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英)E·M·福斯特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本书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爱·摩·福斯特继《天使们不敢踏上的地方》和《最长的行程》之后的又一力作,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而出现在前两部小说中的主题——-激情和传统、真实与矫饰——也是在这第三部小说中方显成熟,层次更加丰满,说服力也更强。

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影片也成为了影史经典。

内容推荐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是20世纪英国小说巨匠爱·摩·福斯特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亦是他最为优美、清新的自由爱情篇章。

一位出身英国书香之家的大家闺秀露西在佛罗伦萨旅行时,遇到英国青年乔治,乔治对她的倾慕令她禁不住心动,当露西和乔治在英国重逢后,露西的真情一发不可收拾,最后她冲破传统束缚,解除既定的婚约,选择了跟她相爱的乔治,有情人终成眷属。根据小说改编的影片也成为影史经典。

目录

第一部

1 贝尔托利尼公寓

2 在圣克罗彻,没有带旅游指南

3 音乐、紫罗兰与字母“S”

4 第四章

5 一次愉快的郊游中可能发生的种种事情

6 亚瑟·毕比牧师、卡斯伯特·伊格副牧师、艾默森先生、乔治·艾默森先生、埃莉诺·拉维希小姐、夏绿蒂·巴特利特小姐与露西·霍尼彻奇小姐乘马车出游去观赏山景;由意大利人驾驶马车

7 大家归来

第二部

8 中世纪的遗风

9 作为一件艺术品的露西

10 作为一位幽默家的塞西尔

11 在维斯太太的陈设齐全的公寓里

12 第十二章

13 巴特利特小姐的锅炉是如何令人厌倦的

14 露西勇敢地面对外部的局势

15 内部的灾难

16 对乔治说谎

17 对塞西尔说谎

18 对毕比先生、霍尼彻奇太太、弗雷迪以及仆人们说谎

19 对艾默森先生说谎

20 中世纪的结束

附录 看得见风景,找不到房间

试读章节

1 贝尔托利尼公寓

“房东太太这样做真没道理,”巴特利特小姐说,“绝对没道理。她答应过给我们看得见风景的朝南房间,两间连接在一起,可现在不是这样,房间是朝北的,望出去是一个院子,而且两个房间又相隔很远。唉,露西呀!”

“再加上满口伦敦东区土话!”露西说,她没想到房东太太说的竟然是伦敦口音,这使她更加黯然了。“这就好像还在伦敦了。”她望着围坐在桌子旁的两排英国人;望着搁在英国人之问的一长排白色的瓶装清水和红色的瓶装葡萄酒;望着悬挂在英国人背后、装在厚实的宽边镜框里的已故女王与已故桂冠诗人的肖像;望着那张英国国教(由牛津大学硕士卡斯伯特·伊格副牧师签署)的通告,这是墙上除了肖像外的唯一装饰品。“夏绿蒂,你不也觉得我们像是还在伦敦吗?我简直不能相信其他形形色色的一切就在外面。我看这是因为太疲劳的缘故吧。”

“这肉肯定煮过汤了,”巴特利特小姐放下叉子说。

“我真想看看阿诺河啊!房东太太在信里答应给我们的房间该能俯瞰阿诺河。房东太太这样做绝对不讲道理。嘿,真不像话!”

“随便什么角落,我都觉得无所谓,”巴特利特小姐继续说,“只是让你看不到风景,实在太扫兴了。”

露西感到自己太自私了。“夏绿蒂,你可不能太宠我;当然,你也应该能看到阿诺河。我真是这样想的。等前面一有空房间——”

“你就住下,”巴特利特小姐说,她的部分旅行费用是由露西的母亲负担的——对这一慷慨行动她已多次委婉得体地提起过。

“不,不。该你住下。”

“我坚持你住下。不然的话,你妈妈永远不会原谅我的,露西。”

“她永远不会原谅的是我。”

两位女士的嗓音变得有些激动了,并且——如果承认这一不幸的事实的话—一略带一点怒气。她们很累了,在大公无私的幌子下,她们争吵起来。坐在她们旁边的一些旅客相互交换眼色,其中有一位——那是个人们在国外确实会遇到的那种缺乏教养的人——隔着桌子欠身向前,径自加入她们的争论。他说:

“我的可以看到风景,我的可以看到风景。”

巴特利特小姐吃了一惊。通常在一家供应膳宿的公寓里,人们对她们先要观察一两天,然后开口攀谈,而且往往要等她们走了才会发觉她们是“合适的”对象。她还没朝这插话的人看一眼,就知道此人缺乏教养。他是个上了年纪的人,身体健壮,脸色白皙,胡子剃得光光的,还长着一双大眼睛。这双眼睛带着几分稚气,但并不是老迈年高的人的那种稚气。那么这到底是什么,巴特利特小姐可没有加以考虑,因为她的视线已转移到他的衣服上去了。这身打扮对她没有丝毫吸引力。大概他想在她们加入那里的社交活动之前就结识她们。于是当他和她讲话时,她装出一副诧异的样子,然后说:“风景?哦,风景!风景使人多么高兴啊!”

“这是我的儿子,”那个老头儿说,“他名叫乔治。他的也看得见风景。”

巴特利特小姐“哦”了一声,阻止露西讲话,那时她正要开口。

“我是想说,”他继续说,“你们可以住我们的房间,我们可以住你们的房间。我们交换好了。”

身份较高的游客们对此感到震惊,他们都同情新来的人。巴特利特小姐在回答时把嘴尽可能张得很小:

“确实非常感谢;不过那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老头儿说,他的两个拳头都撑在桌面上。

“因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谢谢你。”  “你知道,我们不愿意接——”露西开始解释。

她的表姐又一次阻挡她。

“可是为什么?”他固执地问。“女人喜欢看景色;男人不喜欢。”他像个顽皮孩子似的用双拳敲击桌子,然后转向他的儿子说,“乔治,说服她们!”

“事情十分明显,她们应该住那两间房间,”儿子说。“其他没有什么可说的啦。”

他讲话时没有朝这两位女士看,但是他的声音却有点惶惑与忧伤。露西也感到惶惑;不过她明白她们已卷入了人们称之为的“好一场风波”,并且有一种奇怪的感觉,只要这些缺乏教养的游客一开口讲话,争端就会扩大和加深,最后就不是什么房间与风景的问题,而是一哦,一个很不一样的问题了,她过去没有意识到会有这么个问题。此刻那个老头儿向巴特利特小姐进攻了,态度近乎粗暴:她为什么不肯换?她能提出什么反对意见?他们半小时就可以让出房间。

巴特利特小姐虽然在谈吐方面善于玩弄辞令,但是面对粗暴,却是一筹莫展。企图用傲慢与冷淡来对付这样一位粗鲁的人,根本办不到。她的脸因愠怒而涨得红红的。她向四周扫了一眼,似乎在说,“难道你们都是这样的?”坐在靠近桌子另一端、披肩垂在椅子的靠背上的两位身材矮小的老太太,往这边看了看,清楚地暗示,“我们不是这样;我们是有教养的。”

“亲爱的,用晚饭吧,”她对露西说,一面又开始拨弄那块曾经被她指责过的肉。

露西咕哝着说坐在对面的那些人看来很古怪。

“亲爱的,用晚饭吧。这家公寓实在太差劲了。明天我们换个地方。”

她刚宣布这一灾难性的决定,又完全改变了主意。屋子尽头的门帘向两边分开,露出一位胖墩墩而却很引人注意的牧师,他急急忙忙走向前来,在桌旁坐定,兴致勃勃地为他的迟到向大家表示歉意。露西还没掌握得体的社交礼仪,竞马上站起来,嚷道,“噢,噢!原来是毕比先生!噢,真是太好了!噢,夏绿蒂,我们一定在这里住,房间再差也没有关系。噢!”P3-6

序言

E·M·福斯特(1879—1970)对中国读者来说可能稍微有点陌生,但在英国乃至欧美却很有名气。在本世纪的头二十五年里,他的作品曾经引起各方面的注意,许多评论家认为他可能成为托马斯·哈代以后的最伟大的小说家。但是他使人们失望了,他在一九二四年发表他的杰作《印度之行》以后再也没写小说。原因何在,其说不一,但都是主观臆测。不过我们从他留下来的六部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和若干散文(包括一本题为《小说面面观》的文学评论集)来看,已经可以肯定他是仅次于D·H·劳伦斯的一位独特的重要小说家。一九七一年他写同性恋的小说《莫瑞斯》在他死后发表了,这本书以及他遗留下来的一些手稿又引起了人们的兴趣。近二十年来,研究他的著作越来越多,他在英国文学史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人们很喜欢他的作品。

我们说福斯特是一位独特的作家,因为他不属于任何流派。有人说他是“布卢姆斯伯里小组”的成员,其实他不是,仅是和那个小组的成员们有密切联系罢了。“布卢姆斯伯里小组”代表中产阶级自由主义的文艺观点,反对某些传统观念,在形式上有所创新。在这方面他和这个小组的人有共同之处。(弗吉尼亚·伍尔夫、利顿·斯特雷奇、约·梅·凯恩斯、伯特兰·罗素等等均是该小组的成员。)福斯特在《为民主欢呼两次!》一文中说他“属于维多利亚时期自由主义的末端”,又说他是:

“一名个人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他发现自由主义在他的脚下崩溃了,而最初他感到羞愧。后来他环顾四周,决定没有什么特殊理由应当羞愧,因为无论别人的感觉如何,他们都同样地不安全。至于个人主义,好像没有办法躲开它,即使人们想要躲开也不成。”

自由主义者、怀疑主义者、个人主义者,这些名称都适用于福斯特,但都指的是他的态度,并非说他有成套的理论。他和哈代、劳伦斯等人一样,认为全面工业化使人窒息,不知感情生活为何物。在这种社会里,人们受到严格的限制,不能自由发展。福斯特的短篇《机器停了》描述了极端工业化的可能恶果。机器完全控制了生活,人们住在地下,凭着机器互相沟通,生病不必去医院,机器会送来必需的药品,人与人之间全凭电子机械互相接触。有一天机器发生了毛病,整个社会便完全崩溃。但是作者并不感到绝望,因为他觉得地面上还有人,他们藏在雾中,草里,将来还会创造新的社会。福斯特的短篇中有一些是神话或狂想。《天堂客车》就是一首狂想曲。小说中的男孩似乎代表纯真,他丝毫不受传统观念的约束,因此能乘坐天堂客车饱览天上人间的美景。邦斯先生虽然是“文学协会”的主席,实际上却是个庸俗之辈,看不见天上的奇妙景象,因而被摔得粉身碎骨。福斯特以此为主题写了许多短篇,如《另一王国》、《树篱的另一边》、《一个怪人的故事》等等阐述的都是这一见解。但是跑到“另一王国”、“树篱的另一边”只是一种遐想,带有浓厚的逃避主义的味道,并不令人信服。这些小说的主人公并没有真正找到归宿,“另一王国”也好,“树篱的另一边”也好,都只存在于想象之中,没有实际的意义。充满世俗偏见、传统陋习的社会固然不好,但是人们不能脱离它而存在。当然福斯特是在写小说,不是写政治、社会论文,我们不能要求他拿出什么医治社会的灵丹妙药。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以幻想来代替现实。当福斯特开始写他的长篇著作的时候,他就脚踏实地了。

福斯特一共写了六部长篇:《天使们不敢踏上的地方》(1905)、《最长的行程》(1907)、《看得见风景的房间》(1908)、《霍华兹庄园》(1910)、《印度之行》(1924)和《莫瑞斯》(1971)。《莫瑞斯》以同性恋为题材,在作者死后一年方才发表。《印度之行》被公认为福斯特最杰出的作品。《最长的行程》写得不算成功,但是作者本人对之有所偏爱。其他三部均有独到之处。

……  福斯特小说的缺点也是明显的。他比较“软”,这是他自己说的。虽然他敏锐地观察到英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问题,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问题,他没有很好地解决它们。他没有树立多少令人信服的正面形象。我们说他的艺术特点之一是含蓄,这是好的。但是对待生活中的问题过于含蓄,便会给人以软弱无力的感觉。此外,福斯特描写的人物不仅是个人,他们有时代表着一种类型,他写的故事既是具体的个人的故事,又具有某种普遍意义。但我们常常感到事情太琐碎,人物不够高大,很难说它们有什么普遍性。以《印度之行》里的菲尔丁和阿泽兹的关系而论,我们觉得并没有绝对理由使他们终于疏远。在殖民主义的统治下有些英国人放弃了偏见,与印度人友好相处,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菲尔丁与阿泽兹的疏远只是他们两人的事。《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情节也是如此。它是一本写得很好的小说,有些地方写得非常之妙,但是作为理想的自然的生活的代表人物,乔治显得没有生气,露西也不尽如人意。

尽管福斯特的作品有不少的缺点,他仍不失为一位大手笔。他写得最好的地方可与任何一位伟大作家媲美。他很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看得见风景的房间》的译本现在出版乃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希望它能使我国读者对福斯特更加欣赏和认识。

索天章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9:4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