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为明代著名本草学家、医学家、博物学家李时珍所撰,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它集中集现了中国古代医学所取得的最高成就,是取之不尽的中华医学知识宝库,素享“医学之渊海”、“格物之通典”之美誉,其内容涉及极为广泛,如在生物、化学、天文、地理、地质、采矿,以及历史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成就,可以说是一部有着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自问世以来,一直以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雄姿独占中国古代药学之鳌头,成为中国古代药学史上部头最大、内容最丰富的巨著。
本书纠正了前人误读,并从博物学的视角对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进行了重新阐释。
《本草纲目博物大典》是当今唯从本草文化入手,并对原典中所涉及到的品物、性味、功效形态采集、应用和配伍作了博物学考证的实用工具巨典。其特点如下:
一、凡李时珍《本草纲目》所载之药物,本书悉数收录,一味不遗。
二、本书略去原著第二卷之“药名同异”、“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陈藏器诸虚用药凡例”,“张子和汗吐下三法”、“病有八要六失六不治”、“《药对》岁物药品”、“神农本草经目录”,“宋本草旧目录”各节。同时。将第二卷之“相须相使相畏相恶诸药”、“相反诸药”、“服药食忌”、“妊娠禁忌”、“饮食禁忌”等内容进行简化,合为一节,称为“用药禁忌”,附于本书第一卷之后。
三、本书略去原著第一卷之“引据古今医家书目”,“引据古今经史百家书目”、“采集诸家本草药品总数”,“采药分六气岁物”、“五昧宜忌”、“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等六节。
四、本书对原著第一卷“历代诸家本草”,《神农本草经》名例”,“陶隐居《名医别录》合药分剂法则”,“七方”、“十剂”、“气味阴阳”、“五昧偏胜”、“标本阴阳”、“升降浮沉”、“四时用药例”、“五运六淫用药式”、“六腑六脏用药气味补泻”、“五脏五味补泻”、“引经报使”等各节进行了新的阐释。
五、原著“本草纲目主治第三卷”为内、妇、外、儿科的病症与治疗,与博物之旨不符,故略去不载。
六、历代诸贤于药物形态之描述,往往言简意赅,生动明白,结台本书所选照片多能了然于心;如遇诸贤描述阙如者,则用现代值物学或动物学之术语予以补充。
七、本书着重发掘和阐述原书的博物,人文背景,故于每章之前,撰短文·篇予以说明。
八、于每一植物、矿物、动物之后写出拉丁文学名,如遇品种混淆,或—物多名,或古今异名的情况则附以必要之考证,或引近年之研究文献予以说明。
九、原著,药物右虿今品种不清者,予以存疑。
十、本书尽量配以实物图片,不厌其多,使读者能按图索骥,体黝理,于博物精神有所领悟。
十一、本书以博物为宗旨,故颇注重药物有关之天文、地理、星象、社会、历史,哲学、诗歌,传闻、神话、甚至古代巫术歌功颂德等内容,而所载药物之“疗效”大多未经验证,故不宜作为临床用药之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