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冲击波》对数字化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这一世纪命题,通过费舍先生的哲学思想归纳出30条矛盾法则,通过系统、简明、精辟的论述,提出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的哲学观念,对世界数字化的实践、影响、未来具有醒世、警世的意义。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费舍先生的数字哲学著作不同于那种冗长、晦涩的教科书似的理论书籍,读起来轻松,犹如禅师的一串佛珠,可逐个捻来细品,颇有告诫、赞美、指点迷津的意味。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数字冲击波(精)/国际数字思库丛书 |
分类 | 科学技术-工业科技-电子通讯 |
作者 | (加拿大)哈威·费舍 |
出版社 | 旅游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数字冲击波》对数字化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这一世纪命题,通过费舍先生的哲学思想归纳出30条矛盾法则,通过系统、简明、精辟的论述,提出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的哲学观念,对世界数字化的实践、影响、未来具有醒世、警世的意义。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费舍先生的数字哲学著作不同于那种冗长、晦涩的教科书似的理论书籍,读起来轻松,犹如禅师的一串佛珠,可逐个捻来细品,颇有告诫、赞美、指点迷津的意味。 内容推荐 哈威·费舍认为,在人类历史上,数字革命是了个确定以及决定性的运动,如同我们人类学会使用火源一样重要。它看起来似乎是一场没有流血的非暴力革命,但是数字技术,实际上却是非常强大的,它正在侵入并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包括技术科学、经济、教育、文化以及公众和个人等。哈威·费舍对新数字时代非常着迷,但与此同时,他也一直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它。《数字冲击波》是继内格罗蓬特(Negroponte)的《数字化》(Being Digital)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所阐述的数字哲学,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数字革命的意义、未来以及我们将要面临的挑战。这是本书的第一个中文译本。 目录 第1章 0:11111010001 第2章 人工智能和生命计算机 第3章 世界的数字模拟 第4章 网络世界:具有预见性的新兴文明 第5章 我们的记忆在逐渐丧失吗 第6章 通信狂热症 第7章 互联网通天塔 第8章 网络一代与互联网文化 第9章 数字艺术、多媒体及交互作用 第10章 艺术家研究者和未来实验室 第11章 一体化预言 第12章 极端自由的数字王国 第13章 数字天使 第14章 现金与数字经济 第15章 全球乌托邦和数字种族隔离 第16章 联网学校和虚拟大学 第17章 网络疾病和网络疗法 第18章 网络好奇心和荒唐事 第19章 网络暴力与网络大战 第20章 电子原始主义 第21章 魔法点击和数字幻想 第22章 数字金牛 第23章 30条数字矛盾法则 后记 试读章节 很早以前,中国人发明了最早的计算器——算盘。帕斯卡(Pascal)和莱布尼茨(Leibniz)也想到过这种工具。“二战”初期,英国数学家阿兰·图灵(Alan Turing)想到一种既能处理数字又能处理信息的机器——自动计算器,他将这种机器称为人工大脑。大约同时,即1941年,德国工程师克兰德·楚泽(Konrad Zuse)开发出第一个机械大脑,这就是23计算机,它与大衣柜一样大,可以进行平方根运算,计算结果显示在一个装满小灯泡的控制板上。那时候,很难想象这种发明有什么用。楚泽早就就该发明提出专利申请,而申请于1967年遭到拒绝。 1943年,美国军方委托宾夕法尼亚大学两名工程师约翰·莫齐利(John Mauchly)和埃克特(Presper Eckert)为弹道计算开发一种电子计算器。1946年,一个重达30吨、可以装满整个房间、由18000多个真空管组成的被称为ENIAC的怪物面世了。使用这种计算器,每进行一次运算,需要先激活6000多个继电开关中的一部分,然后向机器发出运算指令。后来,冯·诺伊曼(John von Neumann)设计出编程原则并设计出不需通过人力操作就可以作出决定的程序。第一台真正的计算机EDVAC宣告了计算机时代的来临。 在《控制论》(Cybernetics,1948)一书中,诺伯特·维纳(NorbertWiener)详细描述了数学运算逻辑的理论依据,提出更为复杂的概念,如回馈(feedback)和循环(circularity)、利用信息操控世界、编程目标或宇宙目的论等。这位数字空间的缔造者设计出计算世界的总体性质,从此揭开了数字技术发展、成长、矛盾和幻想的辉煌历史,而在那时候,没有人预测到计算技术今天所呈现出的万千姿态。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 机器人的概念,发端于聪明基因和对劳动的恐惧,最早出现在捷克剧作家卡雷尔·恰佩克(Karel Capek)的《罗索姆万能机器人》(RUR,1920)一剧中。恰佩克虚构了努力工作的机器人。从此,人类的魔幻思维就开始设计能够自我管理甚至比人类更强大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种想法甚嚣尘上,成为人类超能力的神话——或计算机超能力的梦魇。 人工智能产生了。“因为这种人成为一种机械结构,”阿尔弗雷德·雅里(Alfred Jarry)在《超雄性》(Supermale)一书中写道:“世界的平衡要求另外一种机械能够制造出……一种灵魂。”数字世界的另一种矛盾就存在于此。 深蓝 尽管人工智能的概念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但直到1997年,IBM深蓝计算机战胜了世界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y Kasparov),它才作为一个象征进入人们的视线。2001年,新一届国际象棋冠军克拉姆尼克(Vladimir Kramnik)挑战计算机,这次是与“深弗里茨”(Deep Fritz)对决,这是一台能够在1秒钟内对400万步棋进行分析的计算机。开赛前,他说:“国际象棋涉及的不仅仅是计算问题,这也是人类战胜计算机的一线希望。我希望计算机没有直觉判断,因为如果它们有这种能力,我们就没有取胜的希望。” 当然,计算机程序员花了4年时间对“深弗里茨”的程序不断改进,他们毫不怀疑机器将会战胜人脑。对于组织者智力运动网络公司(Brain Games Net'work)而言,该比赛代表“人类智力向计算机展示其能力的最后一次机会”。最后一次机会?值得怀疑。 同时,人们编造出各种各样有关计算机能力的神话。1968年,斯坦利·库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发表《2001:太空漫游》(2001:A Space Odyssey由库布里克和阿瑟·C.克拉克Arthur C.Clarke合著),书中的主要角色叫HAL9000,是一台能够思考的计算机。它的程序受到损坏后,这台计算机指挥行动并最终导致失常。从此,20世纪70年代的第五代计算机被权威和先知们认为是为简化我们的生活而制造出的仆人,为我们铺床叠被、做饭、打扫卫生、陪伴我们,为我们提出建议或者为我们读书。马文·牵·明斯基(Marvin Lee Minsky) 马文·李·明斯基,是人工智能方面最早的思想者之一,他预言:“有一天计算机将能够自主学习,而它们的思考能力也将是无限的。” 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一无所知,自己的大脑还仍然是一个无解的谜,在这样的情况下,人类怎么能设计出这么强大的具有思维能力的机器?这是由于萦绕人类的梦想的力量,而这些梦想是由最初在计算领域所取得的一些成就所产生的。计算机不断升级的能力所创造的未来比计算本身的速度更加快捷,而前景也更加辉煌。P19-21 序言 我很高兴有机会能将加拿大蒙海国际出版中心《国际数字思库丛书》的首本中文版译著《数字冲击波》介绍给中国读者。 人类文明迄今为止最为深刻的科技革命可能就是我们这一代正在有幸经历着的数字革命。在当今社会,不管西方世界还是东方世界,发达地区还是贫穷地区,大国还是小国,政府社团还是家庭个人,“数字冲击波”无处不在,无时没有。从数字经济到企业数字化,从数字文化到社会数字化,从数字教育到人力资源数字化,从数字政府到家庭数字化,身临数字社会环境的每一位当代人,都不可避免地需要适应数字生活方式,学习数字思维方式。 国际数字媒体领域的著名思想家、哲学家、美学家、社会学家、数字艺术家、“多媒体之父”哈威·费舍先生的《数字冲击波》,集哲学、科技、艺术于一体,为我们揭示了发人深省的“30条数字矛盾法则”,展现出人类思想史、哲学史、美学史上尚未有过的数字哲学、数字美学和数字社会学的探索思路和框架。 难能可贵的是,哈威·费舍先生也是世界公认的多媒体、互联网与数字媒体艺术创新的著名开拓者和领军人物。《数字冲击波》是他在法国巴黎和加拿大蒙特利尔等地研究与实践中提炼而成的。他曾率先创办多媒体艺术展(1986年)、网上出版物(2000年)、电子咖啡馆(1995年)等。他联合欧洲、美洲、亚洲的多媒体科技界、多媒体艺术界、多媒体产业界,创建了国际多媒体协会联盟(1997年),并担任联盟主席至今。该联盟已成为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认定的国际多媒体领域的顾问成员。哈威·费舍先生十分注重多元文化的互动交往。为此,他全力支持今年的第五届世界多媒体与互联网峰会在中国沈阳举办,并积极邀请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联合国贸易发展大会、联合国计划开发署、联合国工业开发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法语国家联盟、英联邦商贸理事会、世界对华交流协会、拉丁美洲一加勒比一西班牙信息通信联盟、国际数字媒体与艺术协会等世界各地国际知名组织及专家,聚会中国,共同商讨全球数字社会与数字产业的发展战略。 回首历史,中国五千年文明孕育出周易卦爻、老庄哲学、孔孟思想,为人类古代文明史做出了突出贡献。面临今日,随着中国现代化建设跨入全球数字化行列,数字中国正在为数字世界做出应有贡献。我衷心希望《数字冲击波》会对中国读者有所启发。 国际多媒体协会联盟副主席兼 首席执行官李平(PING LI) 2009年8月18日于加拿大蒙特利尔 后记 2005年7月7日,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2005首届中国创意产业国际论坛在北京举行。哈威·费舍先生有关多媒体发展趋势的发言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费舍先生每年都要来中国参加重要的国际会议,费舍先生和他的同事李平先生出席了由北京印刷学院、北京舞蹈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中央音乐学院、北京服装学院、中国戏曲学院、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等艺术院校和新媒体艺术联合实验室举办的新媒体艺术活动。在与费舍先生的学术交流中,深感他在数字化、新媒体艺术的现实与未来的观念上,都折射出艺术家的眼光和哲学家的思维。 《数字冲击波》对数字化给世界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这一世纪命题,通过费舍先生的哲学思想归纳出30条矛盾法则,通过系统、简明、精辟的论述,提出对数字化发展趋势审时度势的哲学观念,对世界数字化的实践、影响、未来具有醒世、警世的意义。从阅读者的角度来看,费舍先生的数字哲学著作不同于那种冗长、晦涩的教科书似的理论书籍,读起来轻松,犹如禅师的一串佛珠,可逐个捻来细品,颇有告诫、赞美、指点迷津的意味。 在与费舍先生多次交流的过程中,与出版界、哲学界和新媒体艺术同行们一致的想法,就是将费舍先生的数字哲学系列著作引进出版,与中国同人进行更广泛的交流,加强中国数字文化与国际的合作。以期本书的出版能为中国数字文化、新媒体艺术思考、理论、实践和发展带来清新的空气。因此,首先要感谢国际多媒体协会联盟副主席兼首席执行官李平先生的推荐与关心,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张涵先生的支持,旅游教育出版社刘权社长、丁海秀主任、译者对译制出版所做的工作,还要感谢北京赛博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张旭先生的慷慨资助。 世界对华交流协会国际多媒体与数字产业委员会 新媒体国际交流中心(北京)主任 李一凡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