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整理,就是对自己过去的经验、经历“理而整之”。理好了过去,就能够改变眼下的自我,就能够着手去开拓自己在头脑里描绘出来的未来。小松易的这本《整理习惯(一分钟改变人生)》主要是指导您如何整理,让你摒弃坏习惯,发扬好习惯。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整理习惯(一分钟改变人生)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
作者 | (日)小松易 |
出版社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所谓整理,就是对自己过去的经验、经历“理而整之”。理好了过去,就能够改变眼下的自我,就能够着手去开拓自己在头脑里描绘出来的未来。小松易的这本《整理习惯(一分钟改变人生)》主要是指导您如何整理,让你摒弃坏习惯,发扬好习惯。 内容推荐 许多人关于整理的印象都是“麻烦”,“弄不好”,“讨厌”,“太费时间”,“不知道怎么整理”。 正在读着本书的你,是不是也有其中的某种感觉呢?这些想法,在读过小松易的这本《整理习惯(一分钟改变人生)》后,都将烟消云散。 《整理习惯(一分钟改变人生)》一书将教你整理的基本原理与诀窍,以及整理成习的良方。 目录 第一讲 改变人生!整理拥有无限的能量 1.整理就是对事物理而整之,重新启动 2.取舍之间,决定人生 3.整理是改变人生的最便捷法 4.懂得整理之道,成功自然来到 5.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 6.不会整理,人、物、空间都会失去活力 7.会整理者人人爱 8.懂得物心,物即你友 9.因为未整理,结果难创新,真正“可惜”! 10.物愈匮乏,则人生愈富有、愈幸福。 11.整理不做,接着难 第二讲 你不知道的整理的基本原理与诀窍 12.整理从身边做起 13.整理成功三要:目标、一处、四阶段 14.整理有要领人人都能做 15.打造整理的“圣地” 16.“可得”则舍,“有勇”能舍,“将用”者舍 17.物至期限就扔掉 18.准备一个“保留箱” 19.书架抽屉要有空,留出地方给未来 20.收藏空间不可增 21.宁让老板等,不让桌子乱 22.千万不要陷入“收—装—藏—忘”的恶性循环 23.以使用为前提 24.不可对物执著,打断恶性循环 25.标准不是能否用,而是用不用 26.整理文件的最高境界:切断来源,分别处理 27.整理受阻的“前”“中”“后” 28.整理受阻各类对应之法 第三讲 从此不知反弹味 整理成习有良方 29.整理好又散乱,五个陷阱要留心 30.不要“例外”!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31.整理切忌毕其功于一役 32.整理成习惯,人生更灿烂 33.不整理心里就不舒坦 34.每天一分钟,整理改人生 35.依靠“维持整洁的规则”来阻止“反弹” 36.了解容易引起整理反弹的五种类型 37.制定“定位规则” 38.快乐坚持整理的四个提示 39.靠“意识”和“体制”架起“习惯”的桥梁 40.效果要看得见 41.理解人们想把东西全拿出来的心理 42.行动正相反,改变坏习惯 43.整理会传染你身边的人,从自己做起 44.来,开始吧!今天的整理,将改变你的未来 试读章节 开始整理时会遇到几个障碍。其中之一,就是“扔掉什么,留下什么”“什么是需要的,什么是不需要的”的界限划分。 不懂得如何去划分界限的人,可以说,就是“不知道自己的人生要干什么的人”。 当一个人从事某项工作的时候,总是需要有一个“目标”。没有目标,就无法知道当前的自己“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即使拥有了物力和信息,也不能进行取含选择,就会不知不觉地被埋进什物与信息的汪洋大海之中。 首先,请思考—下“自己的人生要用来做什么”这个问题吧。然后,再进行取合选择,到底“扔掉什么,留下什么”“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一旦决定了“人生要做什么”,就具备了看破自己到底需要什么的能力。 你想要简简单单的生活吗?你想在工作中奋斗吗?你想发展自己的业余爱好吗?请先做好你的挟择吧! ★★整理。然后发现自己真正要做的事 在上一节,我们提出了“想清楚自己的人生要做什么”这个问题。也许太突兀,太高难。 也许你会觉得,到底要干什么,自己也说不清楚。那么,就不妨一边整理,一边去找寻自己的人生的主题、自己珍惜的东西吧。只要你开始整理,就一定能够发现被纷纷杂杂的事物埋藏着的“真正想做的事情”。 有一次,我帮一位主妇整理房间。 她的房间被杂物充斥着。我来指导她整理的方法,一步步地使房子整洁起来。于是,在那乱糟糟的杂物之中,露出埃尔维斯‘阿伦·普雷斯利(猫王)的海报来。 “你喜欢猫王?”我问。 “说实话,那阵子,我是超级粉丝啊!”她答。 由这张海报的出现,勾起她几十年前就想去孟菲斯为猫王扫墓的往事。于是,她决意此行。当时,她莞尔的表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整理,往往会再次发现自己曾经真心想要做的事情,“那些真的向往过的”“那些曾经渴望的”。排除汀多余的冗杂,真正的重中之重才会浮出水面。而唯有这样,才能迈出走向自己理想的第一步。 ★★整理开缘。成为职业摄影师 再介绍一位由于整理而实现其成为职业摄影师理想的男人。 这个人是我早期的顾客,也是开启我整理士生涯的人。当我到他的家里去做整理指导的时候,整个地板上凌乱地散落着大量的资料和剪报。他说,“这地板上的,都是至关重要的东西。”所以,无论如何都不舍得丢弃。 我把地板上的资料和剪报一张一张地递给他,一件件地分出需要的和不需要的东西。这个人不仅对摄影感兴趣,而且对政治、教育等广泛的领域都非常关心,所以,那些资料和剪报数量大得惊人。 地板上的剪报中,也有他的摄影作品获奖时的报道。我对他说,“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如装裱起来好好保存一下,怎么样?”于是,他开始思考,到底什么是对他而言最重要的,什么并不是那么重要的。他终于意识到,对他而言,摄影才是第一重要的。于是,他开始只留下与摄影有关的,不断扔掉其他的东西。 整理后一年有余,他的摄影作品在摄影师作品展中获得了最高奖,成了一名职业摄影师。 就这样,他通过整理,发现了自己最重要的东西,并最终实现了自己成为职业摄影师的理想。 他本来对政治以及教育等领域也很关注,但通过整理,终于发现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原来是摄影,然后才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摄影上。结果,他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每天过着充实的生活。 整理不是简单的整理整顿,它不仅能对物进行调整,更能对心灵重新定位。所以,就能发现真正重要的事情,能发现真正想要做的事情。 P7-10 序言 大家好!我是日本的第一位整理士,热爱整洁的小松易。 我的工作就是指导您如何整理。 为什么我要做这一行? 这是因为,许多人不知道如何去整理。怎样扫除是知道的,因为上学的时候就要做。但是,在学校,是学不到怎样去整理的。所以,许多人,许多人不知道怎么样去整理。 我问过许多人,他们关于整理的印象。他们告诉我: “麻烦!” “弄不好。” “讨厌。” “太费时间。” “不知道怎么整理。” 正在读着本书的你,是不是也有其中的某种感觉呢?这些想法,在读过本书后,都将烟消云散。 接受过我的整理指导的人们,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通过整理,改变了人生。也许有人会发出疑问,收拾收拾东西,就能改变人生吗?是的,整理你身边的事务,真的可以改变你的人生。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迄今为止,我已经指导过一千多位个人客户和几十家公司做好整理工作。林林总总,千人千面。其中,有的人是不会收拾东西,为整理而苦恼不堪;也有人事到如今才下定决心,要好好整理。但是,他们开始认真整理之后,他本人就开始变化,精神面貌、心理状态也发生了变化。 所谓整理,就是对自己过去的经验、经历“理而整之”。理好了过去,就能够改变眼下的自我,就能够着手去开拓自己在头脑里描绘出来的未来。 整理是能够使你实现自己理想人生的简单易行、触手可及的捷径。会整理的人与不会整理的人的差异正在逐步扩大。 在工作中,会整理的人能够安排好自己身边的事务,梳理好思路,所以工作效率高,速度快,质量好,作为一个工作达人得到身边人的信赖。这是因为,工作与整理有着紧密的联系。会工作的人,人生也必然非常充实。 善于经营的企业家,经常把自己身边的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换言之,他们都善于整理。只是,他们不是简单的懂得整理,而是将整理变成了自己的习惯,能够坚定地保持那种井井有条的状态。 “人生”与“整理”同理。 人生就是在有限的时间里,接纳大量的机遇和美丽的事物,消化这些机遇与事物,再接纳新的机遇与事物。如此循环,周而复始。 整理也是如此。接纳大量的事物与信息,加以巧妙的消化、利用,再接受新的事物与信息。换言之,整理,是那种精彩的人生。 整理并非难事。一次实现彻底改造之后,每天只需一分钟坚持下来,持之以恒就足够了。 如果你能够抓住这个机遇,掌握这“整理”的习惯,改变你的人生。那么,作为为此做出了些微贡献的职业人,我无比荣光。 小松易 后记 日本从战后“物质匮乏的时代”起步,经历了“大量生产、大量消费”的时代,如今已经迈进“物质过剩”的时代。 物质过剩了,就容易对每个物质个体产生轻视。拥有大量物质,成为理所当然的事情。 物质过剩了,就使人忘记了它的重要性,忽视了原本重要的东西。 正因为如此,不是更需要我们通过整理,发现物质个体的重要性,120%地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物质产品吗? 我在本书中也提到,我在学生时代曾经到爱尔兰做过三个月短期留学。那三个月,就是依靠一皮箱的东西生活的。 但是,那三个月尽管物质上几乎一无所有,却是我一生中最充实的时光。那时,我发现,“物质的量与人生的充实感成反比例”。 身边的东西多了,可以随心所欲地使用;身边的东西不多,就要考虑如何充分地利用它们。 我指导的整理,不是单纯地扔东西,是让大家更多地考虑如何充分利用精简后的物质产品。 我想说的是,要让物品处于便于使用的状态,120%地加以充分利用。自己没有充分利用的东西,可以送给他人乃至社会。 生产物质产品,是破坏自然、破坏当下的物质的过程。我们作为使用者,不能不断地重复“用了就扔”的循环,还应该琢磨“接下来的使用方式”——“接下来还应该怎样充分地利用它们呢?” 通过整理,改变人生,发现物质产品的重要,体会真正的丰饶。作为作者,当有不胜之幸。 最后,借此机会,向我日常工作的伙伴、本书执笔的合作者、给予我巨大帮助的交流负责人大町俊辅先生,中经出版社、为本书做设计的数字设计室的诸位先生,表达我的谢意。谢谢了。 作者 2009年11月19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