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村里回来了状元女/双百大地印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苦乡
出版社 中国社会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农村改革风云,令人叹为观止!

十九岁的陈尚娟是全市理科高考状元,父亲早逝,家庭贫穷,致使她没能迈进大学的校门。但她人穷志不短,联合退伍军人全爱园,立足家乡,与贫穷斗,与地痞流氓斗,四年的时间,终于将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成了全市农村的一面旗帜,陈尚娟本人也成长为市人大代表、副镇长……

内容推荐

十九岁的陈尚娟是全市理科高考状元,父亲早逝,家庭贫穷,致使她没能迈进大学的校门。但她人穷志不短,联合退伍军人全爱园,立足家乡,与贫穷斗,与地痞流氓斗,四年的时间,终于将一个贫困村变成了富裕村,成了全市农村的一面旗帜,陈尚娟本人也成长为市人大代表、副镇长。

试读章节

陈尚娟一点也没有猜错,那团火光的确是她的妈妈吴如芝在给她的爸爸上坟。女儿高考后,吴如芝的心里便坠上了沉甸甸的铅块。一般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好,而她却从心底里不希望自己的女儿考得好。因为这个家庭实在是供不起她上学了。如果女儿考得不好,不能上大学就不能怪谁,她自己心理平衡无怨无悔,就能平静地去面对生活。可要是考好了不能去读书,那就是她这个做母亲的责任了。偏偏与她的愿望相反,她越不想女儿考好,女儿就越是考得好,还成了全市高考理科状元,分数远远超过了清华、北大的录取线。如果不让她入学,那就不仅仅是自己落个不是的问题,而是怕女儿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到时有个三长两短,那该如何是好!

家里向亲戚朋友借了几万元,银行还有贷款没还,凡是能想的办法都想到了,就是弄不到一分钱。吴如芝实在是不知道该怎样向女儿解释才好,作为母亲,女儿有志气,她不能让女儿到理想的海洋中去扬风鼓帆,她还有什么脸去面对女儿呢!吴如芝思前想后,觉得在外面既做不起人,在家里也对不起孩子。不如自己一死了之,既解脱了人世间的烦恼,也带走那些债务,不给孩子留下祸患。便在晚上来到亡夫的坟前,一边慢慢烧纸钱,一边泪流满面:“小娟他爸,这些年我一个人苦苦支撑着这个家。现在,小娟考了那么高的分,我到处借贷无门,加上儿子明年要升高中,到时的学费又是问题。身为母亲,我无法面对他们。所幸他们都大了,以后的路就让他们自己去走吧。我实在累了,支持不住了,来跟你做伴吧。”一边唠叨,一边烧完纸钱,然后拿起一瓶剧毒农药就喝。

陈尚娟怀着兴奋的心情悄悄来到了这里,无意中听了妈妈的话,见妈妈要服毒,就疯了似的冲上来,夺过农药瓶扔到一边,跪在地上一把抱住吴如芝,撕心裂肺地叫道:“妈!您怎么能这样啊,我和弟弟离不开您呀!”

吴如芝神情恍惚,任由陈尚娟抱着痛哭,她也只是像白痴一样没有任何感情波动,一个劲地喃喃自语:“你怎么同来了?你让妈妈跟爸爸去吧,妈妈实在太累了,太累了。”

陈尚娟悲痛欲绝,凄凉的哭声在夜空中传得很远,天地为之动:“妈妈,是我不懂事,是我太不体谅您了!我不上大学了,我再也不读书了!”

陈尚娟的确能够理解妈妈。爸爸在她九岁时就不幸去世了,要是换个人,也许妈妈早就改嫁了。但是她怕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就吃苦受累一个人拖着两个孩子走到了今天。她要不爱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落到今天的地步,她要不爱自己的孩子,当年她就狠心的将两个孩子送人了。现在两个孩子大了,她也积劳成疾,连一担水也挑不动了,全家的这艘破船还让她怎么往下拖呀!自己有什么理由要对母亲求全责备呢?自己除了留下来和母亲共同挽救这个垂危的家庭外,人性和良知让她别无选择呀!

高考揭晓后,伍金权的心情开始十分压抑。陈尚娟理解他的心情,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毅然决定放弃清华、北大,和他报同一所大学,两人仍然在一起比翼双飞。伍金权听了陈尚娟的决定,心里又十分矛盾:单纯的为了爱情,让她放弃上清华、北大的机会,自己是不是太自私了一点?可如果两人不在一起,在爱情已经成为商品的今天,他们就极有可能会成为那出林的分飞之鸟!自己是那么爱陈尚娟,如果陈尚娟离开了自己,以后的生活会怎么过,自己根本不敢想象。

伍金权心里十分矛盾,第二天仍然如约来邀陈尚娟到学校去填报志愿,并决定跟陈尚娟好好地斟酌,看到底怎么办才好。当他来到陈尚娟的家里,听陈尚娟讲述了她妈妈寻死,陈尚娟决定不读大学的情况后,真急了。他先是百般劝解了一番,然后恳切地说:“尚娟,你放心,像你这样的家庭,你又考了这么高的分,一是政府会资助你,二是可以申请读书贷款,三是有社会人士愿意资助你也是说不定的事。明天我就到电视台到报社反映你的情况,寻求社会援助,你可不能打退堂鼓,毁了自己的一生啊!”

陈尚娟泪水涟涟,但态度很明朗:“政府的资助、读书贷款、社会的援助都是有限的。我家现在负债几万元,借贷无门,连十块钱的路费都拿不出来,你说我有可能去上大学吗?我九岁时父亲去世,是我妈含辛茹苦把我们姐弟俩拖到了今天,刚刚四十出头的人,因劳累过度已经疾病缠身,很多农活已经干不了了。前天挑了半担水,竞差点摔倒在地,当时……”陈尚娟难过地说不下去了。她哭了一阵,又说:“我弟弟在读初中,一家人的衣食都难以保证,如果我不留在家里帮我妈一把,我弟弟很有可能会失学,你让我……”

伍金权见陈尚娟上大学之意已绝,大为着急:“可你、可你不读书在农村怎么办啦?上大学不一直是我们的梦想吗!能上清华、北大,就意味着辉煌的人生已经看得见了,你可千万不要放弃呀!”

陈尚娟揩了一把泪水,努力用平静的口气说:“金权,昨天夜里我已经想好了。我在学校好好读书,就是要证明自己不比别人差。读了大学怎么样?不读大学又怎么样?国家普及教育是为了提高全民素质,我是市重点中学的毕业生,也不算文盲。读不读大学,对我已经不重要。我妈妈太苦了,我没有理由还只顾自己,不管她的死活。作为姐姐,我更不能让我的弟弟失学。”

要上四年大学,费用不是一笔小数。伍金权虽然知道像陈尚娟这种情况,要想走进校同,必须向社会求助:但他毕竟是个孩子,没有任何社会经验,他既不知道到底该怎样去向社会求助,更怕求助无果,误了陈尚娟的大事。万般无奈之下,他撒谎说有急事,打电话让在外面做小生意的父母迅速回来。伍金权的父亲伍子朋不知道儿子到底出了什么事,电话里问了又不说,也急了,便和妻子丢下生意匆匆赶回:伍金权将陈尚娟的情况说了一遍,然后恳求父母:“爸爸,妈妈,您帮帮尚娟吧,她不去读大学,这辈子就完了呀!这笔钱我们以后一定会挣回来。您今天帮助了她,她以后一定会和我一起,好好孝敬您的:”

伍子朋听儿子述说了情况,苦笑着摇了摇头,没有吱声。伍母疼爱地看着儿子,说:“金权,你是不了解爸爸妈妈在外面的情况:你从小聪明,又肯努力,为了你顺利地上高中读大学,我和你爸爸才硬着头皮出去做豆腐生意。光那个摊位的转让费就让我们足足还了一年多,到了该我们赚钱的时候,没想到形势急转直下,不但物价下降,竞争对手也空前多了起来:所以,我和你爸爸在外面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地干,也仅仅只够维持我们全家的开支,根本没攒多少钱。”

伍金权听母亲的话是不想帮助陈尚娟了,急得跪倒在地,冲动地大喊:“不,您骗我,您就是不想帮尚娟!妈妈,您帮帮尚娟吧!您应该把她看成是家里的人啦!”说完抱着母亲的双腿,放声痛哭。P2-5

序言

由中央文明办、民政部、文化部、新闻出版总署、国家广电总局、中国作协等六部门组织的“情系农家,共创文明”系列公益文化活动之一——百部农民作品陆续出版了。这些作品,浸润着农村改革发展的雨雪风霜,散发着神州大地的泥土芬芳,书写了新中国建设成就的无比辉煌,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令人为之自豪,令人为之骄傲!当前已经推出的作品由小说、散文、诗歌、故事、戏剧、书画等组成,堪称体裁多样。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忠实地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所发生的天翻地覆的伟大变革,是新中国农村沧桑巨变的生动写真,是当代农民鲜活形象的人物图谱。通过这些农民作家的作品,我们不仅看到了60年来我国农村发展的清晰走向,更令人欣喜的是,我们还看到了在物质方面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已经开始了新的精神文化追求。在新中国的创作史上,还很少有过这样全方位展示农村文化建设成果的集群式作品;在新中国的出版史上,也很少有过这样成规模出版的农民作者的系列佳作。因此,仅从这个角度来审视,这些作品集中出版的意义就不容小觑。

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的作品,是当代农民反映新中国农村辉煌历程、扫描农村全面跃进历史、倾诉自己人生体验的作品,视角独特,意义不凡。60年来的新中国成就,创造了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30多年的改革风云,书写了一个民族凤凰涅槃的整体记忆:13亿人口大国横空出世的进步嬗变,其对人类贡献无论怎么估计都不为过。尤其是它镌刻在丰饶沃土、广袤农村的改革履迹,更让我们叹为观止。今天,这些农民作品让我们看到了这种巨变的现实——从北国的山村到南国的水乡,从西部的黄土高坡到东部的新兴市镇,新中国的建立使苦难落后的农村换了人间,新一代的农民正英姿勃发地前行在希望的田野上;这些作品还让我们理解了中国现代历史的艰难进程,改革开放的深度内涵。面对这些,农民作家们怎能不将激情诉诸笔墨,用多种文学体裁来言说自己的喜悦,勾画自己的幢憬,抒发自己的感喟,表达自己的诉求!可以高兴地说,这些作品正是他们——历史见证者参与者的农民作家自己的切身感受。

不仅如此,这些农民作家艺术家表现自己独特审美追求,弘扬民族优秀传统的佳作,风格是质朴的,文本是厚重的。作者特殊的精神站位和农村丰富的文学资源,彰显出农民创作一种独特的审美效应。作品自然流露出的乡土色彩,朴素乡音、独特方言的恰当运用,也是这些作品的一个亮点。

“情系农家,共创文明”活动意义十分重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非常动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翼是文化建设,文化建设的主体应该是农民。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这些作者,他们所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农民读者喜闻乐见。因此,只有农民作者队伍壮大了,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才可能持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获得绵绵不绝的文化原动力。而帮助他们提高创作水平,则是专业作家责无旁贷的光荣任务。本次活动中,许多作家和农民作者结成帮扶对子,热心辅导农民作者的创作。这既提升了农民作者的文学水准,又使作家自身获取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创作的艺术灵感。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真正实现牵手双赢。为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添一份力量,中国作家协会还将把这项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同时,中国社会出版社大力发现、培育、扶持农民作者,出版百部农民作品,为新农村建设送去宝贵的精神食粮,更是一件意义非凡之举措。因此,我很高兴地应邀为之作序,更看重这些农民的作品本身即是镌刻在农村丰饶大地上的改革履迹。

书评(媒体评论)

一个至真至善的爱情故事,一个全新的青年群落,一个精彩的改革生活传奇,一段真实、动人的成长经历。

——湖北省钟祥市农民作家 罗贤能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5:0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