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距离感受中国本土私募明星;首度披露私募实战技巧;解读私募明星最新策略。
邓继军:2008年大盘下跌近70%却逆市取得23.12%正收益的“超常冠军”!
罗伟广:2009年,凭借192.57%的收益率,将指数和“中国股神”王亚伟远远甩在了后面!
谁将问鼎2010年收益冠军?黑马如何横空出世?如何续写投资传奇?《解密中国私募:16位阳光私募明星访谈录》将为您一一解密。
《解密中国私募:16位阳光私募明星访谈录》,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朱少平、国金证券副总裁纪路、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许维鸿、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潘向东、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徐一钉、著名金融证券专家何诚颖鼎力推荐!
独到的投资真经,成熟的投资理念;宽广的投资视野,优秀的投资业绩。作为中国资本市场一支生猛且汹涌蓬勃的力量,私募明星,风雨兼程,荡气回肠,一路走来,或许更能见证中国资本市场的跌宕起伏。近两年,中国私募基金获得了爆发式增长,私募行业已经成长为市场的“特种部队”,操作灵活的私募将与公募基金一试高下。他们掌握着大规模的资金,在市场风云变幻中,运筹帷幄,指挥若定,这是一群怎样的人?我们的身家性命交给他们打理,我们的理财产品安全吗?他们是怎样运作管理的?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的区别在哪?各个基金经理有着怎样的投资风格?投资者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私募产品?
本书以访谈的形式,介绍16位优秀私募基金经理的投资经历、经典成功业绩,阐述他们的投资理念与投资哲学,以及他们对于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未来的看法。在本书中,16位阳光私募明星各展独门密技,投资心路一目了然。
罗伟广是广东新价值投资有限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主席,经济学硕士,具有证券从业经历10年。其管理的阳光私募基金“新价值2期”自2008年2月成立以来,大幅跑赢大盘和公募基金,收益率(扣除管理费和业绩提成后)达到76%,同期大盘下跌32%。2009年收益率达到192.57%,名列全国阳光私募年度榜冠军。
他的投资理念是暴利拐点法+行业错判法,他自己解释是“中国特色的价值投资法:抄底的时候以价值投资的标准选股,持股的时候以趋势投资的手法运作,逃顶的时候以技术分析来判断时点”。“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率真、本我的罗伟广是业内最受欢迎的私募基金经理之一。他的坦荡不仅表现在对成功过程一览无余的回顾,还表现在他对自己犯过的错误从不讳言,就如他所说:“我会不断总结经验,相信下一次我会做得更好。”
2009年走过冠军之路的他,如今面临诸多舆论压力,正如2009年的金中和。然而,投资市场是一个长跑过程,希望各方对这些私募基金经理保持宽容之心。
他也一再强调:“罗伟广是人,不是神,人是会犯错误的,希望大家不要过度关注短期,我的目标是长期做到中上水平。”
2009年冠军之路
年初选择小盘股及新能源板块个股且满仓操作;4月下旬小盘股上攻势头不减之时,悄然撤退转而潜伏金融、地产等蓝筹;6月下旬进行第二次大换仓,换为医药、消费等防御性板块,成功避开了金融、地产股的大调整。8、9月份市场下跌中,3300点清仓,2800点再次杀入;第四季度配置钢铁化工、新能源、3G等。2009年,如果一个基金经理按照上述思路依次进行投资,会获得多高的收益率?
同时来看2009年整体状况:股市大幅反弹,上证综合指数上涨79.98%,沪深300指数涨幅达96.71%,王亚伟管理的华夏大盘精选以116.19%的收益率夺得年度收益率冠军。有人能够挑战“公募一哥”吗?
阳光私募基金——新价值2期基金经理罗伟广以192.57%的累计收益率,夺得2009年度头筹,并远远超过最牛公募基金的业绩。
P19-21
第一次与晓燕女士见面,是在一位私募基金经理投资策略会上,当她向我描述编著《解密中国私募》一书的想法时,引起了我的较大兴趣,我也给予了相应的关注与支持。虽然国内有关证券投资类的书籍无数,但对于私募基金经理这一特殊人群的投资风格及思路进行深入剖析的书籍似还少见。“私募”在我国证券市场已有了相当的规模与影响力,但大多数人对其仍是雾里看花,不明就里,私募经理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人们对他们的市场判断、政策把握、投资风格、操作方法、盘面感觉等都感莫测和新鲜。所谓私募即私募基金,指有关投资机构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形成基金,再以基金为主体从事某种专门投资,获取较高收益的投资方式。目前我国私募基金按投资对象与风格主要划分为证券投资基金与股权投资基金两个大类。本书中所说的主要是从事证券,亦即在二级市场进行证券交易的私募基金。这种证券类的私募基金又主要有三种:一是所谓的阳光私募;二是资金信托计划类的私募;还有一些人称地下私募的私募基金。其实这个概念不准确,严格来说,这部分是指完全没有履行相关法定程序,而由委托人之间协议进行的代客理财。在这几类证券投资私募基金中,又以阳光私募最为人们所关注。不仅这类基金经理的投资策略、操作风格以及关注领域等常为人们津津乐道,甚至有机构对他们的投资效益等定期进行专门的评价和排名。
国外曾有一本经久不衰的畅销书——《股市奇才:美国股市精英访谈实录》,作者施瓦格采访美国当代多位业绩最好的证券交易和投资者:如一个过去想当艺术家或作家,后来却在股票交易上取得年平均复合收益115%业绩的经理人;一个在1992年和1993年交易中分别获得年收益率563%和322%业绩的中西部农场主。作者通过与这些天才的深入交谈,向广大读者探讨了他们取得优秀业绩的方法,介绍了他们的投资理念、投资策略、操作风格,以及一些其他读者希望探求的奥秘和应当汲取的经验和教训。
与上书异曲同工的《解密中国私募》一书,记录了对16位私募基金经理的采访,虽然在资本市场的长河中,他们的业绩证明时间并不长,但他们事业的高潮或低谷却契合了2007年中国股市的巅峰、2008年的谷底、2009年的反弹与2010年的振荡。无疑,这三年多的时间是中国资本市场有史以来最具有代表性的期间。通过此书,投资者可以了解这些私募经理如何“驾驭”牛市、“抗衡”熊市,“周旋”猴市,从而取得较好的收益,获取“功名”,也能体会他们在事业低谷中如何与自己、与市场进行不懈抗争。
难能可贵的是,本书记录了这些“股市奇才”对中国股市进行实战的经验和心得:“我们把中国A股市场定义为非有效性市场,中间信息的流动也存在大量非对称的现象。从参与者角度讲,这个市场极富波动性,也充满着机会。”“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探索对企业作价值评估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要探寻市场内在的运行机制,你只有更好地了解市场运行机制以后,才能知道这个偏差为什么会出现,当出现价值偏差的时候我们会有比较好的应对措施,获取比较好的投资收益。”“我的观点——从来没有夕阳的行业,只有夕阳的企业,所以我觉得在各个板块做得优秀的人都可能涌现出来。”“很多好的公司、强的公司会出现在一些竞争性行业,包括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消费性、服务性行业,包括医疗保健,这块利润比重应该提高。”对投资者来说,这些话语可谓句句珠玑。
讲到私募,不能不涉及立法。过去,国外立法对私募并无太多的规范。欧盟多数国家有关基金的立法通常对私募基金没有太多规定,但在证券投资基金及信托投资问题上,却对企业养老基金,特别是年金通过资产管理以及其他方式进行证券投资作了较多限定,而且在政策上给予免税等扶持,美国的做法也大同小异,基本不限制。但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后,他们的思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包括美国在内的发达国家已开始着手对私募基金,特别是对对冲基金进行必要的规范,由过去的基本放任,到目前的适度管理,甚至对某些私募业务给予必要的限制。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立法中,原已为部分私募留有余地,该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基金管理公司或者国务院批准的其他机构,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或者接受特定对象财产委托从事证券投资活动的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根据本法的原则另行规定”。这一规定一是对机构的范围限制较窄;二是对私募的募集对象、规范内容等都未予明确。而且自法律出台后至今,国务院并未出台具体规定。而在现实生活中,各类证券和股权类的私募却相继产生,并快速发展。这不仅对我们的市场规范与监管工作提出了复杂的课题,同样给我们的立法提出了新的任务。为此,一些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纷纷建议加强这方面的立法,或对“基金法”进行必要修改。立法机关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前期已进行了广泛调研,目前正在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相信不久的将来,监管和立法机关定会形成明确的意见或结论,而且我认为这种意见或结论总体上会有利于私募事业的发展,因为健康规范的私募投资既有利于民间投资,同样有利于行业乃至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解密中国私募》的出版,为人们走近私募、了解私募提供了一扇清澈的窗口。祝贺它的问世,希望它能对读者研判市场,认识私募有所斩获!
全国人大财经委法案室主任 朱少平
2010年9月
在个人主义色彩鲜明的私募中,常常是“胜者王,败者寇”,世人最关心的永远是绝对收益。《解密中国私募》剖析给我们一个个立体鲜活的基金经理,你可以从中学习他们的投资理念,而我要建议的是更关注他们的投资精神。
——国金证券副总裁 纪路
据英国《金融时报》最新统计,2009年底全球私募基金达到1.7万亿美元,在国际投资领域具有重要的话语权;而从1999年到2009年全球对冲基金的平均净收益率为8.5%,大幅度超过传统的公募基金和养老基金。因此,发展和规范中国的私募基金业,对中国金融市场现代化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私募基金经理又是私募基金之魂,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私募基金经理是中国金融市场之福!陈晓燕女士的新书《解密中国私募》为读者展现的正是这样一个群体,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国金融业的未来,为中国金融业发展过程记下重要一笔。
——国都证券研究所所长 许维鸿
私募在中国资本市场似乎很神秘,一些股票的大幅起落似乎总与他们相关。晓燕通过对话的方式,清晰、深刻、富有见地的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解密中国私募》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大量宝贵的投资经验,也给我们揭开了私募的神秘面纱。
——光大证券研究所副所长 潘向东
私募基金已经在A股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但管理人的投资水平良莠不齐。在漫长的马拉松比赛中,开始的领跑者并不一定最终胜出,90%的私募基金很可能被远远甩在后面,甚至退出比赛,大浪淘沙之后留下来的才是“精英”。对于善于学习的人来说,《解密中国私募》可以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私募基金。
——民族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 徐一钉
私募基金经理,这是一群专注于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智者,聆听他们对于未来中国经济和资本市场的思辨、多维视角的观点,定能激荡起你的灵感。
《解密中国私募》将再现私募基金经理们的市场操作场景,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提炼他们的市场洞察,让私募不再神秘,让你我从中受益。
——著名金融证券专家 何诚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