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波音
出版社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历史不仅是人民创造的, 它还是“人民币”创造的。

《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由波音所著,对历史的解读,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有阶级分析的,有厚黑分析的,也有戏说的、恶搞的.更有“神马都是浮云”的虛无派。但根据卡尔·马克思的说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历史这间大房子,经济就是它的地基。仔细倾听大房子里面铜钱、银锭落地的叮当之声,我们会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清醒的认识。

这本历史书视角极为独特,从粮食、盐、纸币等经济因素剖析王朝兴衰、人物沉沦、历史走向。用幽默、时下流行的语言,讲诉尘封的历史,为诸多历史人物“翻案”,历史事件“辩白”。读来令人耳目一新、趣味盎然的同时又恍然大悟,看穿五千年岁月。

内容推荐

中国上下五千年,是什么导致了王朝更迭?

什么决定了三国胜败?

盐巴有多重要?

长城围住了什么?

郑和为什么下西洋?

大宋不缺钱缺什么?

这些问题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金钱!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但人们却往往忽视这个基础,更多地强调帝王将相的成败,却对影响他们行为的经济状况语焉不详。正因为如此,《透过钱眼看中国历史》由波音所著,该书选择从经济角度看待历史,用诙谐逗趣的语言,讲述一桩桩历史大事件,透过金钱描绘泱泱大国上下五千年,为读者揭开历史的面纱,零距离感受历史真相。

目录

第一篇 三千年的粮仓保卫战

用狗尾巴草填饱肚子

小麦小麦我爱你

有多少小麦可以重来

水稻坐上小麦的沙发

感谢玉米棒子,感谢印第安人

第二篇 爱生命,爱盐巴

黄、炎合伙打劫蚩尤的盐巴

春秋战国的幕后导演

私盐贩子掀翻大唐

第三篇 长城:外面的穷鬼想进来,里面的穷鬼想出去

马可波罗见过长城吗

长城建在哪儿,得听老天的

秦始皇算了一笔经济账

万里大墙没啥用

长城被经济学打败了

两边穷鬼诅咒的围墙

第四篇 三国群雄斗地主

都怪黄巾军掀牌桌

曹孟德:出身不好,摸来个大王

刘玄德:根红苗正,却凑不出炸弹

孙仲谋:要想强,飞机带翅膀

第五篇 要想吃饱饭,多挖运河少生娃

大河向东流,不是好兆头

天上掉下个隋炀帝

大运河:一个文艺青年的惊天力作

傍上大运河,京城有饭吃

当皇家海军掐住了大运河

第六篇 别说宋朝不差钱

富甲全球的大宋

宋兵乙:我曾是个无业游民

扯几尺布就打发了北方胡人

逼急了,破铜烂铁都当钱

第七篇 早产的纸币惹人唉

从飞钱到交子:四川人有法子

大宋开始对纸币上瘾

三大王朝被一沓纸币撂倒

纸币泛滥:穿越千年仍无解

第八篇 三个梦碎的阿土仔

两千年前,王莽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

经济学家王安石的两大创新

放牛娃皇帝的羡慕嫉妒恨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农民

第九篇 郑和下西洋的两个秘密任务

找个逃跑的废帝,用得着七下西洋吗

差钱,还是差钱

嗨,听说非洲有金子

天朝之外的华商太讨厌了

郑和的第三张牌

沉舟侧畔千帆过

第十篇 大海有多宽广,郑氏海盗就有多犀利

木头要了宝船的命

后郑和时代的“海商王”

郑氏家族:东亚版“加勒比海盗”

郑成功赶跑蔗糖救台湾

第十一篇 白银让明朝不明不白地死去

一枚铜钱引发的走私大案

美洲白银砸中大明的头

看白银潮来,看白银潮去

百万两银子逼死崇祯帝

第十二篇 谁偷了康乾盛世的馒头

什么康乾盛世,那都是浮云

盛世危局:从马可波罗到马嘎尔尼

达尔文家族砸了景德镇的场子

要人命的蚕宝宝

第十三篇 鸦片战争:一个烟鬼和一个茶鬼闹翻了

大英帝国被茶叶攻陷了

鸦片拯救了太平洋岛屿

茶鬼觉得被烟鬼侮辱了

种植园里的烟茶暗战

烟鬼在当铺里彻底沉沦

尾声 钱眼里的历史风景

试读章节

中华大地上的古人对水稻一点儿都不陌生,早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当时生活在太湖流域和杭州湾地区的古人就放火烧掉湿地中生长的灌木,在湿地中种下水稻类的草本植物。考古学家发现,在距今7500年左右的时候,海平面曾经上升,从这些河湖的入海通道倒灌过来,我们的先民们于是筑起堤坝,阻挡海水侵袭,保卫自己的稻田。

和小麦起源于狗尾巴草类似,稻种也来自先民们对草类的筛选。不过对于江南地区的先民来说,他们当时主要以打鱼为生,每天享用海鲜大餐,多么惬意!而种水稻是非常辛苦的事情,所以他们其实并不太在意稻米作为食物的充饥功能,而是喜欢把稻米放入陶罐中发酵,获得美味的酒。当时食物来源丰富,人口又少,嘴馋也许是先民们种水稻的最初目的。

即使后来江南地区人口增加了,水稻成为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稻米的产量依然不是很理想。主要的原因一个是水稻的种植需要技术,需要在特定的日子栽培、特定的日子插秧,古人想掌握水稻种植的整套技术,需要一段时间的摸索;另一个原因是我国古代长期没有找到高产的稻种,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当时没有现代的基因技术,培育一个新的稻种全靠一代代地筛选,一代代地尝试,一遇到战乱,科研工作可能就付之东流。

就在小麦无力养活中国人民的关键时刻,越南人民向我们伸出了援助之手,他们友情赞助了一种优良的稻种——占城稻。占城稻原产于越南中南部,具有高产、早熟、耐旱三大特点,生长期很短,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从种到收,只需要2个月时间!

宋朝初年,占城稻被泉州商人从东南亚带到了福建等地,开始迅速占领长江流域的农田,宋真宗甚至专门派人到福建取稻种发放给其他地区种植。宋朝农民们发现,现在可以在农田中采取麦、稻轮种了,由于引进的水稻成熟期很短,所以可以一年中种一季水稻,再种一季小麦,单位亩产大大增加,休耕的次数也大为降低。而且水稻田经常浸泡在几十厘米深的水中,避免了麦田因为水分大量蒸发造成的盐碱化问题,土地肥力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优秀稻种的引入和推广,直接激发了宋朝时期中国人口的大爆炸,特别是在南方地区。北宋时期,全境人口约有1亿人,如果以秦岭淮河一线划分,南方地区的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北方地区人口一倍。

自古以来中华大地上人口北多南少的局面彻底被扭转了。这个变化相当重要,因为国家的税收来自自耕农,南方地区人口数量多,就意味着来自南方的税收在国家税收中占的比重就大,国家的经济重心必然转移到了南方地区。从北宋时期开始,经济重心就从黄河流域逐渐过渡到了长江流域。农民的粮仓中,稻米取代了小麦,成为粮仓中的主角。

水稻抢占了小麦的沙发之后,中国地大物博的优势立刻体现了出来。北方歉收,有南方的水田保障粮食供应;南方歉收,有北方的旱地提供粮食来源。尤其是在大运河工程投入运营之后,南北粮食的调动更加方便了,救济灾民的效率提高,国家因此变得更为稳定。关于大运河的作用,本书第五篇有专门的叙述,此处不再赘言。

小麦统治粮仓的时期,如果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起统一的中国开始算起,到北宋王朝建立时的公元960年,中国一共经历了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等十个时代,平均每百年多一点就会改朝换代一次。如果把南北朝和五代十国时期那些短命的小王朝分开计算的话,朝代更迭的时间就更短了。

当水稻成为粮仓的主角后,中国一共经历了北宋、南宋、元、明、清五个王朝,如果算到公元1911年止,在950年的时间中,每个朝代的寿命接近200年。正所谓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北宋和它之后的王朝都因为广种水稻而延年益寿了。

农作物的生长有固定的周期,比如北方地区一年一熟,南方地区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在经济重心位于北方的时候,游牧民族一旦越过长城南下侵袭,中原王朝就陷入了非常尴尬的局面,自己的农业生产被打断了,而且还要花精力抗击入侵者,各个王朝都纷纷表示压力很大。当水稻崛起,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后,中央王朝再面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就显得从容不迫了,毕竟游牧民族很少能南侵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不会伤及粮食生产的根基。

但是反过来,由于经济重心在南方,中央王朝要北伐塞外,从南方调集人力、物力也十分困难,这也导致北宋之后的中央王朝往往难以对外开疆拓土,比如北宋与辽的对抗,南宋与金的对抗,以及后来明朝与蒙古的对峙,中央王朝都没有力气把疆域扩展到长城北面。

越南人民贡献的占城稻,让中国的人口数量在宋朝首次突破了一亿大关,然后就进入了缓慢增长的时期。直到明末清初,国土面积虽然扩大了许多,把东北地区、蒙古高原、新疆和西藏都装了进来,人口数量也不过在1.5亿左右晃荡,农耕区的人口基本上还是维持在宋朝的水平。毕竟粮食产量决定人口数量,可以耕种的旱地和水田,在宋朝的时候就已经种上了庄稼,新开垦的农田很有限,占城稻的产量也已经达到极限。

中国的人口数量要再创新高,只能期待新的农作物上场了。

P9-11

序言

倾听历史的叮当声

历史不仅是人民创造的,它还是“人民币”创造的。

对历史的解读,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说法,有阶级分析的,有厚黑分析的,也有戏说的、恶搞的,更有“神马都是浮云”的虚无派。但根据卡尔?马克思的说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对于历史这间大房子,经济就是它的地基。仔细倾听大房子里面铜钱、银锭落地的叮当之声,我们会对历史有更深入的了解、更清醒的认识。我在这本书里打破历史朝代的局限,拂去覆盖在历史真相上的帝王将相、忠奸善恶的表面“尘土”,深入到历史背后的经济层面,从经济学基本规律的角度,对中国历史做了一些崭新的解读。

“恶搞不史实,史实不恶搞”,在面对史实问题的时候,我尊重证据和逻辑,不妄自猜测,不用春秋笔法来虚构或戏说历史;同时对那些不涉及史实的部分,用时尚、活泼,甚至调侃的语言叙述,展示历史鲜活的一面。同时,书中简单有趣的插图,让历史更为轻松,阅读更为愉悦。

希望你们能够跟随我的思路,从经济的角度重新阅读历史、思考历史。如果你们在读完这本书后有所收获,是我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感谢在从构思到出版过程中给予我帮助的人们,北航社的编辑和相关制作人员,插图作者周楠,书稿素材整理者齐月珍,我的家人和朋友;同时感谢对历史有杰出贡献的朝历代人民和“人民币”。

波音

2011年3月于北京天通苑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20: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