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一个女性,对乳腺癌等相关信息一直很是关注。医学发展到现在,不做乳房切除手术,而使用抗癌剂或是放射治疗等保守疗法已普及,但是,在我最初采访中村公司的时候,因为手术而失去乳房的女性还不在少数。也就是在那个时期,某些研究资料已公开表明,同样发展程度的乳腺癌。无论是全切除手术还是保守疗法,都不会改变5年后的生存概率。
在乳腺癌手术中,有些女性不仅是乳房甚至连乳房下的肌肉、淋巴结都被切除了。这种手术方法称为霍尔斯特德(Halsted)法。我曾经看到过接受这类手术的女性的照片,胸前犹如地陷一般被完全切除,皮肤紧贴着下面嶙峋的肋骨,让人不忍目睹。但在当时,即使是在有着先进医疗技术力量的大学医院,以统管医疗部门的教授们的想法,手术依然是被认为最优先考虑的治疗方法。我曾从一个年轻医生那里听到这样的烦恼,他虽然对保守疗法非常有探究欲望,但却得不到教授的认可。
“BIBIFAI”正是为那些乳房切除,身心都留下后遗症的痛苦女性们制作的。如此精工细作的逼真的制品究竟是如何完成的呢?带着这个疑问,中村带着我们参观了假肢制作工坊。
首先被带到的是假肢前期制作的房间。这里整齐地安放着作业台、工具、机械等,周围摆放着为了取模型而使用的石膏的削具,都已经因经年使用而发白了。我看到可以和人的关节一样弯曲的金属关节,脚和手腕的切断面都很坚硬,却可以柔和地装置在弧形的托座上。假肢的脚的部分则用硅胶覆盖,以便可以穿上袜子和鞋子。
类似这样的制品,是根据患者的订单制作的,然后假肢装置技师会把它运送到岛根县或者鸟取县的医院里。从取模型到制作,然后再是细微的修正等,都是必须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的工作。
另一间大工作室是用来制作胸带、背带、足底垫板等通用品的。中村复健器材很早开始就明智地申请了产品专利权,正是这些专利权使他们的通用产品获得了高额利润。用缝纫机缝制护垫和胸、背带类产品的都是女性职员和临时员工。
中村把制作“BIBIFAI”等硅胶假肢装置的工作室称为“医学的艺术”。这里和其他房间不同,格外安静。几个职员在各自的工作台前凝神忙碌着。当搅拌硅胶的如书桌般大小的机器停止转动的时候,职员们就会全神贯注于手工作业。这时候,心灵手巧的女性职员们会拿起刚刚完成取模的透明假指(这个假指,希望你可以把它想象为事务用的那种非常精巧的薄指套),用笔开始从里侧着色。她们一根一根地画出纤细的血管,加上皮肤的浓淡色调,用钳子把从定制者本人的手指上剃下的汗毛植入假指。因为都是技巧精密的复制,因此这项工作需要有很出色的美工技能。如若不然,是没有能力制作出那么多逼真的手指或者乳房的。
“其实从外面上色当然更加容易方便。但是那样的话就会因为摩擦而使得颜色剥落。所以即使很费时间,也还是要从内侧一笔一画地上色才最好……”中村在旁如此解释道。
无论进入哪一间房间都会有人对你说“欢迎光临”、“你好”。来中村公司的不仅仅只有采访的人,更多的是为了定制商品而访问此处的患者。这些人都是因经历过某些疾病或者意外伤害而失去了身体的某一部分,为了重新获得那些失去的部分而来到中村公司。中村公司员工们那饱含温情的问候声,想来一定抚慰了这些远道而来的访问者们忐忑不安的心。
我问中村:“这样麻烦的制作流程能够收回成本吗?”
“完全不行。财政上一直都是赤字呢。”中村始终带着满脸笑意,回答我说。
“但即使如此也没有关系,因为只要能够前来拜访大森町,只要能够从心底为我们的服务感到满意、感到高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对我的员工,我也是一直这样告诉他们的。” 参观完之后,中村将写给制作了“BIBIFAI”和“SUKIRUNA”的员工们的感谢信拿给我看。中村公司将收到的大量的信都归类整理成资料保存了下来。在这些信件中,我随意挑选了一封来自鸟取县镜港市的女士的来信。P10-14
当我们在不停地追求做大做强之时,是否想过我们的企业因何而存在?当我们在锲而不舍地追逐财富之时,是否想过我们的财产为何而拥有?……在感慨和反思之余。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把中村俊郎社长的故事告诉给那些每天都在忘我奋斗的人们。于是我着手翻译了这本《500人小镇上的世界级企业》。哪怕感动一个读者,感动一家企业,便是我翻译此书的唯一奢望。因为我深信,在中国的大地上,如果多一家中村复健器材。多一个中村社长的话,中国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
——户田光胤
所有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有机会从这本书中接触到中村独特的生活理念和做事的价值观,对于我们这些习惯“大规模低成本制造”的中国企业家和消费者。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和震撼!
——季琦(汉庭连锁酒店萤事长、创始人)
一个平凡的。却感动世界的日本企业家的故事。
——吴四海(《中日之桥》节目主持人)
修复着千万人残缺身体的中村,也修补着人们的心灵。希望这个故事可以感动到你。
——邵忠(现代传播集团创始人、萤事会主席)
如果我们都有像中村先生这样的目标——“让人们生活得更幸福”,那我们的社会将会变得多么美好啊!
——日本《产经新闻报》
作为一个特别注重人本主义的公司,却不乏可观的企业利益,中村公司无疑是新时代企业中的佼佼者。
——村上龙(日本著名作家)
2010年3月26日凌晨,我从梦中惊醒,在这个名叫大森町的陌生日本小镇里,有生以来第一次感受到一种不能忘却的感动。
就在昨天,我和家人从上海经由东京,再换乘日本国内航班到达了偏僻的西部海湾城市——出云市。在出云机场见到了满带笑容前来迎接的中村俊郎社长的长子宣郎君,他将带我们去中村复健器材所在地岛根县大田市大森町,一座只有423个居民的寂静小镇。
从出云机场到大森町,沿着海岸线蜿蜒的公路越来越狭窄,人烟也越来越稀少,车在寂静的森林山道中行驶,萦绕在我心中的问题不时跳出来:为什么36年前中村俊郎社长会选择在这样偏僻的山区创办自己的公司?为什么我的女儿在去年短短一个星期的进修中,会受到如此大的感动,人生价值观发生那么大的变化?
2009年6月,女儿在为选择大学和专业烦恼的时候,接到了中村俊郎社长的盛情邀请,只身一人去了大森町,在中村复健器材开始了她的暑期进修。
一星期后,女儿回到了我们身边,我和妻子发现了她的显著变化。她主动打电话和写信给在这次进修中帮助过她的每个人,这和往日的行为大相径庭。如大多数90后一样,女儿待人处事一向自我,甚至可以说是冷漠,对自己的未来求学规划也以高收入的热门专业为目标。然而这次回来后,她竟然用坚定的语气对我们说:“我要选择一个有益于社会、关爱人类的专业。”她的行动、她的言语发自内心,让我和妻子十分惊讶,不由好奇是什么力量让17岁的女儿有了如此巨大的改变。那位中村社长究竟有什么样的火格魅力?中村复健器材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企业?
于是我们决定全家-起去大森町看看,一是拜访申村社长和公司的其他人员,感谢他们给予女儿的关照,二是想亲身感受和探究那个地方究竟有何改变人的魔力。
36年前,26岁的中村社长从美国留学回到日本。他放弃了充满商机的大都市,抱着“给予人们帮助,给予故乡活力”的决心,在他深爱的故乡——大森町,成立了中村公司。
“在大森町成立公司,培育年轻的人才,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才能让大森町恢复旧时的繁荣。”为了这个梦想,中村社长奋斗了36年。持之以恒的坚持,让他终于一步一步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放弃大都市的繁华生活来到大森町,加入中村公司。公司培养了一支为这个梦想而一起奋斗的年轻团队,实现了中村社长多年来培养人才的计划。公司的产品不仅畅销日本国内,还远销世界各地。中村复健器材终于成为一个从小镇走向世界的令人瞩目的企业。
弘扬故乡的文化是中村俊郎社长的另一个梦想。他集个人的财力将散落在各地的家乡文物进行收集、保管,并再次展示给世人,他还将大森町濒临崩塌的历史建筑和民宅一栋栋精心地加以修缮、保护,使其重现历史风貌。在中村社长不懈的努力下,如今大森町的石见银山已注册为世界文化遗产。而中村社长一家四口却依然住在一所素朴的民房内。当我驻足在中村社长的住房前,听说他们一家四日从未像很多日本家庭那样享受过海外旅行的悠闲时光,不由感慨万千。
有太多人借助中村公司的产品重新站立起来,有太多人借助中村公司的产品找回了自信,又有太多人得到了中村社长的无私援助。“给予人们帮助,给予故乡活力”,我从锲丽不舍追梦36年的中村社长的身上找到了女儿变化的原因,也开始反恩人生的价值和企业存在的意义。
当我们在不停地追求做大做强之时,是否想过我们的企业因何而存在?当我们在锲而不舍地追逐财富之时,是否想过我们的财产为何而拥有?当我们背井离乡跻身子向往的大都市之对,是否想过该为生我养我的故乡做些什么? 在感慨和反思之余,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把中村俊郎社长的故事告诉给那些每天郡在忘我奋斗的人们,于是我着手翻译了这本《500人小镇上的世界级企业》。
中村俊郎社长的故事曾经感动过我的女儿,感动过日本的民众和众多企业家。今天,我把他和他的故事介绍给中国的读者。
哪怕感动一个读者,感动一家企业,便是我翻译此书的唯一奢望。因为我深信,在中国的大地上,如果多一家中村复健器材,多一个中村社长的话,中国一定会更加和谐与美好。
我将此书中文版的译酬全部转赠给中村俊郎社长,希望这笔费用能为在灾难和事故中失去手脚的中国儿童尽一份薄力。今后希望能持续翻译一些此类书籍,将日本感人的公司和企业家介绍到中国,也将此善行持续下去。
最后,感谢无私出让版权的本书作者千叶望女士,感谢热情的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的余佐赞先生和责任编辑郑燕女士,感谢参与策划此书的特约编辑柳泽旭子女士。更感谢中村社长及中村复健器材全体员工带给我和我的家人受益终身的感动。
户田光胤
2010年10月12日
2007年6月28日那天,我乘上了从东京前往西部的东海道新干线,然后在米原车站再换乘北陆本线。这次出行是为了到以出产和纸而闻名的越前市采访。途中因为看书我感到有些疲惫,于是便将座椅的靠背向后放倒,此时有些百无聊赖的我抬头看向车厢前方,自动门上的电子屏幕正不断播放着当天的新闻,一串字幕从我眼前流过,“石见银山成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我突然感到心中一阵狂喜,忍不住悄悄地比了好几次胜利的手势。
恰巧也就是在这个星期,在新西兰的基督城应该召开了审议2007年度世界遗产名录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简称UNESCO)的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来自岛根县的石见银山作为这次入选名单中的候补,却在一个月以前意外地收到了“入选延期建议书”,听说相关人员得到这个消息后都感到无法接受,心绪难安。也许这是因为在这之前由日本政府推荐的候补地区还从未收到过这类延期建议的缘故,所以他们感受到打击也是理所当然的事吧(2008年的平泉也曾被确定为注册延期)。
住在岛根县大田市大森町的中村俊郎夫妇,10年来一直与我交往密切,他们也是因为这件事成了日本政府代表团的正式成员,当时他们决定把赌注压在最后一线可能性上,于是便毅然奔赴新西兰。中村先生在他的故乡大森町经营着制造假肢装置的中村复健器材公司。大森町是坐落在石见银山的一个小镇,中村复健器材的总公司就建在大森町地方政府遗迹旁。对于时常需要外出采访的我来说,那是个让我特别怀念的小镇。
在他们夫妇准备搭乘飞机前往新西兰的前一刻,中村先生的妻子仁美女士发了一条写有“我们会坚持努力,直到最后也不会放弃”的短信给我。
中村夫妇一直都在做着脚踏实地的努力,希望能使他们故乡的遗产——石见银山成为世界的遗产。我也曾好几次听他们提起这个梦想。正因为清楚地明白中村先生对此的执著,以及他在这件事上所花费的心力和时间,因此在我得知了那个延期建议时也同样感到深受打击。在这个消息被报道后,我立刻就打了电话给中村先生。虽然当时中村先生不在,但仁美女士在电话里告诉我:
“请别担心,我丈夫他一点也没有为此感到沮丧。”
我暂时放下了心,但不安感并没有因此消失。这个梦想一旦破灭了,中村夫妇将会感到多么沮丧和气馁呢!我实在不愿意看到他们那种灰心的样子。
在审议会议开幕式的前一天,《朝日新闻》的“人物”栏目采访了中村先生。这篇文章报道了中村先生在去新西兰之前自购的石见银山的古丁银——荻叶银。在他的脸上我并没有看到任何不安的情绪。
一到越前市的宾馆,我立刻打开了电视机。晚间新闻正在报道关于石见银山被决定列入世界遗_产名录的事。电视上出现了我早已熟知的中村公司的工坊。在公司职员们的掌声中。玄关处悬挂着的五色彩球缤纷绽放,伴随着大片的纸花飞扬洒落,从中垂下的锦幅上写着“祝·石见银山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太好了。电视上,正在接受采访的是中村夫妇的长子——中村宣郎。他跟中含着泪水回答着记者的问题。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也忍不住双眼噙泪。
不过,连五色彩球都准备好了,可真是计划周到啊。因为即便是我,想到费尽心思准备也有可能会变得毫无意义,而差不多放弃了对此事的期待。晚上,我打了一个祝贺电话到中村先生家,这次接电话的是他的次子中村哲郎。我首先一叠连声地说了“祝贺你们”,然后又询问道:“那个五色彩球是怎么回事呀?”
哲郎告诉我说:“因为社长(中村先生)在临走前叮嘱:‘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状况,所以要把一切都准备妥当’,因此我就特地定制后准备好的。”我听了他的话忍不住笑了。这种“极端的乐观心态”正是中村先生的个性使然。当所有相关人员都沉浸在失望感中时,只有这个人一直是信心十足的。
几天后,我接到了剐回国不久的中村先生的电话。在四方庆祝和公司业务缠身的这个时候,他却依然没忘记给我电话,我想他一定是从哲郎那里听说了我打电话给他的事吧。从电话中的声音听来他精神饱满。
“嗨,真的很感谢你的关心,我们成功了!”
事实上,我听说在被告知了入选延期建议的时候,就连一向乐观积极的中村先生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他完全没有想到会收到这样的通知。先前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派遣而来的调查人员是一位名叫达恩康·马歇尔的澳大利亚人。岛根县、大田市都举城欢迎他的来访,中村夫妇也热情周到地款待了他。因为从双方会谈中的一些细微之处感觉到马歇尔先生对石见银山的评价颇高,因此中村先生当时也觉得“这样的话看来没什么问题了”,对这次的申报充满信心。
但是,收到的入选延期建议书的内容却是出乎意料地苛刻。因为到手的报告单里大多数调查项目都被打上了“。×”,让中村先生对此感到非常不解,忍不住想要7解更详细的内容。对于这个评估报告,任何一个对石见银山有着深刻感情的人,都会感到难以抑制的愤懑和不平。
一般来说,在那样的情况下人们都会因为觉得注册成功的“可能性很低”而感到沮丧。但是,我听说中村先生在面对这样的状况后竟然反而看到了希望。
“如果报告单上大约是一半钩一半叉的话反倒会让我很担心。因为那样的话,会让我觉得他们是在好好了解过之后做出的评价。但是马歇尔先生在几乎所有的项目上都否定了石见银山。所以我就想:‘啊,原来他对石见银山是一点也没有了解清楚啊。那样的话形势逆转的可能性就是无限的。’马歇尔先生是建筑方面的专家。像石见银山这样没有留下建筑物的遗迹,可能会让他觉得难以做出判断吧。”
虽然中村先生是这样对我说明情况的,但实际上那对他而言打击是巨大的。虽然他说了“可能性是无限的”这样的话,但我想事实上他是觉得“一定要这么想”才对。
对于中村先生来说,使他的故乡石见银山成功注册为世界遗产一直是多年以来的梦想。这并不是因为他想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更多的游客来银山参观。原本,中村公司就是以制造假肢装置为专门业务的公司。他们一直是在为那些手脚出现故障而行动不便,又或者是因为得了乳腺癌而失去了乳房的人们勤勤恳恳地制作着假肢装置的。因此观光游客的数量多寡,与他们所从事的业务没有任何关联。
但是,当日本人还对“世界遗产”所知甚少的时候,中村先生就已经开始渴望要让石见银山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日本,大部分被列为世界遗产的都是以前就非常著名的观光景点。先不论京都、奈良这样的地方,像是知床、白神山地或是屋久岛这样的世界自然遗产,我想也都远比石见银山更广为人知吧。
其实就连我自己也是如此。在因采访中村复健器材而拜访大森町之前,我也从不曾知道在这片土地上还有石见银山这么个地方。因为在电视里的时代剧或者时代小说里凡遇到毒杀的场景,总是会提到“石见银山捕鼠药”这种毒药,所以也算是耳熟,但所知也就仅此而已了。而说到中村复健器材,虽非广为人知,却是在石见银山被选为世界遗产名录的候补地,在大森町成为人们的话题之前就已经为熟知者所关注。在岛根县,中村复健器材虽只是一家处在偏远地带的不起眼的小公司,靠着自己独特的技术和巧妙的经营手法却备受瞩目,媒体也因此时常会去采访。我也曾因为要采访关于独特的地方企业的事迹而拜访此地,却意外地邂逅了这个名叫“大森”的小镇。
第一次访问大森町时,在采访结束后,中村先生亲自开车带我参观了小镇。那个时候的大森町,就仿佛是从江户时代穿越时空而来那样伫立于此。古老的房屋鳞次栉比,狭长的街道宛如脉络一般纵横交错,沿着地形本身描绘出极为柔和的弧度。路上往来的行人稀少,整个小镇都氤氲着一股缠绵而令人眷恋的气息。
而现在再到大森町去拜访,观光游客的身影已是随处可见。也许是因为那些过去的建筑物都被重新整修过了,小镇中还修建了许多像是停车场这样的公共设施,现在的大森町和最初的时候比起来让我觉得增添了不少活力。还或许是因为成功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缘故,就连小镇里的人们看上去也变得神采飞扬起来。但对于曾对大森町的宁静和那令人眷恋的气息一见钟情的我来说,这样的变化多少让我感到有些落寞,不过我想这大概只是作为外乡人的我才会产生的感伤吧。
不仅仅是为旅游观光产业赢来了良好的评价,我想世界遗产所带来的最大的成果就是,让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比任何时候都为自己的故乡感到骄傲和自豪。
而自始至终都不曾改变过的便是中村复健器材全体员工那亲切温和的态度。早在受到如此程度的关注之前,他们就一直在勤勤恳恳地工作,友善地接待所有来访的客人们。在石见银山成功注册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今天,我想石见银山的知名度应该已远在中村复健器材公司之上了。但是于我而言,与其说大森町是变得著名的石见银山环抱着的一个小镇,倒不如说那是有一个我曾亲自访问过、亲身感受过的名叫中村复健器材的公司的小镇。因此这本书,我想就从和中村公司的相遇开始说起吧。
作为一个特别注重人本主义的公司,却不乏可观的企业利益,中村公司无疑是新时代企业中的佼佼者。
所有的成功都是不一样的。有机会从这本书中接触到中村独特的生活理念和做事的价值观,对于我们这些习惯“大规模低成本制造”的中国企业家和消费者。一定会有很大的启发和震撼!
当我们在不停地追求做大做强之时,是否想过我们的企业因何而存在?当我们在锲而不舍地追逐财富之时,是否想过我们的财产为何而拥有?……在感慨和反思之余。我有了一种强烈的愿望,想把中村俊郎社长的故事告诉给那些每天都在忘我奋斗的人们。于是我着手翻译了这本《500人小镇上的世界级企业》。哪怕感动一个读者,感动一家企业,便是我翻译此书的唯一奢望。因为我深信,在中国的大地上,如果多一家中村复健器材。多一个中村社长的话,中国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