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创意产业的哲学审视
分类 人文社科-文化-文化理论
作者 李世忠
出版社 学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李世忠《创意产业的哲学审视》围绕创意产业为何在当今兴起、什么是创意、什么是创意产业、它有什么特征、它的存在形式是什么、产业化路径是什么、经营理念是什么、它有哪些利弊、怎样对待它这一研究线索,展开写作。

内容推荐

李世忠《创意产业的哲学审视》围绕创意产业为何在当今兴起、什么是创意、什么是创意产业、它有什么特征、它的存在形式是什么、产业化路径是什么、经营理念是什么、它有哪些利弊、怎样对待它这一研究线索,展开写作。

创意产业的兴起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必然产物,后工业社会的来临、消费主义思潮的兴起、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现代生产的科技条件,等等,都促成了创意产业的兴起。

创意产业的问世,在国内外学术界和官方引起了积极反响,从多角度对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作出’了不同理解和界定。本文对这些繁多而又混乱的不同界定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梳理,找出了分歧的症结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对创意、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展开哲学探讨,以期在哲学的关照下达成共识。

创意、创新、创造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创意的哲学本质是:创意是人类的自由本性和超越本性的具体表现,是通过对信息的自由拆解与组合而形成一定意象、观念的能动性思维活动,是人类通过虚拟方式创造非现实对象的观念活动或精神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创意活动的历史也是人类思维与语言进化的过程。

《创意产业的哲学审视》依据创意产业兴起的社会条件、创意的本质以及在对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比较的基础上,将创意产业的本质、经营理念、行业范围、产业链、表现形式、基本特征作了如下哲学概括:创意产业是在后工业社会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消费主义思潮的大背景下,以技术和艺术为手段和推动力,通过能动性思维对信息自由拆解与组合而形成一定意象、以观念虚拟方式创造非现实对象、产生“创意”和“内容”并将其作为价值核心,进行商业性开发以谋求利润最大化的各行业集合。其产业经营理念是“创意为王”、“内容为王”,是科技、艺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包括文化产业的所有行业,又是对文化产业的超越。它所包括的行业范围是: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含内容产业)+设计产业+体验产业(含旅游业)。它有自己上下连贯的完整产业链,有典型与非典型两种现实存在形式。它具有以下基本特征:高技术和高艺术的统一性、创意产品的原创性与可无限复制性、作为原创性之社会保护的知识产权性、独立性与渗透性的统一、高附加值与高风险性。

创意产业是一把双刃剑,有其利也有其弊。

创意产业之“利”在经济方面主要表现为:对GDP的直接贡献;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引领经济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创意产业之“利”在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促进大众文化的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激发先进文化创造力,促进文化多样性。

创意产业之“利”还在于它有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一面,形成自由一个性一创造力的有机互动,提高人的能力素质。

创意产业之“弊”在于:

精神的物化导致文化、艺术低俗化、媚俗化;创意商品化助长消费异化;创意产业的技术化和艺术化导致对人的控制和迷惑;虚化实体经济,导致经济空心化和泡沫化;创意无限制和多样化造成对人生意义的消解。所有这些“弊”都是直接由创意产业的高附加值效应带来的,而根源是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价值实现的困境,最根本的是资本逻辑。

创意产业的“创意为王”、“内容为王”的产业经营理念对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论和实践唯物主义也造成了冲击,本文对此也作出了理论回应。

在厘清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表现形式、利弊之后,笔者认为应该对创意产业采取如下态度和对策:

第一,创意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应该立足全球化视野审视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夯实实体经济,实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协调发展,积极发展创意产业。这是我们对待创意产业的基本态度。

第二,对创意产业所引发的问题和负面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对策:

首先,重视制度安排与机构设施建设,为发展创意产业创造良好社会条件,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的建设,依法保护创意人的合法创意及其收入;设立风险基金,完善风险投资机制;鼓励在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普遍建立创意产业研究机构,为创意产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设立相关监督机构,对低俗创意进行有效限制。

其次,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社会精神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自觉防止资本逻辑蔓延,坚持以人为本的产业经营理念;要不断加强人生观教育,自觉抵制消费主义幸福观,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我们要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创意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创意产业是一个新生事物,有许多必然王国尚未暴露,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只是作出了一个积极尝试,以期抛砖引玉,为创意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目录

前言

 0.1 选题依据

0.1.1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与不足

0.1.2 现实产业实践的需要

0.1.3 应对理论挑战的需要

 0.2 理论创新和现实意义

0.2.1 理论创新

0.2.2 现实意义

 0.3 研究思路与框架

 0.4 研究方法

第1章 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其缘由

 1.1 创意产业的当代兴起

 1.2 创意产业的起因

1.2.1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

1.2.2 现代生产的科学技术条件

1.2.3 人们的需要和消费结构变化

1.2.4 消费主义主导的消费社会是创意产业诞生的社会条件

1.2.5 大众文化和文化产业化

1.2.6 全球化条件

1.2.7 资本本性的冲动与渗透

 1.3 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

第2章 创意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2.1 国内外关于创意产业的意见分歧

2.1.1 国外关于创意产业的多种观点

2.1.2 国内对创意产业的不同认识

2.1.3 分歧和争执的症结所在

 2.2 创意产业本质的哲学分析(上)

2.2.1 “创意”相关概念的辨析:创新、创意、创造

2.2.2 创意的本质

2.2.3 创意活动的历史发展

 2.3 创意产业本质的哲学分析(下)

2.3.1 “产业”概念的把握

2.3.2 创意活动产业化的两条路径

2.3.3 创意产业的现实表现形式

2.3.4 创意产业的经营理念

2.3.5 创意产业的产业价值链和运行过程

2.3.6 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交叉重合

2.3.7 创意产业本质的哲学概括

 2.4 创意产业的基本特征

2.4.1 高技术和高艺术的统一性

2.4.2 创意产品的原创性与可无限复制性

2.4.3 作为原创性之社会保护的知识产权性

2.4.4 独立性与渗透性的统一

2.4.5 高附加值与高风险性

第3章 创意产业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作用

 3.1 创意产业与经济建设

3.1.1 对GDP的直接贡献

3.1.2 优化产业结构和促进产业升级

3.1.3 引领经济发展的方向

 3.2 创意产业发展与文化建设

3.2.1 促进大众文化的普及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一

3.2.2 促进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

3.2.3 激发先进文化创造力,促进文化多样性

 3.3 创意产业与人的全面发展

3.3.1 创意产业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关系

3.3.2 形成自由——个性——创造力的有机互动

3.3.3 创意与创意产品可以提高人的能力素质

第4章 创意产业存在或引发的问题及其根源

 4.1 创意产业发展中存在或引发的现实性问题

4.1.1 精神的物化导致的文化低俗化倾向

4.1.2 创意商品化助长了消费异化现象

4.1.3 技术化与艺术化对人的控制和迷惑

4.1.4 虚化实体经济,导致经济空心化、泡沫化

4.1.5 创意无限制、多样化对人生意义的消解和销蚀

 4.2 新异化的深刻根源

4.2.1 资本驱使下的市场经济内在矛盾与价值实现的困境

4.2.2 资本逻辑的肆虐

 4.3 创意产业发展引发的理论问题

4.3.1 西方学者的反思

4.3.2 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确证与挑战

4.3.3 对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冲击

第5章 我国应对创意产业的基本态度与策略选择

 5.1 基本态度

5.1.1 发展创意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

5.1.2 立足全球化视野审视发展创意产业的战略意义

5.1.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夯实实体经济,积极发展创意产业

 5.2 重视制度安排,为发展创意产业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5.2.1 加强知识产权制度建设

5.2.2 设立风险基金、完善风险投资机制

5.2.3 鼓励在高校、企业和科学院所普遍建立创意产业研究机构

5.2.4 设立相关监督机构,对低俗创意进行有效限制

 5.3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社会精神环境

5.3.1 防止资本逻辑蔓延,坚持以人为本

5.3.2 加强人生观教育,树立健康合理的消费观念

5.3.3 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正确方向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4: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