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趣味经济常识
分类 人文社科-法律-法律法规
作者 黄柏平
出版社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本《趣味经济常识》是一本趣味案例集。书中收录了《一个十分古老的故事》、《人民币,中国的名片》、《五两黄金一盘菜》、《“三大件”的历史变迁》、《“咯咯哒”叫响鸡蛋市场》、《多元经济演绎“春天的故事”》、《李嘉诚的育子之道》等故事。

内容推荐

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趣味经济常识》,是编者以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实验)》为纲编写的。书中收录了《一个十分古老的故事》、《人民币,中国的名片》、《五两黄金一盘菜》等故事。

目录

一、一个十分古老的故事

二、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剪草坪吗

三、俘虏在收容所里为什么能挣钱

四、德皇威廉一世为什么斗不过一个小小的磨坊主

五、新中国成立前边陲少数民族交换物品的情景

六、金斧头故事的启迪

七、歌星塞利小姐的报酬和使人烦恼的船费

八、品赏钱币诗

九、美国的硬币

十、人民币,中国的名片

十一、用假英镑开辟另一个战场

十二、商人偶遇尴尬引发一场革命

十三、俄美“房租”风波

十四、王成卖葛赔钱记

十五、一枚五分镍币价值十万美元

十六、两串项链价格为何天壤之别

十七、百年前铝比黄金贵

十八、君子国的交易能成吗

十九、高油价影响下的百姓生活

二十、石油替代,谁主沉浮

二一、黑犀牛濒临灭绝的经济学

二二、施复发家致富的故事

二三、五两黄金一盘菜

二四、购房悲喜录

二五、美国开会酒杯租着用

二六、马桶效应

二七、“三大件”的历史变迁

二八、国外企业商战谋略趣闻

二九、贾府衰败的启示

三十、“咯咯哒”叫响鸡蛋市场

三一、曾宪梓载人航天基金会正式成立

三二、从白手起家到做大做强

三三、《蜜蜂的寓言,或私人的恶行,公共的利益》

三四、“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

三五、国有企业的老大哥

三六、争奇斗艳的中国名村

三七、东方希望集团的希望

三八、王朝的路

三九、多元经济演绎“春天的故事”

四十、华尔街“风雨飘摇”仿佛回到1929年

四一、“三聚氰胺”事件

四二、大众汽车公司的创业传奇

四三、从平板电视的领跑者到追逐3C梦

四四、盖茨财富趣话

四五、摔瓶获金奖

四六、王熙凤的辣子风格

四七、李嘉诚的育子之道

四八、写进哈佛企管教科书的“海尔兼并案例” 

四九、新时代的中国工人许振超

五十、“水饺皇后”的创业史

五一、“华为辞职门”事件

五二、储蓄与储蓄歌

五三、货币生“仔”的奥秘

五四、“穷人银行”

五五、邓小平送外国人新中国股票

五六、三峡债券火爆债市

五七、“9·11”让保险公司赔惨了

五八、洛克菲勒的眼光

五九、喝了六个月的“西北风”

六十、“韩琨事件”

六一、成功路上的“步行速度”

六二、分粥的故事

六三、对吝啬鬼的惩罚

六四、康熙皇帝的午膳

六五、笑脸背后的百姓故事

六六、中国铁路之梦

六七、餐桌上诞生的经济学

六八、管仲巧征税赋

六九、奥运经济市场推介会

七十、现代战争打的是钞票

七一、亚历山大港灯塔

七二、汶川地震肆虐众志成城抗灾

七三、美国税收人员比警察权力大

七四、“高空王子”、克林顿、苏加诺总统夫人

七五、名人纳税趣闻

七六、品尝“熊掌”的风波

七七、金华特大税案被查处

七八、机票打折:两种力量的博奔

七九、轮流坐上座的故事

八十、巴伦支的探险故事

八一、郁金香狂和土地热

八二、三个华西村的故事

八三、北方不再缺水喝

八四、年轻的朋友来相会

八五、全面小康看昆山

八六、小荷初绽丽且芳

八七、气壮山河的生命大营救

八八、在全世界叫响“中关村” 

八九、赛马的学问

九十、中国就是“欧洲加非洲”

九一、杞人忧天的故事

九二、大鹏展翅冲天鸣

九三、跨国公司一动全球经济有感

九四、日本汽车与美国汽车的较量

九五、对外开放的一枝报春花

九六、“世界工厂”前途无量

九七、金融风暴惊世界

九八、历史性的一声槌响

九九、走向世界的自主品牌

一百、十三亿人口的消费经济学

一○一、寓言故事两则

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10万年前,在小亚细亚曾有一个由猎人和采集者组成的部族,生活在小山丘里面。那只是一个很小的群落:一群蓬头垢面的男人和女人及孩子,都用简单的兽皮包裹着身体。山坡上有一个洞穴,可以防风挡雨及抵御野兽的袭击。从洞口处向远方望去,辽阔的原始森林和绿草覆盖的青翠的山峦谷地可以尽收眼底。山脚下流淌着湍急的溪水,为部族的男女老少提供清澈的水源,而男人们则在这里用长矛捕捉水中的鳟鱼。

在这样一个部族里,有一天晚上,大概发生了下面的事情:

所有成年人都集聚在营地的篝火周围。在用兽皮包裹着的两块石头上坐着两名男子。其中的一个是中年人,另一个则是面庞消瘦胡须花白的老者:他们是部族的酋长和巫师。在篝火前,站着一名年轻的妇女。她低着头,肩膀前倾着,怀中抱着一个婴儿。情况是严重的。一个猎人说:“狩猎越来越困难了。秋天到来之前,我们必须迁徙到别处去。”

年轻的妇女仍然像一块石头那样站在那里。看来,这里所说的一切,显然都同她有关。

终于,那个巫师开口说话了。“神灵把愤怒降临到人间。所以才把野兽赶走,把鱼虾驱尽。因为,我们之中有人违背了神灵的意愿。”说完最后一句话,他把脸转向那个年轻的妇女。“这就是那个罪人!”他喊着:“承认吧,是你破坏了神灵的古老法则!”

年轻的妇女轻声回答,几乎是在耳语,使人很难听得清楚。“快说,你干了些什么?”年轻的妇女说:“在我们排泄的地方,地上的谷粒最多。我把它们都拣了起来,然后又埋到了地下。结果,长出新的谷粒来,可以收获谷粒。”

“排泄处的谷物、肮脏的谷物……”男人们都摇着头,好像他们都受到了侮辱。

巫师抑郁地说:“你违反了法则。我们要把你的谷粒拔起来烧掉,然后我们就在秋天到来之前迁徙。”

一切都按照巫师的意愿做了。

当又一个春天终于来临的时候,有一半的人没有能够活过这次大迁徙。在新的定居点,部族的人们又坐到了篝火的周围。

一个年轻人站了起来,他是部族的新巫师。老巫师已经死在山上的严寒中。他站起来转身向当时违背人类自己制定的法则的那名妇女。“神灵站到了你的一边,大家都可以看到,我们把你在地下播下种子长出的谷物全部拔掉,为此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神灵的信号我们现在已经明白了:我们将走你的道路。部族的全体妇女都要去把谷粒埋到地下,像你当时做的那样。告诉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样我们到了冬天就不至于挨饿了。”

年轻的妇女向她的部族同胞讲解了她是如何做的。通过这种额外的食品来源,他们的生活就有了保障,部族也就兴旺了。那个最早开始种庄稼的当年的“罪人”,到了老年成了一个智者和有权势的人,在部族中没有人敢违背她的意愿。后人把她尊为种子和生育女神。就这样,我们新石器时代的祖先不仅发明了农业,也发明了经济。

这个故事大约发生在距今10万年前的今天的土耳其。

一个十分古老的故事说明了什么经济学的道理呢?它告诉我们,什么是经济,什么是经济学的道理。这个故事当然是人们编造的,但事实也确实可能就是这样。发明耕种的那个时代,人们称其为“新石器时代”,因为人们当时还没有学会加工金属,所有的工具都是用石头制造的,就和我们的祖先在数万年以前所做的那样。尽管如此,他们还是在较短的时间里彻底改变了生活方式:他们在村庄定居了下来,在田地里种植小米、大麦和小麦;并在家里饲养马、牛、羊、猪等家畜;耕田时他们开始用牛来拉犁。农业的发明是一场真正的“变革”,“新石器时代的革命”。

这个革命,在世界各地都是独立进行的。到底是什么起因,我们还不知道。或许是由于偶然事件,比如说真的有那么一个妇女,在人们排泄粪便的地方,发现了生长着他们赖以生存的谷物。在这之前,猎人和采集者实际是名副其实地靠从手到嘴的方式生活的。而农业则不同,只有农民有计划和有意识地安排他们的生计,农业才能发展。而这一点正好就是“经济”。

经济,是大家熟悉的一个字眼。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经济”是个多义词,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含义,通常有经济关系、国民经济的部门或总体、经济活动、节约等含义。在现代西方,“经济”一词来源于希腊文,原意是家庭管理术,始见于古希腊色诺芬的《经济论》一书。后亚里士多德又赋予此词以谋生手段的意思,即经济是取得生活所必要的并且对家庭和国家有用的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

在古代中国,“经济”一词出现得很早,其含义指的是经国济民、经邦济世,内容不仅包括经济、财政,而且广泛涉及政治、法律、军事和教育等。现代汉语中的“经济”一词,是19世纪后半期采用日本的译法,它的含义已不再是中国古代那种治理国家的广泛含义,而是与西方现代语言中的经济相一致了。所谓经济,就是指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所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从材料可看出,经济、经济学产生于资源的稀缺性。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是生存和发展。生存和发展就要不断地用物质产品(还有劳务)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人类拥有各种物品的欲望是无限的,而无限量地生产每一种物品又是不可能的,正是这种困扰促使了经济学的诞生。经济问题的核心因素就是稀缺。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资源和经济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止境性所表现出来的有限性和不足性。要知道,社会存在的最大浪费,主要不是家庭理财错误,而是社会资源配置错误。经济学是研究如何将稀缺的资源进行有效配置的科学。这里所说的稀缺不是指资源的绝对量多少,而是指相对于人类无限的欲望而言,再多的资源也是稀缺的。资源的稀缺性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恒话题,稀缺性决定了每一个社会和个人必须做出选择。选择就是用有限的资源去满足无限欲望的决策。选择就是要用既有的资源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几个基本问题。这几个问题被经济学家称为资源配置问题。经济学就是研究选择问题的,或者说研究资源配置问题的。正是在这一意义上,经济学被称为“选择的科学”,或者研究资源配置的科学。

经济学就是研究社会和个人在资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最佳的选择或配置,以图利用最小的成本,来求得社会和个人经济价值的最大化、经济利益的最大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从而使人生幸福最大化。也许可以说,经济学就是关于效率的学问,经济学的最终目的是人类幸福的最大化。

西方经济学家把国民财富的生产和分配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他们所研究的只是人与物或物与物之间的关系。西方经济学把人的自由发展作为手段,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而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则科学地揭示了物背后所掩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把生产关系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马克思主义把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即以人为本作为目的,而自由竞争、追求效益乃至市场经济只是手段,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对象、逻辑起点并贯穿始终。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现在西方有些经济学家也认识到,经济增长仅仅是手段,增进人民的福祉才是真正的目的。1973年出版的、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恩著的《经济学和公共目标》就提出经济学应当关心人,关心社会公共目标。曾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印度学者阿玛蒂亚·森是研究穷人经济的专家,他同样强调,经济发展应当落脚于人的福祉,落脚于人的自由。正是在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问题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远远超越了西方经济学。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西方经济学重大超越的标志;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以人为本,努力创造条件,切实促进每个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要求。P1-4

序言

儿时,月光下,常听母亲讲那娓娓动听的故事。什么聪明的长工、可恶的地主呀,什么八月十五开南天门用手指什么白胡子老头就给什么呀,至今都还有深刻的印象。到小学、中学时,老师讲的或自己看的。什么苏联卫国战争英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普通一兵——马特洛索夫呀,我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罗盛教舍身救儿童呀,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雷锋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钉子精神呀,等等,至今还难以忘怀。它们使我受到教育,激励我成长。这些不仅使我喜欢听故事、读故事,也使我喜欢讲故事。

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在讲那些抽象的马克思列宁主义道理时,适当穿插一些贴切的有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的故事(还有事例、诗歌、谚语等),常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一位学生在谈体会时说:“每接触一个哲学原理,老师都用古今中外、天南地北的例子来说明,把我们带到广阔无垠的草原,或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森林,以及巨大的天体,等等。这一切就像一块巨大的吸铁石吸引着我。下课铃打得我们一惊。上政治课是一种享受。”学生的话,未免有过誉之嫌,但说故事、讲道理,寓品德思想政治教育于教学之中,这种“含笑谈真理”的做法,对中学生、对青少年甚至对成年人,都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和很多同行谈起此事,他们也均有同感。为什么?这恐怕除了这种方法符合中学生的年龄、人们的认知规律外,可能还有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依据。

我们为什么爱听故事?今人研究的结论说:讲故事是人类共有的少数特性之一,这种特性真切地跨越人类文明,贯穿人类已知历史。无论是小说还是纪实文学,一段叙述总会通过真实感引起读者的共鸣。这些故事将听众的情感牢牢牵系在故事情节中。这种沉浸状态被心理学家称作“叙事转移”。人类具有将自己置于他人处境的能力,这种名为心理推理的能力,对人际交往和公共生活至关重要,故事能起到这个作用。人类学家还发现。讲故事之所以在人类文明中延续下来,还因为它能促进群体间的社会凝聚力,是一种向他人传递知识的好方法。关于故事的全新思维认为,故事有商机,甚至还有人认定故事有医疗价值。因此,我们常想:能不能将中学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编成一种有趣的读物,如趣味经济常识、趣味政治常识、趣味哲学常识等,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寓理于趣,以趣引人,让学生、青少年们像听故事、读散文、看小说那样饶有趣味地去学去读,以达到我们教育教学的目的呢?从我多年来在报刊上发表的案例故事受欢迎的情况看,从1989年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1990年再版发行的我的第一本案例专集《政治常识趣读》受欢迎的情况看,从北师大主办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开辟的趣味教学案例专栏在全国反响较大的情况看,上述想法是可行的。

目前国际上流行案例教学法,世界一流大学一哈佛商学院也青睐案例教学法。

现在展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趣味经济常识》,正是以教育部2003年制定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2004年制定的《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标准(实验)》为纲编写的。不过它在选材、编写方法上还有其特点。我们在选材上注意案例的科学性、思想性、权威性、趣味性、时代性,它和那种老是用几则寓言故事或成语故事做题材、给人以陈旧之感的趣味经济学故事不同,我们既注意历史上最经典的经济趣事、文化元素,以彰显该学科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注重当代现实生活中国内外的重大经济事件、经济现象,特别是注重反映我国各行各业、各个地区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建设欣欣向荣的中国案例、中国元素,是活生生的趣味经济学。如在我们这本册子中,三峡工程、南水北调、汶川特大地震、我国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我国航天员漫步太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国际金融危机、新中国成立60年、上海世博会等都有反映。一般此类书籍的特点是“讲”,这本书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启发读者去“想”。在写法上我们注意它的故事性、趣味性、文学性以及吸引力,每个案例六七百字,有人物、时间、地点、情节,把情景呈现在读者面前,像小说、像散文,然后用设问激发联想,如故事说明或包含什么经济学道理,像猜谜语故事般地让读者去猜去想,最后用引出并讲解要掌握的课本知识和内容。这种在猜中学、在想中学的方法,一方面可以把要掌握的知识学活、夯实,开发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另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感染和教育,热爱我们的国家、民族,热爱我们的党和社会主义,信奉马克思主义。政治读物应当是温暖人心的。本册子中的一百零一个案例(有一部分已在报刊上登过)及相关知识链接,对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政治教师的备课、授课,对提升他们的教学艺术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有裨益的。这也是编写此书的初衷之一。本书还适合喜爱经济学、想了解经济学基础知识的人们阅读。本书可能使你对眼前世界的一些相关问题的看法更清晰些,使平淡生活世界多一份惊奇、多一份关爱,从而享受快乐。

200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的决定,预计一个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的新阶段即将到来,我们很想在繁荣发展的哲学社会科学春天的百花园中,献上一朵小花——如果它也算花的话。

黄柏平

后记

德高望重的国学大师、老教育家任继愈生前在为新华出版社引进我国台湾地区的国学基本教材《论语卷》《孟子大学·中庸卷》写的序言中指出:“多年来我发现了一个普遍现象:奠定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不是在大学学了哲学或政治课开始的,而是在中学时代,从十二三岁时随着身体的发育、知识的积累、意志的培养平行前进,同步开展的。再回想自己成长的过程,也是在中学时已经考虑过将来如何做人。”他又说:“要养成关心别人,帮助弱者,坚持真理的品格。这是一个现代公民必备的基本条件……这样的基本要求,起码要有十几年的系统培养……中学是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幼苗打基础的阶段。”可见,中小学阶段基础教育的重要。

德高望重的科学泰斗、不久前去世的“人民科学家”钱学森生前在各种场合不止一次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忧虑的是人才培养。”

李檐同志在《从华裔诺奖得主看中国教育改革》一文中说:到2007年止,诺贝尔奖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或医学方面的获奖者共有521人,其中美国271人,英国80人,德国65人,俄国(包括苏联)14人,日本9人,比中国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小、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低的印度、阿根廷分别为2人,巴基斯坦为1人。到2009年,在自然科学方面,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华裔已达8人。为什么中国本土老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老的“忧虑”和“感叹”,国务院总理“非常焦虑”。

问题在哪里?问题在我们的教育。强国必先强教育。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改革整个教育。改革现在中小学为考试,大学为就业的实际教育目标。诺贝尔奖的核心是发现和创造。我们的教育应把具有一等品行、一等人格、一等创新精神的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的战略基点。自古成功都在于尝试。我们这本小册子想在这方面作点探索。

改革教学方法也是重要的。中学、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思想政治课应重视案例教学和其他现代化教学方法。

这本《趣味经济常识》是一本趣味案例集。关于案例的使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每个案例说明或包含的原理、道理可能不止一个,根据需要,我们只锁定了一个,但读者不能因为这个原因而束缚了思想。比方说,案例《迈克尔·乔丹应该自己剪草坪吗》,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名著《经济学原理》中是用来说明国际贸易的重要的,我们在案例集里则是用来说明什么是机会成本和机会成本概念及其重要性的。又如关于《蜜蜂的寓言》故事,有人用来说明有效需求的重要,我们则是用来说明正当消费、消费的反作用的重要性的。建议读者使用时先不要看作者的观点,可以自己先想想,这样有利于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朋友的大力支持,参阅了许多同行的有关教材、著作,借鉴和利用了一些报刊资料文献、,部分参考文献资料附在书后。如有被本书选用者,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以稿费的形式表示酬谢。若有被采纳而未在参考文献资料中列出者,也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仍将付以稿费,如有机会再版时予以补正。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李辉、刘中柱、肖智健、黄艳、华丽玲、煌铭等同志,提供资料的还有朱振秀、小黄丽、关庆红等。特此说明,在此真诚地感谢!

由于我们水平有限,错误和不足之处肯定存在。我们诚心欢迎各位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不断完善。我们的邮箱:I love—green@163.com;QQ:407551370。

黄柏平

2010年7月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2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