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社交心理纵横
社交礼仪是社会文明的标志——举止做派及身份地位的象征,因此,高度重视社交与礼仪的特点、功能、运用和实效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的世界性公共关系的课题。
社交是一门积淀着广泛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的学问。其实用性作用于每个人的每个生活细节中。
一、社交的魅力是一种魔力效应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但是人则为其中最具生命力的,也是最难以破译的,因为人与人之间总是要构成一定的“社交关系”。我们今天之所以认真谈论这个话题,毫无疑问,是因为社交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每个善于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人的必修课程。对青年而言,其重要性更是毋庸赘言。青年处于主动认知社交礼仪的最佳时段,他们在这个年龄阶段已经从少年的浪漫走了出来,逐步开始从社会的需要认真思考自己的行为规范、价值标准、远大前途,而这一切都与他们可能理解和掌握的社交能力密切相关。
青年人之所以应当学会社交,是因为他们具备三个最有利的条件:一是最佳的年龄,二是最强的欲望,三是最多的表现。因此,我从我身边无数个成功的事实告诉青年人一句箴言——“社交能力是青年人走向成功的法宝,它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好运”。
社交,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凡人与人的交往、联系,都有社交的成分在里面,无论是和朋友、领导、下属、同学、同事、同乡,还是与各行各业的人,在一定条件下都会存在如何正确有效交往的问题。
社交,在现代生活中已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自然经济条件下的人们,可以在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田园牧歌中自力更生地逍遥自在地生活。但是,在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很难想象谁能不同外人发生多方面的关系而独立幸福地生活下去。良好的社交技巧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工作成功的重要保证了。
(一)良好的社交能够形成网络
“网络”是一种纵横交锆的模型结构。“网络”对于一个善于社交的人而言,它意味着消灭一切“理解的障碍”,达到彼此契合的理想效果。也就是说;在社会生活中,你只要善于沟通,打开人与人之间的“障碍物”,就能一次次获得无形的“关系网络”,而这个“关系网络”可以克服因职业流动经常化、人际关系契约化带来的不安定感和不适应性。
职业流动经常化、人际关系契约化,迫使人们不断地面对着陌生的交往对象和环境。大家知道,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生产高度技术化,必然引起人们职业流动的经常化,这就使得每个人的人际关系不断地突破依据地缘、学缘和业缘所构成稳定社交网络,而被迫进入持续的变动不定的状态,经常要从头开始,经常要急急忙忙去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陌生的人们,一方面是互不理解,另一方面,则更希求于互相理解。
社会交往的过程,就是交往双方互相认识、互相体验、行为趋同的过程。只有通过交往,我们才有可能去观察别人、分析别人、体验别人;只有通过社会交往,我们才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动机、目的、理想和信念;只有通过交往,我们才能够把握别人的性格、气质和才能;只有通过交往,别人才能够认识、理解、体验和把握你。不经过交往,人们之间要达到真正的理解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完全有必要通过自己良好的社交能力建立关系“网络”,让“网络”为自己的生存提供最多的可能性。
(二)良好的社交能够收集信息
社交是人与人智慧的组合。假如你学会社交,利用社交,那么就能从对方获取“另一半丰富的信息”,其优点是以“短”、“快”、“新”的方式给你提供可贵的“直接信息”。因此,在社交过程中,充满着许多意想不到的好处,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使你承载信息,思考发展。
直接交往获得的信息,虽然不及直接实践获得的经验那样真实、可靠、可信和富有体验性,但是它具有直接经验不可比拟的优点。书本知识是偏向理性的知识,直接经验是偏向感性的知识,而社交向人们提供的知识,是既有理性的,又有感性的,还有由感性向理性转化的。并且人们在获得这些知识时,不必受直接实践那样严格的条件限制。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愿意,随时都可以找到交往对象进行面对面的交往。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有心,总能找到他满意的交往对象,合适的交往情境,构筑有效的交往舞台。任何一个人,只要他愿意交往和善于交往,他就会在这个交往的舞台上,获得丰富而真实的信息,弥补书本知识和直接经验的不足。
信息是财富,良好的社交能力则是收取这个财富的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不愿获得信息的人等于把自己逐出了财富的家园,等于走向了“夜郎自大”的绝路。
(三)良好的社交能够消除距离
“距离”是两点之间的直线。所有人在社会中都有绝对距离和相对距离,只不过看每个人如何在心目中处理这种距离感而已。显而易见,社交是调适距离的能力表现,那些充分运用社交能力的人,能够以自我为中心,选择任何一个人和一个观察点,进行。距离的分析;反之,则有身处千里之外的孤独感。因此,专家们已经提出了“社交距离”一词。
爱德华·霍尔在《无声的语言》一书中,将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分为四类: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共距离。
P1-3