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是进入《资治通鉴》的大门。
柏杨先生耗十年心血做了《柏杨版白话资治通鉴》巨著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将袁枢《通鉴纪事本末》译为白话,完成了《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的大工程。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将传统纪年转换成公元纪年;在古地名之后夹住今地名,并亲手增绘大量地图;官名称谓也用今人熟悉的名称;证补史事缺漏。柏杨先生去粗取精、廓清迷雾、提纲挈领,富有才情的编撰,崭新的观点和视角,让沉闷凌乱的历史鲜活清爽起来。
《柏杨版通鉴纪事本末》是最完整的《资治通鉴》历史故事集,在这里可以更加方便地了解古代中国一千多年的政治运作和权力游戏,是中国历史故事的精华本。
牛李两党殊死斗:党派恩仇第一
九世纪二○至四○年代,长达三十年之久的牛李两党开始争斗。当全国兵变蜂起,宦官权力鼎盛之际,唐王朝中央政府却爆出惨烈的“文斗”。以牛僧孺、李德裕分别为首的两大派系,互相争夺宰相位置。牛僧孺当权,李系官僚被倾巢驱逐到蛮荒边疆;李德裕当权,牛系官僚也被倾巢驱逐到蛮荒边疆。表面上看起来,简直和现代民主社会的政党轮替一模一样。实际上当然不同,牛李两党,每人脖子上,都架着钢刀。
黄巢终结狼虎谷:称帝使自己急速腐败
黄巢在进入京师之前,横扫全国,所向无敌。进入京师之后,往皇宫里一住,立刻改了模样。宫女、宦官和令人欲仙欲死的礼节仪式(成家皇帝公孙述,就为了过这种瘾,宁可三族被屠),像太空黑洞般,是一个人世黑洞,把黄巢吸了进去,完全变形。
五、大阴谋秘密进行
八三五年,夏季,四月十八日,李昂命郑注暂任畜牧部长(守太仆卿)、兼总监察官(兼御史大夫);郑注这时才肯接受,可是,却推荐抨击他最激烈的国务院财政部粮秣司副司长(仓部员外郎)李款代替自己(李款事,参考前年【八三三】九月),说:“他加到我头上的罪状,虽然在法理上我清白无辜,但李款的忠诚尽责,乃是侍奉君王的规范。”听到的人忍不住失笑。
最初,宋申锡被定罪(参考八三一年二月),宦官比从前更为蛮横凶暴,李昂虽然表面上十分包容,但内心已愤怒得不能忍耐。李训(李仲言)、郑注既然深受李昂宠爱信任,了解李昂的心意。李训(李仲言)遂利用进宫讲书的机会,不断用敏感的言辞,试探打动李昂的心意。李昂看出他反应敏捷,才能干练,认为可以跟他商讨大事。同时,又因李训(李仲言)、郑注,都出于王守澄的推荐,不会引起宦官的猜疑,于是诚恳地把内心秘密告诉他们。李训(李仲言)、郑注就把诛杀宦官当做自己的责任,二人互相依赖,早晚商议讨论,所提出的任何要求,李昂没有一件事拒绝。声势炬赫,震动天下。郑注大多数时间留在宫中,遇到休假,家里的宾客也填满门户,各方送来的贿赂,堆积如山。外面的人只知道李训(李仲言)、郑注,仗恃宦官作威作福,万料不到他们竞跟皇帝结合,进行一项诛杀宦官的危险阴谋。
李昂之被推上皇帝宝座,右领军(卫军第八军)将军,身为宦官的兴宁(广东省兴宁市)人仇士良,出力有功(史书没有记载),可是却被王守澄压制,二人从此结怨。李训(李仲言)跟郑注替李昂设计,先行擢升仇士良,用以分散王守澄的权柄。
五月二十一日,李昂命仇士良当左神策军总指挥宦官(左神策中尉),王守澄大不高兴(左神策军总指挥宦官【中尉】韦元素,现在被逐)。
李训(李仲言)、郑注,替李昂拟定治国平天下的大计:第一步先铲除宦官,其次收复西部河湟(甘肃省中部西部及青海省东部)失地,最后扫荡河北(黄河以北)的割据军阀。经营的方法及实施步骤,都有具体方略,探讨分析,了如指掌。李昂十分欣赏,对二人的宠爱和倚重,一天比一天增加。
当时的人都认为:郑注早晚会当宰相,中央监察官(侍御史)李甘在政府宣称:“诏书如果发下,我会在大庭广众中把它撕毁!”
七月二十日,贬李甘当封州(广东省封开县)军务秘书长(司马)。然而,李训(李仲言)对郑注也心怀猜忌,不希望看到郑注当宰相,事情遂被搁置。
七月二十一日,命国立贵族大学教授(国子博士,正五品上)李训(李仲言),当国务院国防部军政司长(兵部郎中)、诏书撰写官(知制诰),原皇家教授(侍讲学士)的职务依旧保持。
八月四日,命畜牧部长(太仆卿)郑注当国务院工程部长(工部尚书),兼皇家教授(翰林侍讲学士)。郑注喜爱穿鹿皮衣裳,以隐士自居,李昂也把他当做师傅、朋友,不敢当做部属。郑注开始受到赏识时,李昂曾经问皇家文学研究官(翰林学士)、国务院财政部副部长(户部侍郎)李珏说:“你知不知道郑注?有没有跟他说过话?”李珏说:“我不但知道他的姓名,也知道他的为人。他奸诈无比,陛下宠爱他,对陛下的神圣品德,没有裨益。我在皇上身边做事,怎么敢跟这种人来往!”
八月五日,贬李珏当江州(江西省九江市)州长。再贬沈■当柳州(广西柳州市)州政府户籍官(司户)。
十四任帝(宪宗)李纯当初突然逝世,大家都认为是宦官陈弘志谋杀(参考八二〇年正月)。现在,陈弘志当山南东道战区(总部设襄州【湖北省襄樊市】)监军宦官。李训(李仲言)替李昂策划,召唤他回京(首都长安)。陈弘志走到青泥驿(陕西省蓝田县南)。
九月二十一日,李昂命人携带刑杖前往,把陈弘志乱棍打死。
郑注要求当凤翔战区(总部设凤翔府【陕西省凤翔县】)司令官(节度使)。副监督长(门下侍郎)、二级实质宰相(同平章事)李固言不同意。
九月二十五日,命李固言当山南西道战区(总部设兴元府【陕西省汉中市】)司令官(节度使)、郑注当凤翔战区(总部凤翔府)司令官(节度使)。李训(李仲言)虽然因郑注的提拔,进入官场,但后来权势和官位日渐升高,反而对郑注相当猜忌。于是在秘密谋略中,强调必须内外合力,才能诛杀宦官,所以希望郑注出镇凤翔(陕西省凤翔县)。其实,李训(李仲言)另有阴谋,等到诛杀宦官后,接着就诛杀郑注。
郑注打算物色有才能声望的官员,当他的副手,请国务院教育部祭祀司副司长(礼部员外郎)韦温出任副司令官(副使),韦温拒绝。有人警告韦温:“你拒绝他,后患无穷。”韦温说:“非选择灾祸不可的时候,应选择比较轻的。我拒绝他不过被贬到远方,如果顺从他,灾祸恐怕难测。”终于辞去。
九月二十六日,李昂下诏擢升右神策军总指挥宦官(右神策中尉),兼代右卫(卫军第二军)上将军、宦官总管(知内侍省事)王守澄,当皇家左、右神策军观察兵马阵容最高监军宦官(左右神策军观军容使),兼十二卫(卫军共十六军,此处应指其中十二军)统军。这是李训(李仲言)、郑注为皇帝筹划的策略:用崇高的虚名尊崇王守澄,实际上却是把他架空,剥夺他的实权。
九月二十七日,擢升副总监察官(御史中丞)兼国务院司法部副部长(兼刑部侍郎)舒元舆,专任国务院司法部副部长(刑部侍郎);国务院国防部军政司长(兵部郎中)兼诏书撰写官(知制诰)及皇家教授(翰林侍讲学士)李训(李仲言),当国务院教育部副部长(礼部侍郎),二人同时兼二级实质宰相(同平章事)。命李训(李仲言)依照惯例,三两天进宫到皇家文学研究院(翰林院),向皇帝讲解《易经》。P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