成》 六十、国之将兴视民如伤——读《吴之入楚召陈在陈》 六十一、坦荡如砥视死如归——读《楚子卜而不祭》 六十二、为己遭逐喜盈招毁——读《辕颇出奔》与《子胥谏赂》 六十三、盟以周信诚以壮国——读《公会吴于橐泉》 六十四、泄己之愤招同之殃——读《楚白公胜之乱》 六十五、事预则立怠妄则废——读《晋知伯之乱》 后记 试读章节 父母爱子,天经地义,本能使然,无可厚非。为了子女的成人成才,有几个父母不煞费苦心?然而,古往今来真正懂得如何去爱自己的子女,使他们顺利健康成长的父母,又有多少?如今人民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了,家庭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物质财富不断累积,存款数量稳步上升。随着计划生育观念的深入人心,独生子女增多,父母对孩子的感情投入和资金投入也越来越多,但随之而来的负面效应也逐渐显现出来,“娇宠”便是其一。读罢此文,也许会对我们产生一些积极的启示。 第一,“宠”是家庭教育的大忌。《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姜氏宠爱公叔段,为其谋取不正当利益,不断满足其无理要求,以致糊涂到为其谋反做内应。本文中的卫庄公宠爱州吁,任其骄奢淫逸、狂妄好斗,且拒绝忠言劝谏。结果呢,娇宠之子们都无一例外地走上邪路,最后家破人亡。既害了自己,又害了他人,还损害了社会。这样的事例在现实生活中也不少见。我们经常看到许多父母为了疼爱孩子,无论在感情上还是在物质上,都想方设法去满足孩子所有的要求。尤其是在物质金钱方面,不管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都是有求必应。这些父母认为:现在有钱了,不给子女花给谁花?赚钱不为子女享福为什么?于是,有的小学生一天零花钱上十元,还要配手机;有的中学生一天消费一二十元,上学骑豪华摩托车,不做饭,不洗衣,生活实行全托,一个月五六百、七八百元不等;大学生驾驶豪华轿车在校园内横冲直撞,住星级宾馆,每月生活费两三千元,高的达四五千元甚至一两万元。有的父母放任孩子撒娇任性、胡作非为,有的父母甚至还以欣赏的眼光对待孩子的放荡行为。这样的孩子将来如何能走上正轨?更不必说担当大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例中,又有几个不是父母宠爱失教所为?父母教子,不得不慎! 第二,在前文“家庭悲剧社稷祸乱”中,我们谈到领导干部的家庭教育问题,本文同样涉及这个问题。其实,共叔段也好,卫州吁也罢,都是发生在最高统治者家庭中因对子女过分宠爱而导致的问题。他们对社会的危害性往往比一个普通家庭的子女要大得多。这样的事件不只“春秋”时期有,后代漫长的封建王朝也不少见。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已取代专制世袭,领导干部子女因“宠”而产生的负面社会影响当然不会太大。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而掉以轻心,那些“公子”、“公主”等“官二代”们因“宠”生“邪”,既而添“乱”的潜在因素和对社会的潜在危害,既不能排除,也不可低估。由于我国几千年的官本位思想不可能一时彻底消除,以及优越感和特权地位的客观存在,干部子女如果缺乏正确的教育,娇宠过甚,给社会和国家留下隐患的可能也是客观存在的。当然,给他们自己和家庭带来的损失也必将是惨痛的。我们的领导干部务必要警惕,以此为戒。 第三,郑武姜也好,卫庄公也罢,他们娇惯子女,偏溺孩子,说到底还是与他们自身基本素质的缺失和言行不端有关。姜氏对待亲生子女不能一视同仁,对寤生莫名其妙地厌恶,对叔段百般迁就地溺爱,缺乏作为一个母亲最基本、最起码的人伦道德素养;卫庄公荒淫无度,放荡不羁,显然也不够一个好父亲的标准。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有这样的父母,有特殊的宠禄,有如此家庭背景,孩子走上邪路是难免的。因此,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以身作则是很重要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日常生活中的所有言行举止,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品格的形成和发展。有时父母一个不经意的玩笑或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在孩子的成长轨迹上留下鲜明的痕迹。 一些西方国家父母的教子理念很值得我们借鉴。美国人很富有,但美国人对子女很吝啬。除了给予一些必要的生活费用外,极少提供额外的待遇。他们对孩子有一句很普通的话,就是“想用钱,自己赚”。所以,孩子从小学开始,父母便鼓励他们参加劳动,获取报酬;到了十八岁,父母便开始对他们实行“断奶”,让他们学会自主创业。美国人不大愿意给子女留下太多遗产,原因是担心孩子会产生依赖、懒惰、奢逸等思想行为。我国古语也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道理大概也在此。可是现在在我国,拼命为子女赚钱,过多为子女包办的父母大有人在。他们为了让子女将来过上幸福的生活,一生无忧无虑,不仅为子女出国留学提供资金支持,而且连结婚、住房都准备好了,有的甚至连孙子的上学、住房资金都准备好了。试想,在这种养尊处优、毫无忧患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有多少人还会把劳动看做人生第一需要?又有多少人还会勤劳奋斗、励志创业?前几年,中日少年联合夏令营结束后,日本人留下“我们的下一代比你们的强”的话,如雷贯耳,记忆犹新。更可悲的是,有的人为了子女的幸福,不惜以身试法,疯狂敛财,结果,子女还没来得及享受,自己却锒铛入狱,财产没收,非但不能为子女积福,反而给子女的成长留下阴影与骂名,利欤?害欤? 可怜天下父母心。但切莫学姜氏和卫庄公。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要在无微不至关怀的同时,对他们从小严格要求,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学会生存和做事的本领,以便将来较好地适应生活,更好地为家庭幸福、为社会文明、为国家富强作出应有的贡献。P18-21 序言 先秦史传有“三宝”:一曰《左传》,二曰《国语》,三曰《战国策》。就其对于后代的综合价值而言,《左传》是首屈一指的。 《左传》是一部了不起的旷世经典。它不仅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也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同时还是一部形象的道德教材,一部鲜活的智慧宝库,一部珍贵的治国箴典。唐人刘知几在《史通》中评价说:“著述罕闻,古今卓绝。”以《左传》在述史、作文、育德、启智等方面的开创性及其对后世的教益性来看,刘公此论实不为过。 《左传》,西汉人称《左氏春秋》,东汉人称《春秋左氏传》,后简称《左传》,相传为春秋末战围初的鲁同太史左丘明所著,与《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据说,“春秋三传”都是对孔子编撰的《春秋》作注解的。不过,《公羊传》与《谷梁传》以阐释《春秋》的“微言大义”为主,多有“穿凿附会”、“深文周纳”之谈。而《左传》虽与《春秋》的编年叙事大体相似或相关,在内容性质和叙述风格上却自成体系,独领风骚。一是记事起始时间、采用世系(鲁君)虽与《春秋》相同,但比《春秋》延长了十四年;二是记事内容比《春秋》的简要提纲式要广阔丰富得多,它不仅对《春秋》述事做了不少详细具体的拓展,而且还补充了许多《春秋》根本没有提及的史实;三是思想倾向不同于《春秋》的一味“尊王”和“一统”,而更强调民主和民生;四是语言生动形象,结构机巧,手法多样,开一代文气之先河。因此,《左传》的综合价值之于《春秋》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当然也更是《公羊传》、 《谷梁传》望尘莫及的。 《左传》首先是一部空前的历史巨著。它较详细地记载了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至鲁悼公四年(公元前462年)(共261年)周王室及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自然等方面的重大活动或事件。它博采了当时的其他史籍与口头史料,客观地再现了中国历史上那段非常时期的社会面貌,是后人认识与研究那段历史状况与社会发展规律的百科全书,也为后世史学工作者树立了正确而严肃的史学观。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司马迁的《史记》,以及班固的《汉书》、司马光的《资治通鉴》等,无不从《左传》中汲取了大量的史料与史学及语言营养。就是在今天乃至将来,《左传》及其作者的思想光辉与人格魅力对于人们如何正确认识历史,对待历史人物,反映历史真实面貌,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吸取历史经验与教训,不人为地歪曲历史事实、掩盖历史真相,都有实在的借鉴意义。 《左传》堪称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左传》之前,作为文学作品,虽有《诗经》及一些寓言故事产生,但像《左传》这样有意识地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描绘故事情节的鸿篇巨制几乎是没有的。《左传》的问世宣告了一个文学新时代的到来。它第一次把历史事件的记载赋予了文学色彩,精心剪裁,巧妙布局,细致完整,情节生动,富于故事性、戏剧性和趣味性,使读者如临其境。第一次在叙事过程中从不同角度描绘了人物形象,刻画了人物性格,往往在记叙中寥寥数语就勾勒出人物的鲜明个性,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而且还善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来立体化地展示思想性格,善于从故事的情节发展中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善于通过一个或多个事件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多面性和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第一次把文学语言与生活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语言凝练,辞令精美,用词巧妙,往往一字夺目,一语生辉;箴言警句,俯拾即是,其中大多数流传至今,已成为现代汉语成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被人们广泛使用。第一次用文学手法再现复杂的战争事件,大大小小的四百多次战争中具体描写的就多达一百余次,其中卜余次规模巨大的著名战役就是通过它详尽、完整、生动的描述而保留下来,成为军事经典案例教材或军事古典文学素材。清代学者吴荪右评说《左传》“乃文章之祖”,章学诚说它“神妙不测,几于化工”,是很有几分道理的。《左传》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叙事文学史上的发轫地位是不可动摇的,对后代文学家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司马迁的《史记》、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施耐庵的《水浒传》等无不是继承和发扬了《左传》的优良传统。 《左传》不啻是一部教人向善的道德全书。《左传》所记叙的事件是真实可信而鲜活可感的,这些真实的事件和鲜活的人物身上体现出来的政治理想与生活态度,代表了作者鲜明的进步倾向和正确的是非观念,而这些道德价值观即使在今天也仍然是我们无论在职场上还是日常生活中都迫切需要的。第一,强烈的民本意识是它自始至终一以贯之的红线,字里行问无不渗透着人民利益至上、民生维系国家存亡的宗旨。第二,强调为政以德,认为它是政之得失的关键,反复主张任用和提拔官员必须以德为先。第三,崇尚道义、惩治邪恶是作者振臂高挥的旗帜,褒扬正义忠善、揭批奸佞伪}乍是文章不懈的责任。第四,提倡尊礼守法,弘扬诚信和谐,把它上升到社稷存亡的高度来讴歌。第五,注重人的主观努力,怀疑与否定所谓神灵的超人力量,富有较强的辩证唯物主义精神。正因为作者十‘分看重道德精神与人格魅力,所以作者对那些爱国、仁义、正直、忠诚、勤奋、俭朴、守信、助人为乐的人,无论君臣百姓,都予以充分的肯定和热情赞扬,对那些昏庸无道、荒淫无度、贪婪腐败、阿谀逢迎、忘恩负义、胡作非为的人,也无论君臣百姓,都予以无情的揭露与贬斥,毫无例外。人生百态,是非善恶,在书中暴露无遗,活生生,血淋淋,教人警醒,发人深思,其教化效果远远比空泛的理论说教要好得多。 《左传》还是一座智慧宝库,它不仅教给了我们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的方法,教给了我们如何塑造人物榫合情节的文学创作方法,而且还教给了我们很多治国安邦、为人处世、相夫教子等方面的原则与方法。比如选拔什么样的人当干部,如何选拔合格的干部,礼交语言表达的逻辑方法,制定与实施政策过程中的以静制动、相时而动、宽严相济、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和谐发展等,书中多有相关史例。鲁庄公十年长勺之战曹刿“三鼓”而击、“辙乱旗靡”而追,与鲁僖公二十二年泓水之战宋襄公的“不重伤”、“不禽二毛”、“不以险阻”、“不鼓不成列”的蠢猪式仁义道德,就是两个很好的正反谋略例子。作者通过一个个真实而生动的故事以及精当的人物语言与文章述评,从正反两个角度展示和概括了许许多多、方方面面的做人做事的策略与技巧。这些充满哲理与智慧的经典故事,在现代乃至将来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文化等生活中仍然是历久弥新的。 《左传》更是一部生动的治国法典。《左传》以记述上层统治人物的活动为主,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都是围绕诸侯君主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起居等方面的行为而展开的。“春秋五霸”也好,混世君王也罢,他们的一言一行,他们的成功与失败,他们国家的兴盛与衰亡,都有很强的观照性和借鉴性。他们的许多执政理念,尽管终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时过两千多年,至今仍然不乏经典意义。除了前面所述的以民为本、为政以德、任人唯贤、忠勤职守、伸张正义、赏罚分明等外,单就那卿相大臣勇于进谏的精神、平民百姓强烈的参政意识以及诸侯君主对待下属进谏的态度,就可以归纳出国家兴亡的规律来,即统治者是否能够集思广益、察纳良言、听用民智。《左传》也正是试图通过这些诸侯君臣的良莠得失为后世立圣言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左传》也是一部适合领导干部阅读的必备藏书之一。 综上所述,《左传》是一部集史实性、文学性、警世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伟大著作,适宜广大读者阅读收藏。品味它不仅可以帮助人们提高民族传统文化修养,增强文章写作能力,涵养人格道德精神,还可以促进人们发展思维智力,增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自汉代以降至“五四”之前,《左传》一直被奉为“经书”,固然有维护封建统治的目的,但客观地说,它确实也是一部中华文化的经典,至今仍然闪烁着人类理想道德与智慧的光芒。宋代宰相赵普曾说过“半部《论语》治天下”,似乎有些夸张,但它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与文明进步的不可替代作用则是不可否认的。而《左传》以其生动的故事性和可读性,同样也应该得到这样的美誉。茶余饭后,寝前工暇,不妨细细咀嚼品味,虽说不一定有“三月不知肉味”的美妙,但至少能让我们真实感受到穿越两千余年时空与古人促膝、听古人吟诉的快意和警醒。不同角色、不同岗位、不同年龄的人,读一读《左传》,想一想现实,从历史的经验中得到教训,从先贤的教诲中提升自己,确实也是一大快事,甚至还有“更上一层楼”的惬意。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时间节余少,真正能静下心来读书很难,能老老实实读几本古书的人也很少,尤其是一些为了生计或为了应酬而奔波的人们就更难得读一些高文典册。加上古文晦涩难懂,使得一些古代思想文化经典离现代人的视线越来越远,从而导致人们对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冷漠与无知。对传统优秀文化的无知就必然会产生一些关于所谓理论创新的标榜与浮躁,甚至瞎折腾。综观当前一些所谓的新思想、新观点(特别在一些人文学科方面),如果打开尘封的古库,我们就很容易发现原来古人已经阐释得淋漓尽致。因此笔者以为,在我们匆匆前行的时候,还是要多回头看看我们的文化来路和“家谱”,尽量避免一些无谓的低水平的名日创新实则重复甚至倒退的“瞎闹”,腾出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来干一点实实在在的事,做出一点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就能看得见的创新,或者对古文化做一些发掘、传承、光大的工作,达到以古鉴今、古为今用的目的,为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实在的贡献。诚然,古代文化经典之于现代礼会不可能是太阳,能够照亮整个世界,但我想它有时也许是一颗星或一盏灯,可以给一些在黑暗中摸索的人们带来希望、指明方向。 本书希望能做一点民族古文化方面的发掘与传承工作。譬如拨亮一盏灯中的一根灯芯,虽然微不足道,效果也不一定很好,但聊以自慰还是可以的。《左传》著述于两千多年前,不少字句冷僻艰涩,不少句段平铺雷同,不少文意索然无味,甚至有些内容显然有悖于现代精神,但瑕不掩瑜。为了不失原文风貌,又便于今人一睹为快,本书从《左传》中摘录出近七十个故事情节相对完整、有一定借鉴价值的文段,加以编译疏解,并从教育的角度借题发挥,以飨读者。有的选文已为名家名著选录过,但因其过简,难得全豹,故而本书把故事相关内容都补录入内,以便读者了解整个事件的来龙去脉。有些文段较短,但意境颇阔,本书则择其主题相近者,每两者合为一目,互为参读比较。所谓“序文通译”,是指文段的翻译以直译为主。但更多的是意译,有的地方甚至还略加扩展,这就避免了单纯地机械直译导致的生硬与费解,使译文通俗易懂。“佳句撷英”列举的文句,选自《左传》全文,不只局限于“原文摘录”部分,多为意义深刻凝练的箴言警句,便于记忆、使用。“义理疏解”是就选文的相关内容、主题价值、结构布局、遣词造句等作一些力所能及的解说,以帮助读者更快地进入文章的要旨佳境。“教育点悟”则纯属本书作者结合当今教育热点、焦点、难点问题,借题发挥,内容涉及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干部教育等诸多方面,个中看法有的综合了媒体流行的观点,有的则系一己之见,不一定有什么道理,或许还是无稽之谈,意在为弘扬“学以致用”、“古为今用”的风气做一些尝试,以摒弃单纯的考据、就古论古、食古不化或故作高深的学究态度。 教育是一个普遍存在的人文现象,教育每时每刻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人生。教育关乎人生,教育改变人生。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我们说,教育即人生。本书读的是《左传》,悟的是教育,落脚点是人生,故名“读《左传》悟人生”。不过,此人生是一个广义的人生,它不仅包括普通社会个体的生存与生活,也涵盖了某些特殊的社会人群,如领导干部、教师学生的生存与生活,甚至还涉及民生,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左传》这部伟大经典著作的精髓要义。这也是本书所“悟”的人生区别于其他书籍所论述的纯人生的一大特点。 当今社会,人们或纷纷“下海”淘金,或津津“搓牌”拾贝,也有人在默默“爬山”觅石,正所谓各得其乐! 高坊清 二○一○年夏于双泉山庄 后记 这本国学经典传承习作终于付梓面世了。怀胎十月,一朝分娩,新生命带来的欣喜是不言而喻的。这也使我在取得每一个哪怕是微不足道,甚至让人耻笑的成就时,都毫不例外地想到了生我、养我、爱我、教我的父母。他们是极普通、极卑微的农民,然而就是这极普通、极卑微的淳朴让我看到了人世间的奇崛与伟大,懂得了如何经营自己平淡无华的人生。尤其是我的父亲,一生劳碌奔波,含辛茹苦,挣扎在社会的最底层,但他襟怀坦白,刚直不阿,好为人善,清澈见底。虽然他们没有留给我时人孜孜以求的巨额物质财富,也没有为我提供一个可资晋升的政治或人脉平台,但他们用平凡而非凡的毅力与人格哺育着我,使我从一个社会最底层的家庭教育中学会了正直,学会了刻苦,学会了审视,使我有幸能够成为一个“半文化”人。然而遗憾的是,他们都走得太早、太急,以至于来不及享受一丁点儿孙的“反哺”,甚至连一张相片都没有留下,就匆匆离开了我们。要说在当时给父母双亲照个相留个纪念,也是不难做到的,然而我偏偏没有做到。这很让我后悔甚至痛苦了二十年,而且随着岁月的增加,这种悔恨与自责日益加深。如今这本书稿的问世,就算是我对他们的补偿与祭奠吧!父母在天有灵,请接受我这个不孝儿子来得太晚的祈祷吧!这也许就是我完成这部书稿后获得的最大的人生感悟吧!人生还有什么比子欲养而亲不待更令人遗憾的呢? 感谢我的恩师肖建民先生为本书的构思、编写、修改、出版提供的许多宝贵指导意见。肖建民老师是九江市乃至江西省学界名人,其丰赡的学养、高尚的人格、儒雅的风范,让我辈终生难忘。感谢我的单位领导与同事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资料上的帮助。感谢江西省瑞昌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安育民同志认真审读全稿,并对书稿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感谢四川大学出版社编辑的精心校勘。 另外还要感谢我的爱人李琳琼,是她任劳任怨地照料我的生活起居,使我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来完成这份吃力不讨好的苦役。苦劳簿上有我的一半,也有她的一半。还要感谢我的孩子们的大力鼓励和技术支持,没有他们的热情参与,就没有今天这部书稿的问世。 在本书的编撰过程中,笔者阅读与汲取了大量先贤与时人的诸多思想成果。其中古代的有左丘明的《国语》、刘向的《战国策》、司马迁的《史记》、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吴楚材的《古文观止》、余诚的《古文释义》、蔡元放的《东周列国志》,现当代的有沈玉成的《左传译文》、王守谦的《左传译文》、何宗旺译的《左传》、王力的《古代汉语》、蒋锡康的《中国古代文学读本》、林建法的《中国古代史》、张传玺的《中国古代史教学参考手册》、褚斌杰的《中国文学史纲要》、袁振国的《教育新理念》、林华民的《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陈光莲的《教学论概说》等,另外许多资料来源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上的文章或报道,限于篇幅,不能一一列举,并在此表示谢意。 《左传》不朽,文化经典不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朽。传承与弘扬民族经典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民族自信,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的和谐进步提供理论与实践的借鉴。经典之所以能够成为经典,在于它对后人能够提供思想与精神上的帮助。经典是一面镜子,常常照镜子,就能发现我们自身的光彩,就能发现我们身上的灰尘,就能更好地打扮自己去迎接新世界和新生活。作为一个经常与经典文化打交道的人,为社会,为当代人多提供一些这样的镜子,责无旁贷。但愿我们微不足道的努力为此能有所斩获。 本书的编撰虽历时数载,殚精竭虑,但由于个人学识谫陋,个中挂一漏万、错误纰缪之处必多,敬请各位方家和读者朋友不吝指正。 二○一○年六月十日于寓所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