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画家的生活》不仅介绍了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二十位西方著名画家及其主要作品,还描写了画家不同的性格及私生活。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托马斯父子在书中再现了画家的希望、梦想、奋斗和痛苦,成功与失败,以及趣闻轶事穿插其间。叙述充满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突出,读后印象深刻,饶有趣味。作为艺术家传记,具有积极教育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名画家的生活/大家小传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美)亨利·托马斯//达纳·李·托马斯 |
出版社 | 百花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名画家的生活》不仅介绍了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二十位西方著名画家及其主要作品,还描写了画家不同的性格及私生活。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托马斯父子在书中再现了画家的希望、梦想、奋斗和痛苦,成功与失败,以及趣闻轶事穿插其间。叙述充满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突出,读后印象深刻,饶有趣味。作为艺术家传记,具有积极教育意义。 内容推荐 我们所谓的品格是人的全部、他内心深处的绘图,不仅仅是他生活的外貌,是内在的——因此是永恒的——心灵的渴望。这正是我们这套传记作品的目标——不只是把已经逝去的天才人物的业绩汇编成册,而是介绍一群有勇气、有思想、有志向、辛勤耕耘、艰苦备尝的活生生的人,一群心怀梦想的人。总之,我们试图以这样一种方式介绍他们——使他们的梦想成为我们的梦想。 《名画家的生活》不仅介绍了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二十位西方著名画家及其主要作品,还描写了画家不同的性格及私生活(有些内容在发表时有所删减)。 目录 前言 乔托 米开朗基罗 拉斐尔 达·芬奇 提香 鲁本斯 伦勃朗 格列柯 委拉斯凯兹 贺加斯 雷诺兹 透纳 戈雅 科罗 米勒 梵高 惠斯勒 雷诺阿 塞尚 霍默 试读章节 乔托画了二十八幅描绘圣芳济生平的壁画。在这些壁画中,他彻底改革了绘画艺术。在此以前,艺术家描绘的不是人而是雕刻的偶像。乔托在画面上表现的是有感觉、有爱憎的男女。在他以前,艺术家如果在一幅宗教画上画出树木、花朵、溪流或任何天然景物都被认为是亵渎神灵,但乔托却有效地用大自然作为他那组壁画的背景。圣芳济和乔托本人一样,是不会对金碧辉煌的背景感到自在的,因为他也曾经是个牧羊人。如果乔托不是摆脱了当时的传统艺术,以他自己朴实的才华表现了圣芳济的淳朴,那他就违背了这位圣人的精神。 乔托一步一步地表现了圣芳济生平的主要事迹。在第一幅壁画上,年轻的圣芳济面对着一个老人,老人匍匐在他脚下,预言有朝一日他会成为圣人。在第二幅壁画上,圣芳济把自己的衣服送给一个乞丐,同时接受了这个穷苦人回赠给他的衣服。从此他认识到必须作为和平大军中的一名战士。他把财产交给父亲,以此表明他放弃家庭和教会的一切眷顾和保护,只把自己委托给上帝照管。在一幅非常美丽的壁画上,圣芳济以祈祷者的态度捶着胸膛,轻声地对上帝说,“我是您的最不足道的罪人。”跪在圣芳济身后的是弟子弗拉·利奥奈,他举目凝视上空,看到蓝天中挂着四个黄金宝座,中间的宝座比其余的都大,装饰得富丽堂皇,却没有人坐。一个天使朝下看着利奥奈,一只手指向空着的宝座,另一只手指着圣芳济。这个宝座原来是一个有叛逆性格的大天使坐的,现在对着谦卑的圣芳济虚位以待。所有这些壁画都以其朴实无华和深邃的宗教信仰而感人至深。圣芳济和乔托——普通人民韵两个最亲切的兄弟! 乔托首先把风景描绘在画作上,对近代艺术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以风景为背景,他设计出三度空间透视画法的第一个总方案。他用栩栩如生的男女形象取代了拜占庭时期平板单调、没有生气的可笑的人体素描。当然,他的色彩还缺乏文艺复兴后期的微妙层次,他还不能妥善地处理光和影的问题。他的色调丰富而用色简单,各种色彩“从底部直接呈现出来”。他对戏剧性的生动姿势,对一时冲动的动作有一种不可恩议的感受力。他像对待生活那样——热情、兴致勃勃、本能地画着,全神贯注。乔托的天才,正如阿伯拉罕·林肯的天才一样,寓含在一副健全的、运动家一般的体格之中,这副体格由于经常进行户外活动而结实坚强。他所有的绘画,即使是描绘死亡的场景,也是充满了动作。它们如实地讲述生动的故事,每幅画上的每一个人物都在讲故事,而画面上又总是呈现着戏剧性的协调。例如,在他表现圣芳济逝世的壁画上,中心点是一睡不醒的圣芳济的头部。灵床周围有三组修道士在为死者哀悼。第一组有五个修道士,像一排白杨树那样站得笔直。他们在死者头部后面形成一副框子,一座保护遗体的堡垒。灵床的两边是另外两组修道士,姿势各不相同,有的满怀敬意跪在地上。一个吻着死者的脚,另一个吻着他那僵硬的手,还有一个凝神望着死者的脸,仿佛在跟踪飘逸而去的灵魂。一个修道士拿着他们的教旗,旗杆稍稍前倾,似乎在向死者致敬。围绕着圣芳济的头部有一个光环,这是画面的中心,是主题,床边的修道士只处于从属地位。从人体部分向上画了一道斜线是尾声。观画者的眼光一旦看到圣芳济的头部,就会顺着斜线,跟踪灵魂向天堂升去。画家的这个极其简单的创造使观画者的眼光不由自主地看到四个天使把圣芳济托扶而上的情景。因为就在遗体旁边跪着一个修道士,他仰望上空,出神地看着阿西西的这个人在神化。整个画面表现了一个戏剧性的瞬间一一个生灵升入天堂。 在乔托看来,无论什么观念都不是太抽象的,都可以用绘画来表现。在关于圣芳济的一组壁画中,他画了圣人和贫穷女神结婚的一个插曲。这幅画是以具体形式表现道德观念的习作。贫穷女神以一个满面愁容的妇女的形象出现在画面上,她在荆棘中行走,头上却戴着盛开的、芳香馥郁的玫瑰花冠。最初,圣芳济见到她时感到非常困窘,耶稣却在上方朝他微笑,让他和她结为夫妇。前景中有两个不怀好意的小男孩向她扔石块投棍子,但是在她身后,在背景上,一个男人把他的外衣给了一个乞丐;而在天上,一个天使手里拿着这件外衣朝圣彼得的门口飞去。这幅画构成了艺术史中对于贫穷的最动人的颂扬。然而,颇具讽刺意味的是,就在画家逝世以前,他写了一首关于贫穷的辛辣的诗,不是把贫穷写成圣洁的新娘,而是写成绝望的主妇。乔托活的时间不算短,不仅看到人类命运这枚神秘钱币的正面,也看到它的反面。 对乔托来说,幸运的是,他对贫穷的了解是客观的而不是主观的,在他晚年时尤其如此。他以局外人的身份在观察贫穷,因为他自己选择的艺术职业已使他名利双收。他旅行意大利各地,靠他的作品聚集了不少财富。他学到了画画和赚钱的双重技巧。他同情那些缺乏他那种生意经的艺术家,也同情那些缺乏他那种艺术眼光的生意人。像他这样,上帝最谦卑的一个仆人,怎么会有这样的艺术眼光呢?他不能理解,但他确实有。对他来说,画一幅了不起的作品就像吹口哨一样容易——即使他最知已的朋友也为他的这种技巧而感到惊奇。有一次,在他刚离开奇玛布画室,还是个自我奋斗的年青画家的时候,他在佛罗伦萨的波代斯达教堂中画了一幅取材于但丁的作品《天堂》的场景。但丁是佛罗伦萨的一名官员,是整个文学界的崇拜对象。他热恋着美丽的贝娅特丽齐。乔托在佛罗伦萨遇见但丁,为他画了像——是在但丁的眼神中抓住对贝娅特丽齐的迷恋的唯一画像。但丁把自己一帆风顺的政治生活中的事务停了下来;对这个年青而在奋斗的艺术家提供了一些从事艺术工作的意见。他们成了莫逆之交。后来乔托离开了佛罗伦萨,走上名利双收的坦途。他娶了一个淳朴的农家姑娘,养了六个淳朴的农家孩子。又盖了一栋舒适的住宅,盛情款待街坊邻居。一三○六年,一个孤独而忧郁的流亡者来到他这里要求庇护。此人正是一度富足高傲的但丁。他的敌人指控他在政治上有腐败行为,因此从家乡被放逐出来。当他坐在乔托的宴席上的时候,他们的地位正好颠倒过来!当他和他的朋友分享着面包,瞧着四周的客人的时候,他回忆起自己的家宅,回忆起在那些顺心的日子里,他自己殷勤好客的情景,那时,意大利这块土地上最漂亮的面孔都曾向他表示过崇敬。但丁不禁脱口而出:“有着相貌如此平常的妻室儿女的人,怎么能在他的心中找到灵感,画出那么多美丽的画儿来呢?”P6-9 序言 美国传记作家亨利·托马斯与达纳·李·托马斯曾合作写成八本传记,每本分别介绍二十或二十一位世界著名哲学家、科学家、作曲家、诗人、画家、作家、妇女、宗教领袖的生平与成就,我国曾经出版了他们所写科学家传记的译本。 本书不仅介绍了十三世纪到二十世纪初二十位西方著名画家及其主要作品,还描写了画家不同的性格及私生活(有些内容在发表时有所删减)。 然而这些不同时期不同画家有些则是共同的。无论是意大利早期文艺复兴期画家乔托(1276—1337),或是本书最末一位美国近代画家温斯洛·霍默(1836—1910)都是以自然为师,和不满足于前人的成就,立志于探索创造,从而确立了他们在画坛的业绩。达·芬奇在他的《绘画论》中写道: “画家如果以别人的作品作为自己的典范,他画出来的画就毫无价值;如果努力从自然事物学习,就必会得到成效。罗马时代以后的画家就是如此,他们继续不断地彼此互相摹仿,他们的艺术就迅速衰颓下去,一代不如一代。以后佛罗伦萨人乔托出现了。他不想做老师奇玛布的模仿者,他是在只有山羊和其他野兽居住的寂静的山区里长大的。直接从自然转向艺术,开始在岩石上画他所看管的山羊的活动。画乡间可以见到的一切动物的形状。经过辛苦钻研,他不仅超过了当代的画家,并且超过了前几百年所有的大师。乔托以后,艺术又衰颓下去。因为大家全部摹仿现成的作品。艺术继续衰退了一二百年,一直到佛罗伦萨入托马索(马萨乔)出来用他的完美的艺术证明了这个事实;凡抛开自然界,这个一切大画家的最高向导,而到另外地方去找标准或典范的人们,都是在白费心血。 “凡只研究权威,而不研究自然的人们,你们不配做自然之子,只配做自然之孙。” 达·芬奇的这段精辟阐述可以概括这二十位(或其他)巨匠的成功之路。 著者在书中再现了画家的希望、梦想、奋斗和痛苦,成功与失败,以及趣闻轶事穿插其间。叙述充满生活气息,人物性格突出,读后印象深刻,饶有趣味。作为艺术家传记,具有积极教育意义。但是著者的观点、美学思想有一定的局限,需要分析。本书着重于故事情节的阐述描写,堪作为文学作品来阅读。至于画家在艺术上的探索创造的道路、经验多未涉及。从乔托至霍默跨越了大约六七个世纪,每个画家都有他们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随着历史的演变,时代的推移,和不同的国籍民族的影响,艺术家的思想和作品的时代形式感,从整体上看差别极为鲜明,可结合他们的作品欣赏。 伟大的艺术家及其作品总是冲破束缚,摆脱枷锁,伴随着时代的步伐前进的。 宋征殷 1981.3.15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