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故史新语/古典文史札记
分类 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
作者 孟家子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笔记小品取诸于历史故事、文化典籍。集撰了许多警世、修身、悟道的隽语笔札、雅闻韵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蕴含、大智慧。逸笔草草、含蓄吞吐之问,已令人兴味盎然,开悟获益。本书集撰了许多警世、修身、悟道、诗文等方面的隽语笔札、雅闻轶事,参以现代理念之感悟与点评,既见中华文化之精神驳杂,又发世情人性之古今一概。

内容推荐

作者喜读传统文史笔记小品,每有会心,发而为文,总为250多则短章。集撰了许多警世、修身、悟道、诗文等方面的隽语笔札、雅闻轶事,参以现代理念之感悟与点评,既见中华文化之精神驳杂,又发世情人性之古今一概。

目录

人物篇

 不遇

 老头子

 太史公何人?

 臣如犬马

 诬词成对

 美能治妒

 惜公迟死

 大丈夫的脱

 棋与人生

 婢妓识人

 穿衣的学问

 文人的狂傲

 去将安归?

 皇帝的问话

 承反

 看戏

 想当然耳

 惊动牙眼

 名将胸怀

 善哭

 五日京兆

 不折腰与乞食

 死后见谁

 名士与水

 梦中有爱

 当道

 屠沽儿

 皇帝的糊涂

 官面子

 散财

 富贵逼人

 官诀

 何敢死?

 江山美人

 新人不如故

 腹内何物?

 帝王情思

 再就业

 小正与大邪

 偷饮酒

 杀美人

 刚愎与刚复

 大丈夫

 污砚

 弟子之死

 官贼

 帝王之比

 拜石与拜尘

 黄昏之恋

 独坐与惊坐

 宰相胸怀

 吃河豚

 “某”公柳

 遭遇盗贼

 积薪·市瓜·掷骰子

 妾在深宫

 叫我如何不想她?

 意不在马

 为己算命

 烧书信

 碎琴

 甘愿求死

 此座

 一文钱

 断屠之后

 听琴

 人我之负

 戏里戏外

 不如人

 食鸡子

 笑而不答

 真风流

 名家杀人

 不如意的帝王

 母教

物事篇

 物之语

 不能借

 惟酒无量,不及乱

 名号别具

 刹风景

 照宝镜

 杨妃袜

 绿头巾

 劝酒

 鱼上树

 穿靴戴帽

 彭郎小姑

 啖羊肉

 比乐更快活

 关中王

 厕上

 治妒妇

 坐交椅

 润笔

 猿情

 东坡肉

 女人花·男人花

 问鼎

 金莲起始

 茉莉花

 癖与交

 巫

 画像

 穿鞋系袜

 妙趣勿告人

 品病

 沉信

 鸡犬之声

 官与财

 河东狮

 宴之语

 养瘦马

 虎怅·鸭媒·羊奸

 丹青不必真

 未能免俗

 床下君子

 啸为何声?

 吞书灰

 排名

 妃子笑

 再三之后

 洗脚

 好鹤

 神女·雄神女

 老虎与绿鹅

 饭后钟

 雁之情

 做官娶妻

 青白眼

 茶茗三饮

 须之好恶

 物嘲

 看杀

 吊丧

 鹿·马·虎

 烂羊头

 打麻将

 听屏

 花木有情

 怕馒头

 书之用

 画像之误

 伸脚

 金豆丸

 颐和园

 讨武氏檄

 焚书

 好手

 避名讳

 弄璋弄瓦

 染发

诗文篇

 望夫石

 昭君怨

 读书灯

 续诗

 半面妆

 垂钓诗

 乞诗

 道不得

 俗字人诗

 画不如诗文

 之乎者也

 改诗

 佳句在后

 错别字

 一字诗

 妒诗

 降王诗

 美婢之换

 移字句

 武人诗

 诗文如女色

 懂诗的皇帝

 叶上诗文

 句读

 少个人

 诗误功名

 桃花诗

 字不必如其人

 挑诗病

 竹之喻

 倒字诗

 《红楼梦>写什么?

 闺意诗

 诗谜中人

 此山何山?

 生子如何

 论第一

 诗为媒

 望文生义

 七步诗

 锦瑟

 谜之浪漫

 三瘦

 意尽

 诗中鸟

 桥上的爱

 人名对

 红豆诗

 何满子

 一笑

 译诗

 化用

 诗气

 诗家语

 还乡诗

 西湖美

禅意篇

 心中还有

 禅与色

 不白之冤

 人前不敢

 放下

 “是”是“不是”

 屁之趣

 读经

 悟墙

 吃茶说好

 少得多惑

 禅师之死

 三层楼

 禅悟

 时至则行

 出山出水

 寻我

 算寿数

 人鬼五乐

 白题小像

 远近·方圆·动静

 声从何来?

 大妙乃无

 善恶物报

 木雁两不居

 风流禅

 随遇而变

 廓然无圣

 佛不言

 死后如何?

 寻火

 求佛

 大师的感悟

 厕中禅

 今日方知

 方竹与方人

 弄假成真

 落马

 不堪之受

 颠倒的世界

 多开口

 机心

 三生石上

 西施姓

 饮茶好否?

 三祝愿

 得之失之

 飞来峰

 斗鬼

 野狐禅

 升天之后

 想好事

 因花悟道

 无明

 一目

 缘

后记

试读章节

不遇

汉武帝一日至郎署,见一老郎,鬓眉皓白,问曰:“叟何时为郎,何其老也?”对曰:“臣颜驷,文帝时为郎,文帝好文,臣好武;景帝好老,我尚少;现陛下好少,臣已老矣,故三世不遇。”上感其言,擢为会稽都尉。(《汉武故事》)汉朝可能是一个人才过剩的时代。与颜驷经历相类之不遇者还有冯唐。《汉书·冯唐传》载:冯唐以孝行著于时,文帝时任中郎署长。虽有过持节云中的任用,但终于还是不遇,至武帝时乃为郎,举为贤良,已九十余岁,莫能为官矣。唐诗有句:“冯唐八十无高车”即叹其事。

汉代名将李广出身陇西军人世家,生长于边塞,善骑射,得士卒,匈奴畏之,号其“飞将军”。广心高命奇,自结发大小七十余战,反无尺寸之功以封侯。文帝尝言:“李广生不逢时,使遇高祖皇帝,封万户侯何足道哉?”王昌龄《出塞诗》亦赞曰:“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后来,李广在战斗中失道误期,按军法当斩,李不堪刀笔吏审讯之辱,引刀自刎。“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史记·李将军传》)

白头郎官颜驷、冯唐,不遇以资历;飞将军李广,不遇以战功。不遇之悲,至此极矣!故王勃《滕王阁序》为叹:“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今人时有怀才不遇之叹,比之颜、冯、李,便知“不遇”二字未可轻言。

老头子

某夏,纪昀在南书房赤膊纳凉,忽闻乾隆帝临,不及着衣,便躲王御座下,稍待,纪探问:“老头子去耶?”不料,乾隆仍在,历声责问:“老头子三字何解?有说可,无说则斩。”纪叩头答:“万寿无疆之谓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乾隆听罢,大悦不责。(《清稗类钞》)

明初,朱元璋尝“微行京城中”,忽听一老妪在谈话中称他为“老头儿”。朱听后不悦,沉吟再三,圣怒发作,召五城兵马司官员曰:“昔张士诚窃踞江东,吴民至今仍称张王。朕贵为当今天子,此地邦民竟敢呼朕‘老头儿’。”言讫,“即命籍没民家甚众”。(《剪胜遗闻》)

大文豪鲁迅亦有一老头子趣闻。左联时期田汉与鲁迅时有文字恩怨。一次,鲁迅在《答<戏>周刊编者信》文中,对田汉略有微词,夏衍阅后笑白:“这老头子又发牢骚了。”鲁迅闻之,调侃曰:“头子”而“老”,“牢骚”而“又”。遂成一时俊语。(《且介亭杂文·附记》)

“艳雪楼”诗云:“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其白头之谓老也,不独昔之美人、名将、皇上不喜老,今日之老领导们亦不喜,好在大文豪为世人示范了“老头子”的拆分之用。只需去掉“老”字,又总做“头儿”,则皆大欢喜。

太史公何人?

清初散文家宋荔裳少时,在塾读书,尝遇一老进士岸然而来,问读何书?宋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太史公。”问:“太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太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则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香祖笔记》)明清以八股取士,方造就如此不识史之老进士。又见其岸然来、昂然去之态,殊可笑也。

冯梦龙《笑史》载:某山人自负其才,一日途中,闻乞儿化钱声甚凄婉。问曰:“如此哀求,能得几何?若能叫我一声‘太史公爷爷’当赏汝百钱。”乞儿连唤三声,某倾囊中钱与之,一笑而去。乞儿惊而问人云:“太史公是何物,如此值钱?”

太史公是后人对史家司马迁的尊称。据传,司马迁书成之后,本无书名。尝与当时的硕儒东方朔过目。朔阅后钦佩之至,便于书上题“太史公”三字,渐而始称《史记》。司马迁由是与当时大文士司马相如并誉天下,所谓“文章西汉两司马”是也。惜乎后来竟不为人识。史学家唐德刚上世纪七十年代访台时,大文人林语堂盛情召宴,唐按时前往。至某大酒店内,询问衣冠楚楚总招待:“林语堂先生宴桌安排何处?”总招待大声反问:“林语堂是哪家公司的?”唐哑然失笑之余,叹曰:“胡适之、林语堂盛名自今而后莫能与公司抗争矣!”(《胡适口述自传》)今人尚不识胡适、林语堂大师,古人不知太史公为何人,遂无足怪焉。

臣如犬马

自秦汉以下,君臣关系用喻最多的还是犬马之喻。《史记·萧相国世家》载:汉高祖刘邦定天下后,以萧何功高封侯。有功臣不满,以为萧何“徒持文墨议论,不战反居众人之上,何也”?刘邦便以打猎为喻,曰:“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于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此“功狗”论一出,“群臣皆莫敢言”。

开元、天宝年间,李林甫为相,操纵国柄,塞绝言路。《新唐书·李林甫传》载,其常对人言:“今明主在上,群臣将顺之不暇,乌用多言。汝等莫不见仪仗队立马,终日无声站立,而可饱食三品官待遇之料,若一嘶鸣便斥去,虽不欲再鸣,已不可得也。”由是谏官持禄保位,噤若寒蝉。唐初以来求谏直言的风气全被压制。

元世祖忽必烈时,中书平章王彻理举发权臣桑哥劣迹,世祖大怒,以为丑诋大臣,命左右打其耳光。王彻理不服曰:“国家置臣子犹人家畜犬,譬有贼至而犬吠,主人初不见贼,乃捶犬,犬遂不吠,岂良犬哉!”忽必烈感悟,监禁桑哥并抄其家。(《辍耕录》)

孟子论君臣关系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孟子·离娄下》)读此“君臣三视”可知:一为臣者分手足、犬马、草芥三等,欲成为君王“手足”、“功人”难矣!得为犬马已荣也。若乃不知足,非但会没了三品饲养豆吃,甚而会被撤、遭捶,沦为草芥。故后来为官者多喜以犬马之任自喻自励也。

诬词成对

三国时,长沙太守孙坚与荆州刺史王睿有隙。后孙坚讨伐董卓,过荆州时趁机捕睿,睿见执,惊问:“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睿见窘迫,刮金饮之而死。此处孙坚为王睿定的罪名是:你不知罪,就是罪。(《三国志·孙坚传》)

岳飞父子受诬以谋反下狱,大将韩世忠责问秦桧:“岳何罪?”秦答:“其事体莫须有。”韩闻之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宋史·岳飞传》)

明英宗夺门之变复辟后,捕于谦下狱,因无罪证,遂以“意欲”二字,锻炼成词,仓猝人奏。初,英宗念及于谦奉迎回朝之功,不欲杀谦,曰:“于谦实有功,不应加刑。”文臣徐有贞曰:“不杀于谦,此举(夺门之变)为无名。”遂定处死于谦。(《明史演义》)

汉武帝与酷吏张汤研议发行白鹿皮币,问大臣颜异,颜以为未妥,上不悦。后来颜异因他事涉案,便交付张汤审理。审讯中有证言曰:颜异尝在待客时,闻客诉新令不便时,唇动而未应声。汤讯后即上奏曰:“异身为九卿,见法令不当,不人言而腹诽,应判死刑。”武帝准奏,竟将颜异论斩。“至是之后,有‘腹诽’之法。以此而公卿大夫多谄谀取容矣!”(《史记·平准书》)

世有“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之说,但如三字狱“无所知”与“莫须有”,二字狱“意欲”与“腹诽”这样精典的诬罪之辞,却真不多见,虽隔千年,凑在一起,竟能各成的对。

美能治妒

贞观年间,唐太宗欲赐一美人给宰相房玄龄,房惧其妻妒,遂不敢纳,后太宗对房夫人曰:“汝欲不妒生,或宁妒死?”房夫人答:“宁妒而死。”太宗曰:“若然,可饮此鸩。”房夫人接酒一饮而尽,却未能死(杯中为醋,此或为吃醋由来)。太宗见状曰:“此等妇,我尚畏见,何况玄龄。”(《隋唐嘉话》)

东晋大将军桓温伐蜀,取李势妹为妾,另房专宠。桓妻知讯,持刀前往杀之,但见李氏在窗梳头,姿貌端丽,徐徐结发,神色闲正,见桓妻而跪曰:“国破家亡,无心至此,今日若能见杀,乃是本怀。”其辞甚凄凉,桓妻见状,掷刀前抱之曰:“阿子,我见汝亦怜,何况老奴。”遂喜之。(《世说·贤嫒》)此情此景,真堪称是一出逢凶化吉的喜剧小品。

清代大学士陈之遴风流倜傥,其妻徐灿,为他纳一绝色江南美女为妾,令之遴足有三年沉醉于美人芳馨。徐灿非但不妒,反而视美妾若掌上明珠,怜爱非常。陈之遴感事作《虞美人》,词曰:“劳君捡尽吴山翠,心已三年醉。闺人常作掌珠擎,那得老奴狂魄不钟情。”正用前典。

两则美妾故事皆云:美之所感能令人慈悲心起,宽容待人,足见美能治妒。果真,则唐太宗赐鸩之时,若得使房妻先见过美人,不知房妻之妒能稍减否?继而弃鸩酒、拥美人曰:“我见犹怜。”

惜公迟死

元初,以忠臣著称的南宋将领夏贵降元,牵动宋军全线溃败。夏贵崎岖戎马,东奔西走,补救于末世几二十年,终不能守其初志,降元后授中书左丞,四年后死,亨年八十三。时人赠以诗云:“自古谁不死,惜公迟四年。问公今日死,何似四年前。”《宋史》因其降而不为立传,《元史》以其在元无绩可记,亦不立传。有吊其墓者云:“享年八十三,何不七十九?呜呼夏相公,万代名不朽。”皆以为若其早死四年,可保名节。(《三朝野史》)

民国初年,汪精卫刺杀清摄政王载沣事败被俘,身陷囹圄,从容待死。狱中作《被逮口占四绝》(又称《慷慨篇》),其中尤以第三首脍炙人口,其诗曰:“慷慨歌燕市,从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其诗壮怀凛然,练达天成,作为就义诗,可谓慷慨矣。汪系狱期间,女友陈壁君不畏艰险,奔走营救,并以密函致汪示爱,愿以终身托付。汪感而作《金缕曲》,抒烈士志、恋人情,其词至情至性,又是风传一时。后来,汪在广州发表演讲,慕其翩翩风采,南国少女掷花如雨。如此一位大诗人、大情人,最后竟变节投敌,成了遗臭万年的大汉奸。无怪乎有民国元老为叹曰:“卿本佳人,奈何作贼。”全是恨惜之情。

夏贵降元,四年没了八十年;精卫投日,一事毁了一生名。白乐天《放言》诗云:“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若二人能早死,则夏贵不没寿,兆铭不辱名。

P2-8

序言

书能由名入序固好,若求不得,亦自作无妨。尝闻人言:“自为序者,非孤傲即寒伧。”吾兼取二者。

人生倏忽,甲子虚度,乃觉于世事人生、文章故事略见所悟,遂记而评之。权作消遣闲聊之谈耳。此虽为专门家所不屑,但或有同声者赏之,遂觍颜成集。吾非学人,故文中辑评亦非学术研讨、考证,只凭意趣取用,谓之杂碎可也。又试以笔记文体撰评,所引用典籍,悉已查证注译,力求通俗可读又离原典未远。尽力如斯,仍错舛难免,有待方家教正。

笔记小品取诸于历史故事、文化典籍。集撰了许多警世、修身、悟道的隽语笔札、雅闻韵事,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深蕴含、大智慧。逸笔草草、含蓄吞吐之问,已令人兴味盎然,开悟获益。昔刘梦得作《竹枝词》,人评:“含思婉转,语语可歌。”今笔记小品亦以其简洁精炼、逸趣含蓄,收篇篇可读之效,随手翻开,任选一节,皆得兴味,实今日之《竹枝词》也。

文史锦绣,非凌云健笔不得绘出。吾徒有年,未获老笔,然得撷书林之一果,奉与世间有缘人,不亦乐乎?吾素耽湎于书而昧识世情。故共同生活三十载之后,老妻乃慨然评吾:“一个有太多缺点的好人。”余欣然受焉。斯人有斯著,若此小集能被阅者品为“一册多有缺失的好书”,则幸甚矣!

后记

文史浩瀚,如远山大海,终毕生之力,所得只粒沙滴水。夫子曰:“吾生有涯而知无涯。”信然也。

袁子才喻写文章有云:“阿婆犹是初笄女,头不梳好不出门。”古文言笔记乃今之阿婆也,纵是将发千梳万理,出了门,满街靓女,果有人顾看阿婆发式耶?故书成有友谓曰:“曷不改文言为白话,以趋时兴?”吾不敢同也,翁婆之年,梳头穿衣,自得端庄。欲以古调《凤求凰》易今流行曲《老鼠爱大米》,殊不能也。

古文言其实是不能译的,译了便失了太多的韵味。故本集尽量保留了原著的特色语言,以期读者能更多地置身于当时的历史环境,与古人交流。若能静心阅读,则如品香茗,如饮纯醪,不觉而醉矣。读懂了,是书缘。等待了很久才能相遇的那种,颔首低眉,擦肩而过,缘已留在心头。读不懂亦无妨,可如闻一多《红烛》诗写的,用手轻轻地按着这些文字,一如医者把着病人的脉,你会感到手底突突的跳动,不信,但试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 11: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