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统照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早年积极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参加“火烧赵家楼”,发起“文学研究会”,发表了大量歌颂时代强音的诗篇。他的《一叶》、《黄昏》是五四文学革命后最先出现的长篇小说,他的《山雨》震动了30年代的中国文坛。抗战时期他隐居上海孤岛,表现了高尚的民族节操。解放后,抱病从事文化领导工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王统照研究工作,深潜于传主的心灵世界,精心描述了传主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展示了传主“婉曲而沉郁”的个性,再现了真实的王统照。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王统照传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刘增人 |
出版社 | 东方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王统照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早年积极投入五四新文化运动,参加“火烧赵家楼”,发起“文学研究会”,发表了大量歌颂时代强音的诗篇。他的《一叶》、《黄昏》是五四文学革命后最先出现的长篇小说,他的《山雨》震动了30年代的中国文坛。抗战时期他隐居上海孤岛,表现了高尚的民族节操。解放后,抱病从事文化领导工作,为新中国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作者长期从事王统照研究工作,深潜于传主的心灵世界,精心描述了传主的生活和创作道路,展示了传主“婉曲而沉郁”的个性,再现了真实的王统照。 内容推荐 王统照先生,山东诸城人,生于1897年古历正月初八日,卒于1957年11月29日,享年六十岁。先生生平酷爱文学,在文学创作上获得很大成就。其代表作有小说《一叶》、《黄昏》、《山雨》,诗歌《童心》和散文《片云集》等。先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的著名人士之一。 本书以向历史、向读者负责的精神,以立传描述的方式,尽量充分地展现王统照的精神世界和历史贡献。 目录 序一 序二 第一章 齐鲁之子 1.文采风流的故土 2.齐鲁文化的传人 3.“养德堂”里的悲欢 4.幼读轶事 5.和小说结下了不解之缘 6.蕙子姑娘 第二章 泉城意气 1.诸城三杰 2.从模仿到创作 3.“剑啸庐”中诗情豪 4.错位 第三章 京华风云 1.“火烧赵家楼” 2.发起文学研究会 3.编辑记程(一):起步于驳杂 4.编辑记程(二):扎根于文学 5.爱与美:从追求到幻灭 6.首开风气写长篇 7.觅我童心行吟中 8.不与“鸳鸯蝴蝶”为伍 9.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10.在“诗圣”与“诗哲”中 11.苦恋 12.再见了,如火如荼的京华 第四章 海隅栖迟 1.观海二路49号 2.忧从中来 3.走出玄远的空想 4.追求精致 5.丝丝缕缕怀旧情 6.从苦闷中抬起头来 7.北国行旅 第五章 山雨欲来 1.推出与《子夜》比肩的力作 2.绘制多彩的人物画廊 3.描摹北国民俗的画卷 4.敲响民族危难的警钟 5.营造凝重浑厚的风格 第六章 横海欧游 1.驶向大洋彼岸 2.从南亚到北非 3.在阿尔卑斯山下 4.进入欧洲心脏 5.荷兰采风 6.归国返乡 7.编辑记程(三):以文会友编《录话》 第七章 笔耕申江 1.编辑记程(四):主持《文学》笔政 2.姑苏行 3.为大时代剪影 4.续写齐鲁山河图 5.纷繁错综中的选择 第八章 橘柚怀贞 1.呼唤国魂 2.身陷“孤岛” 3.艰危时日 4.逆境中的创作 第九章 长夜待旦 1.胜利后的失望 2.编辑记程(五):青岛三副刊 3.誓为学生做后盾 4.几度奋飞恨未能 第十章 鞠躬尽瘁 1.新生活的主人 2.重返山大 3.抱病奠基 4.文艺老战士 党的好朋友 跋一 跋二 附录一 王统照生平及文学活动年表 附录二 王统照著作书目 附录三 王统照名、字、笔名录 试读章节 第一章 齐鲁之子 1.文采风流的故土 据太史公司马迁记载,当距今大约两千二百年前,在山东境内、潍水两岸,曾经发生过一场颇具传奇色彩的战斗。那正是暴秦式微、六国割据的时代。群雄之中,以刘邦、项羽为最强,皆有抚平天下一统中国的趋势。项王喑呜叱咤,千夫皆废,待人恭敬慈爱,却舍不得对有功者加官封爵,人称“匹夫之勇”兼“妇人之仁”。刘邦虽出身寒微,勇悍仁强均不如项王,但长于纳谏、善于用将,文靠萧何、武倚韩信,遂一天天强大起来。韩信拜右丞相后,率大军袭魏、下代、破赵,势如破竹,以过人的计谋屡立奇功,复拜相国。于是率领浩浩荡荡的大军,向都城设在临淄的齐国进发。韩信大军出动后,多疑善诈的刘邦又派著名的辩士郦食其驰赴临淄,与齐修好。郦食其不愧是能言善辩的策士,伏轼掉三寸之舌,竟下齐七十余城。相比之下,韩信率数万兵卒,经年驰战,才得赵城五十余座,其功绩未免有点暗淡。于是韩信按范阳辩士蒯通的计谋,以未得刘邦停止攻齐的诏令为由,乘齐王田广与郦食其摆酒庆贺无防无备的时机,一举攻至临淄。田广认为被郦生出卖,一怒之下,架鼎烹之,一面率军东去高密躲避,一面派使臣向楚王求救。楚王闻讯马上派出大将龙且,率军号称二十万北上救齐。齐、楚两国的兵马很快合为一路,隔潍水与韩信摆开了决战的阵势。汉兵从两千多里外奔袭齐国,宜速战而不宜僵持。齐国虽然新败,但旧将仍在,念其故主,如能避韩信锋锐,拒而不战,然后密诏齐将,联合击汉,再加上楚军的救援,韩信只能无功而走。可惜楚将龙且求功心切,齐王田广用兵无道,一场不利于楚、齐的会战开始了。足智多谋的韩信,一面乘朦胧夜色密令部下做好万余沙袋,堵在潍水上流,造成水流清浅的假象,一面引军渡河,向龙且挑战。汉军渡河刚到中流,即佯败回岸,愚蠢的龙且不知是计,大喜之下,率军渡水追击。韩信在关键时刻派人撤除堵塞的沙袋,于是大水骤至,龙且的军队被切断为两截,韩信率领早有准备的汉军急起反击,一举追杀龙且。潍水以东的楚军见主将败亡,汉军攻势凌厉,也纷纷逃散。齐王田广见大势不好,急忙率领残部仓皇南逃,从胶东到鲁南,到底也没有逃出韩信的追击,终于全军覆亡,在错误的政治与军事对策中为齐国画上了并不光彩的句号。而韩信,则在敌众我寡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多谋善断,巧施妙计,又一次创建了戏剧性的奇勋,为他传奇性的将略、将才,添加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在楚汉会战史乃至中国战争史上写下了有声有色的一章。这夹潍结阵壅沙断水的确切地点,太史公未曾注明,后世多有争议。文史学者王伯祥先生认为“当在今高密境内”;而诸城父老,却一向不无自豪地确信,此战决在他们的故乡。他们确信,至少在两千多年以前,诸城因为地广土沃,形势险要,早已成为君主战将们决不肯轻易放弃的一块要冲。 潍水,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就成为纵贯山东东部的一条大河。它从现在五莲县西南的箕屋山发源,潺潺而汤汤,或平直或曲折,东流至诸城,北折向高密,经过安丘、潍县、昌邑,由鱼儿铺,入莱州湾。它像一棵大树,以丰盈的汁液,滋养了从诸城到昌邑五六个硕大的果实。这几处县市,也联袂携手,成为胶东鲁中的一带重镇。若从文化的意义着眼,较之其他县市,诸城因为有着与众不同的经历,显然占有特别显赫的地位。 诸城,秦时属琅琊郡。始皇东巡,曾在此建台刻石,记功留念,即所谓“琅琊台刻石”,是华夏文明为人类之先的一块有用的证据。汉时称东武,隋代改诸城,赵宋王朝,置州治日密州。也许这密州之密,与高密之密相同,两县又确属比邻,古今州县建制时存时无,错综复杂,注释者难免以此“密”为彼“密”,这也是常有的事。诸城,作为胶东重要的县城之一,屡屡见于史册,主要是因为这里有着一以贯之的人文传统,从古到今,不断出现这样那样的名人,从不同的方向,以不同的力度,左右着历史的进程,改换着文学艺术的面貌。其中,出现早而影响大的,首推东坡苏轼。 1057年,春风得意的苏轼年方21岁,即考取进士,荣任主簿,但也很快卷入了朝廷内部以王安石变法为中心的新旧两派激烈的政治、经济斗争的漩涡中。新派以王安石为核心,旧派以司马光为首领,苏轼深感在激烈的斗争中继续留在汴京已无可能,便提出外调的请求,先通判杭州,四年后改任密州知州。那正是蝗、旱并作的饥荒年景,苏轼到职视事后,一面开仓赈济,收养孤苦儿童,做了许多造福桑梓、休养生息的好事,一面公余葺台,吟诗撰文,使密州的文采风流,一时传为天下佳话。为了怀念他的德政与文采,乡民在他离去之后,在他亲自督建的“超然台”上为之塑像,白面长髯,亲切而又风雅。历来的县衙门口,一直悬有“仰苏堂”的匾额。 P1-3 序言 泉城济南,金牛山下,松柏掩映蔓草缠绕之中,横卧着一方不大的石碑,山东省文化局1957年立。石碑的背面,镌刻铭文一篇,文曰: 王统照先生,山东诸城人,生于1897年古历正月初八日,卒于1957年11月29日,享年六十岁。先生生平酷爱文学,在文学创作上获得很大成就。其代表作有小说《一叶》、《黄昏》、《山雨》,诗歌《童心》和散文《片云集》等。先生是“五四”以来中国文坛上的著名人士之一。 先生毕生献身于文教事业,北京中国大学毕业后,曾任中国大学教授兼出版部主任,上海文学社《文学》主编,上海暨南大学教授,开明书店编辑和山东大学教授等职。 先生出身于封建地主家庭,但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思想。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先生的革命思想更加提高,从而也更博得了广大人民的爱戴。先生曾任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山东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民盟中央委员及济南市委会主任委员、山东省人民政府委员兼文教厅副厅长、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山东省文联主席和山东省中苏友好协会副会长等职。 先生不但对人民文学事业的发展有很大贡献,对教育培养青年一代亦有很大功勋!先生的革命热情和对事业的坚韧精神,均值得后代学习和颂扬。谨撰此文,以资纪念。 鲁迅早就指出,纸墨从来寿于金石,更何况上述碑文使用的显然是50年代的“话语系统”,烙印着相当鲜明的‘时代胎记,难以真实全面地反映王统照的贡献和成就,是非常自然的。因此,以向历史、向读者负责的精神,以立传描述的方式,尽量充分地展现王统照的精神世界和历史贡献的任务,就无可推辞地落在我们这一代学人的肩头。 笔者深知,为作家这种精神世界特别丰富的人物写传,是颇不容易的事业。正如我的一位年轻的朋友所说,那些优秀的作家传记,能帮助我们和文学大师对话,带领我们步入精神漫游之旅。那些传主往往从书页中向我们走来,带着人性的闪光,也带着人性的弱点,或令人震悚,或令人低眉沉思,从而使我们领略另一种人生方式,领略人性的美与丑、痛苦与欢乐、抑郁与飞扬,形成对我们的平淡如水的生活的一种闪击、暗示、提醒。那些作为传主的作家虽然已经永远离我们而去,但他们仍然存活于历史的茫茫烟云之中,行走着,呼吸着,思考着……。传记作者便应该打捞于烟云、深潜于心灵,使历史的存在融入当下的生活,给以警示,给以启迪,最终提升我们日益干枯的灵魂。是的,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的三十年,是一个需要巨人也培育了巨人的时代。巨人们当然早已远行,但却依然如浩淼星海,光照人间。他们无论是炸裂燃烧,还是微温中道,都具有各自独特的人格魅力。当年触动罗曼-罗兰创作《贝多芬传》的,也正是艺术家的这种人格理想与人格风范:“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我们周围的空气多沉重,老大的欧罗巴在重浊与腐败的气氛中昏迷不醒。……社会在乖巧卑下的自私自利中窒息而死。人类喘不过气来——打开窗子吧!让自由的空气重新进来!呼吸一下英雄的气息。”罗曼·罗兰沉痛激越的呼号,穿越了浩淼迢遥的时空,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对于作家、艺术家的灵魂世界与人格理想情有独钟的传记作者,情不自禁地要以自己的感受为中介,一面与已逝的巨人对话,一面与当代的读者共同感受、体悟、领略……。人格无疑是一种提醒,这种提醒也许能使我们下沉的良知慢慢浮起。这是笔者的自励,更愿意是与读者诸君的共勉。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