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中国乃至全人类共同拥有的宝贵文化遗产,在世界文学史中有着深远的影响。研读中国四大名著,博览中国古典文学浩瀚之海,领略巾国传统人文、社会、历史、地理、民俗等集大成精汇。
由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中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着重描写了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一幅幅缠绵悱恻的动人画卷,一个个剪不断理还乱的人间真情,一曲曲生死悲欢的凄美哀歌,带给后人以无尽地慨叹与回味。
由曹雪芹编著的《红楼梦》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述了贾、王、史、薛四大封建家族从盛转衰的历程。通过大家族内部的层层矛盾的激化,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必然趋势。是我国文学史上的批判现实主义的顶峰之作,把我国的文学创作推向了顶峰。遗憾的事,《红楼梦》由于种种原因只存下前八十回,对于后文的遗稿情况以及最终的结局现在是众多红学家研究的焦点。
第一回 女娲补天舍弃顽石 凡心大动敷衍红楼
在远古的时候,天塌了一块儿,有位名叫女娲的神仙决心炼石补天(古代神话:苍天不整,女娲炼五彩石补之)。女娲在大荒山下烧炼了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石头,但是最后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就把天补好了,剩下的一块就丢弃在青埂峰下。谁知这块石头被烧炼之后,便通了灵性,见其他石头都去补天了,只有自己不能人选,整天流泪叹息。
一天,这块石头正在哀伤时,远远看见一个和尚和一个道士走来,坐在旁边谈起了人间的繁华富贵。这块石头听了非常羡慕,不觉动了凡心,就向二仙请求道:“大师,刚才听二位说起人间的繁华,弟子非常羡慕。我看二位大师不是凡人,能不能把我带到人间,让我到富贵场里去享受几年,我一定会记得您的大恩大德。”两位仙人听了笑道:“红尘里是有些乐事,但到头来还是一场空,不如不去的好。”这块石头已经动了凡心,哪听得进去这些话,所以再三哀求。两位仙人见他心意已决,只好答应说:“你虽然通灵性,外表却没有什么珍奇的地方。我用佛法帮你变换形态,等你从凡间回来再恢复原来的样子,如何?”石头听了,连连道谢。
那位僧人念咒(宗教或巫术中的密语)写符(僧道或术士所画的驱鬼神的迷信之物),把这块石头变成了一块晶莹剔透的美玉,还在上面刻了字,把他带到人间。
后来,不知过了多少岁月,有位空空道人从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偶然见到一块石头上刻着一段离奇的故事。从头一看,原来就是那块无材补天的石头,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人凡间,经历的一段悲欢离合、世态炎凉的故事。空空道人读了这段《石头记》,将故事从头到尾抄录下来,流传世间,竞从此大彻大悟,改名情僧,把《石头记》也改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读了,又给书题名叫《风月宝鉴》。后来因为曹雪芹在悼红轩中花了十年的工夫仔细阅读,经过五次增删修改,编成目录,分出章回,因此又题名《金陵十二钗》,并题写了一首绝句: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这故事的来历暂且弄清了,石头上的故事又是怎样的呢?且看下回分解。
第二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独怜才相助贾雨村
话说东南有座城叫姑苏,在城中有一个葫芦庙。庙旁住着一户人家,主人姓甄(zhēn),字士隐。妻子封氏,性情贤淑。家中虽然不是特别富贵,但在当地也是名望很高的家族。甄士隐生性淡泊,不愿追求功名,每天只是养花种竹、喝酒吟诗,过得像神仙一样。唯一不称心的事情就是,夫妻两人如今都已经年过半百,却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乳名叫英莲,时年三岁。
一个炎热的下午,甄士隐在房中闲坐,不知不觉竞昏昏睡去。梦到一个地方,也不知道是哪里。忽然看见一个僧人和一个道人,边走边说补天石化为美玉投胎,绛珠草也跟着来到人间报恩一事。一觉醒来后,只见烈日炎炎,梦里的事已经忘了一大半。又见奶妈抱着英莲走来,甄士隐见女儿长得粉妆玉琢,乖巧可爱,便伸手把她抱在怀里,逗她玩儿。正要进屋时,只见从远处来了一个道人、一个僧人:僧人头上长癣,光着脚;道士则跛着脚,头发蓬乱。两人疯疯癫癫地来到甄士隐门前,看到甄士隐怀抱英莲,道士便大哭起来,对甄士隐说:“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的东西,抱在怀里做什么?”甄士隐听了,只当他是疯子,也不理睬。这时,只听僧人念出四句诗: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
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菱花:指后来的香菱。雪:薛的谐音,指薛蟠)
甄士隐听得明白,心想这两人一定有些来历,心里犹豫,刚想问个明白,两人却转眼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
甄士隐正在痴痴地回想的时候,住在隔壁葫芦庙里的一个穷书生走了出来。这个书生姓贾,名化,别号雨村。贾雨村的家也曾是诗书仕宦之家,但到他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败,父母又早就亡故,只剩下他一个人。因此他准备进京,求取功名,复兴家业。他前年来到这里,由于钱花光了,便在庙中安身,每天靠卖字作文为生。甄士隐时常和贾雨村交往。
中秋这天,甄士隐邀请贾雨村来家里喝酒闲谈。酒到半酣,贾雨村忍不住吟起诗来。甄士隐听了,大叫:“妙啊,我以前就常说,贾兄你不是那种久居人下的人。我想,用不了多久,你就一定能直上云霄了。可贺!可贺!”贾雨村喝了一口酒,叹息着说:“不是我狂妄,如果现在让我去参加科举考试,我一定也会榜上有名的。只是现在我的路费行装都还没有着落,去京城的路又那么远,只靠卖字作文,什么时候才能到京城啊?”甄士隐不等他说完,便说:“贾兄怎么不早说?我一直就有心要帮你,但是每次和兄台谈话时,你都不谈这些事情,我也不敢随便提及。既然你想去参加科举考试,你放心,你的路费行装包在我身上。正好明年就要举行科举考试了,贾兄最好快些赶到京城,在考场上大显身手,也不辜负贾兄的才学呀。这个月十九是黄道吉日(吉利日子),你就那天登船,等贾兄金榜题名,我们再相见,不是一件高兴事吗?”说完,命人拿来五十两白银和两套冬装。贾雨村接过去,简单道了一声谢,就又和甄士隐继续喝酒,半夜才各自回去休息。
甄士隐送贾雨村离开之后,回房一觉睡到日上三竿才醒。回想起昨夜的事,打算再写两封荐书给贾雨村带上,也好让贾雨村到了京城有暂居之地,因此派人过去请贾雨村,哪知仆人回来说,贾雨村天刚亮就进京去了,留下话让人转告甄士隐:“读书人以事理为首要,不管什么黄道黑道的,就不跟老爷告辞了。”甄士隐听了,只得作罢。
却说时光飞逝,转眼到了元宵佳节,甄士隐让仆人霍启带着英莲去看花灯。半夜时,霍启因为要去小解,便把英莲放在一家门槛上坐着。等他回来再找的时候,哪还有英莲的影子?急得霍启找了半夜,还是踪迹全无。霍启害怕,不敢回去见主人,连夜逃到他乡去了。
甄士·隐夫妇见女儿一夜未归,知道事情不妙。又派了几个人去寻找,回来的人都说一点儿音信也没有。甄士隐夫妻这半生就这一个女儿,一旦丢失,怎么可能不想,因此日夜啼哭,恨不得要寻死。没过多久,夫妇二人就都得了重病,每天都要请医生治疗。
正是祸不单行。三月十五这天,葫芦庙失火,殃及邻里。一把火把甄士隐家烧得精光,幸好他夫妇二人和几个仆人没有被烧死。甄士隐无法,只好把庄园卖了,带着妻子投奔岳父。岳父又是个势利的人,见甄士隐落魄了,不但把他剩余的一点儿钱骗占了不少,还每天说些难听的话。甄士隐见投奔错了人,不禁悔恨交加,加上丢了女儿后生了一场大病,身体越来越虚弱,如今上了年纪,贫病交加,竞有点儿要辞世的样子了。
这天,甄士隐拄着拐杖散步,忽然看到了一个瘸腿道人嘴里念念有词,甄士隐听了,便迎上来道:“你满口说些什么?只听见些‘好了“好了’。”那道人笑道:“你如果听见‘好了’二字,还算你明白。我这歌儿,就叫《好了歌》。”
甄士隐本是有慧根的人,一听这话,心中早已大彻大悟。因此笑着说:“我给你这《好了歌》解注出来如何?”道人笑道:“你解,你解。”P9-13
《红楼梦》是清代乾隆年间诞生的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它是中国古典小说创作的巅峰,是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整个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和文化遗产。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作者曹雪芹,名露,号雪芹,他的一生极富传奇性。曹雪芹的先世建有军功,曾祖曹玺之妻是康熙的乳母,祖父曹寅是康熙的伴读。曹家的荣华富贵和康熙朝相始终,雍正时被革职抄家。曹雪芹早年生活极其奢华,晚年却困顿不堪,最后在贫病交加中去世。这种独特的经历,使他对人生和社会有了深刻的体悟和思考,而这种思考,在《红楼梦》创作中都有曲折的艺术反映,贾府的衰亡明显有着曹家破败的影子。可惜曹雪芹花费十年心血精心编著,前后增删五次,直到他“泪尽而逝”时,也未能完成全书,现仅有并不完整的八十回传世。现在看到的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写的。高鹗,字兰墅,别号红楼外史。他续写的后四十回尽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原作八十回强大严密的诗意逻辑和美学趋势,还是被高鹗不同程度地继承了下来,因此,从二百余年的《红楼梦》传播史和接受史上来看,仍然可以证明它是比任何续书都更具有特点和更为差强人意的续补。
《红楼梦》内容宏大,包罗万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可谓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在其还未定稿时,人们就争相传阅,手抄本流传三十年,一直被视为珍宝。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作者对现实社会、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婚姻、奴婢、等级制度及社会统治思想等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想法和主张。这部巨著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联系广阔的社会背景,着重描写了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深刻暴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奢靡丑恶,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命运。
在人物塑造方面,全书共写了四百多个人物,其中能给人深刻印象的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人。这些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红楼梦》的语言也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既通俗晓畅,又委婉细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极强的表现力。
当然,《红楼梦》中也有一些不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的内容,因此,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对这些内容进行了处理,力争做到和读者见面的是更适合阅读的读本。考虑到读者朋友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在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在力保原著精彩情节的前提下,对原著适当地进行了精简,保留了《红楼梦》的主干情节和精彩篇章,同时又对文字做了一些通俗易懂的处理,即在不影响阅读和理解的前提下,尽量保持原著的语言风貌。对于书中出现的青少年读者可能不认识或难以理解的字词及知识点,我们又特别地添加了注释,以便于读者更方便更快捷地理解书中的内容,相信会对读者有所帮助。另外,结合相关资料,在每一回的结尾部分,特别增加了“专家解读”和“人物点击”栏目,以使读者从多方面更好地理解原文及其内涵。
文学名著以其独特的社会视角、深刻的思想意义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历经岁月的淘洗仍能经久不衰。在各种快餐读物充斥的今天,让孩子爱上经典,爱上阅读,无疑具有文化传承的非凡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