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神的清浊,对于识人而言,至关重要。古人通过不断地研究和观察,把眼神区别为清与浊两种,清与浊是比较容易区别的,但邪与正却不容易区分,因为邪与正都是托身于清之中的。考察一个人眼神的邪正,要从动静两种状态入手。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安详沉稳而有光,宛如晶莹的明珠,含而不露;处于运动观物状态时,眼中光华生辉,精气闪动,犹如春水之荡清波。或者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清莹明澄,静若无人;处于运动状态时,锋芒内蕴,精光闪射,犹如飞射而出的箭,直中靶心。以上两种表现,澄澈明亮,一清到底,属神正的状态。
眼睛处于安静状态时,目光像萤火虫的光,‘有一点柔弱却又闪烁不定;处于运动状态时,目光又像流动的水,虽然清澈,但游移不定,没有归宿。以上两种目光,一种属于奸巧和伪善的神情,一种属于奸心内萌的神情。处于安静状态时,眼睛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处于运动状态时,又像受惊吓的鹿,总是惶恐不安的样子。以上两种神态,一是聪明而不行正道的表现,一是深谋内藏、又怕别人窥探的表现。。前一组神情多是品德欠高尚、行为欠端正的表现,后一组神情多是奸心内萌、深藏不露的表现。这两种状态都属于奸邪神情,由于二者都混迹在清莹之中,因此必须仔细、正确地区分。
观察一个人的“眼神”,是辨别他忠奸的一个途径。“眼神”正其人大致正直,“眼神”邪其人大致奸邪。平常所说的“人逢喜事精神爽”,是不分品质好坏而人所共有的精神状态。诸葛亮就是这样一个通过眼神识别人物的高手。
当时,曹操派刺客去见刘备,刺客见到刘备之后,并没有立即下手,而是与刘备讨论削弱魏国的策略,他的分析极合刘备的意思。
不久之后,诸葛亮进来,刺客很心虚,便托辞上厕所。
刘备对诸葛亮说:“刚才得到一位奇士,可以帮助我们攻打曹操。”
诸葛亮却慢慢地叹道:“此人见我一到,神情畏惧,视线低而时时露怃逆之意,奸邪之形完全泄漏出来,他一定是个刺客。”
于是,刘备连忙派人追出去,刺客已经跳墙逃走了。在瞬息之间,透过眼神的变化,看出一个人的目的和动机,固然需要先天的智慧,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努力,因为这种智慧是在环境中磨练和培养出来的。诸葛亮能够看透此人,主要是从他的眼神闪烁不定中发现破绽的。而生活中,常有那些仪表不俗,举止轩昂之辈,想一眼识破他的行径,可能就比较困难了,王莽就是这种类型的人。
王莽这个人在历史上的名声并不太好,但就他本人的才能而言,在当时也算得上是一个极其难得的人才。如果他不篡取王位,不显露本性,仍像未夺得朝政大权之前那样勤奋忠心地工作,俭朴地生活,说不定会成为一个流芳百世的周公式的人物。
新升任司空的彭宣看到王莽之后,悄悄对大儿子说:“王莽神清而朗,气很足,但是眼神中带有邪狭的味道,专权后可能要坏事。我又不肯附庸于他,这官不做也罢。”于是上书,称自己“昏乱遗忘,乞骸骨归乡里”。从眼神上来分析,“神清而朗”,指人聪明俊逸,不会是一般的人;眼神有邪狭之色,说明为人不正,心中藏着奸诈意图。王莽可能也感觉到了彭宣看出一些什么,但抓不到把柄,恨恨地同意了他的辞官请求,却又不肯赏赐养老金。彭宣回乡后数年就死了。
所以,对于目光如流动的水的人,虽然从其眼神中看到澄清,但却有游移不定的神色,大多见于奸人,这是有一定事实依据的。这并不是难以理解的原因,因为每一个人,不管自觉或不自觉,他的眼睛往往是他的灵魂的忠实解释者,正如《简·爱》中写道:“灵魂在眼睛中有一个解释者——时常是无意的,但却是忠实的解释者。”P7-8
俗话说:“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层皮”。脸是人体的“上层建筑”,眼耳鼻口等重要器官均在脸上安家落户。脸成天“抛头露面”,乃人体诸多部件中的“重中之重”。如果眼耳鼻口联合行动,脸的表情简直就是人情处世的一部大书。
被誉为国粹的京剧,实际上便是脸的艺术。生旦净末丑,角色均有脸谱。有人说,脸谱即面具,因其模式化概念而虚假。也有人认为,把人物心灵性格画在脸上,是真的流露,比起世人不戴面具的面具——虚伪脸要磊落得多。
脸有冷热、丑俊、老嫩、方圆、丰瘦之分,其表情尤为丰富,有哭有笑,还有哭笑不得。有时满面春风,有时面若冰霜。光是笑,就有无数种:媚笑,冷笑,皮笑肉不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但无论哪种表情,说到底都是心灵的流露,绝对无法包装。
脸并非一成不变。有些人精通变脸术,对上一脸春色,极尽献媚讨好之能事;对下一脸正经,使人敬而远之。有俗谚云:“六月的天,孩子的脸”,意指易变也。然而孩子变脸,均出自真性情,率尔为之,天真可爱。不像精通变脸之术的成人,那脸变来变去,总是围绕着名利,摆脱不了丑恶。
脸之美丑又自含辩证。汪精卫有“天下第一美男子”之称,其人却遭天下唾弃;包公一张黑不溜秋的脸,却被百姓呼做“青天”。美丑之分,令人深思。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脸就是心灵的晴雨表。愿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张没有雕琢和粉饰的“真脸”。
就是这样一张脸,不同的人、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点,针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变换着不同的脸谱。当然,自己有一张什么样的脸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要向别人传达什么样的脸自己也知道。每个人要“脸”的方式不同,有的人为了蝇头小利可以低三下四,卑躬屈膝,出卖人格,出卖色相,不择手段,反而得意地认为自己“智慧”超群;有的人却是耿直平凡,庸庸碌碌,看起来平凡可怜,但心净如水。
人活一张脸。脸就是脸面,脸面就是尊严,尊严来自我们对道德底线的捍卫,来自我们人格操守的坚持。人可以在经济上贫穷,但决不能在尊严上贫穷。一群大雁从天空经过,会留下雁的呜叫声;一个人到世闸走一回,会留下做人的名声。雁留下的是声音,人留下的是品格。
人生在世,脸面重要,名誉也重要。真正的名誉,往往是在人死了之后还不被人忘记,那便是高贵的灵魂、伟大的思想、天才的智慧。不朽的名誉是别人赠送的,自己争来的名誉虽然会像鲜花一样在一夜之间开遍田野,同样也会在一夜之间凋零得荡然无存。肤浅的人面对名誉时会陶醉得忘乎所以,会狂妄得理直气壮,会灿烂得不需要阳光,只是忘记了一点,名誉不是荣誉。
人之一生,挣个好名声不容易,一旦得到了,就应该好好地珍惜。你拿自己的名誉不当回事的时候,别人也就拿你不当回事了。人活一张脸,有脸你是人,没脸你便是鬼。
2010年8月
一个人的尊严,并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或获得了什么社会地位,而在于能不能发挥他的专长,过有意义的生活。一百个人不能都做同样的事,各有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虽不同,可是发挥自己的天分与专长,并使自己陶醉在这种喜悦之中,与社会大众共享,在奉献中,领悟出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是现代人普遍期望的。
人生在世,脸面重要,名誉也重要。真正的名誉,往往是在人死了之后还不被人忘记,那便是高贵的灵魂、伟大的思想、天才的智慧。不朽的名誉是别人赠送的,自己争来的名誉虽然会像鲜花一样在一夜之间开遍田野,同样也会在一夜之间凋零得荡然无存。肤浅的人面对名誉时会陶醉得忘乎所以,会狂妄得理直气壮,会灿烂得不需要阳光,只是忘记了一点,名誉不是荣誉。
人之一生,挣个好名声不容易,一旦得到了,就应该好好地珍惜。你拿自己的名誉不当回事的时候,别人也就拿你不当回事了。人活一张脸,有脸你是人,没脸你便是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